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重庆市九龙坡区疟疾流行动态及特征,评价防控措施和效果,为疟疾后期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收集九龙坡区1953-2013年疟疾疫情、防控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发病率,分析发病的季节及城乡、年龄、性别、职业分布,并总结防制过程。
结果1953-2013年报告疟疾13 675例,年均发病率为43.16/10万,有2次流行高峰,分别是1953、1977年,发病率分别为3 172.23/10万、224.80/1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6-8月占58.92%(2 815/4 778);农村发病占77.50%(3 703/4 778);15~ 49岁年龄发病占81.12%(3 876/4 778),男女发病数之比为1.56∶1.00;职业以农民为主,占57.69%(510/884);主要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以间日疟流行为主;防制过程分为调查及重点防治、控制流行、综合防治和监测巩固达到消除4个阶段,每个阶段均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1993年以后发病率控制在1.00/10万以下,2002-2013年新发病例均为外源性输入病例。
结论九龙坡区疟疾防治达到国家消除标准;但输入性病例不容忽视,应完善长效防控机制,加强到高疟区务工的流动人员的监测管理,及时发现病人并有效处置,巩固消除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