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压表能不能做“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实验

来源 :科学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sun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用电压表做“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实验,得到的实验结果不能令人满意。而用灵敏电流表或示波器做该实验,才是可行的实验方法。
  【关键词】电压表 灵敏度 电流表 示波器
  
  在很多高三复习资料中,或在网上百度搜索,都介绍有用电压表描绘电场中平面上等势线的实验方法。到底能不能用电压表描绘电场中的等势线呢?我们先来了解资料、网上介绍的用电压表描绘电场中平面上等势线的方法。其大体做法如下:
  图1为用电压表描绘等势线电路图,取一个6V的直流电源接在A、B两个圆形电极上,令负极的电势为0V,分别在导电纸上取电势为1V、2V、3V、4V、5V的五个基准点。因电压表量程大,为了减小读数误差,需要电压表示数较大,故保持一个探针与负电极接触,另一探针移动找出多个电压为1V的点,将这些点平滑连起来则得到一条电势为1V的等势线,依次类推可得到电势为2V、3V、4V、5V的等势线。
  图2则是课本描绘等势线的电路图,实验时保持一个探针与基准点接触,另一探针在导电纸上移动找出电压为0的点,即为与基准点等电势的点,将这些点平滑连结就得到等势线。可以看出,两个实验方法的区别实质是电压表量程大故需要将示数“放大”来找等势点,而用灵敏电流表则可以用0读数找出等势点。
  为了验证用电压表描绘等势线的实验方法是否可行,我决定抽取部分学生来做这个实验。考虑到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已做过用灵敏电流表描绘等势线的实验,为了避免这些学生先入为主地做实验,我找了高一年级的10名学生来进行该实验。实验所用电压表为浙江临海生产的J0408型电压表,5名学生用3V量程做实验,5名学生用15V量程做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用3V量程做实验的5名学生描绘得到的等势线较接近课本的等势线图,而用15V量程做实验的5名学生描绘得到的等势线图很不理想。为此,笔者也进行了用15V量程电压表描绘等势线实验,发现误差确实很大,以找中点3V的等势点为例,当探针在电极AB连线中点上方大约1cm处时,平行AB左右移动探针2mm范围内看到电压表读数都约是3V,读数基本没有变化,因而可以断定15V量程电压表描绘等势线实验方法不可行。
  为什么用15V量程电压表描绘不出等势线呢?我认为主要还是电压表灵敏度低的原因。我们知道,电压表量程越大,其内阻也就越大,相同电压下通过电压表的电流就越小,指针偏转角度也就越小,因而电压小范围变化在大量程电压表上难以显示。这也是用电压表做实验时不用图2的原因,因为用图2做实验时难以判断电压表读数是否为0(找到等势点时的电压)。那么用图1将电压表示数放大后是否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呢?正如电压表难以显示0V和0.01V的区别一样,它也难以显示1V和1.01V的区别,因而单单改变实验电路图并不足以克服电压表灵敏度低的缺点。再来想想为什么有5位学生用3V量程电压表按图1电路做实验却能得到较接近课本等势线图的结果呢?这主要是因为电压表量程小了,灵敏度提高了,在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得到了我们认可的实验结果。如果再仔细分析,则发现3V量程电压表做实验的效果也不如用灵敏电流表做实验的效果好!分析原因主要有:①3V量程电压表灵敏度依然不如灵敏电流表。②用电压表做实验时,因有电流通过电压表,改变了导电纸原来的电流场。实验结果也看到,用电压表做实验描得中间的3V等势线也不是一条垂直电极AB连线的中垂线,而是弯向正极B。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用电压表并不适合做“用描迹法画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实验。
  除了用灵敏电流表可以做这个实验外,在中学物理实验室中还可以用示波器来做这个实验。笔者实验中所用示波器产地为:杭州九二无线电厂,型号为:J2459型学生示波器。先按图2把灵敏电流表换成示波器,示波器的扫描范围旋到 1K档,衰减调到1档,Y增益调到较大,这样可得到一条水平扫描线,并且灵敏度很高。然后两支探针分别接Y输入和地,当两支探针接触的是等势点时,示波器上的水平掃描线不偏移。实验结果表明用示波器描出的等势线图是相当准确的。而如果把图1中的电压表换成示波器,将电源负极和示波器的“地”输入连接,Y输入则和一支探针连接。在找某一电势值的等势点时,应记住示波器的水平扫描线每次偏移的格数相同。由于示波器灵敏度高,并且接入电路后并不改变导电纸的电流场,所示实验得到的等势线图也很理想。为了能够快速找到等势线,在实验前,还可以先验明水平扫描线上下偏移与Y输入端的电势高低的关系。
  通过以上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归纳起来,做“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实验,可以用灵敏电流表,也可以用示波器,但如果用电压表做该实验,得到的结果不能令人满意。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学好语文是一个人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激发学生多方面潜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重中之重。我们农村教师应该立足于课堂,运用好现有的资源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帮助学生寻找到写作的“金钥匙”。  【关键词】小学作文 立足课堂 农村现有的优势    语文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学好语文是一个人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因此,在语文教
期刊
【摘要】在新世纪中,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生产水平的时候,教师更应清楚自己的形象及肩负的重任。在教师形象因素中,师德是重要素质,而师爱是师德永恒之魂。在班主任工作中,师爱体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师爱 渗透    众人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当今的青年教师是21世纪的教育人才,是教育事业的未来和祖国科教兴国的希望所在。教师在长期工作中不断总
期刊
【摘要】语文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语文课有一个好的开始就成功了一半,而导入得法,则对语文课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课改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文课 导入法 学习兴趣 教学效率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上语文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一开始就牢牢扣任住学生心弦,把学生思维引入即将学习的课文情境中,一堂课也就成功了一半。可见,导入
期刊
【摘要】写作是语文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培养学生能说会写是每个有责任心的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认识文章的实质:第一,文章是反映生活的;第二,文章所反映的应是作者对生活的真情实感;第三,文章是对现实生活的艺术的反映,而非照搬生活。  【关键词】写作水平 提高 引导 文章 实质    写作是语文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培养学生能说会
期刊
【摘要】素质作文教学研究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科学地评改作文又是不断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环节。本文就素质作文评改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此求得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素质作文 评改 教学研究    素质作文教学研究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科学地评改作文又是不断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环节。在此,暂不论教学生怎样写作文,单就素质作文评改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此求得抛砖引玉之效。  传统的作文批改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无定法,但我们语文老师必须转变观念,开阔视野,从应试教育的舞台中切实解放出来,多角度、多渠道开创作文教学新局面,引导学生活跃思路,勤于积累,读写结合,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新课改 作文 培养兴趣 读写结合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考试的三大板块中,作文为一大板块,分值为50分。因此,作文教学提到了教学日程上来了。而传统的作文教学常常局限于
期刊
【摘要】如何解决英语学习中的两极分化问题是众多英语教师面临的棘手问题。分组合作模式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拟就该模式的内涵、结构、实施过程及优势等方面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合作学习 应用 优势    随着中学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现象日益明显,两极分化现象渐趋严重。而且,后进生的人数随着年级的升高及教材难度的上升呈上升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学英语教学需要引进能面向全体学生
期刊
【摘要】注意培养学生有爱国主义精神,有社会主义责任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有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自立能力,为将来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一代接班人。  【关键词】谈心 交流 鼓励 发挥 联系    当前教育改革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积极倡导以学生为本,密切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素质教育是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教育,是以培养适
期刊
【摘要】学校要发展,就需要管理创新。只有不断开拓创新,学校才能更快地、更好地、更有效地求得发展! 现就我在工作中的实践,浅议如何进行学校管理创新,促进学校发展的: 一、管理理念的创新;二、管理制度的创新;三、管理方法的创新。   【关键词】管理 创新 理念 制度 方法    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是早已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理念,同时也是现代学校所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学校要发展,就需要管理创新。只有不
期刊
【摘要】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和疑问。小学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这种天性,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通过答疑解惑,让学生在质疑中主动的去发现问题,从而寻求正确的解题方式,归纳和总结解题的方法和规律,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力性。  【关键词】数学 课堂教学 质疑能力 训练    在现代教育模式下,要求培养小学生的能力越来越重要。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