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作文的主要毛病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原因何在呢?一是学生不会观察,不会想象,即形象思维能力十分薄弱;二是他们的生活知识和常用词汇十分贫乏。据此,笔者借鉴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生活模型”的作文教学形式,即将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反映周围生活的作文训练,其灵魂在于通过生活诱发学生的创作情感。
关键词:生活模型 作文教学 创作情感
引导小学生学会写作文是《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目标要求。调查发现,小学生作文的主要毛病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原因何在呢?一是学生不会观察,不会想象,即形象思维能力十分薄弱;二是他们的生活知识和常用词汇十分贫乏。据此,笔者借鉴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生活模型”的作文教学形式,即将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反映周围生活的作文训练,其灵魂在于通过生活诱发学生的创作情感。
1、在生活中积累情感。要使生活成为学生作文的源泉,就要使他们真止融于生活,在生活中积累情感。对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和深刻的写作资料,作文时才有话可说,写出的文章才比较生动。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用心感受生活、体验情感,同时,要鼓励学生养成自觉观察的好习惯,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时记录下来,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生生活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如布置教室、设计班刊、文体表演、演讲比赛等活动,在活动中我们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让他们情绪饱满的投入生活,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景物、有趣的活动映入学生的脑海,使他们的情感受到渲染,从而激发写作热情。当学生们在活动中感受充满激情的生活时,生活也就馈赠给孩子们写作的素材和灵感,那么创作土壤必然肥沃,创作激情必然高涨。
2、在学习中还原情感。语文教材所选入的作品,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是我们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我们应充分发挥这些课文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我们要设置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还原作家情感,发挥学生想象力,以体验写作美的享受。这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喜欢上写作文,而且能够让他们领悟写作的自我性,从而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阅读中的情感还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如鱼得水,达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感纵横驰骋,作文充满灵性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地方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学中可结合阅读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主进行想象练笔。如学习《一个小山村的故事》,让学生展开想象,在村民们砍伐树木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后,村民们是继续砍伐,还是醒悟过来造林?或者还有不同的结局?学生在想象中拓展思路,可能会编写出连老师也想象不到的结局,这样的练笔,既训练学生自主作文的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想象。课文中还有许多形象生动的插图,具有简洁浓缩的特点,如果就图讲图,学生的想象就会受到插图内容的局限,我们必须设法引导学生去推想插图中未曾发现的内容,把插图作为想象的发端,为学生开辟想象的广阔空间,做到移情入物,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深度,才能感人。
3、在写作中表达情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诗揭示出作文的奥秘——作文和做饭一样,需要有丰富多彩的语言、生动充实的素材。作文的语言来自语文基本功——字、词、句、修辞等,它们是写作的基础:而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它们是写作的直观教具,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写自己熟悉而又真实的生活,要选用具体的、“有血有肉”的材料,而不能选用空洞的、“有影无形”的材料,在写作中,具体的小事胜于空洞的大事。
作文的实质就是对生命活动的情感进行智性的反思与表达。现在有部分学生不是想写作文,而是被迫写作文,作文的目的是为了应付检查,不是心灵的自然流露,久而久之,必然缺乏写作兴趣,面对文题,必然思路枯竭,随意编造,假话套话连篇。因此,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为生命而作文,唤醒、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写贴近学生情感的作文,让学生想说、愿说、会说,鼓励他们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应创建条件让学生多渠道地感受、体验生活,所谓汲取有源之水:倘若缺乏生活的体验,你让他们说感受,岂不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吗?
4、在评价中体现情感。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果教师对学生递交的作文不闻不问,或者随便打个“阅”字,就会使学生丧失写作的积极性,因此,作文评价的原则应当是时刻关注学生的积极性,并照顾学生的“情感”特征。在评价作文时,要用放大镜去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不要放过任何的肯定机会,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学生,让赏识给学生送去快乐,滋生兴趣,增强自信,通过尊重、关心、激励,让学生人人都能享受、体验成功,并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潜能的发挥,人人都能快乐而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写作中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老师的建议》中写道:“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学习的欲望。”
总之,“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叶圣陶先生有关作文创作的经验,说明作文教学应重在体现生活与语文的关系,只有生活才能对同学作文有所脾益。因此“情感”才是作文教学的灵魂。
关键词:生活模型 作文教学 创作情感
引导小学生学会写作文是《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目标要求。调查发现,小学生作文的主要毛病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原因何在呢?一是学生不会观察,不会想象,即形象思维能力十分薄弱;二是他们的生活知识和常用词汇十分贫乏。据此,笔者借鉴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生活模型”的作文教学形式,即将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反映周围生活的作文训练,其灵魂在于通过生活诱发学生的创作情感。
1、在生活中积累情感。要使生活成为学生作文的源泉,就要使他们真止融于生活,在生活中积累情感。对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和深刻的写作资料,作文时才有话可说,写出的文章才比较生动。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用心感受生活、体验情感,同时,要鼓励学生养成自觉观察的好习惯,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时记录下来,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生生活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如布置教室、设计班刊、文体表演、演讲比赛等活动,在活动中我们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让他们情绪饱满的投入生活,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景物、有趣的活动映入学生的脑海,使他们的情感受到渲染,从而激发写作热情。当学生们在活动中感受充满激情的生活时,生活也就馈赠给孩子们写作的素材和灵感,那么创作土壤必然肥沃,创作激情必然高涨。
2、在学习中还原情感。语文教材所选入的作品,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是我们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我们应充分发挥这些课文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我们要设置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还原作家情感,发挥学生想象力,以体验写作美的享受。这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喜欢上写作文,而且能够让他们领悟写作的自我性,从而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阅读中的情感还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如鱼得水,达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感纵横驰骋,作文充满灵性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地方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学中可结合阅读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主进行想象练笔。如学习《一个小山村的故事》,让学生展开想象,在村民们砍伐树木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后,村民们是继续砍伐,还是醒悟过来造林?或者还有不同的结局?学生在想象中拓展思路,可能会编写出连老师也想象不到的结局,这样的练笔,既训练学生自主作文的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想象。课文中还有许多形象生动的插图,具有简洁浓缩的特点,如果就图讲图,学生的想象就会受到插图内容的局限,我们必须设法引导学生去推想插图中未曾发现的内容,把插图作为想象的发端,为学生开辟想象的广阔空间,做到移情入物,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深度,才能感人。
3、在写作中表达情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诗揭示出作文的奥秘——作文和做饭一样,需要有丰富多彩的语言、生动充实的素材。作文的语言来自语文基本功——字、词、句、修辞等,它们是写作的基础:而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它们是写作的直观教具,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写自己熟悉而又真实的生活,要选用具体的、“有血有肉”的材料,而不能选用空洞的、“有影无形”的材料,在写作中,具体的小事胜于空洞的大事。
作文的实质就是对生命活动的情感进行智性的反思与表达。现在有部分学生不是想写作文,而是被迫写作文,作文的目的是为了应付检查,不是心灵的自然流露,久而久之,必然缺乏写作兴趣,面对文题,必然思路枯竭,随意编造,假话套话连篇。因此,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为生命而作文,唤醒、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写贴近学生情感的作文,让学生想说、愿说、会说,鼓励他们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应创建条件让学生多渠道地感受、体验生活,所谓汲取有源之水:倘若缺乏生活的体验,你让他们说感受,岂不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吗?
4、在评价中体现情感。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果教师对学生递交的作文不闻不问,或者随便打个“阅”字,就会使学生丧失写作的积极性,因此,作文评价的原则应当是时刻关注学生的积极性,并照顾学生的“情感”特征。在评价作文时,要用放大镜去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不要放过任何的肯定机会,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学生,让赏识给学生送去快乐,滋生兴趣,增强自信,通过尊重、关心、激励,让学生人人都能享受、体验成功,并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潜能的发挥,人人都能快乐而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写作中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老师的建议》中写道:“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学习的欲望。”
总之,“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叶圣陶先生有关作文创作的经验,说明作文教学应重在体现生活与语文的关系,只有生活才能对同学作文有所脾益。因此“情感”才是作文教学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