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以学科体系为教育模式的计算机专业,在职业教育中缺乏办学特色,招生难、就业难,面临困境,本文探讨了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IT 职业能力 课程设置 就业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种情形下,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解决的途径。
1、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计算机专业招生难、就业难。根据教育部“2009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将扩大招生50万人,实现招生860万人的目标,实现职普大致相当目标”的要求。在这种职教的春天的形势下,计算机专业的招生却在萎缩,我们分析的原因不外乎有以下两点:①计算机专业的“出口”问题:就业难。就河北省来说09年河北省中职类技校就业前景最广阔的专业分别为:数控技术应用、通信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②计算机专业社会办学资源丰富,抢占了中职的部分生源:社会办学以它的灵活性和课程的实用性抢走了大批本属于中职这一层次的生源。各类电脑专修学校、双N计划、网盾工程、北大青鸟等等,以其良好的课程计划、灵活的教学模式及更接近于企业的用人需求,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
1.2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陈旧、教学模式与职业能力的培养脱节。中职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普遍采用大专院校的以学科体系为主线的培养方式,但目前的情形下是我们生源是那些上不了高中的学生,按照这种以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老师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得吃力,达不到教学目的,学生大多在最初的学习热情过后变得茫然。在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中还是沿用旧的考核模式,重理论知识,轻实践动手能力。而课程的设置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脱节.专业学习为2年,第三年进入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不能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工作吃力。
1.3 职业师资、职业实践经验不足。中职学校的师资大部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IT行业的经验,由于很多老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没有IT企业的体验,不能把握IT行业的技术应用方向。教师缺少职业技术培训,技术更新滞后,缺乏教育创新机制,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2、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2.1 专业培育目标分段进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教学普遍采用的是2+1模式,为了适应学生的需求,我们可以采用分阶段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段阶:文化素养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这部分知识因其简单,学生一学就会,会产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好感,有利于学习更进一步的专业知识,时间安排在第一学年。
第二阶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根据专业方向操作应用技能的难易程度分别进行一到两年的专长培养。
第三阶段:企业实习。这一阶段的时间为一个学年,我们可拆分两个学期在第二阶段中穿插进行,这样学生可以在实习后进行知识回炉。
2.2 打破学科体系课程设置,专业方向课程设计应以职业能力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的中职课程设计应以职业岗位技能的专项性和操作性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职业技能、专深的岗位业务知识、较强的技术再现能力为目标。因此我们对专业课程的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几点:
①课程设计要有IT产业界参与。也就是把用人单位的需求转化为中职的培养目标,并在课程设计中体现出来。
②课程设计目标具体化、理论适度化。课程设计的目标不能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要以够用为度,不追求专业理论知识的完整性,而是严格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去精选适合的专业理论知识。
③课程设计动态化。作为为培养目标服务的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材选用与编写等各个环节都应该处于动态之中。
④课程设计中模块化、成绩考核作品化。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就是把课程内容编排成便于进行各种组合的单元。
2.3 加强师资的职业能力培养,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素养。没有相应水平和实践经验的老师,也就没有合格的学生;没有培养出相应专业化的老师,就不可能培养出专业化的学生。解决师资的培养问题可以有多种途径:①送专业教师到IT企业进行职业培训。②专业教师参与到IT企业的实际项目工程实施过程。③参加国家、省、市级的教师培训,同行之间共同学习,资源共享。
2.4 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行产教结合,提高专业对口就业率。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实训基地为大专院校和各类职业学校及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的能力,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亮点。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模拟工作环境中进行学习与工作,以项目情景式学习方式,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环节设计,以就业岗位为导向,针对岗位工作技能要求,与实训基地采用课程置换的方式进行;第二阶段让学生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上开始就业前的演练,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将来顺利步入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必须经过专业课程的改革,打破学科体系的课程设置,强调专业的实用性,以职业能力为依据;引入以行动导向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岗前实习,让学生“零距离”专业对口就业;只有这样,中职计算机专业才有自己的特色,才能乘上职教发展的列车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关键词:IT 职业能力 课程设置 就业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种情形下,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解决的途径。
1、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计算机专业招生难、就业难。根据教育部“2009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将扩大招生50万人,实现招生860万人的目标,实现职普大致相当目标”的要求。在这种职教的春天的形势下,计算机专业的招生却在萎缩,我们分析的原因不外乎有以下两点:①计算机专业的“出口”问题:就业难。就河北省来说09年河北省中职类技校就业前景最广阔的专业分别为:数控技术应用、通信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②计算机专业社会办学资源丰富,抢占了中职的部分生源:社会办学以它的灵活性和课程的实用性抢走了大批本属于中职这一层次的生源。各类电脑专修学校、双N计划、网盾工程、北大青鸟等等,以其良好的课程计划、灵活的教学模式及更接近于企业的用人需求,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
1.2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陈旧、教学模式与职业能力的培养脱节。中职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普遍采用大专院校的以学科体系为主线的培养方式,但目前的情形下是我们生源是那些上不了高中的学生,按照这种以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老师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得吃力,达不到教学目的,学生大多在最初的学习热情过后变得茫然。在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中还是沿用旧的考核模式,重理论知识,轻实践动手能力。而课程的设置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脱节.专业学习为2年,第三年进入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不能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工作吃力。
1.3 职业师资、职业实践经验不足。中职学校的师资大部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IT行业的经验,由于很多老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没有IT企业的体验,不能把握IT行业的技术应用方向。教师缺少职业技术培训,技术更新滞后,缺乏教育创新机制,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2、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2.1 专业培育目标分段进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教学普遍采用的是2+1模式,为了适应学生的需求,我们可以采用分阶段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段阶:文化素养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这部分知识因其简单,学生一学就会,会产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好感,有利于学习更进一步的专业知识,时间安排在第一学年。
第二阶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根据专业方向操作应用技能的难易程度分别进行一到两年的专长培养。
第三阶段:企业实习。这一阶段的时间为一个学年,我们可拆分两个学期在第二阶段中穿插进行,这样学生可以在实习后进行知识回炉。
2.2 打破学科体系课程设置,专业方向课程设计应以职业能力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的中职课程设计应以职业岗位技能的专项性和操作性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职业技能、专深的岗位业务知识、较强的技术再现能力为目标。因此我们对专业课程的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几点:
①课程设计要有IT产业界参与。也就是把用人单位的需求转化为中职的培养目标,并在课程设计中体现出来。
②课程设计目标具体化、理论适度化。课程设计的目标不能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要以够用为度,不追求专业理论知识的完整性,而是严格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去精选适合的专业理论知识。
③课程设计动态化。作为为培养目标服务的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材选用与编写等各个环节都应该处于动态之中。
④课程设计中模块化、成绩考核作品化。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就是把课程内容编排成便于进行各种组合的单元。
2.3 加强师资的职业能力培养,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素养。没有相应水平和实践经验的老师,也就没有合格的学生;没有培养出相应专业化的老师,就不可能培养出专业化的学生。解决师资的培养问题可以有多种途径:①送专业教师到IT企业进行职业培训。②专业教师参与到IT企业的实际项目工程实施过程。③参加国家、省、市级的教师培训,同行之间共同学习,资源共享。
2.4 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行产教结合,提高专业对口就业率。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实训基地为大专院校和各类职业学校及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的能力,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亮点。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模拟工作环境中进行学习与工作,以项目情景式学习方式,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环节设计,以就业岗位为导向,针对岗位工作技能要求,与实训基地采用课程置换的方式进行;第二阶段让学生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上开始就业前的演练,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将来顺利步入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必须经过专业课程的改革,打破学科体系的课程设置,强调专业的实用性,以职业能力为依据;引入以行动导向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岗前实习,让学生“零距离”专业对口就业;只有这样,中职计算机专业才有自己的特色,才能乘上职教发展的列车开创一个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