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根本利益实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来源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hua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形势下,党要为人民某福祉,必须扎实稳步推进改善民生工程、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以制度保障民生的持续改善。只有这样,党才能得到人民的真正拥护,执政基础才能牢不可破。
  关键词:党的建设;人民根本利益;执政基础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进历程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政党,要发展壮大,要从没有地位的政党变为执政党,成为执政党之后要长期执政,最重要的就是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这是塑造中国共产党党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稳定基石。只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我们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考验;只有将根须深深植于人民群众之中,党的事业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十分重视人民利益,关心民生发展。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唤起工农千百万",就在于真正解决了当时人民利益问题中最突出的环节--土地问题,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爆发出了山摧枯拉朽般的气势,推翻了三座大山,赶 走了日本侵略军,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建立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在新中国头十七年的探索中,在党的领导下,旧中国一切污泥浊水、一切社会丑恶现象被荡涤一空。
  邓小平制定的改革开放路线,把中国人民带上了一条崭新的生存型民生发展之路:他摒弃了"贫穷是社会主义"的观念,深刻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就是要消灭贫困,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从政策上提出了一系列为人民谋福祉的重大战略问题,这些政策挖掘出了中国人创造财富的禀赋,引爆中国人民排山倒海般的改革力量。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核心,深刻地揭示了发展、执政与民生的辩证统一关系,把中国人民带上了一条发展型的民生发展之路。从多方面开辟了为人民某福祉的新途径,在民生政策取向、工作部署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概括、新举措,获得了广大民众的强烈共鸣。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大力推进民生福祉建设,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蓝图,把中国人民带上了一条创新型的民生发展之路:他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出发,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人民的生存、发展等基本民生问题上,将民生问题上升到民权的高度,他指出"要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并特别强调要使人民福祉建设在制度框架下展开,从而把这一问题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为人民服务实践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当前的利益,还要给予人民群众以利益预期。这就要踏踏实实的推进民生,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以制度保障民生的真正获得。
  一、为人民某福祉,必须稳步扎实推进
  推进民生福祉建设同其他事物一样,都是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不成熟到成熟的自我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不同历史时期为人民服务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所以,必须认清民生福祉建设和发展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任何试图一蹴而就地改善民生的做法,都会欲速不达甚至事与愿违。在"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我们把意识形态建设视为推动发展的决定性动力,把变革生产关系视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手,以冒进主义、急于求成的方式推动民生建设,结果,不仅没有让人民群众获得应有的利益,相反却导致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急剧下降。这个惨痛的教训非常值得我们汲取。在市场经济不断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必须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不断地探索创新,切实把"关切民生"融入到执政意识和国家意识中,把关注民生和改善民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任务来抓,有重点、有步骤、积极稳妥、有条不紊地推进,切不可盲目求快、求省,必须给人民群众以不断增长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
  二、为人民某福祉,必须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过去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 政府无所不包,无所不揽,我们曾经把政府垄断资源的生产和分配视为替人民着想、为人民作主;我们曾经将政府包办社会生活与需求视为共产党人的高度责任感。我党所坚持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观意志,在客观上却导致群众获利自主性的严重缺失,人民群众实际异化为行政管理的客体与对象,主人翁地位实际上被忽视,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这个教训十分值得我们反思。在今天对"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必须有清晰的认识, 要把政府的职能真正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在此过程中,不仅仅把人民群众看成是民生建设的受益者,而且是民生建设的实践主体。要把服务宗旨与群众为自己创造幸福生活的愿望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民生建设的作用,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尊重他们的创新实践,唯有此,才能让人民群众获得真正的利益。
  三、为人民某福祉,必须以制度作保障
  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重视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化为一种稳定的制度功能,切实做好解决民生问题的制度安排,用制度来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在民生福祉建设中形成的一条基本经验。文革之前,我党在对待为人民服务这个实践推进问题上,只注重了为人民服务的作风建设,提出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却没有构建为人民服务的体制;强调了为人民服务的政治宗旨,却对为人民的"什么"服務、怎样服务的路径不甚了了;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却没有规定为人民服务不到位应承担的责任体系,在一定意义上只是把它当成了政治口号束之高阁,而没有把它变成活生生的制度化现实,致使为人民服务在这个具有实践意义的过程中缺少了实际内容。要使民生建设能够健康发展,关键在于从建立健全制度入手,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以完备的制度体系来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时,民生建设还要建立起相应的监督机制和问责制度,因为没有监督机制和问责制度加以约束,即使有再好的制度安排也会流于形式。所以,推动民生建设不仅需要以公平正义为目标的制度安排,还要逐步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同时又需要明确责任,实现民生建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只有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体系,才能为民生建设注入新鲜活力,才能全方位、长效应地促进民生的改善。
  历史的主体是人民,历史的选择最终要通过人民的选择来实现。人民群众在自身利益基础上以其言论和行动所表达的民心向背,对历史选择及其能否实现起着决定性作用。中国共产党90年的成就表明,"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血脉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党的成败也在人民。"把人民群众的利益高置头顶,既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的结晶。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邓小平文选(套装,全三卷)(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江泽民文选(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简介:吴继锋(1978-),男,辽宁省朝阳县人,中共朝阳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张红(1963-),女,辽宁省凌源市人中共朝阳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其他文献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致命性心律失常可引起严重的血液动力学障碍,因比熟悉这方面的知识很有必要。本文仅就这类心律失常的处理谈点体会。 Arrhythmia is a commo
古诗词文学具有图文并茂、字词精炼、意蕴隽永的特质,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经典和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多年来,古诗词文学以形式内涵、情感价值
期刊
“广大年轻干部要自觉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的这一论述再次告诉我们,勇于在基层涵养底气,是年轻
患者汪××,女性,28岁。4年前开始上腹部不适伴不规则发热,近20天自感左上腹包块迅速增大伴隐痛。入院检查:营养中等。发育正常.T、P、R、BP正常,皮肤未见出血点,浅表淋巴结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广州体育学院学生课外训练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旨在研究目前体院学生课外训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得出结论,并在此基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激动人心的誓言。他,一名朴实的审计工作者,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从审十六年来,他勤奋好学,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就是武
本文在分析目前电力企业绩效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找准实施绩效管理的难点的基础上,运用当前较为成熟的绩效管理理论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绩效管理对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必须以良好的作风作保证。作风问题就是要突出解决好有正气、有锐气、有清气的问题。有正气,工作当中要体现在敢于坚持原则,办事公道正派,为人光明磊落;有
“內向超越”的觀念最先是由余英時先生在三十年前提出①,當時他稱之爲“內在超越”,以與西方的“超越”(transcendence)觀念相較,後者則稱爲“外在超越”.他指出,無論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