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要参加者:贾来旺 马卫东 李梦玲 郝春霞(除负表人)
一、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来说是一场名副其实的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时代迁徙”,以学生发展为本,让教育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已经成为许多教育有识之士的共同心声。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这样的教育发展背景下,作为学校教育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造就一种利于学生接受的课堂心理环境,使学生在学校中过一种积极的、有血有肉的、沸腾的精神生活,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内在的一种需要,使他们在舒畅愉快的心境下接受和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完成学习任务,相信这也是每一个老师的向往。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构建良好的教育教学心理环境,把这当做教育教学必备的一个环节。
(1)本课题的研究能促进教师更加认真地学习心理教育理论,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实现学科教学的高效和最优化。(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是一种全员性策略,有利于在学校中营造学生积极的心理环境氛围。学校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这个职责要通过教师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成为心理辅导者,帮助学生身心两方面健康成长。(3)本课题的研究,使学校形成教中研、研中教的良好氛围,并促进大批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名师,实现“名校育名师,名师扶名校”的良性循环。(4)本课题是以学校心理教育现状为现实依据,符合现行学科教学实践与心理教育研究进一步深化的要求,目的在于促使青少年心理发展与知识掌握相辅相成、同时并进。(5)本课题对于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性和指导性,能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分析:(1)针对不同心理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2)通过实践,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进而带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发展。(3)提供探求学生心里特点的具体操作方法,并根据不同心理特点设计最优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目标:(1)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教育心育理论的学习,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教改意识,提高教学效率。(2)把现代教育心理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各科教学的实践中去。(3)总结、筛选心理教育渗透中各科教学的优秀个案。(4)力争给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心理教育渗透各科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5)提供探求学生心理特点的具体操作方法,并根据不同心理特点设计最优化的教法。
学生目标:(1)在各科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形成合格健全的人格,使每个学生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接纳自己。(2)发展学生的智力,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3)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的情绪情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4)针对不同心理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研究内容
中国全民健心网首席专家肖汉仕教授认为:心理教育是心理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简称,它是教育者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对教育对象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其心理发展与适应、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其目标是培育良好的性格品质、开发智力潜能、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激发内在动力、维护心理健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即育性、启智、强能、激力、健心、导行。
影响学生成长的心理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智力因素:学校教育教学中应教会学生观察事物;帮助学生了解学习规律及有效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让学生懂得科学合理地组织学习,并逐渐形成技能技巧和能力等等。非智力因素:应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心理障碍:信心的丧失、习得性无助、学习策略的失当、对学习与考试的过度焦虑与紧张、师生关系紧张、学习的不良归因、动机缺失等等。针对目前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和厌学心理普遍的现象,我们试图通过学习心理辅导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促使其自觉主动地学习,提高成绩和综合素质。
四、研究思路
“心理教育”课题组成立后,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订出我校开展这一实验要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是:(1)渗透性原则:我们认为,“心理教育”实验,必须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全方位和全过程,所谓全方位,就是要从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需要出发,从普及学生的心理教育知识入手,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学科渗透、心理咨询、心理检测和心理训练活动,在各科教学中注重教育管理工作。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均要着眼于学生的心理优化,启迪他们主动发展。从新生入校一直到畢业的全过程都要对其进行心理素质教育,以此使学生增强自我激励、自我调控的心理机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2)探索性原则:“心理教育”的目标是明确的,但具体教育教学方法则要不断创新和发展。因此,在实验过程中,不应把教师束缚在某种教学模式上,而要把教师组织到探索的道路上来。(3)参与性原则:要探索就要参与,在实验过程中要把广大教师组织到人人参与“心理教育”的学习、实践、研讨、总结等活动中去。在参与中理解“心理教育”的目标,在参与中把握“心理教育”的方法。(4)开放性原则:只有开放才能发展,教师只有不断吸取外界信息,才能提高对“心理教育”的理解和运用水平。因此在实验中要努力创造不断吸取外界信息的开放环境。(5)层次性原则: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是绝对的,教师的原有基础和发展水平永远不会完全相同。因此,在实验中,对各水平层次教师的要求应区别对待,既要重视教师群体的提高,又要重视骨干典型的培养。
一、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来说是一场名副其实的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时代迁徙”,以学生发展为本,让教育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已经成为许多教育有识之士的共同心声。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这样的教育发展背景下,作为学校教育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造就一种利于学生接受的课堂心理环境,使学生在学校中过一种积极的、有血有肉的、沸腾的精神生活,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内在的一种需要,使他们在舒畅愉快的心境下接受和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完成学习任务,相信这也是每一个老师的向往。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构建良好的教育教学心理环境,把这当做教育教学必备的一个环节。
(1)本课题的研究能促进教师更加认真地学习心理教育理论,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实现学科教学的高效和最优化。(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是一种全员性策略,有利于在学校中营造学生积极的心理环境氛围。学校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这个职责要通过教师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成为心理辅导者,帮助学生身心两方面健康成长。(3)本课题的研究,使学校形成教中研、研中教的良好氛围,并促进大批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名师,实现“名校育名师,名师扶名校”的良性循环。(4)本课题是以学校心理教育现状为现实依据,符合现行学科教学实践与心理教育研究进一步深化的要求,目的在于促使青少年心理发展与知识掌握相辅相成、同时并进。(5)本课题对于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性和指导性,能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分析:(1)针对不同心理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2)通过实践,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进而带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发展。(3)提供探求学生心里特点的具体操作方法,并根据不同心理特点设计最优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目标:(1)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教育心育理论的学习,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教改意识,提高教学效率。(2)把现代教育心理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各科教学的实践中去。(3)总结、筛选心理教育渗透中各科教学的优秀个案。(4)力争给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心理教育渗透各科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5)提供探求学生心理特点的具体操作方法,并根据不同心理特点设计最优化的教法。
学生目标:(1)在各科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形成合格健全的人格,使每个学生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接纳自己。(2)发展学生的智力,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3)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的情绪情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4)针对不同心理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研究内容
中国全民健心网首席专家肖汉仕教授认为:心理教育是心理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简称,它是教育者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对教育对象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其心理发展与适应、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其目标是培育良好的性格品质、开发智力潜能、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激发内在动力、维护心理健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即育性、启智、强能、激力、健心、导行。
影响学生成长的心理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智力因素:学校教育教学中应教会学生观察事物;帮助学生了解学习规律及有效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让学生懂得科学合理地组织学习,并逐渐形成技能技巧和能力等等。非智力因素:应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心理障碍:信心的丧失、习得性无助、学习策略的失当、对学习与考试的过度焦虑与紧张、师生关系紧张、学习的不良归因、动机缺失等等。针对目前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和厌学心理普遍的现象,我们试图通过学习心理辅导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促使其自觉主动地学习,提高成绩和综合素质。
四、研究思路
“心理教育”课题组成立后,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订出我校开展这一实验要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是:(1)渗透性原则:我们认为,“心理教育”实验,必须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全方位和全过程,所谓全方位,就是要从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需要出发,从普及学生的心理教育知识入手,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学科渗透、心理咨询、心理检测和心理训练活动,在各科教学中注重教育管理工作。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均要着眼于学生的心理优化,启迪他们主动发展。从新生入校一直到畢业的全过程都要对其进行心理素质教育,以此使学生增强自我激励、自我调控的心理机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2)探索性原则:“心理教育”的目标是明确的,但具体教育教学方法则要不断创新和发展。因此,在实验过程中,不应把教师束缚在某种教学模式上,而要把教师组织到探索的道路上来。(3)参与性原则:要探索就要参与,在实验过程中要把广大教师组织到人人参与“心理教育”的学习、实践、研讨、总结等活动中去。在参与中理解“心理教育”的目标,在参与中把握“心理教育”的方法。(4)开放性原则:只有开放才能发展,教师只有不断吸取外界信息,才能提高对“心理教育”的理解和运用水平。因此在实验中要努力创造不断吸取外界信息的开放环境。(5)层次性原则: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是绝对的,教师的原有基础和发展水平永远不会完全相同。因此,在实验中,对各水平层次教师的要求应区别对待,既要重视教师群体的提高,又要重视骨干典型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