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民办本科院校的崛起,作为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发组建起来的群众性团体,学生社团组织及其活动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助推剂。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自己的组织,可以成为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但是,当前民办高校学生社团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急需针对问题提出完善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校;社团管理;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民办本科院校的崛起,大学生社团已经呈现出蓬勃地发展趋势。但民办高校的发展基础、管理水平以及学生特点,致使民办高校大学生社团管理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根据民办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民办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现状及问题
民办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模式一般为设立由大学生组成的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内设主席和副主席,并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根据社团发展需求设置相应部,由主席、副主席对下设部门、社团进行分管指导,部门对下属社团进行管理与服务。一般高校都会建立相关章程或制度来对社团管理模式来协助管理,如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章程、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管理规范等。通常,民办高校会配备一名专职辅导员从事学生社团指导老师的工作。目前,民办高校有理论学习类、公益服务类、自然科学类、学术科技类、文学艺术类、体育健身类等类型的学生社团,其“社团组建的自发性、社团运转的自主性、社团会员的群众性、社团参与的目的性、社团活动的多样性”等特点吸引着众多学子的积极参与,民办高校也借助学生社团这个平台积极推动学生素质教育,繁荣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民办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学生社团组织建设滞后,管理水平低下。多数民办高校对学生社团缺乏引导和有效监管,社团组织松散,成立与解散的随意性大,大部分社团没有章程学生社团的类型多而杂,文化艺术和体育休闲类的社团较多,而理论教育型、学术研究型的社团太少。
对于学生社团管理的不规范,无论从社团分类,制度建设,人员选拔,都无法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原本学生社团,是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但由于社团数量多,缺乏明确分工,造成规范性不够,活动组织混乱,档案不系统,社团自管会内部管理体制激励与奖惩机制不够健全,致使民办高校学生社团水平低下。
2.指导老师缺失,管理不到位。指导教师在社团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主要包括教育、管理、协调,但目前从整体上来看,无论是哪一类的社团,其指导力量都显得薄弱。各高校都要求社团必须有指导教师,但这种要求大多只停留在书面上,事实上许多社团没有固定的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缺少专业知识,对社团活动缺少实际的指导与帮助。另外,高校对学生社团指导老师的管理中,普遍缺乏选聘制度、权利义务明细,导致社团管理水平较低。
3.活动经费、时间和空间受限,社团活动质量难以保证。学生社团活动经费缺乏保障,没有稳定充足的资金来源,民办高校尤甚,目前学生社团的经费主要来自三方面:学校拨发的学生活动经费,合法渠道获得的社会赞助,社团内部收缴的会费。
许多高校实行自由选课制度,高职院校还有实训项目的安排,社团成员的上课时间不一致,难以找到一个统一的空闲时间,集中开展活动的难度增大。另外,高校扩招也使得教育教学资源日益紧张,许多学校的活动场所和活动设施严重不足,社团活动缺乏足够合适的场地,而且活动时间与场地的矛盾必将随着社团组织的进一步成熟而更加突出。
4.社团活动质量不高,层次和品位有待提升。当前,大学生社团活动丰富,但质量不高;同性质活动频繁,但吸引力不够;社团数量多,但专业特色社团少;娱乐性活动多,但主题活动缺失,科学性较弱;校内活动多,校外活动少另外,社团活动开展创新性缺乏重形式轻内容,需要建立健全社团干部培养机制,增强活动的创新性,引导和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
在社团活动中,许多社团热衷于开展各种时尚娱乐性的活动,而对学术性、政治性、思想性的项目较为淡漠,较少结合专业知识进行研究和探讨活动,这点在民办高校中表现的尤为突出,社团活动形式单调,千团一面,层次和品位都有待提高。
三、民办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提升对策
1.注重对大学生社团的管理、引导、支持。现今,大学生社团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的蓬勃发展对学校育人工作有着促进作用。学生社团的管理是一个教育、服务、规范和引导的过程。因此,要及时关注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对社团管理工作进行调整,做到能积极引导和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促进社团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2.建设适合大学生社团发展需求的管理体系。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模式不尽相同,但总体上还是由共青团领导下的大学生社团联合会来具体负责。统一管理、协调和统筹全校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建立健全社长定期例会制度,及时了解社团发展动态,对社团成立审核、审批经费及场地使用等做出严格规定,还应定期对全校学生社团的活动开展进行调研和分析。此外,加大社团指导老师对社团的协调、管理和引导。及时关注大学生社团的发展,保证社团的人才培养目标方向不偏离,同时解决社团遇到的棘手问题。
3.增强社团组织建设能力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社团活动要从培养社员能力为出发点,从实际出发,从社员兴趣出发,增强社团活动的知识性和可操作性,注重创新,提升质量,增强吸引力。要让社员有“社团人”这样的使命感,培养社团成员的集体荣誉和使命感。
第二,明确社团活动理念,提升社团活动质量。明确社团服务理念,以提高学生的活动需求层次。设置科学合理的社团活动目标,严格规范社员的组织行为等方面入手。既要明白社团互动宗旨,又要符合社团发展规划。提升活动质量,使学生社团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第三,加大对社团干部队伍的培养,加强社团的内外交流。社团干部是学生社团成员的核心,与学生会干部在本质上还是存在区别的,社团干部的思维模式是合作、服务式,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加以区别对待。
第四,加强社团内部管理的规范性。目前,大学生社团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加强学生社团内部的规范管理,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完善社员的管理制度。二是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三是严格实行财务监督。
参考文献:
[1]陈章龙,刘正峰.论核心价值体系实现对高校社团文化引领的制度路径’基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规范性文件的分析视野[J].扬州大学学报,2011,(10).
[2]凌日飞辛立章曾丽萍.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对多校区校园文化生活的作用研究[J].科教导刊,2012,(2).
[3] 贾晓晨.谈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中的共性问题与对策[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9(4).
关键词:民办高校;社团管理;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民办本科院校的崛起,大学生社团已经呈现出蓬勃地发展趋势。但民办高校的发展基础、管理水平以及学生特点,致使民办高校大学生社团管理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根据民办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民办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现状及问题
民办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模式一般为设立由大学生组成的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内设主席和副主席,并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根据社团发展需求设置相应部,由主席、副主席对下设部门、社团进行分管指导,部门对下属社团进行管理与服务。一般高校都会建立相关章程或制度来对社团管理模式来协助管理,如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章程、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管理规范等。通常,民办高校会配备一名专职辅导员从事学生社团指导老师的工作。目前,民办高校有理论学习类、公益服务类、自然科学类、学术科技类、文学艺术类、体育健身类等类型的学生社团,其“社团组建的自发性、社团运转的自主性、社团会员的群众性、社团参与的目的性、社团活动的多样性”等特点吸引着众多学子的积极参与,民办高校也借助学生社团这个平台积极推动学生素质教育,繁荣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民办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学生社团组织建设滞后,管理水平低下。多数民办高校对学生社团缺乏引导和有效监管,社团组织松散,成立与解散的随意性大,大部分社团没有章程学生社团的类型多而杂,文化艺术和体育休闲类的社团较多,而理论教育型、学术研究型的社团太少。
对于学生社团管理的不规范,无论从社团分类,制度建设,人员选拔,都无法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原本学生社团,是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但由于社团数量多,缺乏明确分工,造成规范性不够,活动组织混乱,档案不系统,社团自管会内部管理体制激励与奖惩机制不够健全,致使民办高校学生社团水平低下。
2.指导老师缺失,管理不到位。指导教师在社团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主要包括教育、管理、协调,但目前从整体上来看,无论是哪一类的社团,其指导力量都显得薄弱。各高校都要求社团必须有指导教师,但这种要求大多只停留在书面上,事实上许多社团没有固定的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缺少专业知识,对社团活动缺少实际的指导与帮助。另外,高校对学生社团指导老师的管理中,普遍缺乏选聘制度、权利义务明细,导致社团管理水平较低。
3.活动经费、时间和空间受限,社团活动质量难以保证。学生社团活动经费缺乏保障,没有稳定充足的资金来源,民办高校尤甚,目前学生社团的经费主要来自三方面:学校拨发的学生活动经费,合法渠道获得的社会赞助,社团内部收缴的会费。
许多高校实行自由选课制度,高职院校还有实训项目的安排,社团成员的上课时间不一致,难以找到一个统一的空闲时间,集中开展活动的难度增大。另外,高校扩招也使得教育教学资源日益紧张,许多学校的活动场所和活动设施严重不足,社团活动缺乏足够合适的场地,而且活动时间与场地的矛盾必将随着社团组织的进一步成熟而更加突出。
4.社团活动质量不高,层次和品位有待提升。当前,大学生社团活动丰富,但质量不高;同性质活动频繁,但吸引力不够;社团数量多,但专业特色社团少;娱乐性活动多,但主题活动缺失,科学性较弱;校内活动多,校外活动少另外,社团活动开展创新性缺乏重形式轻内容,需要建立健全社团干部培养机制,增强活动的创新性,引导和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
在社团活动中,许多社团热衷于开展各种时尚娱乐性的活动,而对学术性、政治性、思想性的项目较为淡漠,较少结合专业知识进行研究和探讨活动,这点在民办高校中表现的尤为突出,社团活动形式单调,千团一面,层次和品位都有待提高。
三、民办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提升对策
1.注重对大学生社团的管理、引导、支持。现今,大学生社团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的蓬勃发展对学校育人工作有着促进作用。学生社团的管理是一个教育、服务、规范和引导的过程。因此,要及时关注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对社团管理工作进行调整,做到能积极引导和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促进社团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2.建设适合大学生社团发展需求的管理体系。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模式不尽相同,但总体上还是由共青团领导下的大学生社团联合会来具体负责。统一管理、协调和统筹全校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建立健全社长定期例会制度,及时了解社团发展动态,对社团成立审核、审批经费及场地使用等做出严格规定,还应定期对全校学生社团的活动开展进行调研和分析。此外,加大社团指导老师对社团的协调、管理和引导。及时关注大学生社团的发展,保证社团的人才培养目标方向不偏离,同时解决社团遇到的棘手问题。
3.增强社团组织建设能力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社团活动要从培养社员能力为出发点,从实际出发,从社员兴趣出发,增强社团活动的知识性和可操作性,注重创新,提升质量,增强吸引力。要让社员有“社团人”这样的使命感,培养社团成员的集体荣誉和使命感。
第二,明确社团活动理念,提升社团活动质量。明确社团服务理念,以提高学生的活动需求层次。设置科学合理的社团活动目标,严格规范社员的组织行为等方面入手。既要明白社团互动宗旨,又要符合社团发展规划。提升活动质量,使学生社团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第三,加大对社团干部队伍的培养,加强社团的内外交流。社团干部是学生社团成员的核心,与学生会干部在本质上还是存在区别的,社团干部的思维模式是合作、服务式,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加以区别对待。
第四,加强社团内部管理的规范性。目前,大学生社团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加强学生社团内部的规范管理,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完善社员的管理制度。二是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三是严格实行财务监督。
参考文献:
[1]陈章龙,刘正峰.论核心价值体系实现对高校社团文化引领的制度路径’基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规范性文件的分析视野[J].扬州大学学报,2011,(10).
[2]凌日飞辛立章曾丽萍.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对多校区校园文化生活的作用研究[J].科教导刊,2012,(2).
[3] 贾晓晨.谈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中的共性问题与对策[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