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远方的山是美丽的,远方的海也是美丽的。
幻想的翅膀让我们总觉得斑斓的远方,才是最精彩的去处。
然而又有谁知道,自己脚下那一小块驻足之地,才是最稳实可靠的地方啊!它能磨砺你的思想,敏锐你的目光,坚定你起步的脚板,充实你背负的行囊……
请以“我从脚下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你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和明白的道理;②文体自定,诗歌除外;③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④不少于600字。
【命题透视】
无锡的作文命题具有“正能量”的价值引领作用。本道作文题关注的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理想与现实”。理想是什么?理想是雄鹰挣脱束缚,翱翔苍穹的壮丽;理想是高山摆脱平庸,赫然屹立的巍峨;理想是大海突破自我,海纳百川的胸怀。但美好的理想需要我们努力,需要我们奋斗,现实生活才会绽放出理想的花朵。我们要有“仰望星空”的期待,更要有“脚踏实地”的努力,这应该就是本道作文题带给考生的人生启发。
细看作文题“我从脚下出发”,关键词有两个:“脚下”和“出发”。这里的“脚下”就是“自己脚下那一小块驻足之地”,是指目前所处的现实。“脚”是用来行走的,因此,“脚下”还包含着“行动”的潜台词,要和“出发”紧密相连。既然要出发,那就应该要有目标。这个目标也可以换种说法,就是你的梦想,它可以是一种生活理想,也可以是学习目标等。所以,“从脚下出发”就是切合实际,以认真、踏实的态度去追逐、实现自己的梦想,并且要有计划、有方法,更要有行动。
这道作文题看似好写,但是容易写得空洞。所以,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情感要真实
文贵自然情贵真。作文要想写出真情实感,关键在于选材要真实。打动读者心灵的,往往是那些写自己亲身经历、亲身体验和个性感悟的文章。即使是生活中的平凡之事,只要留心观察,精心选择,并将它们认真细致地写到文章里去,它们也会像金子一样发光,正所谓“平平淡淡才是真”。例如:灯光下伏案学习的艰辛,运动场上长跑时的坚持,钢琴前指尖上的跳动,考试失利时痛苦的泪水……所有这一切,都应该是真实的情感流露。
2. 语言要亮丽
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会为文章增色不少。只有风趣幽默、生动活泼的语言,才能让阅卷者眼前一亮。作文的语言是最能体现考生功底的。语言功底非一日之功,需要平时大量阅读,勤奋练习。
3. 角度要独特
由于各人的生活处境和所追求的生活方式不同,对“理想”的理解也各有千秋,因此,写作此类文章,一定要立足现实,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去发现、理解生活中的目标,以独特的角度写出自己的奋斗与努力。内容的选择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尽管初中学生在经历、思想、学识、爱好、特长等方面大致相近,但绝不可能完全相同,而且每个人都有独有的禀性、气质、情趣,因此,考生在搜寻写作素材时,要善于在“人无我有”的世界里开辟出自己的天地,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并且曾经真正引起自己内心波澜的人或事来写,这样,你写的内容即使不是绝无仅有,也一定能打动人。
4. 情节要细腻
叙述中要加入环境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写作能力强的考生可以再运用远近相衬、动静相映、侧面烘托、环境渲染等写作手法,使文章更细腻,更动人。
5. 体裁要分明
本道作文题尽管没有规定文体,但考生不管选择哪种文体,都要注意体现该文体的特点,避免写成“四不像”。
【评卷扫描】
只有将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中考作文才能获得高分。一些考生因缺乏整体意识,考虑不周,能力不强,出现了一些失误,导致得分不高。
从阅卷的情况看,考生在写作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情感失真
真实是文章的生命。有的作文内容违背生活常识,严重失真;或观点偏狭,有违科学精神。这样的文章暴露了考生观察不细、主观臆测等弱点。
2. 语言乏味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有些考生的文章,语言单调呆板,毫无艺术感。例如写人物对话,一律学生腔,缺乏个性,没有生活气息;不能灵活运用修辞方法写景状物,表达情感;总是直来直去,缺少含蓄美和形象美;句子没有长短的变化,缺少节奏感等。
3. 取材扎堆
有相当多的考生选材“撞车”,如考试失利、夜半苦读……类似的题材一多,文章自然就没了新意,要得高分也就很难了。考生只有不断拓宽选材领域,选取确实为之动过情的事情,写出来的文章才有可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4. 宿构套作
有部分考生将别人的作文材料改头换面,充当自己文章的主体。这种情况通常会被裁定为抄袭,自然得不到高分。
5. 详略不当
有些考生的文章没有详略之分,或前紧后松、详略倒置。这主要是因为主旨不明确,构思时没有想清楚何处应充分展开,何处应一笔带过。这样的文章,同样无法得到高分。
6. 文体杂糅
有些考生看到“文体自定,诗歌除外”,就匆忙下笔,脑海中没有明确的文体意识,结果记叙文写得不像记叙文,议论文写得不像议论文,成了“四不像”。
7. 首尾不精
有些考生的开篇部分,要么离题万里,要么运用大段的排比,落入俗套,毫无新意。而在处理结尾时,或是草草收场,平淡无味;或是拖沓冗长,无病呻吟。文章无论开头还是结尾,都应该简洁,要符合“凤头豹尾”的基本要求。建议考生文章开头开门见山,不蔓不枝。结尾或画龙点睛,收束全文;或照应开头,结构严谨;或引用诗文,点染升华;或抒情写意,余味无穷;或设问反问,启人心智。 8. 文面不清
有的考生书写潦草,文面不整洁,也影响了最终的得分。
本次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还包括立意不深、缺少细节、字数不足等,而以上8点则是其中较为严重的问题。要根治这些“硬伤”,关键在于平时要养成好的习惯。只要认真地把平时的作文训练都当作中考作文一样高度重视,严格要求,写作水平就一定能上一个新台阶。
【迷津指点】
一要细审文题。
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审题是否到位,直接决定了整篇文章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通常,只要文章符合题意,再加上写作基本功较好,基本可以保证得到二类文的分数。但是中考作文中,由于审题不清而导致文不对题的情况却屡见不鲜。怎样才能审清题意呢?
1. 看要求
中考作文题的“要求”部分对文体、字数、表达方式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考生必须把这部分内容看清楚,并且要严格执行。
2. 定文体
如果“要求”中规定了文体,考生必须严格遵守,不能更改。如果可以自选文体,则通常应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
二要巧定立意。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灵魂,这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文章有了主题思想,才有灵魂。
1. 立意要正
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一定要健康、积极向上。
2. 立意要新
好文章的立意应该是“人人意中所有,人人语中所无”。就是说,大家都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别人未必能表达出来,你能写出来,这就是新颖,就是独创。
3. 立意要深
考生要能透过现象挖掘事物的本质,思考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的东西;或能在一般人认识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并给人以启示。
三要精选素材。
写文章好比做衣裳,同样存在选材的问题。如果选择上好的面料,做出来的衣裳就美观、挺括;如果面料质地低劣,裁缝手艺再高超,也制不出好服装。所以,写作文“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选材”。
1. 选熟悉
熟悉的材料,写起文章来才会运用自如。因此,考生在写作时,要选取生活中熟悉的材料,这样比较容易写出感人的作品。
2. 选真实
真实的材料能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唯有“真”,文章才能情感充沛饱满,才能激情洋溢,才能感人肺腑,才能荡人心魄。而虚假的材料很容易在文章中露出破绽。所以,一定要写真事,抒真情。
3. 选积极
考生要选择那些能给人以启迪,或能为人提供经验教训的材料,因为,这能使作品的主题更加积极。而积极的主题,是优秀的考场作文必须具备的要素。
4. 选新颖
这里所说的“新颖”,就是不落俗套,就是摒弃千人一腔、千人一面的公式化和概念化,就是要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风格。材料不新鲜,就不能感动人。新颖生动的材料就像带露的鲜花,能对阅卷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四要精练语言。
一篇文章有了明确的中心和合理的思路后,最终的成败还取决于文章的语言。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对语言的基本要求是“通顺,没有病句”。不论哪一种文体,语言的准确和简洁都是必须要做到的。
【例文点评】
一类文:
我从脚下出发
手执一卷字帖,临窗而立。点点月光洒入窗头,映出帖上飘逸的字迹。
这是一种何等灵秀的洒脱!清秀而不阴柔,潇洒而不张扬。我沉醉在“书圣”的《兰亭序》中。细细品味,香醇处浓如酒,清雅处淡似茗。自幼习书法的我,梦想着有朝一日也能和“书圣”一般,将墨汁化为笔端的不羁。(“清秀而不阴柔,潇洒而不张扬”“香醇处浓如酒,清雅处淡似茗”,句式的工整足见小作者的文字功力。)
铺开月白色的宣纸,提笔,蘸墨,落笔。极力想模仿帖上的笔迹,却始终难成纸上的飘逸。搁笔,蹙眉,宣纸上微颤的墨迹仿若扭曲了的面孔,发出了嘲讽的怪笑。(长短句的交错,使行文具有了音乐的美感。)我的心中一阵失落,不甘如同潮水,狠狠拍击着我。我忽然难以像从前那般自信,不禁扪心自问:我真的可以吗?
记得幼时,初提毛笔始识汉字,见到《兰亭序》上的飘逸,便朦胧地生出钦羡之意,以为美。后来,渐渐能写出端正的字来,却仍旧惦记着“书圣”笔下的潇洒。然而,今日初临此帖,却不想竟是这般难以驾驭。
左手握拳,触到的,是胸口强有力的心跳,如擂动的战鼓。我蓦然抬头,望向那墙上挂着的条幅,上面分明地写着八个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心中一动!这虚幻的声音突然间变得格外响亮,如同春霖落在久旱的大地上时,发出的清亮的声响。我怔然出神。忽然间,本已手足无措的我如闻一声棒喝,眼前豁然开朗,似拨云见日,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喻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小作者激动的心情。成语的运用也增添了文章语言的情味。)
抛开心里对潇洒飘逸的一味追求与幻想,我再次提笔,蘸墨,落笔。这一次,我全神贯注,一笔一画地夯实基础。提笔,落笔,字迹在这般往复间端正成形。收笔之时,我感受到了笔杆的滑润与肌肉淡淡的酸麻。望着纸上干净利落而又一丝不苟的汉字,我重又自信起来。
窗外的月儿依旧柔和,微笑着把月辉点洒在窗前。这一刻,我笑出声来。从脚下出发,我无惧千山万水的阻隔,因为我坚信,自己能追上那头的梦。(“月儿”“月辉”的描写借景抒情,衬托了小作者愉快的心情。)
【总评】小作者用自己练习写《兰亭序》的过程来印证“从脚下出发”的重要性,从对“书圣”风格的追慕,到艰难落笔的痛苦,再到心无挂碍后创作的顺利,写得一波三折,厚实有味。典雅的语言,张弛有度的叙述,巧妙的点题,使本文成为一篇上乘的考场作文。
二类文:
我从脚下出发 我从脚下出发。行走在路上,我们欣赏的不仅仅是沿途的风景,更是警醒人心的辛酸世事。这一刻,我站在脚下的土地上,父亲的身旁,充实行囊,从这里出发。(开篇点题,好!)
父亲是一个饱读诗书,同时历经沧桑的人。他总能以各种出其不意的方式对我旁敲侧击,使我收获许多。
记得去年暑假的乐器考级,我执意选择六级的曲目练习。父亲沉默了一会儿,只说了一句:“我认为你练四级的曲目比较有把握。”我心里很不服气,执拗地认为父亲低估了我的实力。于是我不听劝,自顾自地练习。我不想在父亲面前显得无能,于是刻苦练习,连吃饭时也会不自觉地练习指法。父亲总是在一旁静静地观察,偶尔也会提出一些意见,我只是左耳进右耳出。(“执意““执拗”“自顾自”等词语活化出“我”的自负,与父亲的“静静”形成对比。)
终于到了考级的这一天,我组装好乐器,自信地往考场走去。回头看时,我发现父亲在冲我微笑。随着考官的指令,我缓缓奏响了早已练熟了的乐谱,心中暗自得意,觉得自己发挥得很好。曲终,我抬头看了一眼考官,却捕捉到了他脸上一丝失望的神色。我心生疑惑:难道我演奏得不好?我有些郁闷地走出考场。父亲问我考的情况,我什么也没说。(“我什么也没说”表现了“我”的失落,可以描绘得更加细致些。)
结果出来的那一天,我看着考评卡上的评语,不禁大吃一惊:“未通过考核。指法熟练,但气息不足,问题较大。”我一时说不出话来。这时,父亲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说:“不要好高骛远,做事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不是爸爸低估你的能力,而是爸爸认为你的能力目前只能达到四级标准。对你而言,四级是你现在最切实、最有把握过的。”我重重地点了点头。父亲的话,以及考级的结果,给了我一个教训,使我明白了脚踏实地才是最重要的。
父亲是一个有条不紊的人。每次写作之前,他总会在桌上放一张草稿纸和一支水笔。多次观察后,我发现父亲竟然是在列提纲!我曾笑过他:只是平日里随便写写,何必如此认真?父亲却对我说,要从根本做起。我在吃过这次亏后,也学会了父亲的方法,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
父亲的言传身教,磨砺了我的思想,敏锐了我的目光,坚定了我起步的脚板,充实了我肩负的行囊。这也是一种亲情的力量。父亲以平静的心态,平复我起伏的想法;用殷切的目光,目送我远行的背影;用坚实的肩膀,为我撑起一片广阔的蓝天。这一刻,亲爱的父亲,在你身边,带着你给我的一切,我,从脚下出发。(排比使文章富有文采。结尾点题,好!)
【总评】本文语言通畅,“我”的心理活动描写得比较细致;而且,做到了首尾呼应。只是题目是“我从脚下出发”,关键点要落在“我”的行动上,所以,关于父亲一丝不苟“列提纲”的一段描写就显得不是很合适,导致文章有些偏离了主题。
【新题预测】
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山水,看见生命的灵性;看人间,看见世事的真相;看史传,看见人性的善恶;看生活,看见人情的冷暖……看,需要眼睛;看见,需要头脑和灵魂。
请以“看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和明白的道理;②文体自定,诗歌除外;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④不少于600字。
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追求并享受快乐,是每个人的梦想。快乐到底在哪里?有人说,快乐在学习、工作的辛勤汗水中;有人说,快乐在关爱、沟通的温暖情意里……
请以“我因______而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词语,使标题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⑤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
田 芳,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无锡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无锡市语文中心组成员,崇安区首批“名教师”。2003年获江苏省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2007年被江苏省教育厅聘为“送优质资源下乡工程语文学科主讲教师”,2008年被江苏省教育学会评为“江苏省中考优秀指导老师”。先后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文章约6万字。现为无锡市崇安区中学语文教研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远方的山是美丽的,远方的海也是美丽的。
幻想的翅膀让我们总觉得斑斓的远方,才是最精彩的去处。
然而又有谁知道,自己脚下那一小块驻足之地,才是最稳实可靠的地方啊!它能磨砺你的思想,敏锐你的目光,坚定你起步的脚板,充实你背负的行囊……
请以“我从脚下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你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和明白的道理;②文体自定,诗歌除外;③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④不少于600字。
【命题透视】
无锡的作文命题具有“正能量”的价值引领作用。本道作文题关注的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理想与现实”。理想是什么?理想是雄鹰挣脱束缚,翱翔苍穹的壮丽;理想是高山摆脱平庸,赫然屹立的巍峨;理想是大海突破自我,海纳百川的胸怀。但美好的理想需要我们努力,需要我们奋斗,现实生活才会绽放出理想的花朵。我们要有“仰望星空”的期待,更要有“脚踏实地”的努力,这应该就是本道作文题带给考生的人生启发。
细看作文题“我从脚下出发”,关键词有两个:“脚下”和“出发”。这里的“脚下”就是“自己脚下那一小块驻足之地”,是指目前所处的现实。“脚”是用来行走的,因此,“脚下”还包含着“行动”的潜台词,要和“出发”紧密相连。既然要出发,那就应该要有目标。这个目标也可以换种说法,就是你的梦想,它可以是一种生活理想,也可以是学习目标等。所以,“从脚下出发”就是切合实际,以认真、踏实的态度去追逐、实现自己的梦想,并且要有计划、有方法,更要有行动。
这道作文题看似好写,但是容易写得空洞。所以,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情感要真实
文贵自然情贵真。作文要想写出真情实感,关键在于选材要真实。打动读者心灵的,往往是那些写自己亲身经历、亲身体验和个性感悟的文章。即使是生活中的平凡之事,只要留心观察,精心选择,并将它们认真细致地写到文章里去,它们也会像金子一样发光,正所谓“平平淡淡才是真”。例如:灯光下伏案学习的艰辛,运动场上长跑时的坚持,钢琴前指尖上的跳动,考试失利时痛苦的泪水……所有这一切,都应该是真实的情感流露。
2. 语言要亮丽
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会为文章增色不少。只有风趣幽默、生动活泼的语言,才能让阅卷者眼前一亮。作文的语言是最能体现考生功底的。语言功底非一日之功,需要平时大量阅读,勤奋练习。
3. 角度要独特
由于各人的生活处境和所追求的生活方式不同,对“理想”的理解也各有千秋,因此,写作此类文章,一定要立足现实,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去发现、理解生活中的目标,以独特的角度写出自己的奋斗与努力。内容的选择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尽管初中学生在经历、思想、学识、爱好、特长等方面大致相近,但绝不可能完全相同,而且每个人都有独有的禀性、气质、情趣,因此,考生在搜寻写作素材时,要善于在“人无我有”的世界里开辟出自己的天地,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并且曾经真正引起自己内心波澜的人或事来写,这样,你写的内容即使不是绝无仅有,也一定能打动人。
4. 情节要细腻
叙述中要加入环境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写作能力强的考生可以再运用远近相衬、动静相映、侧面烘托、环境渲染等写作手法,使文章更细腻,更动人。
5. 体裁要分明
本道作文题尽管没有规定文体,但考生不管选择哪种文体,都要注意体现该文体的特点,避免写成“四不像”。
【评卷扫描】
只有将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中考作文才能获得高分。一些考生因缺乏整体意识,考虑不周,能力不强,出现了一些失误,导致得分不高。
从阅卷的情况看,考生在写作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情感失真
真实是文章的生命。有的作文内容违背生活常识,严重失真;或观点偏狭,有违科学精神。这样的文章暴露了考生观察不细、主观臆测等弱点。
2. 语言乏味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有些考生的文章,语言单调呆板,毫无艺术感。例如写人物对话,一律学生腔,缺乏个性,没有生活气息;不能灵活运用修辞方法写景状物,表达情感;总是直来直去,缺少含蓄美和形象美;句子没有长短的变化,缺少节奏感等。
3. 取材扎堆
有相当多的考生选材“撞车”,如考试失利、夜半苦读……类似的题材一多,文章自然就没了新意,要得高分也就很难了。考生只有不断拓宽选材领域,选取确实为之动过情的事情,写出来的文章才有可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4. 宿构套作
有部分考生将别人的作文材料改头换面,充当自己文章的主体。这种情况通常会被裁定为抄袭,自然得不到高分。
5. 详略不当
有些考生的文章没有详略之分,或前紧后松、详略倒置。这主要是因为主旨不明确,构思时没有想清楚何处应充分展开,何处应一笔带过。这样的文章,同样无法得到高分。
6. 文体杂糅
有些考生看到“文体自定,诗歌除外”,就匆忙下笔,脑海中没有明确的文体意识,结果记叙文写得不像记叙文,议论文写得不像议论文,成了“四不像”。
7. 首尾不精
有些考生的开篇部分,要么离题万里,要么运用大段的排比,落入俗套,毫无新意。而在处理结尾时,或是草草收场,平淡无味;或是拖沓冗长,无病呻吟。文章无论开头还是结尾,都应该简洁,要符合“凤头豹尾”的基本要求。建议考生文章开头开门见山,不蔓不枝。结尾或画龙点睛,收束全文;或照应开头,结构严谨;或引用诗文,点染升华;或抒情写意,余味无穷;或设问反问,启人心智。 8. 文面不清
有的考生书写潦草,文面不整洁,也影响了最终的得分。
本次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还包括立意不深、缺少细节、字数不足等,而以上8点则是其中较为严重的问题。要根治这些“硬伤”,关键在于平时要养成好的习惯。只要认真地把平时的作文训练都当作中考作文一样高度重视,严格要求,写作水平就一定能上一个新台阶。
【迷津指点】
一要细审文题。
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审题是否到位,直接决定了整篇文章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通常,只要文章符合题意,再加上写作基本功较好,基本可以保证得到二类文的分数。但是中考作文中,由于审题不清而导致文不对题的情况却屡见不鲜。怎样才能审清题意呢?
1. 看要求
中考作文题的“要求”部分对文体、字数、表达方式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考生必须把这部分内容看清楚,并且要严格执行。
2. 定文体
如果“要求”中规定了文体,考生必须严格遵守,不能更改。如果可以自选文体,则通常应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
二要巧定立意。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灵魂,这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文章有了主题思想,才有灵魂。
1. 立意要正
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一定要健康、积极向上。
2. 立意要新
好文章的立意应该是“人人意中所有,人人语中所无”。就是说,大家都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别人未必能表达出来,你能写出来,这就是新颖,就是独创。
3. 立意要深
考生要能透过现象挖掘事物的本质,思考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的东西;或能在一般人认识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并给人以启示。
三要精选素材。
写文章好比做衣裳,同样存在选材的问题。如果选择上好的面料,做出来的衣裳就美观、挺括;如果面料质地低劣,裁缝手艺再高超,也制不出好服装。所以,写作文“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选材”。
1. 选熟悉
熟悉的材料,写起文章来才会运用自如。因此,考生在写作时,要选取生活中熟悉的材料,这样比较容易写出感人的作品。
2. 选真实
真实的材料能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唯有“真”,文章才能情感充沛饱满,才能激情洋溢,才能感人肺腑,才能荡人心魄。而虚假的材料很容易在文章中露出破绽。所以,一定要写真事,抒真情。
3. 选积极
考生要选择那些能给人以启迪,或能为人提供经验教训的材料,因为,这能使作品的主题更加积极。而积极的主题,是优秀的考场作文必须具备的要素。
4. 选新颖
这里所说的“新颖”,就是不落俗套,就是摒弃千人一腔、千人一面的公式化和概念化,就是要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风格。材料不新鲜,就不能感动人。新颖生动的材料就像带露的鲜花,能对阅卷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四要精练语言。
一篇文章有了明确的中心和合理的思路后,最终的成败还取决于文章的语言。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对语言的基本要求是“通顺,没有病句”。不论哪一种文体,语言的准确和简洁都是必须要做到的。
【例文点评】
一类文:
我从脚下出发
手执一卷字帖,临窗而立。点点月光洒入窗头,映出帖上飘逸的字迹。
这是一种何等灵秀的洒脱!清秀而不阴柔,潇洒而不张扬。我沉醉在“书圣”的《兰亭序》中。细细品味,香醇处浓如酒,清雅处淡似茗。自幼习书法的我,梦想着有朝一日也能和“书圣”一般,将墨汁化为笔端的不羁。(“清秀而不阴柔,潇洒而不张扬”“香醇处浓如酒,清雅处淡似茗”,句式的工整足见小作者的文字功力。)
铺开月白色的宣纸,提笔,蘸墨,落笔。极力想模仿帖上的笔迹,却始终难成纸上的飘逸。搁笔,蹙眉,宣纸上微颤的墨迹仿若扭曲了的面孔,发出了嘲讽的怪笑。(长短句的交错,使行文具有了音乐的美感。)我的心中一阵失落,不甘如同潮水,狠狠拍击着我。我忽然难以像从前那般自信,不禁扪心自问:我真的可以吗?
记得幼时,初提毛笔始识汉字,见到《兰亭序》上的飘逸,便朦胧地生出钦羡之意,以为美。后来,渐渐能写出端正的字来,却仍旧惦记着“书圣”笔下的潇洒。然而,今日初临此帖,却不想竟是这般难以驾驭。
左手握拳,触到的,是胸口强有力的心跳,如擂动的战鼓。我蓦然抬头,望向那墙上挂着的条幅,上面分明地写着八个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心中一动!这虚幻的声音突然间变得格外响亮,如同春霖落在久旱的大地上时,发出的清亮的声响。我怔然出神。忽然间,本已手足无措的我如闻一声棒喝,眼前豁然开朗,似拨云见日,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喻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小作者激动的心情。成语的运用也增添了文章语言的情味。)
抛开心里对潇洒飘逸的一味追求与幻想,我再次提笔,蘸墨,落笔。这一次,我全神贯注,一笔一画地夯实基础。提笔,落笔,字迹在这般往复间端正成形。收笔之时,我感受到了笔杆的滑润与肌肉淡淡的酸麻。望着纸上干净利落而又一丝不苟的汉字,我重又自信起来。
窗外的月儿依旧柔和,微笑着把月辉点洒在窗前。这一刻,我笑出声来。从脚下出发,我无惧千山万水的阻隔,因为我坚信,自己能追上那头的梦。(“月儿”“月辉”的描写借景抒情,衬托了小作者愉快的心情。)
【总评】小作者用自己练习写《兰亭序》的过程来印证“从脚下出发”的重要性,从对“书圣”风格的追慕,到艰难落笔的痛苦,再到心无挂碍后创作的顺利,写得一波三折,厚实有味。典雅的语言,张弛有度的叙述,巧妙的点题,使本文成为一篇上乘的考场作文。
二类文:
我从脚下出发 我从脚下出发。行走在路上,我们欣赏的不仅仅是沿途的风景,更是警醒人心的辛酸世事。这一刻,我站在脚下的土地上,父亲的身旁,充实行囊,从这里出发。(开篇点题,好!)
父亲是一个饱读诗书,同时历经沧桑的人。他总能以各种出其不意的方式对我旁敲侧击,使我收获许多。
记得去年暑假的乐器考级,我执意选择六级的曲目练习。父亲沉默了一会儿,只说了一句:“我认为你练四级的曲目比较有把握。”我心里很不服气,执拗地认为父亲低估了我的实力。于是我不听劝,自顾自地练习。我不想在父亲面前显得无能,于是刻苦练习,连吃饭时也会不自觉地练习指法。父亲总是在一旁静静地观察,偶尔也会提出一些意见,我只是左耳进右耳出。(“执意““执拗”“自顾自”等词语活化出“我”的自负,与父亲的“静静”形成对比。)
终于到了考级的这一天,我组装好乐器,自信地往考场走去。回头看时,我发现父亲在冲我微笑。随着考官的指令,我缓缓奏响了早已练熟了的乐谱,心中暗自得意,觉得自己发挥得很好。曲终,我抬头看了一眼考官,却捕捉到了他脸上一丝失望的神色。我心生疑惑:难道我演奏得不好?我有些郁闷地走出考场。父亲问我考的情况,我什么也没说。(“我什么也没说”表现了“我”的失落,可以描绘得更加细致些。)
结果出来的那一天,我看着考评卡上的评语,不禁大吃一惊:“未通过考核。指法熟练,但气息不足,问题较大。”我一时说不出话来。这时,父亲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说:“不要好高骛远,做事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不是爸爸低估你的能力,而是爸爸认为你的能力目前只能达到四级标准。对你而言,四级是你现在最切实、最有把握过的。”我重重地点了点头。父亲的话,以及考级的结果,给了我一个教训,使我明白了脚踏实地才是最重要的。
父亲是一个有条不紊的人。每次写作之前,他总会在桌上放一张草稿纸和一支水笔。多次观察后,我发现父亲竟然是在列提纲!我曾笑过他:只是平日里随便写写,何必如此认真?父亲却对我说,要从根本做起。我在吃过这次亏后,也学会了父亲的方法,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
父亲的言传身教,磨砺了我的思想,敏锐了我的目光,坚定了我起步的脚板,充实了我肩负的行囊。这也是一种亲情的力量。父亲以平静的心态,平复我起伏的想法;用殷切的目光,目送我远行的背影;用坚实的肩膀,为我撑起一片广阔的蓝天。这一刻,亲爱的父亲,在你身边,带着你给我的一切,我,从脚下出发。(排比使文章富有文采。结尾点题,好!)
【总评】本文语言通畅,“我”的心理活动描写得比较细致;而且,做到了首尾呼应。只是题目是“我从脚下出发”,关键点要落在“我”的行动上,所以,关于父亲一丝不苟“列提纲”的一段描写就显得不是很合适,导致文章有些偏离了主题。
【新题预测】
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山水,看见生命的灵性;看人间,看见世事的真相;看史传,看见人性的善恶;看生活,看见人情的冷暖……看,需要眼睛;看见,需要头脑和灵魂。
请以“看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和明白的道理;②文体自定,诗歌除外;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④不少于600字。
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追求并享受快乐,是每个人的梦想。快乐到底在哪里?有人说,快乐在学习、工作的辛勤汗水中;有人说,快乐在关爱、沟通的温暖情意里……
请以“我因______而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词语,使标题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⑤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
田 芳,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无锡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无锡市语文中心组成员,崇安区首批“名教师”。2003年获江苏省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2007年被江苏省教育厅聘为“送优质资源下乡工程语文学科主讲教师”,2008年被江苏省教育学会评为“江苏省中考优秀指导老师”。先后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文章约6万字。现为无锡市崇安区中学语文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