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众文化建设的意义互动

来源 :青年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y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总结和意志共识。大众文化作为当前社会的主流文化形态,对价值观的传播和认同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众文化建设的内在关联,不仅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巩固和践行,同时也是大众文化建设确立正确的价值引导应有的理论自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文化;意义互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复杂背景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大的实践意义。为此,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概括, 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育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炼和培育,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到一个新阶段、新高度。
  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构成要素,由多种核心价值观构成价值观体系就是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之所在,它由一些最基本的价值理念诸如公平、正义、和谐等等所组成。它是党和政府在国家与民族价值追求上所持的基本观点和理念,是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的根本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的思想文化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众文化建设
  之所以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建设,首先是因为我们从事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这一伟大事业的基本要求是: 一方面,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即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通过发展生产力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它具体表现为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人的发展的不断全面等; 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同时,也必须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特殊规律,这就是要把由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所规定的共同富裕、满足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的需要以及促进所有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贯穿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过程中去,以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达到上述目的,必须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 ,为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党必须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通过各种途径灌输给广大人民群众,使之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意识,进而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其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建设也是具有可能性的。党和人民群众有着共同的利益,这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建设之所以可能的群众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中所表现出来的巨大优越性,使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了越来越高的认同,这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建设之所以可能的心理基础;党的正确领导,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建设有力保障; 政府部门的科学管理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建设智慧之源和力量之源。
  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具有统摄、整合与引领功能,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建设科学性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统摄功能集中体现在它为多种多样的大众文化提供普遍性的价值标准,指导人民用社会主义价值观去判断大众文化的性质,分析其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从而使大众文化不偏离社会主义的价值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整合作用,主要体现为它以"一主多样"的独特理念,把多元存在的大众文化整合为一个多层次的结构系统。在这个结构系统中,主旋律与多样化并存,主旋律主导多样化,多样化表现主旋律,从而使这一文化结构能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引领功能,重要体现为,它强调,任何形式的大众文化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突破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底线,都不能违背人类共识性的价值要求和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共识性的价值要求。这对大众文化具有非常强大导向作用。
  应当指出,"引领"不是强制,更不是思想文化上的专制。引领是当代文化视域中处理不同的文化、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的一种独特方式,其特点是和平、平等、协商与对话。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众文化建设就必须采取符合时代潮流的引领方式。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理论引领,就是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创新研究,揭示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崇高性,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众文化的价值观结构系统占据充分的优势和优越地位,通过与其他价值观平等对话的方式,收到以理服人的效果,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众文化价值观结构中主导地位; 实践引领,就是要关注民生、服务民生,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从人民利益出发,从国家民族利益出发,来推动大众文化建设,使人民群众能够真正得到精神生活上的实惠,从而收到以情动人的效果; 心理引领路径,就是要通过优化环境,消除使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抵触心理的因素,提高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认同感。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众文化建设有着天然的意义互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建设,就是要引领大众文化确立科学、合理、符合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求的价值观念,引领大众文化的"意义世界"的建构,促进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这既是大众文化自身发展的价值述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巩固和践行,在当前价值失范的背景下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亚彬.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N].光明日报, 2012-04-14.
  [2]侯惠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上如何取得共识?[J].红旗文稿,2012,(8).
  [3]邹广文.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引领[J].政工研究动态,2009,(15).
  作者简介:竺恒(1989-),男,陕西汉中人,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及文化哲学。
其他文献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把握唯物史观的重要尺度和方法论原则.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产生了一些全球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而我国在对外开放过
摘要:理财,是对财富进行管理,对收入支出的规划。在当今时代,财商已与智商、情商一起,并列为当前社会三大必不可少的个人素质。财商是一个人在当今社会成功的关键。在我国的现行教育中,理财教育却被应试教育挤占了空间。中学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进行理财教育最重要的时期。本文通过对中学生目前理财习惯的养成现状研究,提出相应的理财教育对策,希望借此帮助中学生提升财商,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关键词:理财习惯
徒步:尼泊尔是徒步旅行爱好者的最终目的地,其山脉和山丘提供了世界上最引人入胜的徒步旅行路线,有探险考察、高海拔地区徒步旅行和简单容易的步行旅游.在喜马拉雅山冰峰的山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如何更好地开发与利用小学音乐教育资源,是我们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探索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如何在校内开发小学音乐教育资源。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23-01  音乐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中对学生的思想
报纸发展到厚报的时代,竞争已经入白热化阶段,对于娱乐报道来说,单纯的大量复制娱乐信息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在网络的海量信息背景下,报纸要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开始以周
最早开始注意到尼泊尔,是源自网上驴友们炮制的那一部部激动人心的西藏—尼泊尔旅游攻略.加德满都作为旅游线路中的核心城市早就因其“佛教中心”、 “高山王国”的身份以及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尤其是当前面临严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企业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多变、不确定的内外部环境使企业经常面临财务风险,如果处置不当,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因此,
摘要:幼儿教育工作是一项朝阳事业。但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感觉力不从心、被误解、有挫折感,有时做出了这样或那样影响幼儿身心健康的事情,自己却没有意识到或不知道如何去调整和纠正。故本文采用跳出自身的角色限制,用“第三人”的眼睛来反观自身的方法,来发现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不足,再进行专业反思、总结经验,形成正确的方法,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幼儿;教学;身心健康  中图分类号:G6
摘要:狭义地说,“建构”是从建筑学引申的一个教育理论概念。认为人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都是依赖于原有的能力展开的,建构基础和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探究理解模糊以及目标定位的偏差,进而导致课堂知识内容构建和思维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缺乏實质性的提高。这样的教学形式无论多么新颖,内容多么丰富,教学的有效性却很低;本文针对建构科学概念展开研究,并探索发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