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业工业设计有限公司DAYE design成立于1992年,是中港双方参股共建的大型工业设计集团,为目前中国最具规模的工业设计公司,由120多名教授、博士、硕士、归国留学生、国外设计师等资深工业设计专家组成。“大气若度,业绩彰显”这句话用来形容此时的大业可谓贴切。作为中国第一代工业设计公司,从创立之初至今已有将近二十年的时间,这期间大业的发展道路也几经波折。从最初以模仿其他品牌为主的家电外观设计,发展到今天其设计服务对象已与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有着长期的合作,企业已累计完成3000多件产品的设计开发上市。公司所设计的产品获奖无数,多次荣获国家、省、市各项工业设计的金奖或大奖以及其他类国家级新产品项目、科技进步奖,还将两项国际iF工业设计大奖收入囊中。
“任何一家工业设计公司都可以做设计,但怎么做得更好?我们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大业设计与其他工业设计公司最大的区别,是专注于对自主创新的科学成果、专利技术的孵化。”大业设计公司创意总监李泽田如是说。的确,大业公司最令人称道的是围绕专利技术及科研成果,十五年如一日,一直致力于科技创新服务及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开发。同时,结合在科技创新实际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创造性的提出了颇具推广价值的科技孵化理论——孵化力:即二次孵化、科技创新阶段论、技术创新价值说等科技创新实践理论。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网站上,中国财经政治大学的校长吴汉东认为:我国技术成果的市场转化率仅为2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相关指标。大业每年申报的各项专利技术堪称中国设计公司之最,就此看来,被称为“中国专利孵化第一人”的大业公司前途可谓光明大好。
对于工业设计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李泽田认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对国家、企业的重要性这点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将设计科技进行相应的整合,会比设计创新更高一个层次。技术创新包含科技与专利所进行的创新。设计创新,更多的是一种小的改进,更为人性化、或外观造型上的创新改变。当加入了科技因素的创新后,他的提升力度将会更大。大业早期也停留在外观上的设计创新阶段,随着科学进步的发展已经逐步衍伸到更近一步的科技创新阶段。”对于目前中国的大多数企业而言,如果将设计创新与技术创新比喻成企业的两个翅膀,想要比翼双飞,两者缺一不可。而大业公司将近二十年在工业设计创新领域的执着追求与大胆探索,为大业拓展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
DESIGN:请用一句话概括大业设计的特点?
李泽田:专注于对自主创新的科学成果、专利技术的孵化,这是大业设计与其他工业设计公司最大的区别。
DESIGN:大业设计创立时的社会背景、公司和个人状况是怎样的?
李泽田:大业设计1992年成立于广东佛山,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近二十年的时间。那时广州的专业设计公司并不多,最初是与香港人投资合作,公司的前期业务是做家电贸易。当时,由于家电贸易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比较发达,公司业务主要以模仿其他品牌的家电样式为主,并没有太多设计的成分在内。1996年开始正式进入工业设计领域,佛山、顺德、南海等地都是家电的主要生产基地。最初,美的公司做家电加工的时候,大业公司已经建立,并且很早就已经和美的公司有了一定的合作关系,可以说,一直以来我们和这家企业共同在成长,区别只是在于他们做的是产业,而我们做的是服务而已。虽然现在工业设计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产业,但更多的是基于自身的一种调整结果。
DESIGN:大业设计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李泽田:公司前期的业务主要以设计制作工程图为主,后期随着业内生态环境的恶化,出现了许多卖国纸的状况,从而产生了一种低价值竞争的恶性循环现象,这样下去不利于公司的进一步发展。从1999年开始,我们开始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即开始涉足专利技术的转化,并逐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00年开始强调“孵化平台”,一边是拥有发明专利的专利人,另一边是进行投资的企业或工厂。而我们的工作即是帮助这两类人和企业,使其科技创新能得以转化成面对市场的产品。每一个专利获得之后,如何和专利人进行适当的合作,对该专利究竟是买断、出让股份还是采取提成的方式来进行,公司要对其中所牵涉到的三方的人际关系进行协调,并且对该专利进行必要的专业性的评估。即每个设计专利都经历两次转化过程:第一次为产品的孵化过程,第二次为市场的孵化过程。目前,我们的每个分公司在与当地企业、政府之间的密切往来中,已经在进行一种成功的品牌复制。与政府间建立一定的平台,可以获得更好的专利。任何一家工业设计公司都可以做设计,但怎么做才能做得更好?虽然目前国家对工业设计采取了大力扶持的态度,并出台了具体的一些措施和政策,但依旧处于懵懂的状态,只知道工业设计对某些产业有升级转型的帮助,但如何去给予企业以具体的帮助,一切尚在探索之中。
DESIGN:大业设计未来三到五年的主要发展战略及长远目标是怎样的?
李泽田:企业力争能谋求真正意义上的上市。我们之前和一些项目投资基金和证券商谈过,但我们目前所做的东西基本不在前沿。例如“美的”企业,所有人对它的认识是基于它有很多的家电产品在进行展示和销售,而这些是设计公司无法做到的。因此,目前阻碍设计公司上市最大问题就是很难给股东很直接的商业模式和企业利润增长点。再如广东“毅昌”之所以能成功上市,得益于其旗下的众多产业,大多数人理解的“毅昌”事实上更应该是个制造企业,而非一个纯粹意义上的设计公司。但无论如何,它成功上市模式对于我们的企业上市是个相当重要的参照。当然,我们之所以努力争取公司上市,并不是因为要去“圈钱”。一直以来,大业设计公司虽利润不算太多,但也基本不差钱。我们希望能够为企业谋“势”,增强品牌效应,通常任何一家设计企业所具的磁性越强,它的吸引力也会更大。
DESIGN:大业设计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过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是如何解决的?
李泽田:1996年公司开始的向工业设计领域转型。1999年,公司曾经生产过一种“环保头盔”,由于当时广州摩托车的拥有量很大,这种环保头盔使用者可以有效净化空气,将脏空气经过净化处理后吸入体内。头盔最初设计出来后投放市场,市场反应相当不错。于是,公司开始尝试投资自己进行生产,购买了相关的设备,同时租赁了厂房。由于公司一直以来都是做设计出身,与真正的工厂管理根本就是两个概念,因为缺乏实际生产与销售领域的经验,后期项目运作出现较大问题,最后损失极为惨重,好几年都无法恢复元气。经过这件事,我们才真正悟到:作为一个设计公司能做到一手抓设计开发,一手抓市场的“哑铃”效应即可。根本无需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介入自己不熟悉 的生产环节领域中,关于这点教训我们也希望能和其他设计公司共享。目前而言,公司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才的缺乏。任何一家设计公司所经历的发展阶段不同,对人才的需求层次也会有所差异。当你做为一家设计公司的时候,可能需要的是那种制作效果图非常漂亮的人才,图纸拿出来就能打动别人。但是当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想再往上走,这种过于专业化的人才就很难对公司产生更大的影响,公司目前最为缺乏的就是设计项目管理类型的综合性人才。
DESIGN:大业设计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制约双方合作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对解决这些问题有什么建议?
李泽田:初期的障碍是企业与设计公司之间不对等的关系,企业对工业设计的忽视与不尊重,虽然知道设计的重要性,但目前仍然乐于将工业设计做为“产品的附加值”,个人觉得这种观点本身就值得探究,行业内对工业设计的概念体系与定位都存在一定问题。同样,在建筑设计领域内,以“鸟巢”为例,为何没有人认为建筑设计师是为建筑增加“附加值”?此外,通过这些年做专利转化的心得,我们也更加感悟到“与物打交道易,与人打交道难。”这句话的含义。企业内部的人才流动、人事变动等因素也会使得设计公司与企业间的沟通合作变得困难。当工业设计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企业与设计公司之间初期的障碍相对而言会减少,而工业设计企业所承接的设计项目中,会有相当部分是由企业主动上门要求设计公司提供相应的设计服务,随着合作伙伴之间相互的了解与增强,也将会获得更多良性的设计公司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DESIGN:在行业中,谁是你的目标和榜样?
李泽田:暂时还没有。撇开国内的设计公司不谈,国外的设计公司大都是3至5个人所组成的小公司,他们缺乏硬件上的东西,缺乏整合设计的综合能力。而中国的许多设计公司不仅规模上就要大的多,同时也有大量的技术层面上的支持。比如,如果我在一个新产品研发的期间遇到一些无法攻克的难题,就可以直接找相关的工程部门和大学的研究机构,所需的费用相对国外而言也要减少很多。同时,国外很多国家缺乏加工制造业,比如打版以及模具加工方面,在英国就因为缺乏相应的加工体系,许多的模型制作打版都拿到我们这里来做。这也可以算是一个中国特色吧。
“任何一家工业设计公司都可以做设计,但怎么做得更好?我们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大业设计与其他工业设计公司最大的区别,是专注于对自主创新的科学成果、专利技术的孵化。”大业设计公司创意总监李泽田如是说。的确,大业公司最令人称道的是围绕专利技术及科研成果,十五年如一日,一直致力于科技创新服务及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开发。同时,结合在科技创新实际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创造性的提出了颇具推广价值的科技孵化理论——孵化力:即二次孵化、科技创新阶段论、技术创新价值说等科技创新实践理论。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网站上,中国财经政治大学的校长吴汉东认为:我国技术成果的市场转化率仅为2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相关指标。大业每年申报的各项专利技术堪称中国设计公司之最,就此看来,被称为“中国专利孵化第一人”的大业公司前途可谓光明大好。
对于工业设计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李泽田认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对国家、企业的重要性这点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将设计科技进行相应的整合,会比设计创新更高一个层次。技术创新包含科技与专利所进行的创新。设计创新,更多的是一种小的改进,更为人性化、或外观造型上的创新改变。当加入了科技因素的创新后,他的提升力度将会更大。大业早期也停留在外观上的设计创新阶段,随着科学进步的发展已经逐步衍伸到更近一步的科技创新阶段。”对于目前中国的大多数企业而言,如果将设计创新与技术创新比喻成企业的两个翅膀,想要比翼双飞,两者缺一不可。而大业公司将近二十年在工业设计创新领域的执着追求与大胆探索,为大业拓展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
DESIGN:请用一句话概括大业设计的特点?
李泽田:专注于对自主创新的科学成果、专利技术的孵化,这是大业设计与其他工业设计公司最大的区别。
DESIGN:大业设计创立时的社会背景、公司和个人状况是怎样的?
李泽田:大业设计1992年成立于广东佛山,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近二十年的时间。那时广州的专业设计公司并不多,最初是与香港人投资合作,公司的前期业务是做家电贸易。当时,由于家电贸易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比较发达,公司业务主要以模仿其他品牌的家电样式为主,并没有太多设计的成分在内。1996年开始正式进入工业设计领域,佛山、顺德、南海等地都是家电的主要生产基地。最初,美的公司做家电加工的时候,大业公司已经建立,并且很早就已经和美的公司有了一定的合作关系,可以说,一直以来我们和这家企业共同在成长,区别只是在于他们做的是产业,而我们做的是服务而已。虽然现在工业设计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产业,但更多的是基于自身的一种调整结果。
DESIGN:大业设计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李泽田:公司前期的业务主要以设计制作工程图为主,后期随着业内生态环境的恶化,出现了许多卖国纸的状况,从而产生了一种低价值竞争的恶性循环现象,这样下去不利于公司的进一步发展。从1999年开始,我们开始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即开始涉足专利技术的转化,并逐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00年开始强调“孵化平台”,一边是拥有发明专利的专利人,另一边是进行投资的企业或工厂。而我们的工作即是帮助这两类人和企业,使其科技创新能得以转化成面对市场的产品。每一个专利获得之后,如何和专利人进行适当的合作,对该专利究竟是买断、出让股份还是采取提成的方式来进行,公司要对其中所牵涉到的三方的人际关系进行协调,并且对该专利进行必要的专业性的评估。即每个设计专利都经历两次转化过程:第一次为产品的孵化过程,第二次为市场的孵化过程。目前,我们的每个分公司在与当地企业、政府之间的密切往来中,已经在进行一种成功的品牌复制。与政府间建立一定的平台,可以获得更好的专利。任何一家工业设计公司都可以做设计,但怎么做才能做得更好?虽然目前国家对工业设计采取了大力扶持的态度,并出台了具体的一些措施和政策,但依旧处于懵懂的状态,只知道工业设计对某些产业有升级转型的帮助,但如何去给予企业以具体的帮助,一切尚在探索之中。
DESIGN:大业设计未来三到五年的主要发展战略及长远目标是怎样的?
李泽田:企业力争能谋求真正意义上的上市。我们之前和一些项目投资基金和证券商谈过,但我们目前所做的东西基本不在前沿。例如“美的”企业,所有人对它的认识是基于它有很多的家电产品在进行展示和销售,而这些是设计公司无法做到的。因此,目前阻碍设计公司上市最大问题就是很难给股东很直接的商业模式和企业利润增长点。再如广东“毅昌”之所以能成功上市,得益于其旗下的众多产业,大多数人理解的“毅昌”事实上更应该是个制造企业,而非一个纯粹意义上的设计公司。但无论如何,它成功上市模式对于我们的企业上市是个相当重要的参照。当然,我们之所以努力争取公司上市,并不是因为要去“圈钱”。一直以来,大业设计公司虽利润不算太多,但也基本不差钱。我们希望能够为企业谋“势”,增强品牌效应,通常任何一家设计企业所具的磁性越强,它的吸引力也会更大。
DESIGN:大业设计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过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是如何解决的?
李泽田:1996年公司开始的向工业设计领域转型。1999年,公司曾经生产过一种“环保头盔”,由于当时广州摩托车的拥有量很大,这种环保头盔使用者可以有效净化空气,将脏空气经过净化处理后吸入体内。头盔最初设计出来后投放市场,市场反应相当不错。于是,公司开始尝试投资自己进行生产,购买了相关的设备,同时租赁了厂房。由于公司一直以来都是做设计出身,与真正的工厂管理根本就是两个概念,因为缺乏实际生产与销售领域的经验,后期项目运作出现较大问题,最后损失极为惨重,好几年都无法恢复元气。经过这件事,我们才真正悟到:作为一个设计公司能做到一手抓设计开发,一手抓市场的“哑铃”效应即可。根本无需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介入自己不熟悉 的生产环节领域中,关于这点教训我们也希望能和其他设计公司共享。目前而言,公司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才的缺乏。任何一家设计公司所经历的发展阶段不同,对人才的需求层次也会有所差异。当你做为一家设计公司的时候,可能需要的是那种制作效果图非常漂亮的人才,图纸拿出来就能打动别人。但是当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想再往上走,这种过于专业化的人才就很难对公司产生更大的影响,公司目前最为缺乏的就是设计项目管理类型的综合性人才。
DESIGN:大业设计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制约双方合作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对解决这些问题有什么建议?
李泽田:初期的障碍是企业与设计公司之间不对等的关系,企业对工业设计的忽视与不尊重,虽然知道设计的重要性,但目前仍然乐于将工业设计做为“产品的附加值”,个人觉得这种观点本身就值得探究,行业内对工业设计的概念体系与定位都存在一定问题。同样,在建筑设计领域内,以“鸟巢”为例,为何没有人认为建筑设计师是为建筑增加“附加值”?此外,通过这些年做专利转化的心得,我们也更加感悟到“与物打交道易,与人打交道难。”这句话的含义。企业内部的人才流动、人事变动等因素也会使得设计公司与企业间的沟通合作变得困难。当工业设计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企业与设计公司之间初期的障碍相对而言会减少,而工业设计企业所承接的设计项目中,会有相当部分是由企业主动上门要求设计公司提供相应的设计服务,随着合作伙伴之间相互的了解与增强,也将会获得更多良性的设计公司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DESIGN:在行业中,谁是你的目标和榜样?
李泽田:暂时还没有。撇开国内的设计公司不谈,国外的设计公司大都是3至5个人所组成的小公司,他们缺乏硬件上的东西,缺乏整合设计的综合能力。而中国的许多设计公司不仅规模上就要大的多,同时也有大量的技术层面上的支持。比如,如果我在一个新产品研发的期间遇到一些无法攻克的难题,就可以直接找相关的工程部门和大学的研究机构,所需的费用相对国外而言也要减少很多。同时,国外很多国家缺乏加工制造业,比如打版以及模具加工方面,在英国就因为缺乏相应的加工体系,许多的模型制作打版都拿到我们这里来做。这也可以算是一个中国特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