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小学数学应用题都是小学学习中的重点、难点,而这其中一方面是文字理解的困难,另一方面就是数量单位的识别与转换问题,解决这一难题,成了当下教师所必须面对的问题,这需要教师去教导学生如何快速的记忆数量单位,并进行快速的转变,同样也需要学生充分的理解数量单位的含义,进行片段化处理数量单位。应注重学生在解答应用题过程中的解题思路培养,解题方法归纳,题型类型总结以及深刻单位识别转换。
小学数学 应用题 数量單位 归纳总结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8)31-0124-01
在整个小学学习阶段,应用题是学生的一道难关,是占比非常重的一道题,通过解答应用题,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并能够巩固记忆,综合所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讲一遍,让学生再看一遍,但本文要提出的是这种方式出发点的错误性,数学应用题注重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就是说当学生解答错误之后,需要教师去提取应用题中的关键信息,引导学生的思维的运转,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小学应用题中文字是整个题型的基础,那数量单位就是整个应用题的核心,从已知中得未知,列出数量单位的框架、关系,便很容易得出未知答案,同时要不断的挑战更高难度的应用题,让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找到数学奥妙的乐趣,真正克服小学数学应用题的难关。
1.解答应用题时出现的问题分析
解答应用题过程中主要会出现以下几种需要教师克服的问题:材料掌握不准确、不重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片面的追求解题步骤与结果以及教学与时代脱节。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新,应用题不再是单独的章节内容解答,而是形成了综合性的拷问,想要解答应用题,需要对所学知识有综合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将这些问题考虑其中,进行巧妙的设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仅注重题目的分析与计算技巧,总结出几种方法让学生去记忆,从而忽略了解答应用题最为关键的步骤——审题,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他们语言理解能力不强,很多情况下都不明白应用题的表述,如此情况下,教师讲解的再精彩,学生也听不懂,对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整体读完应用题,将已知与未知框列出来,进行提炼总结,使得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确,进而做到迅速的解答。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不能片面的追求解题步骤与结果,教师要给学生灌输一个非常明确的概念,此类答案有多种解答方式,逐步引导开发学生多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
2.数量单位的认识与转换
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数量单位一直是困扰学生的一大难题,在小学数学学科中,主要涉及的单位类型主要分为时间单位、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及速度单位;各类大的单位分类下,包含多个子单位类型,这其中又涉及到时间单位与长度单位转换的速度单位,长度单位转换的面积单位、体积单位,而这些单位与单位转换的基础关系都是固定不变的,但在学生记忆中存在着非常大的困难,如何有效的记忆与转换,简单来说,就是用框架构图的方式来罗列出数量单位,让复杂多变的数量单位在框架构图中变得更直观,更简便。以单位面积为例,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增加,数学应用题中的单位类型会越来越多,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
因此,在框架构图中,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进行构建,有了这个基本构成,那么学生在遇到问题之后,就会迅速的通过基本构成进行套用。同样可以进行对比,在小学数学中,速度单位与面积单位并没有相互转换,但同样有对应的关联,就是长度单位,长度单位与时间单位结合为速度单位,长度单位的相互结合成面积单位,在此基础上,就可以通过长度单位,迅速的推算出面积单位与速度单位,让认识与转换同时进行,并不是说单一的进行记忆,在识别中进行转换能够迅速的弄清楚各个数量单位,而在应用题中,数量单位的认识与转换就变得非常重要。
例如,在解答题时遇到“跑步运动员每天训练要跑15千米,他一个月要跑多少米”,对于这种叙述型的题目,通过框架构图学生可以提取出题中涉及的数量单位以及关系,如千米,米,一个月,一天,学生会迅速的罗列出题中涉及的单位关系图,15千米长度单位,一个月时间单位,在题目中求解的问题是跑步的距离,其中隐含的数量关系便是,通过跨架构图中单位的转换,一千米=1000米,一个月=30天,进行简单解答。
在解答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弄清楚题目涉及到哪些单位,哪些单位之间的转换,如此在面对更复杂的应用题时,通过弄清楚题目中涉及的单位与单位之间的转换,最终得出正确的答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学生在数量单位的认识与转换的练习,框架构图能令学生直观记忆,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量单位的认识与转换中,教师要合理的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处理,用框架构图的方式令学生直观的记忆与理解。
参考文献
[1]张承义.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及解题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7(S1):148-150.
[2]邓冰瑜.面向小学数学应用题自动解答的数量单位识别与转换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小学数学 应用题 数量單位 归纳总结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8)31-0124-01
在整个小学学习阶段,应用题是学生的一道难关,是占比非常重的一道题,通过解答应用题,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并能够巩固记忆,综合所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讲一遍,让学生再看一遍,但本文要提出的是这种方式出发点的错误性,数学应用题注重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就是说当学生解答错误之后,需要教师去提取应用题中的关键信息,引导学生的思维的运转,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小学应用题中文字是整个题型的基础,那数量单位就是整个应用题的核心,从已知中得未知,列出数量单位的框架、关系,便很容易得出未知答案,同时要不断的挑战更高难度的应用题,让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找到数学奥妙的乐趣,真正克服小学数学应用题的难关。
1.解答应用题时出现的问题分析
解答应用题过程中主要会出现以下几种需要教师克服的问题:材料掌握不准确、不重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片面的追求解题步骤与结果以及教学与时代脱节。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新,应用题不再是单独的章节内容解答,而是形成了综合性的拷问,想要解答应用题,需要对所学知识有综合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将这些问题考虑其中,进行巧妙的设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仅注重题目的分析与计算技巧,总结出几种方法让学生去记忆,从而忽略了解答应用题最为关键的步骤——审题,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他们语言理解能力不强,很多情况下都不明白应用题的表述,如此情况下,教师讲解的再精彩,学生也听不懂,对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整体读完应用题,将已知与未知框列出来,进行提炼总结,使得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确,进而做到迅速的解答。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不能片面的追求解题步骤与结果,教师要给学生灌输一个非常明确的概念,此类答案有多种解答方式,逐步引导开发学生多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
2.数量单位的认识与转换
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数量单位一直是困扰学生的一大难题,在小学数学学科中,主要涉及的单位类型主要分为时间单位、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及速度单位;各类大的单位分类下,包含多个子单位类型,这其中又涉及到时间单位与长度单位转换的速度单位,长度单位转换的面积单位、体积单位,而这些单位与单位转换的基础关系都是固定不变的,但在学生记忆中存在着非常大的困难,如何有效的记忆与转换,简单来说,就是用框架构图的方式来罗列出数量单位,让复杂多变的数量单位在框架构图中变得更直观,更简便。以单位面积为例,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增加,数学应用题中的单位类型会越来越多,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
因此,在框架构图中,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进行构建,有了这个基本构成,那么学生在遇到问题之后,就会迅速的通过基本构成进行套用。同样可以进行对比,在小学数学中,速度单位与面积单位并没有相互转换,但同样有对应的关联,就是长度单位,长度单位与时间单位结合为速度单位,长度单位的相互结合成面积单位,在此基础上,就可以通过长度单位,迅速的推算出面积单位与速度单位,让认识与转换同时进行,并不是说单一的进行记忆,在识别中进行转换能够迅速的弄清楚各个数量单位,而在应用题中,数量单位的认识与转换就变得非常重要。
例如,在解答题时遇到“跑步运动员每天训练要跑15千米,他一个月要跑多少米”,对于这种叙述型的题目,通过框架构图学生可以提取出题中涉及的数量单位以及关系,如千米,米,一个月,一天,学生会迅速的罗列出题中涉及的单位关系图,15千米长度单位,一个月时间单位,在题目中求解的问题是跑步的距离,其中隐含的数量关系便是,通过跨架构图中单位的转换,一千米=1000米,一个月=30天,进行简单解答。
在解答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弄清楚题目涉及到哪些单位,哪些单位之间的转换,如此在面对更复杂的应用题时,通过弄清楚题目中涉及的单位与单位之间的转换,最终得出正确的答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学生在数量单位的认识与转换的练习,框架构图能令学生直观记忆,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量单位的认识与转换中,教师要合理的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处理,用框架构图的方式令学生直观的记忆与理解。
参考文献
[1]张承义.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及解题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7(S1):148-150.
[2]邓冰瑜.面向小学数学应用题自动解答的数量单位识别与转换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