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的工作重点,对人才培养质量起关键作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了职业技术教育传统的教育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对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 迫切性 意义 实施方案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重点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决定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区别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实践教学体系,紧跟社会发展步伐,及时掌握科技发展动向。使培养出的学生更加符合企业所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达到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高职院校及时掌握企业发展动向及对人才需求的标准,随时更新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及企业岗位所需的人才,使高职教育能跟随社会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学校场景”教育模式,实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迫切性
1.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把高职教育等同于谋职教育、技术教育、岗前教育。把高职教育的功能也仅仅定义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而忽略了教育对象本身——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忽视了高职教育的内涵已由单纯的职业技能培养发展到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就业教育、谋生教育和生涯教育,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注重技能教育,忽视了职业素质教育,尤其忽视了企业环境实践教育。使学生对就业前景不明确。社会定位不准确,对就业前景期望值过高。以至于刚毕业的学生难以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有的毕业生就业仅仅几天就出现了“跳槽”现象,使企业对学校意见很大。
2.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办学成本。降低教学质量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所开设的课程是以前专科学校所开设课程的翻版。课程设置过多,课程内容偏深,相应地要投入大量的师资,大大提高了办学成本。同时,教学内容也不符合职业教育“实用,够用为度”的原则。
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结构上沿用了传统的“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三段式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设计、组织教学,形成不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教学效果。
3.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场景”教育,学生所接受的是校园文化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封闭的教育体系,该体系缺少企业实践教育环节,学生得不到企业文化的熏陶,以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难以适应工作环境,使学生在心理上有很大的压力。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意义
1.校企合作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校企合作打破了传统的学校场景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重新整合教学资源,根据企业岗位的要求,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三个转变,即从封闭的学校教育体系向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开放式体系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习车间中心转变;从以校园文化为中心向以企业文化为中心转变。
2.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目前,高职院校面临严峻挑战:一是招生困难,生源质量下降;二是办学经费紧张;三是毕业生质量不高,就业安置困难。要摆脱这种困难局面。高职院校必须改变办学思路,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3.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目标,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突出实践教学,把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学校按企业岗位所需培养人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培养目标是职业能力为本位,在课程设计上以职业活动为中心,在教学内容上除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技术问题的能力外,还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在培养方式上淡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界限,强化实践教学和现场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校企合作重构了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实施方案
既然高职院校要服务企业,高职教育就不能脱离企业,而要主动地走进企业。校企合作的形式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定向式培养
就是依据校企签订的协议,根据企业生产岗位的要求,学校和企业共同设置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量体裁衣地培养人才。实现招生和就业同步。一般情况下,学校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日常理论教学和部分的实践教学,企业主要负责学生的实践教学,为学生安排实习岗位、顶岗实习、传授实践技能。实践教学,企业会介入学生的日常实践这种培养方式既能解决了企业技能人才的短缺问题,又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安排学生实训
对于没有条件进行定向式培养的企业,可以推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定期的到企业参观实习、并且利用假期和实习实践到企业顶岗实习。
3.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校加大财力投入,购置实训设备,承担企业的外包。一方面,解决企业的困难;另一方面。增强了教师和学生与企业接触的机会,增强了实践技能。
4.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为了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学校邀请知名企业技术人员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建设相关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只有树立为企业服务的理念,与企业紧密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才能促進教学方法的变革,才能带动教学设备的更新,才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才能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才能提升综合办学能力。才能培养出用人单位满意的人才。
【关键词】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 迫切性 意义 实施方案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重点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决定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区别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实践教学体系,紧跟社会发展步伐,及时掌握科技发展动向。使培养出的学生更加符合企业所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达到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高职院校及时掌握企业发展动向及对人才需求的标准,随时更新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及企业岗位所需的人才,使高职教育能跟随社会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学校场景”教育模式,实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迫切性
1.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把高职教育等同于谋职教育、技术教育、岗前教育。把高职教育的功能也仅仅定义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而忽略了教育对象本身——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忽视了高职教育的内涵已由单纯的职业技能培养发展到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就业教育、谋生教育和生涯教育,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注重技能教育,忽视了职业素质教育,尤其忽视了企业环境实践教育。使学生对就业前景不明确。社会定位不准确,对就业前景期望值过高。以至于刚毕业的学生难以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有的毕业生就业仅仅几天就出现了“跳槽”现象,使企业对学校意见很大。
2.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办学成本。降低教学质量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所开设的课程是以前专科学校所开设课程的翻版。课程设置过多,课程内容偏深,相应地要投入大量的师资,大大提高了办学成本。同时,教学内容也不符合职业教育“实用,够用为度”的原则。
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结构上沿用了传统的“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三段式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设计、组织教学,形成不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教学效果。
3.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场景”教育,学生所接受的是校园文化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封闭的教育体系,该体系缺少企业实践教育环节,学生得不到企业文化的熏陶,以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难以适应工作环境,使学生在心理上有很大的压力。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意义
1.校企合作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校企合作打破了传统的学校场景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重新整合教学资源,根据企业岗位的要求,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三个转变,即从封闭的学校教育体系向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开放式体系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习车间中心转变;从以校园文化为中心向以企业文化为中心转变。
2.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目前,高职院校面临严峻挑战:一是招生困难,生源质量下降;二是办学经费紧张;三是毕业生质量不高,就业安置困难。要摆脱这种困难局面。高职院校必须改变办学思路,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3.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目标,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突出实践教学,把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学校按企业岗位所需培养人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培养目标是职业能力为本位,在课程设计上以职业活动为中心,在教学内容上除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技术问题的能力外,还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在培养方式上淡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界限,强化实践教学和现场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校企合作重构了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实施方案
既然高职院校要服务企业,高职教育就不能脱离企业,而要主动地走进企业。校企合作的形式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定向式培养
就是依据校企签订的协议,根据企业生产岗位的要求,学校和企业共同设置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量体裁衣地培养人才。实现招生和就业同步。一般情况下,学校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日常理论教学和部分的实践教学,企业主要负责学生的实践教学,为学生安排实习岗位、顶岗实习、传授实践技能。实践教学,企业会介入学生的日常实践这种培养方式既能解决了企业技能人才的短缺问题,又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安排学生实训
对于没有条件进行定向式培养的企业,可以推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定期的到企业参观实习、并且利用假期和实习实践到企业顶岗实习。
3.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校加大财力投入,购置实训设备,承担企业的外包。一方面,解决企业的困难;另一方面。增强了教师和学生与企业接触的机会,增强了实践技能。
4.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为了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学校邀请知名企业技术人员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建设相关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只有树立为企业服务的理念,与企业紧密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才能促進教学方法的变革,才能带动教学设备的更新,才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才能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才能提升综合办学能力。才能培养出用人单位满意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