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的“新生代农民工”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sdasd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图:余道应,安徽省霍邱县人,2009年来嘉善。一家三口创办了学前看护点,为嘉善新居民儿童的教育事业做贡献。
李静,浙江省嘉善县某中医养生馆推拿师。父母于2007年来嘉善后一直种植蜜梨。

  浙江省嘉兴市嘉菩县作为浙江省接轨上海的桥头堡,是长三角一体化中心区域,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大量农民工涌入嘉善。20年过去,跟随父母迁入的这些孩子都已经长大,大部分成为新一代的农民工,也有一些人完全融入了这座城市。
  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生活的真相是什么?是跟随父母的足迹在打拼的城市落脚?是听着略懂的语言努力扎根?是带着高低不等的学历走上社会?是感叹生活的不易又不愿妥协?处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觉得我应该拿起相机,记录这个人群。
蒙浩,重庆秀山人,2002年来嘉善。高中毕业后在上海餐饮行业做服务员,2017年又来嘉善打工。父母于2002年来嘉善,均在木业厂打工。
杨梦洁,河南省淮阳县人。2013年随父母来到嘉善。她勤工俭学,主要负责奶茶店收银。父母2007年来嘉善,目前在服饰厂打工。
陈纯,河南省桐柏县人,2000年来嘉善。在嘉善读到高中,后考取兰州财经学院,目前是嘉善人保销售内勤。父亲1986年从部队退役后留在嘉兴从事运输行业,母亲2000年来嘉善。
赵思玉,四川省仁寿县人,2001年来嘉善,曾在嘉善民工子弟学校读书,之后做服装柜台销售,2019年与姐姐合伙开了一家女装店。父母2001年来嘉善。
冉茂银,重庆市綦江区人,2001年跟父母来嘉善,目前在嘉善宾馆做厨师。父母于2001年来嘉善。
郭明珠,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人,2006年来嘉善,中学毕业后到嘉善打工,现担任文化传媒公司主播,每天从傍晚工作到凌晨2、3点钟。父母于2002年来嘉善。
李灿,云南省昭通市人,出生于嘉善,在口腔牙科医院工作。父母于1995年来嘉善。
孪生兄弟郭晶、郭磊,四川省筠连县人,2008年来嘉善。兄弟俩开了一家烧烤店,每天傍晚开门做到凌晨三四点。父亲2000年来嘉善,母亲2008年带孩子来嘉善投靠丈夫。
王瓊,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大一新生,2012年随父母来嘉善。父亲在建筑工地工作,母亲在养生馆工作。
叶清节,福建省政和县人,1998年来嘉善。2014年,她瞄准新居民教育发展的机遇,办起幼儿园,目前招生近200人。如今叶清节全家户口已经从福建迁移到了嘉善。父亲承包农田种水稻,母亲在电子厂打工。
桂梦菊,安徽省池州市人,1995年来嘉善。初中毕业后她一直在美容院工作。2019年10月,在嘉善生下可爱的宝宝。父母于1992年来嘉善。
陈平,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人,2009年到嘉善。初中毕业后先后在工地、塑胶厂打过工,目前在电子厂工作。父母于2005年来嘉善打工。

  确定这个专题后,我便开始留意身边的新居民。我的第一位拍摄对象,是在考场外执勤时遇到的发宣传单的女孩,我们劝离的时候,校长向我们介绍了她:父母在嘉善打工,她学习努力,拿过全国奖项,被大学提前录取……女孩如意料中开朗、热情,与她商量之后,我们选了几个场景拍摄:打工的场所、学校、家中。在过道上站着吃饭,饭后对着镜子涂口红,与同学相约回母校看望老师,全家人聚在一起看录取通知书。我记得她曾经说过,要趁暑假赚钱买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部苹果手机,四个月的时间,她成功了。当我的作品在嘉善博物馆展出时,她发了个朋友圈,除了感谢,还表示会努力变得更加优秀。我相信她一定会实现她的愿望。
  拍摄的过程中,我经常会被这些年轻人感动。我和他们都加了微信,也给每个人看过我拍的照片,他们都非常开心。去年我拍摄了30多名新居民二代,看到了一些新特点:他们的文化程度大都比父辈高,城市梦比父辈更执著。流水线上目不转睛的他们,商店里微笑迎客的他们,幼儿园里跟孩子们一起欢笑一起成长的他们,电脑摄像头前使出各种招数与粉丝互动的他们,学习知识的他们,忙碌敲打键盘的他们,在灯下熬夜的他们……各行各业的年轻人变成了新的嘉善人。随着拍摄的继续,我越来越有信心了,不仅是对自己的拍摄,也是对他们的未来。在他们身上,我看到新的身份,新的生活,新的梦想。拍摄专题的过程,总让我想起那句话——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其他文献
摘要:艺术是将人们带到你从未去过的世界,电影的魅力就在于此,在你观看电影的时候已经不知不觉的进入了你从未知道但偶尔产生共鸣的地方。  关键词:后现代 拼贴 复合性    “天国是存在的,只是没有人去过。当你死的时候,灵魂会飞向天空,碰到云的那一刹那,就会变成雨落下来,所以没有人看过天堂……若最后去的地方是天国,这里就是天国了。”在充满垃圾混乱的“青空”,有没有人会像飞鸿在那个下雨天的棚子里看着这个
[摘要]影片《色·戒》中对结尾的处理是汉奸的胜利和革命者的失败,李安用影片阐释了民族主义,这一想象的共同体被解构的过程。  [关键词]《色·戒》民族主义 想象的共同体 解构    李安的电影《色·戒》。轰动一时。电影上映之后,各种评论铺天盖地,在好评如潮的同时,骂声也是此起彼伏。一片硝烟弥漫的景象。很多人对李安的不满来源于影片对于爱国立场的模糊和对汉奸的人性化处理。  这部影片确实有它的独特之处,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武侠电影为了迎合观众,占领电影市场,娱乐性倾向十分明显。这种求新求变、在继承和拆解传统武侠电影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做法,确立了其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  [关键词]武侠电影 娱乐性 倾向    一、传统武侠电影的局限与衰落    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传统武侠电影。存在着诸多局限:首先,其原型和叙事模式缺少变化。取材不外乎历史传奇和武侠小说,叙事模式也未曾超越寻仇、夺
[摘要]张爱玲的《色·戒》涉及了人心中最本质的东西,人的感情是很复杂的,不是两极对立,非忠即奸的。王佳芝在情欲与理智、天性冲动与社会规范的交织与冲突中苦苦挣扎,最后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关键词]王佳芝 情欲 挣扎    李安的激情大片《色·戒》是根据张爱玲的小说拍摄的。张爱玲的小说大都是写千疮百孔的男女感情,遗老遗少的家庭生活及无爱的残缺不全的婚姻。然而,《色·戒》却显得颇为特别。这篇小说是特工
摘要 中国电影音乐作为世界电影音乐的组成部分,也随之发展而发展。而现代中国电影音乐中,加入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使中国电影深深扎根于这片传统文化的沃土。同时又与现代文化,科技审美相结合,呈现具有中国风的电影音乐,从而形成了现代中国电影音乐之特色。  关键词 现代中国电影音乐 特色 中国风    电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其中吸收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的元素。获得了多种手段和方式的艺术表
[摘要]大众传媒中通过将女性塑造为一种非理性的弱势形象,而将力量和理性赋予男性,显现出男性的优势地位。本文以《满城尽带黄金甲》为例,具体分析这种性别意识的建构过程,并认为这种建构促成了性别意识再生产,巩固并再次产生了社会的性别不平等意识。  [关键词]大众传媒 性别意识再生产    一、引言    性别意识是对每个人对自己性别身份的认可和内化,它以社会的认可为基础。个体依据社会期望的规范和自己的主
[摘要]在电视传播的声像系统中,主持人是以媒介传播者的身份出现的。他们直接面向受众通过有声语言辅以形象进行传播,他们的语言质量必然直接关系到信息传播,咨询服务、娱乐欣赏、知识教育等电视功能的传播效果。本文就电视播音主持的语言表现力进行论述。  [关键词]电视 播音主持 语言表现力    电视堪称大众传播媒体中的强势媒体相对报刊而言电视传播迅速,覆盖面广,对受众不设识文断字的“门槛儿”,尤其那纸媒体
摘要 20世纪初,经历着现代文化的人要面对种种的生命精神的困惑与生存的困顿。《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以极为严肃的写作态度,描写和剖析了性及其性心理情感,更为重要的是,它对20世纪初社会现实与人的精神状态、人类生存困境等,作了极为深刻的解析。  关键词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伦理 生存困境    电影《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根据劳伦斯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改编的。该小说,最初于1928年在法国出版,之后反流到英
张渝光曾任扬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1944年,他出生于重庆,不久后随父母回迁至上海,他的父亲当时是国内少有的照相制版技术专家。解放后不久,扬州市急于引进照相制版技术,派人到上海寻找这方面的专业人员,于是11岁那年,他跟随父母迁居扬州。  在扬州,他的父亲在报社搞照相制版,是有技术的红人。中学毕业后,他到了社办厂搞塑料印花,扬州日报社要他父亲去专门搞照相制版,他父亲就把儿子推荐过去了。在父亲教导下学了
摘要 胡戈在网上发布了恶搞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恶搞的形式为人们所广泛接受。恶搞完全可以用在电影的营销中。通过恶搞,可以吸引广大的观众关注被恶搞的影片,进而促进影片票房的增长。  关键词 恶搞 电影营销 炒作    2006年初,胡戈发布了他的恶搞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下简称《馒头》),红遍了整个网络。“恶搞”成为一个时尚的名词,一时间很多人都在谈恶搞。其实,《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