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其意为知道满足的就不会受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老子还说:“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是说(对名利)过分的爱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其说的还是要懂得知足和知止。知足和知止,实是给自己留足了进退的空间,进进出出都能做到从从容容。
其实,在我们的教育中,又何尝不应该如此。观我们的日常教育,我们常常是做过了头。因为“过”了,于己,于学生,于教育都是极为不利的。父母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但爱过了头,就成了溺爱,这是严重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的。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所以,对于老师来说,爱孩子是为师的名片。
教育中,虽然施爱很重要,但是,怎样爱,付出多少爱,什么时候给予爱,都是值得深究的。如果施爱过了头,不但学生不买账,而且还会使教育陷入危机。这也正如老子所说的“物极必反”一样。他认为福可为祸,正可为奇,善可为妖,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相反方面转化。所以,不是一味地爱到极致,也不是爱到所谓的地老天荒,而是爱得适切,爱得有智慧。
曾看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小敏学习成绩不错,品德等方面的表现也很好,但就是对班集体的工作不感兴趣,与同学们的关系也不太融洽,常常独往独来。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决定用表扬的方法培养她对班集体工作的兴趣并促进她与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于是,当小敏对班集体的工作(例如做值日等)稍微负责一点时,班主任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她一番。可谁知这一表扬反而引起了她的恼火:“我不需要表扬,听到表扬我就心烦,大家做值日都很认真,为什么不表扬大家只表扬我?难道我认真只是为了获得表扬吗?”班主任经过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后,决定对小敏少采用表扬方法,而是让她担任班报的主编。这个做法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她经常和同学们一起找资料、编写稿件、讨论组稿,并组织了多次读书竞赛和演讲比赛,得到同学们的信服和赞扬。从此,小敏更加关心班集体的工作了,与同学们的关系也融洽了。
可以说,班主任刚开始的表扬,是爱学生的表现,但有些“过”,所以,让学生感到很烦。好在班主任及时分析现状,采取了新的教育方法,才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人说:“砸自己脚的那块石头,原来是自己辛辛苦苦搬来的。”其实,我们苦口婆心、费尽周折,仿佛是在对学生施爱。但是,这种爱失去了必要的理性控制和必要的调整,变成了“甚爱”(溺爱),结果不但没给自己的脸上贴金,还好心办成了坏事,让自己下不了台。原本是抱着“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的思想去行事,结果是狼没套住,孩子还没了,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同时,我们也发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罚也是时常存在着的。其呈现的方式比较多——对学生进行肢体上的罚,如打手、打屁股等;也有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惩罚,如恐吓、威胁、谩骂等;还有变相的体罚,如罚抄作业、让学生相互打耳光等。这实是另一种教育之“过”,它给学生造成的伤害更大。
中国哲学强调“过犹不及”(即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事实上,“过头”的教育,无论是施爱过分,或爱得无原则、无智慧,或施以体罚,都是教育还做得不够所致。有人说:“就像吹气球一样,将气球努力吹大,是成长,大到一定程度,气球的大限也就到了,最终是爆裂‘死亡’或无疾而终。”“过”了的教育,最终只能导致巨大的教育灾难,这和“乐极生悲”实属同一个道理。
西方哲学强调“中道才是美德”。亚里士多德断言:“任何行为,实际上都可以区别为三种:不足、适中和过头。”所以,由此看来,“适中”才是最好的。学生如同一棵树,如果一味让其疯长枝叶,则可能因为太过繁茂而被风吹倒,而过分砍其枝丫,又极易导致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停止生长或死亡。适中的教育则是,适时剔除多余的枝丫(如傲气,不良习惯,错误等),有力培植其“根”部,养其内心。
老子说:“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教育需要“知止”,才能让学生走得更远。因此,我们必须走出教育之“过”,还教育以“中道”。
其实,在我们的教育中,又何尝不应该如此。观我们的日常教育,我们常常是做过了头。因为“过”了,于己,于学生,于教育都是极为不利的。父母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但爱过了头,就成了溺爱,这是严重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的。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所以,对于老师来说,爱孩子是为师的名片。
教育中,虽然施爱很重要,但是,怎样爱,付出多少爱,什么时候给予爱,都是值得深究的。如果施爱过了头,不但学生不买账,而且还会使教育陷入危机。这也正如老子所说的“物极必反”一样。他认为福可为祸,正可为奇,善可为妖,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相反方面转化。所以,不是一味地爱到极致,也不是爱到所谓的地老天荒,而是爱得适切,爱得有智慧。
曾看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小敏学习成绩不错,品德等方面的表现也很好,但就是对班集体的工作不感兴趣,与同学们的关系也不太融洽,常常独往独来。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决定用表扬的方法培养她对班集体工作的兴趣并促进她与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于是,当小敏对班集体的工作(例如做值日等)稍微负责一点时,班主任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她一番。可谁知这一表扬反而引起了她的恼火:“我不需要表扬,听到表扬我就心烦,大家做值日都很认真,为什么不表扬大家只表扬我?难道我认真只是为了获得表扬吗?”班主任经过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后,决定对小敏少采用表扬方法,而是让她担任班报的主编。这个做法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她经常和同学们一起找资料、编写稿件、讨论组稿,并组织了多次读书竞赛和演讲比赛,得到同学们的信服和赞扬。从此,小敏更加关心班集体的工作了,与同学们的关系也融洽了。
可以说,班主任刚开始的表扬,是爱学生的表现,但有些“过”,所以,让学生感到很烦。好在班主任及时分析现状,采取了新的教育方法,才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人说:“砸自己脚的那块石头,原来是自己辛辛苦苦搬来的。”其实,我们苦口婆心、费尽周折,仿佛是在对学生施爱。但是,这种爱失去了必要的理性控制和必要的调整,变成了“甚爱”(溺爱),结果不但没给自己的脸上贴金,还好心办成了坏事,让自己下不了台。原本是抱着“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的思想去行事,结果是狼没套住,孩子还没了,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同时,我们也发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罚也是时常存在着的。其呈现的方式比较多——对学生进行肢体上的罚,如打手、打屁股等;也有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惩罚,如恐吓、威胁、谩骂等;还有变相的体罚,如罚抄作业、让学生相互打耳光等。这实是另一种教育之“过”,它给学生造成的伤害更大。
中国哲学强调“过犹不及”(即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事实上,“过头”的教育,无论是施爱过分,或爱得无原则、无智慧,或施以体罚,都是教育还做得不够所致。有人说:“就像吹气球一样,将气球努力吹大,是成长,大到一定程度,气球的大限也就到了,最终是爆裂‘死亡’或无疾而终。”“过”了的教育,最终只能导致巨大的教育灾难,这和“乐极生悲”实属同一个道理。
西方哲学强调“中道才是美德”。亚里士多德断言:“任何行为,实际上都可以区别为三种:不足、适中和过头。”所以,由此看来,“适中”才是最好的。学生如同一棵树,如果一味让其疯长枝叶,则可能因为太过繁茂而被风吹倒,而过分砍其枝丫,又极易导致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停止生长或死亡。适中的教育则是,适时剔除多余的枝丫(如傲气,不良习惯,错误等),有力培植其“根”部,养其内心。
老子说:“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教育需要“知止”,才能让学生走得更远。因此,我们必须走出教育之“过”,还教育以“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