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心灵的全部深度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x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81年,杰出的文学天才陀思妥耶夫斯基临终前在词薄上写着他的一段名言:“……人们称我为心理学家,不对,我只是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即描写人的心灵全部深度。”这不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针对一些人对他的作品的误读的矫正,也是对自己的作品明晰而深刻的评价。他的小说描写的是人的心灵的全部深度,他的书信也是来自心灵的全部深度。
  一生处于贫困之中
  陀思妥耶夫斯基将近四百封的书信中,除过临终前两三年的几十封书信中没有提到一个钱字外,其它的书信中都有一个“钱”字,这个“钱”字是他的生活,是他的人生,他的一生为钱而苦闷,而奔走,而颠簸,一生没有钱,一生在极度的贫穷之中。一部作品还没有动笔,或者刚动笔他就开始向杂志社、出版商预支稿费,尽管这样,依旧入不敷出,穷愁潦倒,以至于跑到国外去躲债好几年。他涎着脸四处借钱,向哥哥借,向朋友借,向熟人借,借到了屠格涅夫那儿,甚至一度时期和屠格涅夫闹翻。从他的书信中可以读到,每次借债的时候,他好话说尽,几乎要跪到债主面前,用他自己的话说,已很“无耻”。在国外躲债的日子里,为了混饱一顿肚子,连身上仅有的一件大衣也在当铺里当掉了。他在给友人的信中不得不这样感叹:“人生只有一次幸福,往后就一直是痛苦、痛苦,因而在进入了尽可能正常的关系后就需要准备好去接受痛苦。”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信中說:“我太想能像托尔斯泰们,屠格涅夫们和冈察洛夫们那样写作了。”他不止一次地表示过羡慕这些作家生活有保障,可以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专心写作。他在几乎绝望的穷困之中奋笔疾书。他的活着是为了写作。可是,他并没有因为急于赚钱而敷衍写作。他认为,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要从心里掏出来,不能匆匆忙忙,急于赶时间。尽管,面包出自他的笔下,可是,他的笔是神圣的。他把《白痴》写了好多个印张之后,发觉有重复自己之嫌,将作品撕毁,重新开头,如他所说:“每天象牛一样工作,直到把小说写完。”
  在极端的贫困之中,陀思妥耶夫斯基承受着颠痫病的无数次折磨,疾病大量地消耗他的体力和精力,考验着他的意志。犯病之后,他又爬起来,坐在案桌前,这是他生活的常态。
  不灰心不绝望
  1894年12月22日,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给他哥哥的信中说“……不管身处何种逆境,不灰心,不绝望,——这就是生活之所在,是它的使命之所在。我认识到了这一点,这种思想已经深入到我的血肉。……我的心还在,我的血肉之躯还在,它同样能爱,能感受痛苦,能希望,能记忆,而这毕竟还是生命!我的太阳。”“我内心的精神生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丰富和健旺,从未像现在这样沸腾。”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被宣布判处死刑又获释免之后在流放西伯利亚的途中给他的亲哥哥写的一封信中的内容。可以说,他是历经了一次“死”的人,他对哥哥说:“我决不会失望,我一定要保持我的精神和心灵的纯洁。我一定向更好的方面重新诞生,这就是我的全部希望和慰籍。狱中生活已经差不多扼杀了我身上的肉体要求,不太纯洁的肉体要求。以前我不够保重自己,现在艰苦对我来说已不算什么了,所以别害怕物质方面的困难会把我毁了,不可能有这种事情。”他在给弟弟的信中说,“四年的苦役流放,我认为是我被活活装进棺材的四年,这是多么可怕的时光啊,我无法向你叙述,这是一种难以形容的无穷无尽的痛苦,因为每时每刻我的心上都好象压着一块石头。”
  思想之火
  苦难的生活之所以没有把陀思妥耶夫斯基毁掉,原因,如他所说:“因为我心中有一把特殊的火,我相信这把火。”
  这把特殊的火究竟是什么?是信念,是理想,是精神,是思想。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光靠面包是不能使人振奋的。况且如果没有精神生活,没有美的理想,那么人就会忧伤,会死去,会发疯。会自杀,或者会开始沉湎于多种神教的幻想之中……最好还是先将美的理想灌输到人的心灵。当心灵中有了美的理想,所有的人准会互为兄弟,那时他们当然会相互帮助,也就都会成为富有的人。而如果你给他们面包,他们却会由于烦闷而可能互为仇敌。”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中,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精神先于物质,精神是第一的。
  在世界文学史上,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唯一一个把“思想”当作形象来写的大师。他在国外躲债的时候,写信给一个评论家朋友说:“我正在为丰富的思想写作,我说的不是写作,而是思想。”他构思作品,首先闪现的是思想。因而,他的作品中的每一個人物,无论是砍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的大学生拉斯尼尔柯科夫,还是《白痴》中恶棍式的罗任戈,他们既是一种典型,更是思想的集大成者。
  爱情绝唱
  陀思妥耶夫斯基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爱他的亲人。在经济十分困顿的情况下,他依旧接济他的继子。他为哥哥死后留下的亲属花去了一万卢布。他献出的是博大的爱,他爱每一个人胜过爱自己。他对妻子安娜的爱情可以说是一曲惊人的爱情绝唱。如他在给弟弟的信中所说:“我很幸福,因为对我来说不可能有比我的妻子更好的妻子了。我找到了真诚的最忠实的爱,这种爱一直持续着。”
  1866年10月4日,安娜第一次上门去给陀思妥耶夫斯基做速记员。他很快地爱了了安娜,一月过后,向安娜求婚,安娜欣然同意。1867年,21岁的安娜嫁给了已经46岁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从此以后,陀思妥耶夫斯基不仅有了一个称心如意的妻子,有了人生伴侣,也拥有了一个对他的写作很有帮助的助手。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给安娜的信中所说:“我爱你已达到了极点。你具有丰富,可爱和美好的性格(心灵和智慧),还有你开阔的心胸……我崇拜你的身体和心灵中的每一颗原子并亲吻你的全身。”陀思妥耶夫斯基极富于爱心,极富于情感,极富于责任,爱妻子胜过爱自己,爱到了疯狂的地步,爱到了嫉妒的地步,1877年7月17日他在彼得堡给安娜写信说,他由于思念,一夜未睡,嚎啕着在租住的房间里走来走去。其实,是陀氏在思忖“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情”,是他对久别的安娜难以放心。爱到了极致便是恨。这句话,也适合陀氏当时的心理。
  1880年10月,距离陀氏去世只有三个月了,他给安娜写信说:“确实,整个文学界都与我为敌,喜欢我到入迷程度的只是整个俄国的读者。”他在给友人给家人的信中多次说,他不喜欢屠格涅夫,不喜欢冈察洛夫、车尔尼雪夫斯基。后来和支持过他的涅克拉索夫闹翻,和别林斯基结为仇人。一个伟大的作家被他那个时代不接爱或者接受很晚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当下的红火和文学大师并不划等号。对作家最残酷的考验是时间。当时,陀思妥耶夫斯基还是得到了一些评论家的赏识,得到了读者的喜爱的。托尔斯泰在读了他的《死屋手记》后,称赞:“它是包括普希金在内的整个近代文学中的杰作”。
  作品的人民性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贯坚持其人民性。他在给莫斯科大学生的信中说:“青年人到民间去,不是向人民学习,而是教训人民,居高临下,蔑视人民,——这纯粹是贵族老爷的奇思怪想。”“只有人民是坚定和强壮的。”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这样写道:“如果一个人确实拥有才华,他会努力从消失的阶层转向人民。”“任何一个多多少少杰出的和真正有才华的作家最终要回归到民族感情,成为民族的斯拉夫主义作家。”在临终前几个月,他说过:“以充分的现实主义在人身上发现人。这是俄罗斯的特点。因为我的倾向来自人民的基督精神的深处。”
  作为贵族出身,一生受尽折磨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他的作品中的人民性不是肤浅地对人民的讴歌,而是体现了一种人民精神,一种思想高度——来自心灵的全部深度。
其他文献
2015年10月8日,瑞典文学院宣布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白俄罗斯女作家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因为她丰富多元的写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苦难与勇气树立了丰碑。俄语文学向以书写苦难著称于世,阿列克谢耶维奇续写了俄语文学的辉煌。  卫国战争期间(1941年—1945年),数百万苏联儿童死亡,《我还是想你,妈妈》一书是幸存者的口述实录。战争发生时,他们只是2—12岁的孩子,他们没有童年,代替他们
期刊
《杂文月刊》2017年3月原创版载《忏悔的“含金量》一文,其结尾引秦桧夫妇的“忏悔”,桧曰:“咳!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王氏对曰:“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秦桧夫妇说了这些话吗?没有。秦桧是病死的,死后封为申王,谥忠献,生前没有遭到清算,何来忏悔?经查证,这副对联是后人阮元模拟秦桧夫妇互怨口吻写的,题在浙江西湖岳庙,并不是秦桧夫妇亲口说的。这种模拟手法,叫“假稱”,古代所在多有。阮元
期刊
读贵刊2016年7月(上)杨十郎先生的《“空穴来风”辩正》,当时就想与杨先生商榷,可素宁先生在8月(上)捷足先登,只好作罢。今又在10月(上)见到杨用《扫清汉语奥吉亚牛圈》一文,来反驳素宁先生,更想借贵刊“各抒己见”。  素宁先生给杨指谬的依据是新版《现代汉语词典》。该书系国务院责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写,集当代中华语言学众多精英之心血,历经60年,先后6次修订而成。曾多次获得各种国家级奖项
期刊
团团转 曹开翔  因人而异 康林  生活感情 于昌偉  打水 何影  扎根 侠名  二手烟 姚万俤  难以消受 康斯坦丁(比利时)  擦拭 穆萨(土耳其)  水啊!水 巴斯克(巴西)  長在一起了 侠名  偷窥 皮德斯特鲁普(丹麦)
期刊
讀贵刊今年3月(上)芳薇的《金鸡复唱——我的“银发观”》深有同感。日月如梭,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都免不了要青丝变白发的。“记得当年骑竹马,转眼便成白头翁”,时间对人是平等的,无论是帝王将相、高官显贵、豪商巨富,还是布衣庶民、贩夫走卒、才子佳人,都无法抗拒这一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为之写诗著文,扼腕叹息飘然而至的白发。李白曾有千丈白发之愁,高堂明镜之悲。唐代诗人高蟾也有“人生莫遣
期刊
杂文一直在寻求新的出路,力图创新,最近读到的两篇杂文,坚定了我对杂文的信心。  读《不亦快哉》快哉复快哉  读李增录先生的《现代版〈不亦快哉〉》(本刊2016·10·上),快哉复快哉!我一个劲地拍大腿,不停地自言自语:杂文原来可以这样写!  李先生开篇给文章戴上了一顶文雅的帽子——提到金圣叹的33则《不亦快哉》,提到梁实秋仿金之体例写的11则《不亦快哉》,这给自己操刀《不亦快哉》找到了源远流长的颇
期刊
没有什么是不能放手的。或许是入情太深,用心太重,有些东西我们觉得一放手就会天塌地陷,沒法活了,其实未必,这个世界上没有啥玩意儿是不能放手的,所差别的无非是主动还是被迫放手罢了。楚霸王舍了天下,柳三变轻了功名,李叔同弃了家室,沈从文离了文坛,姚明别了篮球,李娜扔了麦克,地球该咋转还是咋转,无非给后人留了一段谈资罢了。  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死了张屠户,不吃带毛猪。”失恋了,还会有新相好;老朋友断了
期刊
到参加工作了,才深深怀念起在过往的20多年時间里,我其实是生活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众多亲戚的爱的襁褓里和老师们的精心呵护中。认识“压力”这个词,但并没有真正了解它的含义。有升学压力吗?没有啊,智力中等偏下的学生只要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很容易地就上了高中进了大学,何况我的智力不在中等以下。多么欢乐的20多年啊,天真烂漫,胸中有诗,有远方。  甫一踏进社会,内心的欢乐就开始被稀释,无缘无故的焦虑,毫
期刊
一個小男孩天生腿有残疾,只能整天坐在轮椅上。一天,他痛苦地问妈妈:“上帝为什么让我不能走路,是上帝不爱我吗?”  “当然不是,我的孩子。”妈妈答道,“我们每个人在上帝眼中都是苹果,有的特别饱满和新鲜,所以,上帝就忍不住咬了一口。孩子,你就是那只特别受到上帝喜爱的苹果啊!”  聰明妈妈的聪明回答,将孩子的心灵引上了一条自信、仁爱而又懂得感激的道路。
期刊
雪花之白,白得纯粹。雪花之白可以说是悦目之白。它配得上“赏心悦目”这四个字。法国诗人查尔斯·波德莱尔诗中有这样一句:“我君临苍穹,像难解的司芬克斯;我把雪白心跟天鹅之白相融”。波德莱尔用雪白来自喻,他让我们看到:在他心灵的原野上,大自然和天鹅之间构成了一种极致的美丽与和谐。应该说,任何人眼里,白天鹅都是美的,它从静态到动态,从形体到色泽,从温柔的步履到飞翔的姿影,无不流溢出无与伦比的美丽。“雪白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