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当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首要目标,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也提出了相关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一)课外阅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生动力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阶段,很多家长反映,面对这样一个天马行空的年龄,很多问题他们自己都无法解释,或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仅如此,教师也会面临这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书中自有黄金屋,就需要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去寻找答案。学生通过阅读解决了疑惑,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这是孩子学习和阅读的内在动力,倘若老师适时抓住契机,对学生们课外阅读的成效给予表扬和激励,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例如:可以定期开展故事演讲比赛和读书汇报活动,通过奖励的方式鼓励学生们多读书,日积月累,这样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爱上阅读,从而爱上学习[1]。持久的课外阅读,还可以为语文写作提供大量的素材,学生能把读中所感所悟融入到写作中去。广泛的课外阅读不仅仅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而且有助于学生视野的扩展。当然不少的家长也有疑惑,感觉孩子阅读书籍不在少数,可效果甚微。的确如此,我们可能都会有过这种错觉,认为自己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不然,正如三毛所说:“我们看过的书籍,他们早已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二)课外阅读可以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
伟大的思想家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談”,这句话足以证明好的课外阅读。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提高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无形之中会将自己的行为习惯与书中人物的优秀品质进行对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2]例如:《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讲述了主人公鲁滨孙在一次航海中遇险流落到荒岛,他凭着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顽强地生存了下来,最后获救回到了英国。学生如果用心品读了这本书,那当他遇到困难时,鲁滨孙就可以给他无穷的力量。
二、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问题所在
(一)老师和家长对课外阅读的重视不够
教师也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然而更多老师还是停留在应试教育上,重视课外阅读只是因为有利于提高学业成绩,并未从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正因为如此,老师们只强调某本书的与考试紧密相关的考点,而没有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对整本书进行阅读。家长们亦是如此,很多家长在老师的硬性要求下督促孩子阅读,阅读之后家长们没有跟孩子交流所读内容,这样一来,阅读的效果可谓是事倍功半,长期已久,能坚持阅读的孩子往往寥寥无几。
(二)书籍的选择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在思想上重视阅读的家长愿意为孩子购买书籍,有时索性一次性买了十几本乃至几十本,但是真正被阅读的却不及一半,因为这仅仅是家长的意愿。在选择书籍方面,并未与孩子商量,也没有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购买的书籍难以与孩子产生共鸣。关于如何选择书目,部编版教材在这一点上处理得恰到好处,每一册语文书都有《快乐读书吧》,会为大家推荐一些书目,这些推荐书目综合考虑了该年段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是教师和家长们很好的选择。
(三)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
电视、网络游戏等大众传媒的普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特别是网络游戏,对学生的诱惑力太大,很多学生一有空闲就玩游戏,根本没有兴趣去读课外书,这也是信息技术的弊端所在。[3]我们不可能逃避利弊兼有的信息时代,我们只有用另一种方式去冲淡它的弊端。一个沉迷游戏的人并非天生就沉迷游戏,之所以沉迷,是因为它在不断地体验,并在这种体验中感受到愉悦感。同样地,一个阅读爱好者并非天生爱好阅读,而是因为她不断坚持阅读,并在坚持阅读中体验到快乐。小学生阅读兴趣不浓,我们需要做的只能是从兴趣出发,坚持下去,直到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四)小学生欠缺阅读的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老师只是口头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读什么书,如何读这些书,他们自己往往比较茫然。甚至,在六年级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阅读完一篇文章,全然不见旁批,当问起阅读心得和体会时,学生也是沉默不语,甚至无法与同伴讨论书的内容和主旨。这也就意味着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并没有掌握恰当的阅读方法,泛泛地课外阅读也是难有收获的。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探究
小学生课外阅读需要老师、家庭、学校各方面群力群策,本文从教师角度谈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
(一)从无目的走向有意识
小学生他们会自主地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课外读物,但是他们大部人的阅读行为都是无目的性,他们不清楚自己要阅读哪些书目。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对此做出指导,具体流程如下:
1.学读。让学生能静下心来阅读书籍,这是任何人阅读任何书籍必须做到的第一步,这也是最难的一步,小学段尤其是低年段的学生意志力较低,要做到静心,实属不易。可以从短时阅读开始,逐渐增长阅读时间,持之以恒,学生定能越来越静心。
2.学写。这里是指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时,需要运用一些阅读方法,下文笔者将会对此进行具体阐述。
3.学思。主要是让学生能够从满足认知需求转向为阅读思考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4],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环节,能切实地培养和提高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思维要素。 4.学辨。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具备阅读辨别的能力,利用鉴赏的眼光去评价文章中有价值的内容。[5]这对于塑造人的情感,提升人的思维能力,进而全面提高核心素养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师坚持落实这四个阶段的阅读指导,有利于引导学生由无目的过渡到有意识,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有方向、有步骤、有收获。
(二)从茫然走向有序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前,对读物的选择是茫然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根据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做出阅读书目分类推荐,如童话故事类、寓言故事类、科普类、人文精神类,引导学生选择每种类别中适合自己某些书目,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阅读。选择读物后,如何阅读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这就涉及到小学生必须掌握的阅读方法。
1.精读品读。即逐字逐句精讲细读的阅读方法。欣赏好词佳句,想象情境,于句于词于字,反复品味,甚至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熟读成诵。
2.快速浏览。快读法主要目的是把握文章大意,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长期以往,学生读得快,理解得也快,这种提取信息,快速捕捉有效信息,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分类的能力是需要终身提高的。
3.限时阅读。这也是快速浏览中的一种,语文学科对学生的阅读量要求越来越高,这在时间上就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的限时训练有利于让学生有紧迫感,从而提高阅读进度,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
4.批阅式阅读。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就要求学生边阅读边批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统一要求阅读的批注符号和格式,在课外阅读中不断实践。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勾画圈点,并做好读书笔记,摘录好词佳句,写上心得体会。当然,老师必须对此进行检查评价,检查方式大可不拘一格,拍照分享心得,读书会,演讲比赛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久而久之,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阅读能力自然而然也得到了提高。
(三)从阅读走向模仿创造
掌握知识的最好方式是学以致用,反复运用,学生仅仅停留在阅读层面是不够的,只有将心得体会转成文字,学生才能真正地将书中的精华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这就需要学生阅读后进行写作,模仿是最好的写作训练,学生可以模仿好词佳句,也可以模仿作者的思路和写法,当这种仿写训练积累到一定程度,自己创造当然就不在话下了。
生活中的教学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在教授六年级“与诗同行”这一单元时,我们一起品读着充满想象力的儿童诗,继之而来的是鼓励他们自己模仿创作。其中,有一首现代诗《老鼠》,課堂上的我随意一问:“你们还想写谁?”一个名叫张威的同学则随意一答“猫。”我立刻捕捉住这个契机,鼓励他下课趁热打铁写一写,跟老师同学们一同分享。
致猫
作者:张 威
我喜欢你那双闪闪发光的眼睛
柔软的猫尾巴
虽然你喜欢偷吃鱼
将干净的场所弄得乱七八糟
可我还是喜欢你
如果我到了你的王国
我一定教你
如何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食物
我还要给你
介绍个朋友—
它的名字叫老鼠
以上就是那位同学写的《猫》,俨然就是出自“大师”之笔。不得不说,孩子们的想象力丰富。更想说,孩子的模仿力着实惊人。这一次教学诞生的诗歌竟不下二十来篇!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课外阅读的策略指导,引导学生从无意识到有目的,从茫然到有序,从阅读到模仿创造,营造出“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读书氛围,全面提高当代小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梧桐湖学校)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当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首要目标,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也提出了相关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一)课外阅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生动力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阶段,很多家长反映,面对这样一个天马行空的年龄,很多问题他们自己都无法解释,或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仅如此,教师也会面临这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书中自有黄金屋,就需要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去寻找答案。学生通过阅读解决了疑惑,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这是孩子学习和阅读的内在动力,倘若老师适时抓住契机,对学生们课外阅读的成效给予表扬和激励,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例如:可以定期开展故事演讲比赛和读书汇报活动,通过奖励的方式鼓励学生们多读书,日积月累,这样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爱上阅读,从而爱上学习[1]。持久的课外阅读,还可以为语文写作提供大量的素材,学生能把读中所感所悟融入到写作中去。广泛的课外阅读不仅仅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而且有助于学生视野的扩展。当然不少的家长也有疑惑,感觉孩子阅读书籍不在少数,可效果甚微。的确如此,我们可能都会有过这种错觉,认为自己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不然,正如三毛所说:“我们看过的书籍,他们早已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二)课外阅读可以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
伟大的思想家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談”,这句话足以证明好的课外阅读。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提高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无形之中会将自己的行为习惯与书中人物的优秀品质进行对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2]例如:《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讲述了主人公鲁滨孙在一次航海中遇险流落到荒岛,他凭着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顽强地生存了下来,最后获救回到了英国。学生如果用心品读了这本书,那当他遇到困难时,鲁滨孙就可以给他无穷的力量。
二、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问题所在
(一)老师和家长对课外阅读的重视不够
教师也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然而更多老师还是停留在应试教育上,重视课外阅读只是因为有利于提高学业成绩,并未从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正因为如此,老师们只强调某本书的与考试紧密相关的考点,而没有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对整本书进行阅读。家长们亦是如此,很多家长在老师的硬性要求下督促孩子阅读,阅读之后家长们没有跟孩子交流所读内容,这样一来,阅读的效果可谓是事倍功半,长期已久,能坚持阅读的孩子往往寥寥无几。
(二)书籍的选择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在思想上重视阅读的家长愿意为孩子购买书籍,有时索性一次性买了十几本乃至几十本,但是真正被阅读的却不及一半,因为这仅仅是家长的意愿。在选择书籍方面,并未与孩子商量,也没有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购买的书籍难以与孩子产生共鸣。关于如何选择书目,部编版教材在这一点上处理得恰到好处,每一册语文书都有《快乐读书吧》,会为大家推荐一些书目,这些推荐书目综合考虑了该年段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是教师和家长们很好的选择。
(三)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
电视、网络游戏等大众传媒的普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特别是网络游戏,对学生的诱惑力太大,很多学生一有空闲就玩游戏,根本没有兴趣去读课外书,这也是信息技术的弊端所在。[3]我们不可能逃避利弊兼有的信息时代,我们只有用另一种方式去冲淡它的弊端。一个沉迷游戏的人并非天生就沉迷游戏,之所以沉迷,是因为它在不断地体验,并在这种体验中感受到愉悦感。同样地,一个阅读爱好者并非天生爱好阅读,而是因为她不断坚持阅读,并在坚持阅读中体验到快乐。小学生阅读兴趣不浓,我们需要做的只能是从兴趣出发,坚持下去,直到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四)小学生欠缺阅读的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老师只是口头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读什么书,如何读这些书,他们自己往往比较茫然。甚至,在六年级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阅读完一篇文章,全然不见旁批,当问起阅读心得和体会时,学生也是沉默不语,甚至无法与同伴讨论书的内容和主旨。这也就意味着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并没有掌握恰当的阅读方法,泛泛地课外阅读也是难有收获的。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探究
小学生课外阅读需要老师、家庭、学校各方面群力群策,本文从教师角度谈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
(一)从无目的走向有意识
小学生他们会自主地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课外读物,但是他们大部人的阅读行为都是无目的性,他们不清楚自己要阅读哪些书目。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对此做出指导,具体流程如下:
1.学读。让学生能静下心来阅读书籍,这是任何人阅读任何书籍必须做到的第一步,这也是最难的一步,小学段尤其是低年段的学生意志力较低,要做到静心,实属不易。可以从短时阅读开始,逐渐增长阅读时间,持之以恒,学生定能越来越静心。
2.学写。这里是指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时,需要运用一些阅读方法,下文笔者将会对此进行具体阐述。
3.学思。主要是让学生能够从满足认知需求转向为阅读思考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4],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环节,能切实地培养和提高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思维要素。 4.学辨。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具备阅读辨别的能力,利用鉴赏的眼光去评价文章中有价值的内容。[5]这对于塑造人的情感,提升人的思维能力,进而全面提高核心素养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师坚持落实这四个阶段的阅读指导,有利于引导学生由无目的过渡到有意识,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有方向、有步骤、有收获。
(二)从茫然走向有序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前,对读物的选择是茫然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根据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做出阅读书目分类推荐,如童话故事类、寓言故事类、科普类、人文精神类,引导学生选择每种类别中适合自己某些书目,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阅读。选择读物后,如何阅读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这就涉及到小学生必须掌握的阅读方法。
1.精读品读。即逐字逐句精讲细读的阅读方法。欣赏好词佳句,想象情境,于句于词于字,反复品味,甚至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熟读成诵。
2.快速浏览。快读法主要目的是把握文章大意,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长期以往,学生读得快,理解得也快,这种提取信息,快速捕捉有效信息,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分类的能力是需要终身提高的。
3.限时阅读。这也是快速浏览中的一种,语文学科对学生的阅读量要求越来越高,这在时间上就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的限时训练有利于让学生有紧迫感,从而提高阅读进度,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
4.批阅式阅读。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就要求学生边阅读边批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统一要求阅读的批注符号和格式,在课外阅读中不断实践。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勾画圈点,并做好读书笔记,摘录好词佳句,写上心得体会。当然,老师必须对此进行检查评价,检查方式大可不拘一格,拍照分享心得,读书会,演讲比赛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久而久之,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阅读能力自然而然也得到了提高。
(三)从阅读走向模仿创造
掌握知识的最好方式是学以致用,反复运用,学生仅仅停留在阅读层面是不够的,只有将心得体会转成文字,学生才能真正地将书中的精华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这就需要学生阅读后进行写作,模仿是最好的写作训练,学生可以模仿好词佳句,也可以模仿作者的思路和写法,当这种仿写训练积累到一定程度,自己创造当然就不在话下了。
生活中的教学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在教授六年级“与诗同行”这一单元时,我们一起品读着充满想象力的儿童诗,继之而来的是鼓励他们自己模仿创作。其中,有一首现代诗《老鼠》,課堂上的我随意一问:“你们还想写谁?”一个名叫张威的同学则随意一答“猫。”我立刻捕捉住这个契机,鼓励他下课趁热打铁写一写,跟老师同学们一同分享。
致猫
作者:张 威
我喜欢你那双闪闪发光的眼睛
柔软的猫尾巴
虽然你喜欢偷吃鱼
将干净的场所弄得乱七八糟
可我还是喜欢你
如果我到了你的王国
我一定教你
如何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食物
我还要给你
介绍个朋友—
它的名字叫老鼠
以上就是那位同学写的《猫》,俨然就是出自“大师”之笔。不得不说,孩子们的想象力丰富。更想说,孩子的模仿力着实惊人。这一次教学诞生的诗歌竟不下二十来篇!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课外阅读的策略指导,引导学生从无意识到有目的,从茫然到有序,从阅读到模仿创造,营造出“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读书氛围,全面提高当代小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梧桐湖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