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作为最早使用漆的国家,在漆的运用上有很多自己的创造。金漆镶嵌工艺作为“燕京八绝”之一,具有非常鲜明的中国传统特色,并且在多年传承发展中保留下了其工艺的精华。本文中笔者主要记录了金漆镶嵌工艺的历史、发展、技艺继承和现代创新应用等内容,提醒人们对这种濒临失传的传统工艺的重视,旨在传播中国传统老技艺,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继承发展它。
关键词:漆器;镶嵌;工艺
一、金漆镶嵌概述
漆,原指从漆树上分泌出的一种树脂,这种树脂通过一定方法割取出来形成漆液,这种漆液被称为“生漆”,俗称“大漆”。我国发现和使用大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七千多年前,大漆的防腐蚀,防潮绝缘,耐高温等优势使它深受我国劳动人民的钟爱。所以,我国古代的工匠艺人们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也领悟了自然的造物之道,即用自己的双手替天工造物这样敦实庄严的理念,这样,创造出了“漆艺”。
“金漆”一词经过几个朝代的影响到如今已经变化成大家熟悉的大漆与金的结合,例如搜金、贴金、描金等。而金漆镶嵌就是在“金漆”上做“镶嵌”装饰工艺,两种工艺的结合称为“金漆镶嵌”。这是一个大金漆的概念。金漆与镶嵌相匹配可称是金玉良缘。
二、金漆镶嵌的历史与发展
中国的漆艺历史从七千年以前河姆渡文化时期开始,那时祖先们最早发现并使用了漆。1977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第三文化层中发现的木胎漆碗,是世界上迄今出土最早的漆器。在夏商至春秋这段时期,漆器发展逐渐走向正轨,彩绘和镶嵌工艺也都出现,春秋时期的楚国漆器名噪一时。经过先秦到了汉代,漆器发展比较辉煌,产品精美数量也多,但到了东汉开始走下坡路,三国以后,漆器在生活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在夹纻佛像上有一定成就。隋、唐、五代时期,漆器不在作为实用器皿而是走向装饰,多种装饰工艺也在这时兴起,包括直到现在都盛行的雕漆工艺。到了元明清,漆器的发展开始渐渐分为民间制作和宫廷制作两种,尤其到了明代,是漆器发展的又一高峰,在各个方面都有多姿多彩的发展。
北京金漆镶嵌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元代以后,分为了宫廷制作和民间漆作两个方向,两个方向一直持续到清代晚期,各自具有不同的特色,也存在不同的生存背景。
从宫廷制作看,北京金漆镶嵌从元代后出现了由皇室直接领导的负责制作皇家用品的专门部门,如元代的油漆局,明代的果园厂和清代的造办处,也吸收了大批全国各地的优秀制漆艺人。现在的北京金漆镶嵌就是继承了当时这些宫廷中优秀手艺人的技术,也继承了图案丰富,气势浑厚,装饰繁复的宫廷漆器风格。而民间漆作是从清王朝衰败后开始出现的,正面对了中国这段变革战争时代,在浮浮沉沉的几十年,经历了早期的兴盛,中间的萧条和后来的恢复时期,发展到现在的已经是有着坚固根基的、独特生存方式的、鲜明民间特色的一脉工艺。
三、金漆镶嵌的工艺技法
前期的设计对工艺品的制作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指导着后面几项工艺的方向。设计也分为造型设计、图案纹样设计和工艺设计三个部分。
首先,造型设计是漆器设计的基础。一件好的工艺美术品,其外形是会最先被人们注意的,所以,在工艺品的造型设计上我们要格外用心,结合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特点,融入现代的创新和时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灵活掌握这些优秀的素材,才能创造出有价值的漆器。其次,设计的核心是纹样图案的设计。漆器是民族个性相当鲜明的民族艺术,因此在纹样设计上既要有突出的民族特色,同时也不排斥西方的优秀的艺术内容。将这些恰当的图案设计,配以巧妙的构思,同广泛的题材结合起来,设计出来的漆器必将大放光彩。最后提到的是漆器制作的工艺保障——工艺设计。要求设计者在制作一件漆器前,要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制作工序,对每个环节需要做出的步骤有一个清晰地预期,这样,在制作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的工序进行,避免出现差错。
完成设计后就要按照图纸开始制胎。由于漆是液体,是装饰材料,因而漆器都需要底胎。底胎也是漆器的艺术造型基础。在底胎上施展各种工艺手段才能使之成为精美的艺术品。
漆器的底胎因为所用材料不同,也分为很多种,像是常见的木胎,还有金属胎、脱胎、纸胎、皮胎、陶土胎、瓷胎等。这里我们主要介绍木胎和脱胎两种工艺。
木胎就是以木材作为漆器的胎骨,起源早,一直沿用至今。一般选择上等的红松、白松或椴木,并且所选的原木要经过三个月或半年的自然烘干和两次高温烘烤才能使用。加工时把木头卡在旋床上,用铁制旋刀去削旋转的木头,从而得到不同形体的圆形胎体。如果木头不够长宽,可以把几块木头粘结在一起,再上旋床削旋。而非圆体形的木胎,则用薄木片圈粘后,使用其他木工工具制作。脱胎是木胎以外的主要胎骨。俗称布胎,也称夹纻。制作首先是以石膏等材料制成内胎,干燥后将若干麻布和漆灰涂抹在表层上,经过层层刷灰、涂漆,使其裱糊在一起成为胎骨,待干固后再将石膏层取出,即为“脱胎”。
第三步就是作地工艺。所谓作地工艺就是在髹涂罩漆之前要对胎子表面进行加工处理。除了脱胎的胎骨在加工中已经完成了作地工艺,其余的底胎都要经过作地的工艺加工,经过作地工艺的多层的刮灰,使胎骨表面平顺光滑,没有任何的不平、坑洼、裂缝。
作地之后是光漆工艺。光漆又称髹漆、涂漆、刷漆等,首先要先髹涂底漆,上下左右刷匀,刷好后马上入窖;第二步将打磨好的底漆擦净后,髹涂黑色面漆,最后,当髹涂工序完成后,要用磨石或水砂纸蘸水打磨,要求磨到没有华亮,没有道子,干净利索,不磕不碰。因为光漆工艺的完成全凭工人手工,体力消耗极大,工匠们要随时观察窨室的温度和湿度,要尽力保持室内恒温恒湿的状态。
最后,进行重要的装饰步骤。北京金漆镶嵌的装饰手法丰富多彩。有以各种天然软硬质玉石和螺钿、牛角、兽骨等为原料,以搜、磨、堆、铲、镂、雕等技法制成不同内容的浮雕,镶嵌于漆胎之上的镶嵌装饰方法,层次清晰,玲珑剔透;也有一般以黑、红、紫、黄等色漆胎为画面,以各种色漆及金银粉为颜料,以特制的画笔为工具在底胎上绘制图案花纹的彩绘类,色彩艳丽;还有彩绘之后,按纹样轮廓,用特制的钩刀勾勒出较浅细的纹路的雕填类,线条流畅;髹漆后,而在漆胎上敷以图案,以勾、刺、片、起等技法,雕刻出精细的凹陷纹路,最后施粉、搭彩、固色的刻灰类,则刀锋犀利,气韵浑厚;又有以晒断、烤断、撅断、颤断等方法在漆地之上制作均匀细密的裂纹的断纹类,给人以饱经沧桑之感;最后由人工做出的类似虎皮纹理的花纹,称作虎皮漆,更是五彩斑斓,又似浑然天成。 一件产品可以只采用一种工艺制作,也可以将多种工艺相结合。由此可以看出,工艺门类繁多,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彩,是金漆镶嵌的鲜明特色。
四、金漆镶嵌的继承与创新
由于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传统的、天然的、手工的产品逐渐被现代的、合成材料的、机械的产品所取代,这是我们不可抗拒的潮流。传统漆艺也面临这严酷的考验,现代的合成涂料冲击着传统的漆料,我们应该意识到一个严峻的问题:传统的技艺面临失传的危机。因此,为了保留住老祖宗的技术,想要继续发展漆艺,就必须有创新,不创新就不会发展。而创新也不是盲目的创新,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既要讲继承的发展,也要讲创新的发展。
金漆镶嵌在吸收了前人技法的精华后,也不断在改进创新,有了富有新时代气息的发展。例如与我们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漆画,很多人会作为壁饰装饰在家中。它最早源于漆绘,本是依附于漆器的一种装饰方法,而经过艺人们的不断革新、创造,将其独立出来成为一个新的画种,作为现代漆画,在世界美术之林中渐成时尚。现代漆画熔多种技法和材料于一炉,形成了典雅富丽、纯净明快、的艺术风格,令人耳目一新,极富音乐性、文学性和哲理性等文化内涵,意境深邃含蓄。在题材方面也更加广泛。特别市以天然大漆为主要材料创作的漆画,由于大漆的半透明性,更有一种“水中观鱼,雾里看花”的朦胧感和神秘感,自是妙不可言。
另外还有的是随时代发展出现的两种漆器器皿的新工艺“华彩”和“变涂”。华彩漆器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坯胎还是以传统的脱胎工艺制成,但在装饰上除了保持彩绘、雕填的技法,还大胆地吸收了景泰蓝和工艺彩瓷的艳美风格,区别于传统漆器的古朴深沉,具有华丽、斑斓、俊秀的风格特征。进入90年代后,变涂漆器出现。坯胎同样是脱胎工艺,经过涂漆、打磨出亮后色彩丰富,装饰以变涂为主,辅助以彩石镶嵌或彩绘、雕填的技法,艺术手法趋于抽象、写意、夸张、变形等,整体气质自然流畅,富于变幻。
五、金漆镶嵌的实际应用
如今的漆艺以不再是古老的工艺了,经过几代人的继承发展,漆器几乎完全进入了我们的现代生活,漆艺与人们的物质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漆艺的实用性在它的装饰性和审美性之前。因此,金漆镶嵌在实际中的应用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漆艺家具的发展。漆艺对家具的影响也是历史久远,早在战国时期,河南信阳长台关就出土了髹漆彩绘的床,到了宋代,漆艺更是被广泛的应用到家具上。在现今,漆艺家具也被很多家庭所钟爱,新时期的漆艺家具即保留了古香风韵,又具备时尚的气息,努力适应现代的人体功能、房间结构和审美观念,从而也创造出了很多令人拍案叫绝的新漆艺家具,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除此之外,我国还有所谓的多宝格文化。多宝格是家具又不是家具,它的作用是用来摆放古玩珍品、工艺品,但多宝格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观赏价值独一无二。现在,生活条件优越,社会发展平稳,正是多宝格文化的黄金时期,无论重要国务活动场所、宾馆、饭店、商厦还是家庭,摆放多宝格以成为一种潮流。另一种与多宝格类似的就是屏风文化,也是由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文化精髓,它们在制作工艺上都是依附于漆艺,通过各种各样的工艺手法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传古颂今。
结语
这些珍贵的工艺是历代能工巧匠辛苦劳动积累的结果,是我们无形的文化遗产,是要保护盒传承的重要内容。传统技法永远不会过时,因为它们可以穿越时空,为当代艺术服务,创作出全新的艺术表现。艺术因技术而发光,技术因艺术而永驻,若想发展现代艺术,这些古老的文化是不可或缺的根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我们是新一代的继承者,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接下这些沉甸甸的技术,以继承创新之心来对待传统工艺,看见它们,保护它们,发扬它们,在它们之上创造艺术的新天地。(作者单位:北京服装学院)
参考文献:
[1] 乔十光.《传统漆器工艺》[J].中国文化遗产2004(03)
[2] 李媛.再现辉煌——浅析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漆艺[D].西安美术学院 2010
[3] 柏德元.《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北京金漆镶嵌》[J].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2012
[4] 张飞龙.中国髹漆工艺溯源[J].中国生漆 2008
[5] 魏永刚.北京金漆镶嵌工艺:精工巧镶嵌匠心求创新.经济日报2010第007版
[6] 丛慧.探析漆艺发展现状[D].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0
[7] 乔十光.《漆艺》[J].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5月
关键词:漆器;镶嵌;工艺
一、金漆镶嵌概述
漆,原指从漆树上分泌出的一种树脂,这种树脂通过一定方法割取出来形成漆液,这种漆液被称为“生漆”,俗称“大漆”。我国发现和使用大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七千多年前,大漆的防腐蚀,防潮绝缘,耐高温等优势使它深受我国劳动人民的钟爱。所以,我国古代的工匠艺人们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也领悟了自然的造物之道,即用自己的双手替天工造物这样敦实庄严的理念,这样,创造出了“漆艺”。
“金漆”一词经过几个朝代的影响到如今已经变化成大家熟悉的大漆与金的结合,例如搜金、贴金、描金等。而金漆镶嵌就是在“金漆”上做“镶嵌”装饰工艺,两种工艺的结合称为“金漆镶嵌”。这是一个大金漆的概念。金漆与镶嵌相匹配可称是金玉良缘。
二、金漆镶嵌的历史与发展
中国的漆艺历史从七千年以前河姆渡文化时期开始,那时祖先们最早发现并使用了漆。1977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第三文化层中发现的木胎漆碗,是世界上迄今出土最早的漆器。在夏商至春秋这段时期,漆器发展逐渐走向正轨,彩绘和镶嵌工艺也都出现,春秋时期的楚国漆器名噪一时。经过先秦到了汉代,漆器发展比较辉煌,产品精美数量也多,但到了东汉开始走下坡路,三国以后,漆器在生活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在夹纻佛像上有一定成就。隋、唐、五代时期,漆器不在作为实用器皿而是走向装饰,多种装饰工艺也在这时兴起,包括直到现在都盛行的雕漆工艺。到了元明清,漆器的发展开始渐渐分为民间制作和宫廷制作两种,尤其到了明代,是漆器发展的又一高峰,在各个方面都有多姿多彩的发展。
北京金漆镶嵌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元代以后,分为了宫廷制作和民间漆作两个方向,两个方向一直持续到清代晚期,各自具有不同的特色,也存在不同的生存背景。
从宫廷制作看,北京金漆镶嵌从元代后出现了由皇室直接领导的负责制作皇家用品的专门部门,如元代的油漆局,明代的果园厂和清代的造办处,也吸收了大批全国各地的优秀制漆艺人。现在的北京金漆镶嵌就是继承了当时这些宫廷中优秀手艺人的技术,也继承了图案丰富,气势浑厚,装饰繁复的宫廷漆器风格。而民间漆作是从清王朝衰败后开始出现的,正面对了中国这段变革战争时代,在浮浮沉沉的几十年,经历了早期的兴盛,中间的萧条和后来的恢复时期,发展到现在的已经是有着坚固根基的、独特生存方式的、鲜明民间特色的一脉工艺。
三、金漆镶嵌的工艺技法
前期的设计对工艺品的制作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指导着后面几项工艺的方向。设计也分为造型设计、图案纹样设计和工艺设计三个部分。
首先,造型设计是漆器设计的基础。一件好的工艺美术品,其外形是会最先被人们注意的,所以,在工艺品的造型设计上我们要格外用心,结合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特点,融入现代的创新和时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灵活掌握这些优秀的素材,才能创造出有价值的漆器。其次,设计的核心是纹样图案的设计。漆器是民族个性相当鲜明的民族艺术,因此在纹样设计上既要有突出的民族特色,同时也不排斥西方的优秀的艺术内容。将这些恰当的图案设计,配以巧妙的构思,同广泛的题材结合起来,设计出来的漆器必将大放光彩。最后提到的是漆器制作的工艺保障——工艺设计。要求设计者在制作一件漆器前,要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制作工序,对每个环节需要做出的步骤有一个清晰地预期,这样,在制作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的工序进行,避免出现差错。
完成设计后就要按照图纸开始制胎。由于漆是液体,是装饰材料,因而漆器都需要底胎。底胎也是漆器的艺术造型基础。在底胎上施展各种工艺手段才能使之成为精美的艺术品。
漆器的底胎因为所用材料不同,也分为很多种,像是常见的木胎,还有金属胎、脱胎、纸胎、皮胎、陶土胎、瓷胎等。这里我们主要介绍木胎和脱胎两种工艺。
木胎就是以木材作为漆器的胎骨,起源早,一直沿用至今。一般选择上等的红松、白松或椴木,并且所选的原木要经过三个月或半年的自然烘干和两次高温烘烤才能使用。加工时把木头卡在旋床上,用铁制旋刀去削旋转的木头,从而得到不同形体的圆形胎体。如果木头不够长宽,可以把几块木头粘结在一起,再上旋床削旋。而非圆体形的木胎,则用薄木片圈粘后,使用其他木工工具制作。脱胎是木胎以外的主要胎骨。俗称布胎,也称夹纻。制作首先是以石膏等材料制成内胎,干燥后将若干麻布和漆灰涂抹在表层上,经过层层刷灰、涂漆,使其裱糊在一起成为胎骨,待干固后再将石膏层取出,即为“脱胎”。
第三步就是作地工艺。所谓作地工艺就是在髹涂罩漆之前要对胎子表面进行加工处理。除了脱胎的胎骨在加工中已经完成了作地工艺,其余的底胎都要经过作地的工艺加工,经过作地工艺的多层的刮灰,使胎骨表面平顺光滑,没有任何的不平、坑洼、裂缝。
作地之后是光漆工艺。光漆又称髹漆、涂漆、刷漆等,首先要先髹涂底漆,上下左右刷匀,刷好后马上入窖;第二步将打磨好的底漆擦净后,髹涂黑色面漆,最后,当髹涂工序完成后,要用磨石或水砂纸蘸水打磨,要求磨到没有华亮,没有道子,干净利索,不磕不碰。因为光漆工艺的完成全凭工人手工,体力消耗极大,工匠们要随时观察窨室的温度和湿度,要尽力保持室内恒温恒湿的状态。
最后,进行重要的装饰步骤。北京金漆镶嵌的装饰手法丰富多彩。有以各种天然软硬质玉石和螺钿、牛角、兽骨等为原料,以搜、磨、堆、铲、镂、雕等技法制成不同内容的浮雕,镶嵌于漆胎之上的镶嵌装饰方法,层次清晰,玲珑剔透;也有一般以黑、红、紫、黄等色漆胎为画面,以各种色漆及金银粉为颜料,以特制的画笔为工具在底胎上绘制图案花纹的彩绘类,色彩艳丽;还有彩绘之后,按纹样轮廓,用特制的钩刀勾勒出较浅细的纹路的雕填类,线条流畅;髹漆后,而在漆胎上敷以图案,以勾、刺、片、起等技法,雕刻出精细的凹陷纹路,最后施粉、搭彩、固色的刻灰类,则刀锋犀利,气韵浑厚;又有以晒断、烤断、撅断、颤断等方法在漆地之上制作均匀细密的裂纹的断纹类,给人以饱经沧桑之感;最后由人工做出的类似虎皮纹理的花纹,称作虎皮漆,更是五彩斑斓,又似浑然天成。 一件产品可以只采用一种工艺制作,也可以将多种工艺相结合。由此可以看出,工艺门类繁多,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彩,是金漆镶嵌的鲜明特色。
四、金漆镶嵌的继承与创新
由于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传统的、天然的、手工的产品逐渐被现代的、合成材料的、机械的产品所取代,这是我们不可抗拒的潮流。传统漆艺也面临这严酷的考验,现代的合成涂料冲击着传统的漆料,我们应该意识到一个严峻的问题:传统的技艺面临失传的危机。因此,为了保留住老祖宗的技术,想要继续发展漆艺,就必须有创新,不创新就不会发展。而创新也不是盲目的创新,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既要讲继承的发展,也要讲创新的发展。
金漆镶嵌在吸收了前人技法的精华后,也不断在改进创新,有了富有新时代气息的发展。例如与我们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漆画,很多人会作为壁饰装饰在家中。它最早源于漆绘,本是依附于漆器的一种装饰方法,而经过艺人们的不断革新、创造,将其独立出来成为一个新的画种,作为现代漆画,在世界美术之林中渐成时尚。现代漆画熔多种技法和材料于一炉,形成了典雅富丽、纯净明快、的艺术风格,令人耳目一新,极富音乐性、文学性和哲理性等文化内涵,意境深邃含蓄。在题材方面也更加广泛。特别市以天然大漆为主要材料创作的漆画,由于大漆的半透明性,更有一种“水中观鱼,雾里看花”的朦胧感和神秘感,自是妙不可言。
另外还有的是随时代发展出现的两种漆器器皿的新工艺“华彩”和“变涂”。华彩漆器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坯胎还是以传统的脱胎工艺制成,但在装饰上除了保持彩绘、雕填的技法,还大胆地吸收了景泰蓝和工艺彩瓷的艳美风格,区别于传统漆器的古朴深沉,具有华丽、斑斓、俊秀的风格特征。进入90年代后,变涂漆器出现。坯胎同样是脱胎工艺,经过涂漆、打磨出亮后色彩丰富,装饰以变涂为主,辅助以彩石镶嵌或彩绘、雕填的技法,艺术手法趋于抽象、写意、夸张、变形等,整体气质自然流畅,富于变幻。
五、金漆镶嵌的实际应用
如今的漆艺以不再是古老的工艺了,经过几代人的继承发展,漆器几乎完全进入了我们的现代生活,漆艺与人们的物质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漆艺的实用性在它的装饰性和审美性之前。因此,金漆镶嵌在实际中的应用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漆艺家具的发展。漆艺对家具的影响也是历史久远,早在战国时期,河南信阳长台关就出土了髹漆彩绘的床,到了宋代,漆艺更是被广泛的应用到家具上。在现今,漆艺家具也被很多家庭所钟爱,新时期的漆艺家具即保留了古香风韵,又具备时尚的气息,努力适应现代的人体功能、房间结构和审美观念,从而也创造出了很多令人拍案叫绝的新漆艺家具,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除此之外,我国还有所谓的多宝格文化。多宝格是家具又不是家具,它的作用是用来摆放古玩珍品、工艺品,但多宝格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观赏价值独一无二。现在,生活条件优越,社会发展平稳,正是多宝格文化的黄金时期,无论重要国务活动场所、宾馆、饭店、商厦还是家庭,摆放多宝格以成为一种潮流。另一种与多宝格类似的就是屏风文化,也是由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文化精髓,它们在制作工艺上都是依附于漆艺,通过各种各样的工艺手法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传古颂今。
结语
这些珍贵的工艺是历代能工巧匠辛苦劳动积累的结果,是我们无形的文化遗产,是要保护盒传承的重要内容。传统技法永远不会过时,因为它们可以穿越时空,为当代艺术服务,创作出全新的艺术表现。艺术因技术而发光,技术因艺术而永驻,若想发展现代艺术,这些古老的文化是不可或缺的根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我们是新一代的继承者,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接下这些沉甸甸的技术,以继承创新之心来对待传统工艺,看见它们,保护它们,发扬它们,在它们之上创造艺术的新天地。(作者单位:北京服装学院)
参考文献:
[1] 乔十光.《传统漆器工艺》[J].中国文化遗产2004(03)
[2] 李媛.再现辉煌——浅析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漆艺[D].西安美术学院 2010
[3] 柏德元.《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北京金漆镶嵌》[J].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2012
[4] 张飞龙.中国髹漆工艺溯源[J].中国生漆 2008
[5] 魏永刚.北京金漆镶嵌工艺:精工巧镶嵌匠心求创新.经济日报2010第007版
[6] 丛慧.探析漆艺发展现状[D].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0
[7] 乔十光.《漆艺》[J].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