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问是一种常见的课堂教学手段,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彰显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性可以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增强教学活力,大大改善教学效果,构建更加高效的语文课堂。本文就此具体探讨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现状,分析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并就提升教师提问技巧性提出一些策略,希望能为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更多思路。
【关键词】初中语文;提问技巧;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6-0122-02
初中语文教学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的主要阵地。在新课改背景下调整和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意识到自身的职责和使命,针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优化,尤其是提问环节,要注重科学、合理的技巧的运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现状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频率明显有所增加,教师也有意识地开辟了更多样的互动形式,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关注度也有所提高,但传统教学模式的消极影响仍未完全消除,加上部分教师对教改研究的不深入,一些问题不可避免地就产生了。首先,教师在提问数量上控制不得当。为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目标,部分教师提问过于频繁,对于任何教学内容,都要向学生提出许多问题,而一节课课时有限,学生在接收到这么多问题的同时,又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因此在一个个问题的“轰炸”下,回答就显得有些应付,导致提问难免走向程式化。其次,教师所提的问题重复性高,导致学生的回答也大同小异。这样的重复提问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更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思维停留在原地,对所学内容缺乏深入思考,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得不到提升。再次,教师在回答问题的对象选择上,更多倾向于成绩较好或表现更积极的那部分学生,一堂课上经常是几个学生多次回答问题,导致其他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参与感不强,这无意中就让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觉得听不听课都无所谓。这样的反差久而久之容易让班级学习水平两极分化,学困生对学习更加没有兴趣,课堂中开小差、扰乱课堂秩序,让教学活动无法正常进行,他们对学习的消极意志还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其他学生,导致不良班风的产生和集体学习意志的下降。此外,教师个人意志的强加和对学生提问的忽视都是降低课堂提问效率的因素。因此,教师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在实践中有所反思,在新课改的指引下有所改进[1]。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技巧策略
(一)注重问题的针对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要使提出的问题展现出教学效益,切实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就要注重所提问题的针对性和准确性。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明确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相关教学内容寻找提问的关键点。教师还需要注意问题的连续性和层次性,即提出一组问题,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掌握所学内容,又可以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新的问题,使其思维提升到新的层次。由此学生不仅可以有效掌握本课知识点,还可以学会一种思维方法,在后续的学习中运用这种思维方法解读其他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推导分析能力、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十分有利。
如在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课文《济南的冬天》的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后可提问学生: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济南的冬天的?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再抽问。接着在对课文的分析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课文分段,针对每一段的內容再次设计问题组,如针对第二自然段,教师可问: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普照下的山景?济南的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普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让学生讨论归纳。教师须注意在提问后要给予学生一定时间思考结果,必要时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启示[2]。
(二)渗透公平公正理念,提问对象包括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现代化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工作中渗透公平、公正的理念,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对象要包括全体学生,要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都有所差别。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比很重,同时学生的学习是一个长期发展、不断提升的过程,所以教师需要以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语文教学。初中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且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十分重要,因此教师需要对本班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全面深入的掌握,了解不同学生之间的优势和缺点,通过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来实现其优势互补。教师可以在科学合理的原则指导下,组建问题讨论小组,鼓励优秀的学生帮助并带动学困生,共同思考,互相讨论,取长补短,完整参与学习过程,一同进步。
(三)提问方式要具有趣味性和创新性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所以教师在提问方式上要追求趣味性和创新性。具体而言,教师在提问前要对教学内容认真研究,把握教学重难点,所提问题要紧密围绕难点,体现重点,可以为学生提供线索。这同时也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作为教学的核心,应当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潮流,积极做出改变,更新自身教学理念,创新自身教学方式,健全科学教学思维,善于灵活提问,让学生产生思考动力。
如在《背影》这篇课文的提问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和父母相处时的点滴,回忆某一个让自己最为感动的情境,让学生带着这样的心理活动去阅读课文、思考教师的问题。教师还可以导入一些为人处事的哲理,如“知人论世”,让学生以此为角度探究内容,结合一些启发性的提问,使学生的表象阅读转化为抽象思考。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聚焦关键词来进行分析,如“背影”,文章一共写了几次背影?几次背影的出现各自有什么作用?再如“眼泪”,见到父亲的背影时,作者流了几次眼泪?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四)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提问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发展一种尊重学生客观成长规律和认知特征的新型教学模式,要求任课教师顾及学生的感受,兼顾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课堂中提问的主体除了教师以外,还可以是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提问。课堂师生互动不是单向的,而是一个交互的过程,教师需要赋予学生平等的地位,并展现出足够的尊重,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引导学生自主提问,使其从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状态,真正成为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人翁。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审视问题,提高问题的趣味性。
如在《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教学提问中,要求学生先自主阅读课文,根据课文给出的注释,利用相关工具书或者参考书解决生字词的问题;然后在对课文的反复阅读中根据教师以往的提问形式尝试以自己的理解提出一些问题,学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互问互答,教师也要参与到其中,和学生的答题互动,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效。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评价学生的问题内容时,要以鼓励性评语为主,尽量避免否定学生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提出优质问题和在回答问题时有积极表现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赞扬。只有在教师的认可和不断的实践积累中,学生才会逐渐增强提问的自信心,更愿意主动深入到课文研究中,提出更多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这样在学生提问能力提高的同时,师生关系也会不断改善,集体关系也会更加稳定和谐。
(五)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优势,提问要具有开放性
初中生相对而言想象力十分丰富,且想象力又是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温床,保护并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比单纯地让学生记忆知识更加重要,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联想空间,使其思维更加活跃。有时候结果并不重要,过程可以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更为积极的作用。
如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为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所述的核心内容以及其写作特点,教师可以根据课文主题结合时事热点对学生发问:你认为的大国自信应该是怎样的?这一问题将实际生活和课堂学习充分結合起来,让学生可以从对历史的思考中反思国家当前的发展,展现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实用性。学生对这类开放性问题会更有兴趣,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获取的信息想象出丰富的情境,且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想法。由此,课堂教学内容得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激发,其创新潜能可以不断发展,语文学习效率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要使其真正发挥作用,教师必须把握提问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采用科学合理的技巧提高提问的有效性,给学生提出更多具有价值的问题,指引学生根据问题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推动其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也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强化自身专业教学素养,提高提问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反复研究、探索、反思和总结,创造出适合学生发展又不失教师个人风格的提问模式,由此才能切实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推动初中语文教育事业的进步,并为其他学科提供一定借鉴,为初中整体教学工作的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严凤雄.课堂提问技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实践分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9(20).
[2]刘佩芸.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课堂的提问技巧[J].文教资料,2019(1).
【关键词】初中语文;提问技巧;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6-0122-02
初中语文教学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的主要阵地。在新课改背景下调整和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意识到自身的职责和使命,针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优化,尤其是提问环节,要注重科学、合理的技巧的运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现状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频率明显有所增加,教师也有意识地开辟了更多样的互动形式,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关注度也有所提高,但传统教学模式的消极影响仍未完全消除,加上部分教师对教改研究的不深入,一些问题不可避免地就产生了。首先,教师在提问数量上控制不得当。为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目标,部分教师提问过于频繁,对于任何教学内容,都要向学生提出许多问题,而一节课课时有限,学生在接收到这么多问题的同时,又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因此在一个个问题的“轰炸”下,回答就显得有些应付,导致提问难免走向程式化。其次,教师所提的问题重复性高,导致学生的回答也大同小异。这样的重复提问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更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思维停留在原地,对所学内容缺乏深入思考,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得不到提升。再次,教师在回答问题的对象选择上,更多倾向于成绩较好或表现更积极的那部分学生,一堂课上经常是几个学生多次回答问题,导致其他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参与感不强,这无意中就让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觉得听不听课都无所谓。这样的反差久而久之容易让班级学习水平两极分化,学困生对学习更加没有兴趣,课堂中开小差、扰乱课堂秩序,让教学活动无法正常进行,他们对学习的消极意志还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其他学生,导致不良班风的产生和集体学习意志的下降。此外,教师个人意志的强加和对学生提问的忽视都是降低课堂提问效率的因素。因此,教师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在实践中有所反思,在新课改的指引下有所改进[1]。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技巧策略
(一)注重问题的针对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要使提出的问题展现出教学效益,切实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就要注重所提问题的针对性和准确性。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明确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相关教学内容寻找提问的关键点。教师还需要注意问题的连续性和层次性,即提出一组问题,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掌握所学内容,又可以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新的问题,使其思维提升到新的层次。由此学生不仅可以有效掌握本课知识点,还可以学会一种思维方法,在后续的学习中运用这种思维方法解读其他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推导分析能力、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十分有利。
如在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课文《济南的冬天》的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后可提问学生: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济南的冬天的?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再抽问。接着在对课文的分析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课文分段,针对每一段的內容再次设计问题组,如针对第二自然段,教师可问: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普照下的山景?济南的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普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让学生讨论归纳。教师须注意在提问后要给予学生一定时间思考结果,必要时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启示[2]。
(二)渗透公平公正理念,提问对象包括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现代化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工作中渗透公平、公正的理念,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对象要包括全体学生,要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都有所差别。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比很重,同时学生的学习是一个长期发展、不断提升的过程,所以教师需要以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语文教学。初中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且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十分重要,因此教师需要对本班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全面深入的掌握,了解不同学生之间的优势和缺点,通过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来实现其优势互补。教师可以在科学合理的原则指导下,组建问题讨论小组,鼓励优秀的学生帮助并带动学困生,共同思考,互相讨论,取长补短,完整参与学习过程,一同进步。
(三)提问方式要具有趣味性和创新性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所以教师在提问方式上要追求趣味性和创新性。具体而言,教师在提问前要对教学内容认真研究,把握教学重难点,所提问题要紧密围绕难点,体现重点,可以为学生提供线索。这同时也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作为教学的核心,应当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潮流,积极做出改变,更新自身教学理念,创新自身教学方式,健全科学教学思维,善于灵活提问,让学生产生思考动力。
如在《背影》这篇课文的提问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和父母相处时的点滴,回忆某一个让自己最为感动的情境,让学生带着这样的心理活动去阅读课文、思考教师的问题。教师还可以导入一些为人处事的哲理,如“知人论世”,让学生以此为角度探究内容,结合一些启发性的提问,使学生的表象阅读转化为抽象思考。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聚焦关键词来进行分析,如“背影”,文章一共写了几次背影?几次背影的出现各自有什么作用?再如“眼泪”,见到父亲的背影时,作者流了几次眼泪?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四)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提问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发展一种尊重学生客观成长规律和认知特征的新型教学模式,要求任课教师顾及学生的感受,兼顾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课堂中提问的主体除了教师以外,还可以是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提问。课堂师生互动不是单向的,而是一个交互的过程,教师需要赋予学生平等的地位,并展现出足够的尊重,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引导学生自主提问,使其从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状态,真正成为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人翁。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审视问题,提高问题的趣味性。
如在《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教学提问中,要求学生先自主阅读课文,根据课文给出的注释,利用相关工具书或者参考书解决生字词的问题;然后在对课文的反复阅读中根据教师以往的提问形式尝试以自己的理解提出一些问题,学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互问互答,教师也要参与到其中,和学生的答题互动,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效。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评价学生的问题内容时,要以鼓励性评语为主,尽量避免否定学生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提出优质问题和在回答问题时有积极表现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赞扬。只有在教师的认可和不断的实践积累中,学生才会逐渐增强提问的自信心,更愿意主动深入到课文研究中,提出更多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这样在学生提问能力提高的同时,师生关系也会不断改善,集体关系也会更加稳定和谐。
(五)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优势,提问要具有开放性
初中生相对而言想象力十分丰富,且想象力又是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温床,保护并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比单纯地让学生记忆知识更加重要,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联想空间,使其思维更加活跃。有时候结果并不重要,过程可以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更为积极的作用。
如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为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所述的核心内容以及其写作特点,教师可以根据课文主题结合时事热点对学生发问:你认为的大国自信应该是怎样的?这一问题将实际生活和课堂学习充分結合起来,让学生可以从对历史的思考中反思国家当前的发展,展现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实用性。学生对这类开放性问题会更有兴趣,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获取的信息想象出丰富的情境,且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想法。由此,课堂教学内容得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激发,其创新潜能可以不断发展,语文学习效率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要使其真正发挥作用,教师必须把握提问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采用科学合理的技巧提高提问的有效性,给学生提出更多具有价值的问题,指引学生根据问题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推动其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也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强化自身专业教学素养,提高提问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反复研究、探索、反思和总结,创造出适合学生发展又不失教师个人风格的提问模式,由此才能切实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推动初中语文教育事业的进步,并为其他学科提供一定借鉴,为初中整体教学工作的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严凤雄.课堂提问技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实践分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9(20).
[2]刘佩芸.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课堂的提问技巧[J].文教资料,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