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人体工程应用》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从课程内容、课程资源、教学模式、实训条件、课程团队建设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课程建设;融合;校企合作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工作,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特对该课程进行建设改革。
一、课程建设基础
《人体工程应用》是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组建一支由2名副教授、2名具有多年工作经历的讲师构成的课程教学团队,且双师素质比例100 %,具有硕士学位教师比例50%。专业教师立项课题2项,开發专利2项;多次在各级教学比赛中获奖,其中国家级2项。本专业有多家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室配有环艺实训教室,图文实训室并配备齐全,能够满足校内理实一体教学需要。本课程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和行业背景优势,发挥“校企一体”的特色办学资源的作用,由国内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和本专业骨干教师一同研究制定课程方案,并由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在真实的设计生产一线开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生产项目与学习项目相互转化的设计教学。
但是本课程也存在明显的劣势;信息化教学资源还有待进一步开发,该课程团队虽然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课程资源,但还没有运用到网络平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度不高,实践教学改革力度不够。
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技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部分教师的专业知识不足,缺少行业一线的工作经验。
二、课程建设内容
1、深化校企合作,优化课程内容的建设。
通过调研和与企业专家共同研讨企业岗位任职要求和企业工作流程,把握设计岗位能力需求,确保学生实习内容与企业的需求一致。对《人体工程应用》课程的内容进行优化重组,优化校企合作真实案例2个,引入企业的设计项目1个。课程内容中融入行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以及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
课程内容对接岗位工作内容,面对室内设计师、展示设计师、家具设计师,改革课程中的项目内容人体工程与家居设计、人体工程与公共室内设计、人体工程与公共环境设计、人体工程与家具设计四大部分与实际的工作项目基本一致。通过案例教学和情境教学内容的开发,提高学生的自行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深化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紧紧围绕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适应环艺发展新形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考虑高职学生的接受能力,与行业企业合作,利用学院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优质教学资源,构建《人体工程应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充实制作课程多样化素材,如多媒体视频、动画、虚拟仿真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开展在线交流、辅导答疑,实现随时随地课堂教学。促进资源共享,吸引社会企业人员尽心学习,深化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3、改变教学模式与方法,提高教学“金”质量。
改革教学模式,采取有明确针对性的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翻转课堂、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依托将建成的网络平台进行教与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教学评价也是教学模式的重要改革组成。评价过程要将作品与创作过程相结合、校内教师与行业技术专家、设计大师相结合、创新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综合评价依据项目制作、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现场答辩、技能比赛等多种手段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进行评价,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
4、完善实训基地建设,提高设备利用率。
依托校内实训室(图文实训和环艺实训室)等教学场地,继续对专业设计机房等进行投资建设,要求配备齐全,能够满足理实一体教学需要,增加1个模型制作室。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继续和华国建筑装饰公司、东立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等校外大中小型建筑装饰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这些生产基地非常适合学生实习、实训,有足够实习实训环境与条件,为学生基本技能培养创设灵活性、开放性的良好条件,为课程提供顶岗实习考察学习条件,使课程实训开出率与设备利用率均较高。
5、全面提高课程团队水平,增加团队特色的科研。
综合提高团队水平。通过院校培训、企业进修、企业挂职等培养途径,使课程团队成员不断提升其教学能力、实践能力、技术服务和社会培训能力,与相关企业合作进行横向课题研究,开展多方位、多角度的社会技术服务。促进教、产、学、研与技术服务相结合,增加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聘请多名行业设计专家参与课程建设。通过多重奖励方法鼓励课程团队进行课程教学研究,发表高水平专业论文及设计作品;积极参与科研项目。
三、机遇与挑战
随着建筑行业和公共事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室内外装饰、家具陈设、展示设计业务需求量增加,从业人员缺口很大。加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趋势,与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特别急需“技术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社会需求为本课程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人体工程应用》课程建设必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适应人才就业市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袁洪志.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务[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
[2]杨广荣,对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课程教学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10)
[3]关兴华,孟玲玲.高职院校艺术类课程中设计素描的教学方法与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4(5)
[4]丁才成,陈炳和.高职院校课程质量诊断与改进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7(8)
作者简介:
常璐(1982-),女,河北唐山人,硕士,主研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邮寄地址: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世纪龙庭B区408-2-502常璐
关键词:课程建设;融合;校企合作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工作,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特对该课程进行建设改革。
一、课程建设基础
《人体工程应用》是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组建一支由2名副教授、2名具有多年工作经历的讲师构成的课程教学团队,且双师素质比例100 %,具有硕士学位教师比例50%。专业教师立项课题2项,开發专利2项;多次在各级教学比赛中获奖,其中国家级2项。本专业有多家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室配有环艺实训教室,图文实训室并配备齐全,能够满足校内理实一体教学需要。本课程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和行业背景优势,发挥“校企一体”的特色办学资源的作用,由国内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和本专业骨干教师一同研究制定课程方案,并由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在真实的设计生产一线开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生产项目与学习项目相互转化的设计教学。
但是本课程也存在明显的劣势;信息化教学资源还有待进一步开发,该课程团队虽然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课程资源,但还没有运用到网络平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度不高,实践教学改革力度不够。
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技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部分教师的专业知识不足,缺少行业一线的工作经验。
二、课程建设内容
1、深化校企合作,优化课程内容的建设。
通过调研和与企业专家共同研讨企业岗位任职要求和企业工作流程,把握设计岗位能力需求,确保学生实习内容与企业的需求一致。对《人体工程应用》课程的内容进行优化重组,优化校企合作真实案例2个,引入企业的设计项目1个。课程内容中融入行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以及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
课程内容对接岗位工作内容,面对室内设计师、展示设计师、家具设计师,改革课程中的项目内容人体工程与家居设计、人体工程与公共室内设计、人体工程与公共环境设计、人体工程与家具设计四大部分与实际的工作项目基本一致。通过案例教学和情境教学内容的开发,提高学生的自行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深化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紧紧围绕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适应环艺发展新形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考虑高职学生的接受能力,与行业企业合作,利用学院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优质教学资源,构建《人体工程应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充实制作课程多样化素材,如多媒体视频、动画、虚拟仿真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开展在线交流、辅导答疑,实现随时随地课堂教学。促进资源共享,吸引社会企业人员尽心学习,深化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3、改变教学模式与方法,提高教学“金”质量。
改革教学模式,采取有明确针对性的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翻转课堂、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依托将建成的网络平台进行教与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教学评价也是教学模式的重要改革组成。评价过程要将作品与创作过程相结合、校内教师与行业技术专家、设计大师相结合、创新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综合评价依据项目制作、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现场答辩、技能比赛等多种手段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进行评价,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
4、完善实训基地建设,提高设备利用率。
依托校内实训室(图文实训和环艺实训室)等教学场地,继续对专业设计机房等进行投资建设,要求配备齐全,能够满足理实一体教学需要,增加1个模型制作室。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继续和华国建筑装饰公司、东立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等校外大中小型建筑装饰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这些生产基地非常适合学生实习、实训,有足够实习实训环境与条件,为学生基本技能培养创设灵活性、开放性的良好条件,为课程提供顶岗实习考察学习条件,使课程实训开出率与设备利用率均较高。
5、全面提高课程团队水平,增加团队特色的科研。
综合提高团队水平。通过院校培训、企业进修、企业挂职等培养途径,使课程团队成员不断提升其教学能力、实践能力、技术服务和社会培训能力,与相关企业合作进行横向课题研究,开展多方位、多角度的社会技术服务。促进教、产、学、研与技术服务相结合,增加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聘请多名行业设计专家参与课程建设。通过多重奖励方法鼓励课程团队进行课程教学研究,发表高水平专业论文及设计作品;积极参与科研项目。
三、机遇与挑战
随着建筑行业和公共事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室内外装饰、家具陈设、展示设计业务需求量增加,从业人员缺口很大。加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趋势,与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特别急需“技术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社会需求为本课程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人体工程应用》课程建设必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适应人才就业市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袁洪志.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务[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
[2]杨广荣,对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课程教学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10)
[3]关兴华,孟玲玲.高职院校艺术类课程中设计素描的教学方法与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4(5)
[4]丁才成,陈炳和.高职院校课程质量诊断与改进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7(8)
作者简介:
常璐(1982-),女,河北唐山人,硕士,主研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邮寄地址: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世纪龙庭B区408-2-502常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