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tter

来源 :商务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ych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9月,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开发出一种叫做News Feed的东西,这是一种能主动把用户主页上的变动向所有好友广播的内置功能。学生们再也不用把时间花在转来转去检查朋友的主页是否更新了。他们登录Facebook后就会看到News Feed,一个类似18世纪社交界新闻公报的页面,上面列出了所有好友的最新动态。用扎克伯格自己的话来说,就像是“一股由生活中发生的点滴事件汇聚而成的涓涓细流”。
  这个发明开始并不为人看好。总的说来Facebook用户并不认为自己需要经常的实时了解其他人在做什么。然而,当他们身处这种无处不在的信息中时,却逐渐感觉十分有趣甚至流连忘返。这是什么原因呢?
  社会科学家给这种不间断的网络联系起了一个名字,叫做“环境知觉”(ambient awareness)。每条小的更新,每一条单独的社交信息,本身都是微不足道的,甚至是十分平庸的。但若假以时日,当它们汇集起来,这些小片段就渐渐接合成一幅细致得惊人的描绘你朋友或家人生活的画卷,就像成千上万个点构成的一幅印象派画作。
  “究竟有谁会在乎我一天24小时都在做些什么?”非常多的人有足够的理由在乎这一点。他们可以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感觉到朋友们生活的韵律,也可以增进更多现实生活中的人际联系。工作的流动性要求人们为了职业而更加频繁的迁移,日益增多的自由职业者更是常常终日独处。“环境亲密感”(ambient intimacy)由此成为一种让人感觉“不那么孤独”的办法。
  在这样的语境中。Twitter诞生了。140个字符、“What are you doing?”的微博客不仅比Facebook能更好地提升环境知觉,而且还有着比后者更强大的力量,更新速度快、信息源数量丰富、传播力度惊人。
  Twitter的核心是关注与被关注。用户关注他们感兴趣的人,只要这些人贴了新的讯息,用户就会收到通知。Twitter使用价值的大小直接取决于你所选择关注的人的品质的高低。Twitter的一些固定工具,如回复、锐推和私信,使得对话得以发生。标签则使我们看到议题的集结过程,一个对话场就此形成了。
  在所有这一切的背后,是一种更趋于自省的文化。很多Twitter的深度用户都曾说起经常性的自我报道行为带来的一个意料之外的副作用:当你每天都要数次停下来观察自己的感受和思绪时,日积月累,这种行为就变得具有哲学含义了。就好像希腊格言中的那句“了解你自己”,又近似心理治疗中的“内观”的概念。
  和Facebook一样,Twitter让许多出色的第三方应用得到了高速发展。博客时代也有第三方应用,但与Twitter相比却是凤毛麟角,可以说第三方为Twitter拉大与竞争者之间的差距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这些数量众多的第三方应用赋予了Twitter更多的空间,再一次验证了一个道理:越是开放的东西,成长速度越快。
  那么,Twitter和Facebook的本质区别又在何处呢?发明了Web 2.0说法的美国科技作家蒂姆·欧内利有个总结:“Facebook给你带来的是你曾经认识的人,而Twitter给你带来的是你希望认识的更多的人。”从设计上来看,Twitter的界面更加简洁,感觉像1998年的Google,而Facebook则更具门户的味道,让人想起当年的Yahoo。Facebook拥有更丰富的功能,但它的沟通较为被动和间接;Twitter高度集中于对话,更适于实时的和直接的沟通。
  Facebook对“社会动物”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尤其对那些想与老朋友密切联系和结识新朋友的人来说。这会降低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的使用。因为人们可以完全依靠Facebook来发信、聊天、分享文字、图片和视频。Twitter的吸引力初始看上去没有那么大,但它的魅力是缓慢散发的:关注上一天,它开始有点儿像篇短文了;关注一个月,它就变成了一部小说。它是一个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和博客的集合体。
  对用户而言,每一种工具可能价值很大,也可能价值甚微,这取决于在特定的情形之下你想做什么。无法简单地说清Facebook与Twitter究竟谁好谁坏。它们服务于不同的功能,运行在不同的机制上,两者也还会不断演变,要看用户从中提取何种价值,才能决定在正在形成的社会性空间之中,谁会成为长期的赢家。最终两者决战的是,看谁能够找到一个赢利的、可扩展的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当然,也不排除它们把出售作为自己的退出战略。
其他文献
出意外,最新的统计显示,第三季度我国台湾PC制造商宏碁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戴尔公司,跃居全球第二。两者的份额之比以Gartner的数据是15.4%∶12.8%,IDC的数据是14%∶12.7%。  一家非美国制造商进入PC行业前两名,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之前已有不少分析预计宏碁超过戴尔只是时间问题,因为过去一年多以来两家公司的出货量此消彼长非常明显。  很大程度上,是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低迷
期刊
○希望工程对于转型期中国的精神、道德和文化建设带来了积极影响。它极大调动起了公众的热情和公益意识,这也是希望工程为何历经20年不衰的一个根本原因  ○最大限度借助了体制的优势,而没有受到体制的干扰,这是希望工程最大的特点。所以,青基会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项目、进行市场化的项目推广,以非行政化的方式动员社会资源和民间力量。我认为希望工程最出色的创新就是公益营销,这种市场化的操作方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
期刊
从1997年,康晓光开始担任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常务理事,2004年担任副理事长至今。这位后来以研究中国发展第三条道路而著称并广受争议的学者,见证了希望工程20年发展中的每一个节点。  他还曾经从募捐、资助、项目开发、组织发育、社会参与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借鉴新制度经济学、功能主义社会学以及生物进化论等工具,提出了解释青基会发展的“需求-响应”模式,他认为,放到中国现代化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青基
期刊
用种植取代狩猎,肥沃的两河新月地带和黄河流域产生了早期人类文明,往事越千年,流水线、铁路和电话将制造的全过程可以高效完成,于是以标准化、规模化为特征的巨型工厂在欧美的交通要道诞生。  1969年,互联网——一个更快的信息高速公路在美国产生。30年后,在杭州西湖畔,18个年轻人啸聚一室声称“我们要做世界上最伟大的互联网公司”。他们推倒了一道道墙,开始了颠覆传统边界的解构之路。伴随着B2B、B2C到B
期刊
《商务周刊》: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即将于12月7日召开,将与之前的《京都议定书》实现“双轨”并进,甚至有人将它形容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您对此次会议以及历次气候大会的变迁都是怎么看的?  张坤民: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召开以前,发达国家对于扼制气候变暖问题的态度比较积极,他们已意识到气候问题的存在。1989年,我参加了联合国在荷兰召开的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会议,当时刚成立不久的IPCC(政府间
期刊
《商务周刊》:目前,世界各国都已意识到气候变化带来的全球危机,并提出了诸如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等模式。但这些努力的结果却并未显现在温室气体有效减排上,这是为什么?  吕学都:首先,这些年各国减排的努力还是有显著成效的。我们国家减排的效果就非常显著,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赏。你得出的这个结论,可能与如何计算减排效果有关,主要是计算的基准。此外,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确实有不少困难。各国都希望在完
期刊
手机进入快消品时代,LG凭借“情境导入”式营销制胜,它自己称之为“情感营销”。    10月22日,LG电子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了其手机业务蓬勃的增长力:LG手机全球销量达到3160万台,同比增长37%;手机业务的纯销售额为35.3亿美元,纯利润为3.09亿美元,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11.2%,以超出第四(摩托罗拉)、第五名(索尼爱立信)1倍以上的优势稳坐全球第三把交椅。  全球金融危机对手机行业的冲击
期刊
《商务周刊》:今年八、九月份,陕西东部出现了持续降雨和大风天气,这对先锋的玉米品种有什么影响呢?  刘石:这对所有的玉米品种都会有一定影响,但先锋的先玉335相对好一些。先玉335第一次经历大风天气是在2003年,当年7月31日和8月1日,胶东半岛、河南东南、河北全省,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黄淮海地区受到台风持续影响。从玉米的生长阶段来说,正是刚到抽雄期,抗倒伏能力较差。如果8月10日之后大风来,那没
期刊
结束了我的中国之行,我发现人们对中国大学教育的效果和大学生能力的不满情绪愈演愈烈。虽然中国每年有几百万大学毕业生,但他们却很难达到市场的要求。他们也无力真正成为老板的“左右手”,协助老板与国际市场上那些有强大创造力的竞争对手斗智斗勇。就像西方工业国家一样,除了经济寒冬的肃杀寒意,熟练工人的匮乏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   碰巧艺珂研究院(Adecco)伦敦分部最近深入研究了欧洲熟练工人的技能
期刊
“补充”而非“替代”    资源禀赋有时是一个相对概念,比如“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曾是我国国情的官方概括,这一提法已淡出多年——因为官方意识到中国地大但物并不博,人口众多也不值得夸耀。  一个人口众多、资源却相对贫瘠的大国,如今已经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与消费国。在中国的能源供需结构中,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一直占据主导地位,2003年以来,我国煤炭消费量年均增长2.5亿吨,其中电力行业耗煤年均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