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丙肝病毒核心抗原检测诊断丙肝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接诊的40例疑似丙肝或是丙肝患者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接待的病毒筛查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抽取血清样本行HCV-cAg检测与丙肝病毒核心抗体(HCV-Ab)检测,采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RNA)证实阳性者。结果:对照组的HCV-Ab检测均显示为阳性,HCV-cAg检测显示阳性的有2例,经过RT-RNA证实,有1例显示为阳性。观察组中,HCV-cAg检测显示阳性的有21例,经过RT-RNA证实为阳性的有25例,诊断符合率为84.0%。结论:HCV-cAg检测诊断丙肝诊断符合率较高,有利于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丙肝病毒;抗原;诊断;检测;临床价值
丙型病毒性肝炎又可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诱发的病毒性肝炎,主要传播途径为输血、针刺与吸毒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有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大约有3.5万例,且大约有8%的丙肝感染患者未表现出明显的症状,而转化为慢性肝炎的比率高达50%~85%,严重危害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此外,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染性较强,乙肝与丙肝还可以重叠感染,往往会加重肝炎的症状。大多数情况下,丙型肝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患者自身不知晓,少数被感染者也不知晓,直到偶尔检查才会发现病情,易失去早期治疗的良好机会。对于抗病毒治疗,只有确诊为血清HCV-RNA阳性的丙型肝炎病毒患者才需要。当前,急性丙型肝炎的治疗还没有统一的方案,再加上其临床症状的隐匿性,必须尽早检测出丙肝病毒感染,避免进一步传播。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接诊的40例疑似丙肝或是丙肝患者为观察组,经过丙肝病毒核心抗体(HCV-Ab)检测显示阳性,人选时间为2013年6月~2016年8月。将同期接待的病毒筛查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15~72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15~7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抽取血清标本,且全部进行HCV-Ab與HCV-cAg检测。对于检出的阳性患者,采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RNA)证实。对于HCV-Ab检测,主要采取HCV-AbELISA试剂盒(京万泰生物公司)进行检测处理。对于HCV-cAg检测,则采用HCV-cAgELISA试剂盒(湖南景达基因公司)进行检测处理,所有检测均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说明书进行。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录入EXCEL表格,以便于回顾性分析。
2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HCV-Ab检测均显示为阳性,HCV-cAg检测检出阳性的有2例,经过RT-RNA证实,1例为阳性。观察组患者的HCV-cAg检测显示阳性的有21例,经过RT-RNA证实,检出阳性的有25例,诊断符合率为84.0%,详见表1。
3讨论
丙型肝炎是一种由丙肝病毒诱发的肝脏急慢性疾病,具有起病隐匿、持续、传染等特征。丙型肝炎感染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极容易被忽视,且大约有80%的感染者可能会发展为慢性丙肝患者。根据相关研究结果可知,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丙型肝炎病症的根本原因,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例如饮酒、劳累、长期服用含有肝毒性的药物等,均有可能促进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丙肝的病例与乙肝较为类似,以干细胞坏死与淋巴细胞浸润为主。慢性肝炎可能会出现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严重时还会形成假小叶即成为肝硬化。
对于HCV感染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免疫介导、HCV直接损伤两类,病毒因素主要包含病毒的基因型、复制能力与病毒多肽的免疫原性等。对于宿主因素,主要包括人体的先天性免疫反应、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反应等。饮酒、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因素也会对HCV的感染病程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CV。
通常情况下,HCV可免于被免疫系统清除,诱发肝脏免疫病理变化,出现纤维化现象,最终诱发肝癌。HCV是一种多变异的病毒,在同型各株间,相同患者在不同时期分离的克隆问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基因序列的差异,使得编码产物的抗原性也存在差异。由于丙型肝炎的感染病症较隐匿,再加上检验试剂等因素,漏检率十分突出。临床中较常用的诊断HCV的项目是以ELISA方法检测HCV抗体。在HCV窗口期,平均为70d,增加了早期诊断HCV感染的困难。生产检测试剂的各个厂家间所生产的试剂也会存在灵敏性与特异性的差异。在抗HCVELISA法剂盒中,由于酶标抗体是广谱抗人IgG抗体,无法筛选吸附在固相上的IgG抗体,大大降低了检测的特异性,导致临床中常出现灰区样品检测结果,不仅无法准确的判断结果,还会造成血液的浪费。
临床中常使用的另一种检测HCV感染的方法为通过PCR定性或定量检测HCV-RNA。其中,HCV-RNA是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人体在感染了HCV病毒7~14天之后,血清中便可检测出HCV-RNA。PCR法检测HCV-RNA的特异性非常高。血清抗HCV阳性无法判断是否存在病毒血症,还需要查看血清是否存在HCV-RNA。当前大多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聚合反应(RT-PCR),设计选择高度保守区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检测出血清HCV-RNA。
此外,HCV核心抗原是HCV在感染者体内出现的早期标志,一般与HCV-RNA同期出现。将HCV核心抗原、HCVRNA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大量实验研究结果可知,相比于HCV抗体检测,HCV核心抗原诊断试剂对HCV感染的阳性检测可提前14~68d,平均35.2d,大大降低了HCV经血传播的风险,具有可行性与广泛应用的基础。根据有关文献,HCV核心抗原阳性样品中HCV-RNA阳性率超过85%,两者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联。检测HCV-cAg是一种新型检测技术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作為丙肝病毒抗体检测的补充。HCV核心抗原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均相对较高,可明显缩短窗口期,有利于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进而减少丙肝病毒的传播。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的HCV-Ab检测均显示为阳性,HCV-cAg检测显示阳性的有2例,经过RT-RNA证实,有1例显示为阳性。观察组中,HCV-cAg检测显示阳性的有21例,经过RT-RNA证实为阳性的有25例,诊断符合率为84.0%。由此可知,HCV核心抗原检测窗口期短,敏感性良好,特异性也相对较高,实际操作便利、快捷,并且不需要配备特殊的仪器设备,操作费用低廉,可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诊断丙肝诊断符合率也相对较高,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丙肝病毒;抗原;诊断;检测;临床价值
丙型病毒性肝炎又可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诱发的病毒性肝炎,主要传播途径为输血、针刺与吸毒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有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大约有3.5万例,且大约有8%的丙肝感染患者未表现出明显的症状,而转化为慢性肝炎的比率高达50%~85%,严重危害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此外,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染性较强,乙肝与丙肝还可以重叠感染,往往会加重肝炎的症状。大多数情况下,丙型肝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患者自身不知晓,少数被感染者也不知晓,直到偶尔检查才会发现病情,易失去早期治疗的良好机会。对于抗病毒治疗,只有确诊为血清HCV-RNA阳性的丙型肝炎病毒患者才需要。当前,急性丙型肝炎的治疗还没有统一的方案,再加上其临床症状的隐匿性,必须尽早检测出丙肝病毒感染,避免进一步传播。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接诊的40例疑似丙肝或是丙肝患者为观察组,经过丙肝病毒核心抗体(HCV-Ab)检测显示阳性,人选时间为2013年6月~2016年8月。将同期接待的病毒筛查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15~72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15~7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抽取血清标本,且全部进行HCV-Ab與HCV-cAg检测。对于检出的阳性患者,采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RNA)证实。对于HCV-Ab检测,主要采取HCV-AbELISA试剂盒(京万泰生物公司)进行检测处理。对于HCV-cAg检测,则采用HCV-cAgELISA试剂盒(湖南景达基因公司)进行检测处理,所有检测均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说明书进行。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录入EXCEL表格,以便于回顾性分析。
2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HCV-Ab检测均显示为阳性,HCV-cAg检测检出阳性的有2例,经过RT-RNA证实,1例为阳性。观察组患者的HCV-cAg检测显示阳性的有21例,经过RT-RNA证实,检出阳性的有25例,诊断符合率为84.0%,详见表1。
3讨论
丙型肝炎是一种由丙肝病毒诱发的肝脏急慢性疾病,具有起病隐匿、持续、传染等特征。丙型肝炎感染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极容易被忽视,且大约有80%的感染者可能会发展为慢性丙肝患者。根据相关研究结果可知,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丙型肝炎病症的根本原因,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例如饮酒、劳累、长期服用含有肝毒性的药物等,均有可能促进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丙肝的病例与乙肝较为类似,以干细胞坏死与淋巴细胞浸润为主。慢性肝炎可能会出现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严重时还会形成假小叶即成为肝硬化。
对于HCV感染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免疫介导、HCV直接损伤两类,病毒因素主要包含病毒的基因型、复制能力与病毒多肽的免疫原性等。对于宿主因素,主要包括人体的先天性免疫反应、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反应等。饮酒、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因素也会对HCV的感染病程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CV。
通常情况下,HCV可免于被免疫系统清除,诱发肝脏免疫病理变化,出现纤维化现象,最终诱发肝癌。HCV是一种多变异的病毒,在同型各株间,相同患者在不同时期分离的克隆问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基因序列的差异,使得编码产物的抗原性也存在差异。由于丙型肝炎的感染病症较隐匿,再加上检验试剂等因素,漏检率十分突出。临床中较常用的诊断HCV的项目是以ELISA方法检测HCV抗体。在HCV窗口期,平均为70d,增加了早期诊断HCV感染的困难。生产检测试剂的各个厂家间所生产的试剂也会存在灵敏性与特异性的差异。在抗HCVELISA法剂盒中,由于酶标抗体是广谱抗人IgG抗体,无法筛选吸附在固相上的IgG抗体,大大降低了检测的特异性,导致临床中常出现灰区样品检测结果,不仅无法准确的判断结果,还会造成血液的浪费。
临床中常使用的另一种检测HCV感染的方法为通过PCR定性或定量检测HCV-RNA。其中,HCV-RNA是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人体在感染了HCV病毒7~14天之后,血清中便可检测出HCV-RNA。PCR法检测HCV-RNA的特异性非常高。血清抗HCV阳性无法判断是否存在病毒血症,还需要查看血清是否存在HCV-RNA。当前大多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聚合反应(RT-PCR),设计选择高度保守区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检测出血清HCV-RNA。
此外,HCV核心抗原是HCV在感染者体内出现的早期标志,一般与HCV-RNA同期出现。将HCV核心抗原、HCVRNA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大量实验研究结果可知,相比于HCV抗体检测,HCV核心抗原诊断试剂对HCV感染的阳性检测可提前14~68d,平均35.2d,大大降低了HCV经血传播的风险,具有可行性与广泛应用的基础。根据有关文献,HCV核心抗原阳性样品中HCV-RNA阳性率超过85%,两者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联。检测HCV-cAg是一种新型检测技术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作為丙肝病毒抗体检测的补充。HCV核心抗原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均相对较高,可明显缩短窗口期,有利于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进而减少丙肝病毒的传播。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的HCV-Ab检测均显示为阳性,HCV-cAg检测显示阳性的有2例,经过RT-RNA证实,有1例显示为阳性。观察组中,HCV-cAg检测显示阳性的有21例,经过RT-RNA证实为阳性的有25例,诊断符合率为84.0%。由此可知,HCV核心抗原检测窗口期短,敏感性良好,特异性也相对较高,实际操作便利、快捷,并且不需要配备特殊的仪器设备,操作费用低廉,可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诊断丙肝诊断符合率也相对较高,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