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提出更高的挑战,要求教师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就要求教师打破教学壁垒,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效融合,真正借助“以读促写”这把利器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树立学生写作自信心,让学生带着更多的兴趣参与到写作学习活动当中,助力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构建高效化的语文写作课堂。本文基于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就构建小学语文以读促写教学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读促写;写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06-0227-02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一定的写作技巧,能够让学生在场上驰骋,增添学生写作的信心。《诗经·小雅·鹤鸣》中曾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阅读之“石”攻克写作之“玉”,因此,教师要重视“以读促写”方式的运用,以逐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扩充课堂教学容量的情况下,顺利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可以带着丰富的情感参与到写作过程之中,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具体该如何开展写作教学呢?
一、以读促写 厚积薄发
叶圣陶先生在《论写作教学》中指出“阅读与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当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重视写作之时,也偏重阅读,以便为学生提供积蓄写作之力的途径,让学生可以吸收更多文学知识,接受到古代先贤和现代大家的教诲,并促使学生深受其思想的感染,做到厚积薄发,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写作做铺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积累阅读文本中的美词佳句,同时能够将写作中的写作方式放在阅读中进行教学,以便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地例子,丰富学生的写作经验,同时借助阅读学习,让学生可以汲取丰富的文化“给养”,弥补胸中所无,促使学生今后可以更好地进行创作,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1]。
学生在阅读中借鉴的第一种写作方式就是仿写,简单来讲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发挥自己的模仿才能,对照阅读文本仿照美词佳句进行创作,以达到锻炼写作能力的目的,这是教师进行以读促写的第一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去品鉴阅读文本,以逐步发掘阅读文本之美,在提升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将这种“美”转移到自己写作之中,为学生的创作“添彩”,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为让学生披文入境,走进美丽的草原,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双重熏陶下,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同时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为让学生感受草原之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笔者在阅读文本中选取一句话,“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这样做.
(1)解析句子的相应结构。简单来讲就是将作者所描绘的句子进行细致划分,找到词句中的主语。在此句中很明显主语是羊群。
(2)解析句子表现形式。在这个句子中作者将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将草地比作绿毯,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草原无比美丽的风光。
(3)替换。也就是将阅读文本中的主体及其他成分进行替换。具体示如下:
“锦鲤一会儿游进河川,一会儿又游进大海,游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蓝毯上镌画上了彩色的画。”
二、读写结合 砥砺奋进
读写结合不是短时间就能够奏效的一种训练方式,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长期坚持,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便学生无所畏惧,在写作训练的磨炼中奋勇前进。补写是学生读写结合的第二重锻炼,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抓住文本中一些无关紧要却又被作者忽略的情节,让学生就此机会进行“练手”,对这些“留白”部分进行补写,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为学生今后的写作夯实基础[2]。
如在教学《穷人》一课时,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到桑娜去探望自己家的邻居,却发现邻居西蒙的生命已走到尽头。作者描写的是桑娜去之后看到的邻居家的情形,在这之前,作者并未花费笔墨去描写西蒙在生命走到尽头时的心理活动过程,这段就是文章当中不重要却又被作者忽略的一段,但正是这样的“忽略”,成为学生发展写作能力的重要契机。笔者引导学生将目光转移到西蒙身上,去根据西蒙的经历创作另外一种风格的文章,或者从西蒙的心理入手,描写西蒙去世前的故事,借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打开了学生的写作思维,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独创性写作,以逐步提升学生写作的水准。
三、读写“共勉” 妙写有招
以读促写的第三个阶段就是进行妙写。学生的创作往往靠一闪而过的灵感,而写作中的灵感大多数都是由情感而发的。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借助一定的技巧牵引出学生内心的情感,以刺激学生的中枢神经,让学生能够产生相应灵感,助力学生找到写作突破口,创作出别具一格的文章。如在课文《金色的鱼钩》一文中,讲述了一位炊事班长尽心尽力照顾三个生病小战士过草地,而自己不幸牺牲的感人事迹,以鱼钩为线索,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在教学完这一课时,通过对学生的熏陶,让学生课下主动收集有关抗日时的感人事件,以情引情,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从而落笔成书。
四、读写并行 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学生进行创作的高级阶段,学生在写作文之时,在心理上“惧不惧”,行动上“懒不懒”,技巧上“拙不拙”,语言上“憋不憋”,都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强弱存在直接关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强,在作文题目、立意选材、创作角度抉择、结构手法等方面上都會有创新点闪耀出来,不同于写作创新思维能力弱的学生,他们在考场上只会一招——东拼西凑,这样创作出来的东西,读之如同爵蜡,更不要说令人回味了。因此,在阅读、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以便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个性化的作品,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如在教学《七律·长征》一课时,为让学生通过诗歌语言,理解诗句内容,并从字里行间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的英勇豪迈的气概,笔者在教学之时,预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为此笔者设置了一些任务,如请深入理解“逶迤”与“磅礴”、“腾细浪”与“走泥丸”、“云崖暖”与“铁索寒”等,以便让学生看出在诗歌中创新语言的运用,领悟红军战士不怕苦、不怕难的豪迈气概,体会战士们无畏和乐观的精神。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品析,让学生看到创新使用语言的效用,从而在今后的创作中主动进行创新,进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五、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落实以读促写,以便借助阅读之石,攻克学生写作之玉,让学生能够立足于浩瀚的书海之中,汲取文化力量,并在阅读情感的浸润下,找到个性化创作的灵感和技巧,以便高效提升的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平发.以“读”促“写”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J].学周刊,2018(25).
[2]郑颖.赋予学生阅读的情怀——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中的以读促写[J].学苑教育,2018(13).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读促写;写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06-0227-02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一定的写作技巧,能够让学生在场上驰骋,增添学生写作的信心。《诗经·小雅·鹤鸣》中曾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阅读之“石”攻克写作之“玉”,因此,教师要重视“以读促写”方式的运用,以逐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扩充课堂教学容量的情况下,顺利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可以带着丰富的情感参与到写作过程之中,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具体该如何开展写作教学呢?
一、以读促写 厚积薄发
叶圣陶先生在《论写作教学》中指出“阅读与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当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重视写作之时,也偏重阅读,以便为学生提供积蓄写作之力的途径,让学生可以吸收更多文学知识,接受到古代先贤和现代大家的教诲,并促使学生深受其思想的感染,做到厚积薄发,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写作做铺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积累阅读文本中的美词佳句,同时能够将写作中的写作方式放在阅读中进行教学,以便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地例子,丰富学生的写作经验,同时借助阅读学习,让学生可以汲取丰富的文化“给养”,弥补胸中所无,促使学生今后可以更好地进行创作,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1]。
学生在阅读中借鉴的第一种写作方式就是仿写,简单来讲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发挥自己的模仿才能,对照阅读文本仿照美词佳句进行创作,以达到锻炼写作能力的目的,这是教师进行以读促写的第一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去品鉴阅读文本,以逐步发掘阅读文本之美,在提升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将这种“美”转移到自己写作之中,为学生的创作“添彩”,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为让学生披文入境,走进美丽的草原,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双重熏陶下,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同时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为让学生感受草原之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笔者在阅读文本中选取一句话,“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这样做.
(1)解析句子的相应结构。简单来讲就是将作者所描绘的句子进行细致划分,找到词句中的主语。在此句中很明显主语是羊群。
(2)解析句子表现形式。在这个句子中作者将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将草地比作绿毯,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草原无比美丽的风光。
(3)替换。也就是将阅读文本中的主体及其他成分进行替换。具体示如下:
“锦鲤一会儿游进河川,一会儿又游进大海,游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蓝毯上镌画上了彩色的画。”
二、读写结合 砥砺奋进
读写结合不是短时间就能够奏效的一种训练方式,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长期坚持,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便学生无所畏惧,在写作训练的磨炼中奋勇前进。补写是学生读写结合的第二重锻炼,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抓住文本中一些无关紧要却又被作者忽略的情节,让学生就此机会进行“练手”,对这些“留白”部分进行补写,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为学生今后的写作夯实基础[2]。
如在教学《穷人》一课时,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到桑娜去探望自己家的邻居,却发现邻居西蒙的生命已走到尽头。作者描写的是桑娜去之后看到的邻居家的情形,在这之前,作者并未花费笔墨去描写西蒙在生命走到尽头时的心理活动过程,这段就是文章当中不重要却又被作者忽略的一段,但正是这样的“忽略”,成为学生发展写作能力的重要契机。笔者引导学生将目光转移到西蒙身上,去根据西蒙的经历创作另外一种风格的文章,或者从西蒙的心理入手,描写西蒙去世前的故事,借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打开了学生的写作思维,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独创性写作,以逐步提升学生写作的水准。
三、读写“共勉” 妙写有招
以读促写的第三个阶段就是进行妙写。学生的创作往往靠一闪而过的灵感,而写作中的灵感大多数都是由情感而发的。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借助一定的技巧牵引出学生内心的情感,以刺激学生的中枢神经,让学生能够产生相应灵感,助力学生找到写作突破口,创作出别具一格的文章。如在课文《金色的鱼钩》一文中,讲述了一位炊事班长尽心尽力照顾三个生病小战士过草地,而自己不幸牺牲的感人事迹,以鱼钩为线索,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在教学完这一课时,通过对学生的熏陶,让学生课下主动收集有关抗日时的感人事件,以情引情,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从而落笔成书。
四、读写并行 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学生进行创作的高级阶段,学生在写作文之时,在心理上“惧不惧”,行动上“懒不懒”,技巧上“拙不拙”,语言上“憋不憋”,都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强弱存在直接关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强,在作文题目、立意选材、创作角度抉择、结构手法等方面上都會有创新点闪耀出来,不同于写作创新思维能力弱的学生,他们在考场上只会一招——东拼西凑,这样创作出来的东西,读之如同爵蜡,更不要说令人回味了。因此,在阅读、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以便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个性化的作品,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如在教学《七律·长征》一课时,为让学生通过诗歌语言,理解诗句内容,并从字里行间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的英勇豪迈的气概,笔者在教学之时,预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为此笔者设置了一些任务,如请深入理解“逶迤”与“磅礴”、“腾细浪”与“走泥丸”、“云崖暖”与“铁索寒”等,以便让学生看出在诗歌中创新语言的运用,领悟红军战士不怕苦、不怕难的豪迈气概,体会战士们无畏和乐观的精神。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品析,让学生看到创新使用语言的效用,从而在今后的创作中主动进行创新,进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五、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落实以读促写,以便借助阅读之石,攻克学生写作之玉,让学生能够立足于浩瀚的书海之中,汲取文化力量,并在阅读情感的浸润下,找到个性化创作的灵感和技巧,以便高效提升的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平发.以“读”促“写”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J].学周刊,2018(25).
[2]郑颖.赋予学生阅读的情怀——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中的以读促写[J].学苑教育,20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