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出精彩——数学课堂提问如何适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bin198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有的教师善于发问,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有的教师不善于发问,或问得不得法,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相对差一些。因此,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笔者就数学课堂提问如何适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课堂提问 适度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有的教师善于发问,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有的教师不善于发问,或问得不得法,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相对差一些。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应十分注重提问要适度,简繁适可,深浅适当。在提问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习要求,不同年级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方式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入浅出地适度提出问题。课堂提问适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提问要具有趣味维度
  问题的设置要具有艺术性、趣味性,这就要求教师在问题的组织,语言的使用和提问的“火候”等方面做好艺术性处理。只有艺术性较强的课堂提问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鸡兔同笼》问题时,有这样一个精彩片段:有头35个,足90只,问鸡兔各有几只?学生议论纷纷,有的笔算、有的心算……还是算不出来。此时,教师问学生:“这道题难在哪里?”学生回答说主要是鸡与兔的足数不同。教师又说:“那我就下令——全体兔子起立,提起前面两只脚。”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个个睁大了惊奇的眼睛。“现在,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了。这道题应如何解呢?”在老师的巧妙提示下,学生们找到了解题方法:如果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那么总足数应为90只,多出的90-35×2=20只足都被兔子提了起来,因此兔子应为10只。由此可见,教师角度新颖的设问往往会激起思维的波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艺术性地层层设疑提问,能促思益智,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趣味无穷的。
  二、课堂提问要体现思维深度
  思维性提问的意义在于引发学生思考,注重诱导、注重思维纵向的延伸。因此,思维性提问要加强问题的深度和难度,唤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正如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言:人类最强烈、最持久的思考,来自于面对不解之谜。当然,提问也要控制难度,保护学生“敢问路在何方”的勇气和信心。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的内容时,教师用课件出示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师问: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生:180度。师:把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等分成两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有学生立即回答:90°。师:怎么得的90°?生:180°的一半等于90°。师:这样计算对吗?(课件演示等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的过程。)通过观察和思考,生:各是180°。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师:画一个任意三角形,把三个角剪下来拼一拼,你能拼成什么角?这样由浅入深的引导提问,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思维顺畅,学生更清楚的知道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与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无关,这样深化知识的提问,步步入深,引人入胜,即启迪了学生智力又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关键。
  三、课堂提问要增强开放广度
  批判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反思性实践。教学不是要求学生对教材内容完全地进行接受式的学习,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反思、批判的方式进行自我意义的生成与建构。在意义的重建过程中,探究是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学生只有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才能更深刻地领会知识,获得体验与感悟。因此,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避免频繁地提一些知识性问题,而更多地提一些需要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对新知进行分析综合、重组加工的问题。同时,教师需要及时判断问题的答案是否合理,有无独创性,并择优进行引导深化。例如:在四年级教学图形的拼组时,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拼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后,教师进一步问:你还能用不同颜色三角形拼出什么美丽的图案?给出这样的问题后,学生就会放开思维的去发挥想象力,会有意外的效果。之所以课堂教学中,在培养学生求同思维的同时,不可忽视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的开发,因为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源泉,而开放性问题是培养求异思维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所以除了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等问题培养学生全方位、多层次探索问题的能力之外,还应设计一些开放题,发展求异思维,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打下基础。再如:在一年级教学找规律时,教师引导学生从物体的颜色、形状、个数的不同分别来发现排列规律,接着又出示围成圈男女同学跳舞图(动感图),师:六一联欢会上,我们班出了个节目,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可以从男女生的排列、服饰款式、颜色的排列、舞蹈动作的排列来发现规律,甚至可以从更多方面来发挥想象力。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必须贯穿诱发思维的开放性。提问时要特别注意方法和技巧,提问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具体、准确,力求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激励性。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做到适度提问,让问题既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又能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控制,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王路平.《中小学教学小百科》(19),人民教育出版社
  [2]刘国正.《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3]王民.《国外中小学教育面面观:国外中小学环境教育课程设置方式》,海南出版社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动手操作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基础,对理解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都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设计富有思维含量的操作活动呢?教师需要就操作时机的选择、操作活动时空的把握、操作策略的选择、操作后的交流和内化等方面对操作活动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操作 作用 策略 有效  操作是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
一、教师指导的必要性  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数学探究活动已成为课堂中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领者。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适量的、有效的指导可使学生从探究中真正有所收获;教师的有效指导,可以把握探究的方向,为活动顺利开展搭好脚手架,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条件的,特别是对初中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否则,
期刊
百合花姿雅致、娟秀,花茎挺拔,是点缀庭园、盆栽与切花的名贵花卉,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近年来,百合的品质改良围绕花色、花型、花香等观赏性状以及百合抗衰老、抗病研究
本文以调查报告的方式,将《人民日报》自建国以来到21世纪初的报纸分为四个时期,抽样调查每个时期《人民日报》的文章标题,从字数、语法、词汇、语用几个方面对四个时期所表
分数应用题学生会觉得比整数应用题难学,而且题型也比较灵活。要使学生学好分数应用题,我觉得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是2个基础。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期刊
摘要:有一位数学老师做了一个“关于喜欢数学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不喜欢数学占20%,无所谓的占40%,特别喜欢的仅占15%,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学生不喜欢数学呢?原来这些学生厌烦数学学习过程中枯燥无味的推理和计算,更不理解一些知识点的形成,不喜欢老师单调而古板的教学模式,只是迫于各种压力“忍受”着,这与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很不相符。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教师应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与管理理念,培养良好
摘要:在新课改的教育体制下,教育教学早已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了,现在更看重的是学生自身的创造性和创新思维。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时多方面、多途径的思考方式,教育工作从事者更应着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切实有效实施创新教育。对初中数学实施创新教育,要求教师本身具有创新教育的理念、具备创新教育的能力,同时还应注重对学生情感智力等方面的培养。  关键字:初中数学 创
生成性资源是指课堂即时产生、教师预想之外动态产生的教学资源。有效利用课堂创造性的生成是“学生为本”的体现,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学过程充满生命活力。过去教案就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法宝”,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教学过程当作一种理想状态来设计,不允许出现任何偏差,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直至得出预定答案。因而教师为设计教案绞尽脑汁,力求尽善尽美。然而,随着
期刊
本实验分别于2008年4月和7-9月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室内试验,对广西东兴市江平镇巫头岛红鳞蒲桃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大小年龄结构、开花物候、花期传粉特性及生境昆虫等方面进行
【摘要】我们要顺应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循序渐进,导其志趣,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从而使学习效果最优化。  【关键词】巧妙激趣 主动学习 效益优化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