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学校教育的动机及贡献

来源 :党史博采·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gx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是我国经历的前所未有的灾难时期,这一时期各地涌现出大批学校,沂蒙抗日根据地便是一个典型代表。抗日战争时期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习学校课程,更重要的是适应战时需要,培养士兵的作战能力,增强军队战斗力,动员广大群众,协助中共中央开展工作,对当时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领域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关键词]抗日战争;根据地;学校;教育
  自1937年卢沟桥事件爆发后,日军全面侵华,气势汹汹。为了抵御外侮,救亡图存,中共中央决定大力支持学校的创办,以学校为基础提高我军及人民的作战能力,团结精神,恢复国家的安宁与稳定。沂蒙抗日根据地紧跟中央的脚步,随即开办多所不同类型的学校,以满足抗日战争的需要。
  一、抗日战争时期学校教育的必要性
  在日军全面侵华之际,山东首当其冲,大部分地区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沂蒙地区作为山东的重要交通枢纽地带,更是难于幸免。日本侵略军对沂蒙抗日根据地及敌占区实行奴化教育,极力宣传所谓的“中日亲善”,“共存共荣”,企图控制儿童及群众的思想为他们左右,达到其侵略占有中国的罪恶目的。中国必须奋起反抗,积极宣传抗日思想,而学校是育人的阵地,教育是民族兴旺的源头,肩负着宣传抗日,团结教育民众,培育军事作战人才等重任,可以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信心,使人民铭记中国领土完整不容侵犯,保家卫国是己任要勇于承担。因此,抗日战争时期必须建立发展学校教育,反“奴化”教育,增强民族自尊,推动武装抗日运动,培育大批优秀人才,提供抗日生源,提高部队作战力。
  二、抗日战争时期学校教育的动机和贡献
  (一)培养士兵的作战能力,增强军队战斗力
  1938年毛泽东曾提出干部教育的有关指示,要求各抗日根据地都要大力开展干部教育,并说“干部学校越大越好”。沂蒙抗日根据地作为山东地区的重要战略地,自抗战以来民众的抗战热情高涨,多次受到中央的提名表扬,但该地缺乏战斗经验,甚至出现有军队无统帅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干部学校的建设就显得尤其重要。干校在临沂的创办为临沂革命注入了新的活力,至1939年底,仅岸堤干校就培养了五期学生,为抗日战争培养了军政干部2,4000余人,[1]加强了人才队伍的建设。1940年抗大第一分校迁到沂蒙地区后,汲取了岸堤干校等多所干校的有生力量,形成一所治学严谨,组织规范的高素质院校,把一批批只会握笔杆的知识青年训练成既能够持枪上阵,奋勇杀敌,又可以运筹帷幄,指挥部署的优秀人才。1941年,我主力部队趁敌人外出扫荡,郯城空虚的时机,集中优势兵力,一举攻克敌人在鲁南的最大军用粮仓所在地——郯城。学校派出一个中队约有一百二十人参加了战斗服务,师生冒炮火向前线扛送子弹,送饭送水,帮助向外抢送缴获物资,学校师生同当地群众,全力以赴,三天内把敌人的军粮全部运光,其中师生约拖送一万余斤。[2]干校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有勇有谋,参加多次抗日战斗。
  干校的开办加强了军队干部人才的建设,为抗日根据地提供了大批优秀人才,在敌人后方开展游击战争配合前线牵制敌人,阻止其前进,[3]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动员广大群众
  为了争取各抗日民族党派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奋起反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积极参与到抗日战争的大潮中,为民族解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中国共产党启迪民智,将目光转向了教育。在沂蒙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不同的学校,不仅有干校,抗战小学,中学,大学等基础规范学校,还有识字班,儿童团等富有革命特色的群众组织。抗日战争时期,学校组织学生下乡宣传科学思想,用表演文艺节目的形式鼓舞人心,以动员群众参军拥军。根据一些曾在抗大第一分校的同志回忆,学校七年中编写和书写的宣传材料,标语漫画不少于1000种,谱写通俗流行歌曲100多首。[4]众多沂蒙红嫂都出自识字班,使识字班成为当时沂蒙红嫂的精神传承的载体,动员了广大妇女走出家门,成为抗战的积极分子。
  (三)协助中共中央开展经济建设工作
  战火摧残着中华大地,人民生活日益艰苦,朝不保夕。面临如此情况,政府下达减租减息的法令,开展大生产运动。实际上,法令开始实施的并不顺利,地方官员怠慢,地主豪强阻碍,甚至部分群众也反对。但是学校学生思想比较开放,能跟着党的思想走,所以大力开展学校教育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干校曾帮助农民大搞春耕生产,在农忙的时候帮助农民看孩子,组织农民集体秋收活动等。滨海中学根据战时需要设置了不同的学科专业,学校师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理论联系实践。工矿业学生曾赴日照,在挡潮坝工程中写下辉煌的一笔。会计专业学生为农村变工队设计出一套完整、实用、便捷、有效的的记账公式,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方便。而师范生将战时教育思想、革命政治理论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最典型的便是张建华同学最先提出的“庄户学”,曾在莒县轰动一时,后在全临沂推广,进而走向中国的大半边江山。“庄户学”既提高了当地百姓的文化水平,又不耽误生产劳作,更重要的是减少了“来了报不能看;发了书,干瞪眼”[5]的情况,农民减少了吃亏上当受骗的经历,不会因不识字而错过政府发布的利于人民的法令政策。农民思想解放,跟上党的步伐,为减租减息运动减少了不少阻力,为大生产运动提供了重要保障。
  (四)抵御奴化教育
  敌人在占领地内普遍设立学校,企图实行奴化教育,使我国儿童忘掉祖国,甘心俯首听从日军的指挥。为了打碎日本侵吞中国的妄想,中共中央对其进行政治反攻,创办学校教育儿童,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同日军宣传的“新民主义”斗争到底,揭露其欺骗人民的虚假面具,以巩固抗日根据地,将日本侵略军驱逐出中国。
  另外,为保证敌占区的儿童不被敌人奴化,在敌占区建立多所“两面小学”,即两套课本,两种教学方案,日伪军来学校时学习四书五经,进行尊君敬长的传统思想教育,日伪军走后,讲抗战故事,家国大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革命思想理论。“两面小学”的创办为抵御奴化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解放思想,剔除宿命观
  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时期,老百姓早已形成了一种逆来顺受、敢怒不敢言的宿命观,他们寄情感希望于宗教,或是一些封建迷信活动。外国侵略者的迫害也仅仅是加深了这种宿命观,部分民众愚昧麻木,认为是他们的命,他们无力反抗,也从未想过要去反抗。
  沂蒙抗日根据地同样存在这种情况,面对地主豪强的奴役与压迫,大多农民没有自我,加之顽固分子的愚弄与欺骗,他们不能也不敢有所反抗,更有一些人同豪强地主一起反对党的号召与领导。有些地区甚至出现八路军将农民从地主手中解救出来,他们却不知何去何从的情况。要想彻底将他们从旧社会中解救出来,使他们体会到“当家做主”的感觉,让他们有保家卫国的觉悟,就必须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先进的抗战知识,改变其陈腐的思想观念。
  在沂蒙抗日根据地,党和政府决定打击各种迷信活动,通过学校教育学生,反对愚昧落后思想,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同这种消极情绪作斗争,并通过学生带动其他群众,接受科学思想,令人民振作起来积极参与到抗战的队伍中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平邑几所小学组织儿童团破除封建迷信,斗神汉神婆,掀神桌子。[6]
  三、沂蒙抗日根据地学校教育的意义
  沂蒙抗日根据地的学校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解放了学生的思想,使其广泛动员发动群众,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为扩大地方武装力量,巩固沂蒙抗日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配合政府的各项工作,促进了抗日战争时期沂蒙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另外,它适应了战时斗争的需要,为抗战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总体来看,沂蒙抗日根据地的学校教育符合战时的要求,满足了学校建立的最初动机,为抗战做出了重大贡献,实现了学校建立价值和意义。
  [注释]
  [1]山东解放区教育史编写组.山东解放区教育史[M].济南:明天出版社,1989:14.
  [2]中共临沂地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忆沂蒙(上)[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7:657.
  [3]郑玉强.革命干部的摇篮——岸堤干校[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6:7.
  [4]临沂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临沂历史大观(第六卷).抗日战争时期下卷[M].济南:黄河出版社,2009:376.
  [5]中共临沂地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忆沂蒙(续)[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7:623.
  [6]山东平邑县志编纂委员会.平邑县志[M].济南:齐鲁书社,1997-1:413.
其他文献
[摘要]毛泽东学习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同时结合我国不同时期的国情,形成了各阶段的人口思想,呈现动态变化的过程,同时也形象地反映了国内人口思想的不断变化。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毛泽东人口思想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从此开始,我国开始逐步走向“计划生育”的时代。  [关键词]“计划生育”;人口;理论;思想  [作者简介]张玥晨(1992-),女,汉族,安徽六安,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高校党建工作方式方法需要运用“互联网+的思维”进行创新。现以西安文理学院自主研发实践的“党组织管理系统”为例,对高校党建信息化这一课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研究。  [关键词]党建;互联网+;党组织;管理系统  [作者简介]郭瑞(1966-),女,汉族,西安文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教育管理,研究方向:党史。薛娟(1982-),女,汉族,西安文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召开以来,党中央提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出了新的课题。西柏坡是闻名中外的革命圣地、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立足实际,多措并举满足社会与公众对纪念馆的需求,把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作为迎接十九大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教育人民,服务人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关键词]教育基地;西柏坡;传承;红色文化 
期刊
[摘要]党法之辩,由来已久。问题的关键在于必须对坚持党的领导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关系作出理论回答。宪法学领域较早关注这一问题并产生诸多成果,特别是有关不成文宪法的研究。国家政党理论审视不成文宪法的现有文献,发现其为坚持党的领导与全面依法治国的耦合关系提供了有力证明,从而雄辩地说明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密切关联。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宪法
期刊
[摘要]容错纠错机制的建立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必将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引领经济新常态、实现两个翻番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添更大的动力。  [关键词]改革;容错纠错;创新  [作者简介]刘鸿池(1976-),男,汉族,山东庆云,中共庆云县委党校干训科长,讲师,政协委员,德州市首届社会科学普及指导员,大学学历
期刊
[摘要]通过对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和王恩茂《为党的解决民族问题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而斗争》的重读和对比,着重分析50年代党对民族政策的阐述,重现这一时期党的民族政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革命;阶级话语;民族政策  [作者简介]张云(1988-),女,汉族,新疆职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中共党史,研究方向:执政党建设与当代中国政治。  [中图分类号]D063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邓子恢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并实践了坚持照顾贫雇农为先、中间不动两头平、坚持三步走等土改政策,丰富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土改;贫雇农;中农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要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要实现“耕者有其田”,扫除农村的封建关系。而欲实现此目的,则需要通过改变农村的土地关系,实行土地改革,彻底改变
期刊
1960年,乔书领出生于河北邢台的一个农民家庭。上世纪80年代初,乔书领积极响应党中央的改革开放政策,开始了他的艰辛创业历程。先后创办过养猪场和养鸡场,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成功,养鸡场还因失火背了一大笔债。  1984年,在各级政府的帮助支持下,乔书领多次到北京寻求致富之路,在中国农科院贾慎修教授的指导下,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智慧以及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先后承接了南昌八一公园、邢台郭守敬纪念馆、达活泉公
期刊
[摘要]通过问卷星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和非学生党员的成长现状和规律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在政治理论学习、专业学习和日常生活方面与普通学生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别。学生党员在思政政治理论学习上更自觉,党性修养明显高于其他学生,但其思想呈现波动性。学生党员对专业学习更加勤奋自主,更加注重实践实习,自我提升的学习动机更强,获得奖学金的机率更大;学生党员的日常生活更加健康进步,对学生工作活动更加积
期刊
[摘要]《知之深,爱之切》一书是一部记录与反映习近平从政早期执政思想的著作,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实践也为习近平日后的治国理政战略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他运筹打造改革战略思想的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这部著作深刻回答了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期,党和人民应该如何认识改革,如何推动改革,如何保证改革的成功,这些问题对于今天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启示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改革思想;经验  由河北人民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