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代谢组学技术评价当归芍药散对PM2.5致雄性生殖损伤大鼠睾丸组织的影响.方法:18只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PM2.5组和当归芍药散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的大鼠进行为期12周的PM2.5实时浓缩暴露.自暴露第9周起,对照组、PM2.5组予以生理盐水(2 mL/只)灌胃,当归芍药散组给予当归芍药散[2 g/(kg·d)]灌胃.第12周结束后取材,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及睾丸组织病理改变,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大鼠睾丸组织代谢物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M2.5组大鼠肺组织出现肺泡壁断裂、炎症细胞浸润
【机 构】
:
河南中医药大学呼吸疾病中医药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郑州 450099;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中药药理(呼吸)实验室 郑州 450099;河南中医药大学呼吸疾病中医药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代谢组学技术评价当归芍药散对PM2.5致雄性生殖损伤大鼠睾丸组织的影响.方法:18只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PM2.5组和当归芍药散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的大鼠进行为期12周的PM2.5实时浓缩暴露.自暴露第9周起,对照组、PM2.5组予以生理盐水(2 mL/只)灌胃,当归芍药散组给予当归芍药散[2 g/(kg·d)]灌胃.第12周结束后取材,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及睾丸组织病理改变,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大鼠睾丸组织代谢物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M2.5组大鼠肺组织出现肺泡壁断裂、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表现;睾丸组织生精细胞层次减少,排列紊乱,精子及精子细胞减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PM2.5组大鼠睾丸组织中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胆碱等代谢物含量降低,当归芍药散组上述代谢物含量较PM2.5组回调(P<0.05),3组差异代谢产物主要涉及甘油磷脂代谢、亚油酸代谢、α-亚麻酸代谢等5条代谢通路,其中甘油磷脂类代谢产物的改变较为显著.结论:PM2.5暴露可引起大鼠睾丸组织代谢紊乱,当归芍药散对其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甘油磷脂代谢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化毒三阴方防治三阴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患者一般状况、肿瘤特点、不同体质状态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取单臂研究方法,纳入完成术后辅助治疗的三阴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给予化毒三阴方为基础方辨证加减治疗3年,观察其3年无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改变情况,并分析其一般情况、肿瘤特点、不同体质与肿瘤复发转移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41例患者,完成3年随访134例,失访7例(4.96%),复发转移有18例,3年无病生存率为86.57%;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中医症状
目的:探讨八段锦联合复方降脂茶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肝脏脂肪含量,血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12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和运动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给予八段锦运动及复方降脂茶.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肝脏脂肪含量,血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脂肪含量为(241.65±14.65)dB·mW-1,对照组患者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参附汤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疗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40例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参附汤,两组均治疗72 h.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一般指标、脑代谢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及心肌酶谱.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循环稳定情况、平均动脉压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静脉血
目的:分析民国时期本草类书籍的出版特点,进而探讨民国中医出版业的发展特点.方法:以《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为蓝本,采用文献研究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统计分析民国时期本草类书籍的出版特点.结果与结论:民国时期本草类书籍的出版具有时空分布的不均衡性:1912-1927年是本草类书籍出版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书籍出版以翻印前代著作为主,出版内容缺乏原创性;1928-1937年是本草类书籍出版的繁荣发展阶段,此时出版数量最多,原创书籍比例大幅度提升,出现了实验类本草著作、大部头丛书及教科书,是中医出版业发展的“黄金十
目的:分析食管癌前病变的转归及其对食管癌变的远期影响.方法:1986年5-6月份对河南省辉县市孟庄镇814名30岁及以上的无症状居民进行食管内镜检查和黏膜活检.受检对象均进入长期随访队列,每年定期进行一次随访,测量血压、身高、体重等,问卷调查家族史、各种良恶性疾病史,记录肿瘤诊疗信息.结果:截至2021年6月30日,共随访36 a,有效随访796人,累计112人患14种不同类型恶性肿瘤,其中食管癌75例(占67.0%),消化道肿瘤95例(占84.9%).1986年活检病理诊断为正常食管黏膜上皮(NOR)4
目的:比较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伴发孤立性肝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9例胸段ESCC伴发孤立性肝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包括Ivor-Lewis法和颈胸腹三切口手术;肝转移灶切除;术后辅助化疗.非手术治疗包括全身化疗;肝转移灶的局部治疗(射频消融、聚焦高强度超声消融和微波消融).结果:手术治疗12例,非手术治疗27例.手术组中,3例行规则肝切除术,9例行不规则肝切除术;无手术相关死亡发生;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均治愈.非手术组患者无治疗相关死亡及治疗
目的:探讨紫檀芪(PTE)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肾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E,40 mg/kg)诱导大鼠T2DM型,成模后,随机分为T2DM对照组,低、中、高剂量PTE组(20、40和80 mg/kg)和罗格列酮组(5 mg/kg),1次/d,干预6周,每组10只.以普通饲料喂养的大鼠作正常对照(n=10).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干预前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尿素氮(BUN)水平;干预6周后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Wes
目的:探讨氟苯达唑对肝癌Huh7细胞活力、迁移、侵袭、凋亡和自噬的影响.方法:Huh7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氟苯达唑低、中、高浓度组,分别给予0、2、4、8μmol/L的氟苯达唑处理.采用CCK-8法观察处理24、48、72 h后的细胞活力,采用划痕实验观察处理24 h后的细胞迁移能力,采用Transwell小室检测处理48 h后的侵袭能力,同时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和凋亡标志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氟苯达唑可显著抑制Huh7细胞活力,
目的:阐明1973-2020年中国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TNM分期分布的变化特征.方法:162814例ESCC病例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的50万例食管/贲门癌患者临床信息数据库,均接受食管癌根治术治疗,TNM分期参照第6版AJCC/UICC标准.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TNM分期的分布.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总体、男性、女性早期(0+Ⅰ期)癌患者占比的变化趋势,报告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全局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及其95%CI.结果:162814例
目的:探讨苦参素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巨噬细胞M1/M2极化的影响.方法:50只雌性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EAE组、醋酸泼尼松(PA)组、苦参素组及激动剂组,每组各10只,除对照组外均建立EAE模型.于发病日开始给药干预,苦参素组腹腔注射200 mg/kg苦参素注射液,EAE组和对照组腹腔注射10 mL/kg生理盐水,激动剂组腹腔注射200 mg/kg苦参素注射液+2 mg/kg p38MAPK特异性激动剂茴香霉素,PA组灌胃6 mg/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