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实现规模办学,是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坚持“对内收缩,对外开放,整合资源,提高质量,增强效益”的方针,对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进行调整,但是调整中存在了很多问题。本文分析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指导思想、遇到的困境,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农村 中小学 布局
中图分类号:G40-011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进,农村学龄人口不断减少和城镇化水平速度的加快,我国农村地区不少中小学生源不足,学校布局分散,规模小,质量低的矛盾日益突出。本着充分发挥教育资源利用率的宗旨,我国农村地区开始了新一轮中小学布局的大调整。我国农村中小学经历了扩点—收缩—调整的改革,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为实施“两基”,贯彻“两全”奠定了基础。但是我国的农村中小学布局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深刻地进行反思。
1 农村中小学布局的指导思想
所谓农村中小学布局是指农村中小学在某一地区的分布状况。任何一个地区的学校分布,在可供选择的不同方案中,至少存在着这样一种:与其它布局相比,便于管理,能保持较高的入学率和巩固率,教育投入少,成本低,比较容易提高或保持较高的教育质量,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比较高,这样一种学校布局就是一种合理布局。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为宗旨,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前提,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实现教育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调整,使农村教育具有稳定性、合理性、效益性、有序性,以确保“两基”成果的巩固与提高,最终实现教育创新。
2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问在的问题
通过布局调整,各地农村基础教育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教育资源得到了优化的配置。但是与之相随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尤其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更加突出,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刻的反思。
(1)布局调整的时机把握不好,出现了教育资源匮乏与闲置并存的结构性浪费。农村学校的重新布局需要较多的经费投入,是一项耗资较大的工程。可是,有些县、乡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布局调整所需的人力、物力、资金等条件估计不足,在基本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急于把周边的一些学校和教学点撤并,导致校园或闲置、或被拍卖、或被移作他用,原有教学仪器、设备以及图书资源等流失、损失和浪费,而被政府定为集中办学的中心校却因基础设施不完备而无法容纳更多的师生,因此造成了教育资源匮乏与闲置并存的结构性浪费。
(2)扩建合并所需经费筹措难,客观上增加了农民的负担。税费改革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原来的筹资渠道不存在,资金来源是一个首要的问题。一方面,扩建、新建学校县级财政无力支付,镇、村两级也失去了原来三级办学体制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育投入上存在推诿扯皮的现象;另一方面,农民要为上学的子女解决交通和食宿问题,而交通和食宿两项费用加在一起,按各地区最低生活标准每生每月150元计算,一年10个月就达1500元,客观上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3)集中与分散办学的关系处理不得当,造成了资源重复性浪费。布局调整使学校服务区半径普遍加大,给学生就学带来了很大困难。首先,村干部认为学校是全村群众多年前建起来的,如果把它撤掉,不好向群众交待,因此自动恢复了一些不该撤并的教学点;其次,由于村民不放心让自己的孩子到离家很远的中心学校上学,于是,他们有些宁愿让孩子失学在家或者自行聘请老师,利用布局调整后的废弃教学点办学。这样,既造成了中心校的生源不足,又导致本该撤并的教学点无法撤并,造成了资源重复性浪费。
(4) 布局调整后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质量不高,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布局调整后的师资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现在小学教师中能任小学全科教学的教师基本没有,初中、高中文理学科之间更是一道不可跨越的鸿沟;另一方面,布局调整后的农村中小学有很多寄宿学生,需要大量的生活管理老师,但是农村中小学的生活管理老师普遍素质低下。这些都导致了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3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今后的发展方向
(1)广泛宣传,形成共识。合班并校关系到各个村组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复杂工作。通过广泛的政策宣传,深入细致地做好广大教师、家长、学生和学校管理者的思想工作,让与之相关者懂得调整是教育发展的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关键,同时,千方百计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2)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布局调整的力(下转第21页)(上接第2页)度。在积极争取国家“义教工程”、“危改工程”项目建设的同时,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实行国家、社会和个人等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办法。建议各级政府统筹考虑,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学校布局调整,切实保证财政对教育投入的主渠道作用,优先安排学校布局调整的投资计划。同时,采取“争、挤、赊、贷”等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方式,从而完善基础设施和教学配套设施,提高教学质量。
(3)合理利用固定资产、挖掘固定资产经济价值。为防止校舍等固定资产的闲置,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用途,挖掘其经济价值,并把所得收入用于学校布局调整。校舍等不动产可采取改造、互换、转让拍卖、开发等措施,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市县两级都要加大对闲置教育资源的监管力度,及时出台有关的政策和措施,防止教育资源流失,切实保证教育资源为教育所有。
参考文献
[1]张忠福.稳步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思考[M].教学与管理,20041.1.
[2]罗家俊.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思考[J].云南教育,2004(07):9~10.
[3]郭清扬.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与教育资源合理配置[J].教育发展研究,2008.7.
关键词农村 中小学 布局
中图分类号:G40-011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进,农村学龄人口不断减少和城镇化水平速度的加快,我国农村地区不少中小学生源不足,学校布局分散,规模小,质量低的矛盾日益突出。本着充分发挥教育资源利用率的宗旨,我国农村地区开始了新一轮中小学布局的大调整。我国农村中小学经历了扩点—收缩—调整的改革,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为实施“两基”,贯彻“两全”奠定了基础。但是我国的农村中小学布局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深刻地进行反思。
1 农村中小学布局的指导思想
所谓农村中小学布局是指农村中小学在某一地区的分布状况。任何一个地区的学校分布,在可供选择的不同方案中,至少存在着这样一种:与其它布局相比,便于管理,能保持较高的入学率和巩固率,教育投入少,成本低,比较容易提高或保持较高的教育质量,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比较高,这样一种学校布局就是一种合理布局。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为宗旨,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前提,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实现教育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调整,使农村教育具有稳定性、合理性、效益性、有序性,以确保“两基”成果的巩固与提高,最终实现教育创新。
2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问在的问题
通过布局调整,各地农村基础教育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教育资源得到了优化的配置。但是与之相随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尤其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更加突出,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刻的反思。
(1)布局调整的时机把握不好,出现了教育资源匮乏与闲置并存的结构性浪费。农村学校的重新布局需要较多的经费投入,是一项耗资较大的工程。可是,有些县、乡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布局调整所需的人力、物力、资金等条件估计不足,在基本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急于把周边的一些学校和教学点撤并,导致校园或闲置、或被拍卖、或被移作他用,原有教学仪器、设备以及图书资源等流失、损失和浪费,而被政府定为集中办学的中心校却因基础设施不完备而无法容纳更多的师生,因此造成了教育资源匮乏与闲置并存的结构性浪费。
(2)扩建合并所需经费筹措难,客观上增加了农民的负担。税费改革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原来的筹资渠道不存在,资金来源是一个首要的问题。一方面,扩建、新建学校县级财政无力支付,镇、村两级也失去了原来三级办学体制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育投入上存在推诿扯皮的现象;另一方面,农民要为上学的子女解决交通和食宿问题,而交通和食宿两项费用加在一起,按各地区最低生活标准每生每月150元计算,一年10个月就达1500元,客观上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3)集中与分散办学的关系处理不得当,造成了资源重复性浪费。布局调整使学校服务区半径普遍加大,给学生就学带来了很大困难。首先,村干部认为学校是全村群众多年前建起来的,如果把它撤掉,不好向群众交待,因此自动恢复了一些不该撤并的教学点;其次,由于村民不放心让自己的孩子到离家很远的中心学校上学,于是,他们有些宁愿让孩子失学在家或者自行聘请老师,利用布局调整后的废弃教学点办学。这样,既造成了中心校的生源不足,又导致本该撤并的教学点无法撤并,造成了资源重复性浪费。
(4) 布局调整后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质量不高,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布局调整后的师资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现在小学教师中能任小学全科教学的教师基本没有,初中、高中文理学科之间更是一道不可跨越的鸿沟;另一方面,布局调整后的农村中小学有很多寄宿学生,需要大量的生活管理老师,但是农村中小学的生活管理老师普遍素质低下。这些都导致了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3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今后的发展方向
(1)广泛宣传,形成共识。合班并校关系到各个村组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复杂工作。通过广泛的政策宣传,深入细致地做好广大教师、家长、学生和学校管理者的思想工作,让与之相关者懂得调整是教育发展的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关键,同时,千方百计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2)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布局调整的力(下转第21页)(上接第2页)度。在积极争取国家“义教工程”、“危改工程”项目建设的同时,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实行国家、社会和个人等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办法。建议各级政府统筹考虑,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学校布局调整,切实保证财政对教育投入的主渠道作用,优先安排学校布局调整的投资计划。同时,采取“争、挤、赊、贷”等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方式,从而完善基础设施和教学配套设施,提高教学质量。
(3)合理利用固定资产、挖掘固定资产经济价值。为防止校舍等固定资产的闲置,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用途,挖掘其经济价值,并把所得收入用于学校布局调整。校舍等不动产可采取改造、互换、转让拍卖、开发等措施,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市县两级都要加大对闲置教育资源的监管力度,及时出台有关的政策和措施,防止教育资源流失,切实保证教育资源为教育所有。
参考文献
[1]张忠福.稳步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思考[M].教学与管理,20041.1.
[2]罗家俊.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思考[J].云南教育,2004(07):9~10.
[3]郭清扬.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与教育资源合理配置[J].教育发展研究,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