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对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中国医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kkk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术中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对肿瘤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入院治疗的胃癌、结肠癌根治手术的44例患者,将手术过程中异体输全血400 mL的22例患者为异体输血组(对照组);将手术前22例患者切皮放血400 mL,为自体输血组,同时等量输入羟乙基淀粉,术中患者再输回自体血,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血常规变化和凝血指标的变化。 结果 自体输血组患者输血1 h至术后24 h Hct及Hb较异体输血组降低明显(P<0.05);两组患者输血前PT及APTT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且在输血前后均发生延长同时PLT和FIB发生减少(P>0.05)。结论 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对肿瘤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差异性不显著。
  [关键词]自体输血;血液凝固;输血
  [中图分类号] R45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0-47-03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上术中失血量比较大的手术如肝移植、肿瘤围术期、复杂心胸外科等开展范围越来越广,术中及时的输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异体输血过程可能使患者自身内环境发生紊乱从而导致凝血障碍,近年来自体输血逐步应用,既可减轻医疗负担,也能避免异体输血可能引发的感染等免疫并发症发生[1]。本研究通过对术中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对我院收治的44例肿瘤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的比较分析,为临床安全使用自体输血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均为2011年1月~2012年6月份入院进行胃癌、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共44例,ASAⅠ~Ⅱ级,男26例,女18例,年龄33~68岁,平均(51.0±8.4)岁,体重49~80 kg,平均(65.0±11.3)kg。所有患者手术前均无凝血障碍,血常规化验结果:Hct>0.35,Hb>120 g/L,为经过激素治疗或放疗,术中血液无污染。患者根据输血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自体输血组22例,异体输血组22例,两组患者手术、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与术后镇痛
  所有患者手术开始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静脉注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通气并采用机械控制将呼气末CO2分压控制在30~40 mm Hg。术中持续泵入异丙酚6~10 mg/(kg·h),进行持续麻醉。自体输血患者切皮取血400 mL,在取血的同时,在链接吸血管道上将抗凝药注入关内,使抗凝药与血液混合,防止凝集发生,抗凝剂为500 mL生理盐水与肝素钠12 500 U,与吸取血液比例为1︰5,同时静脉输入羟乙基淀粉400 mL,于手术后半段将自体血回输给患者。
  1.3 标本采集及监测指标
  两组患者均抽取麻醉前、输血前、输血后1 h和术后24 h动脉血和静脉血。测定两组血常规:红细胞压积(Hct)、血红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常规测定结果比较
  自体输血组患者Hct和Hb在输血后1 h和术后24 h较异体输血组降低明显(P<0.05),但与两组患者术前数据相比,也均有所降低(P<0.05);两组患者PLT指标输血后较术前下降明显(P<0.05),输血后1 h和术后24 h两组PLT水平基本一致。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在各测定点的变化分析
  两组患者输血前、输血后1 h、术后24 h的PT和APTT均较手术前明显增加(P<0.05),两组FIB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见比较无差异,两组TT各检测点的检测数据无明显的变化(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大型的手术如肝移植、复杂心血管胸外科手术、大型脊柱手术,这些手术操作难度高,手术时间长,出血量比较大,通常需要术中补充血液,异体输血是主要的选择,但随着血液储存技术的改进,自体输血也逐步被应用到此类手术中[2-3]。早在1925年就已有将术中失血回收,并应用于开颅手术中,直到1974年美国Haemoneties公司研制的Cell Saver R血液回收装置问世后,血液回收技术才真正进入临床医用阶段[4]。传统的异体输血容易使患者内环境发生变化,产生免疫系统的不良反应,不利于手术治疗,而自体输血不存在血型配比的问题,可以有效减少因异体输血导致的不良反应,减少了血库的应用量,保证血流动力学的基本稳定[5-7]。
  本研究通过对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在肿瘤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的分析,凝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PT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APTT反应内源性和共同凝血系统,FIB反映凝血系统的一个方面,本研究中,自体输血组患者Hct和Hb在输血后1 h和术后24 h较异体输血组降低明显(P<0.05),但患者输血后1 h和术后24 h,Hb明显回升,可见自体输血患者血液采集后可促进自身内循环中Hb含量降低,保存原有含Hb较高的部分血液,使因手术流失的Hb的损失大大减少;两组患者输血前、输血后1 h、术后24 h的PT和APTT均较手术前明显增加(P<0.05),两组FIB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见比较无差异,均在正常范围内,本次研究未出现不良反应,可见异体输血和字体输血效果相似,相对安全,而且字体输血可最大程度保存凝血因子和血小板,降低患者血小板的破坏度,保持患者术中的稳定。
  综上,异体输血与自体输血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相似,但异体输血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自体输血不存在血型和交叉配合试验,可避免同种异体输血产生的抗体抗原免疫反应所致的溶血、发热和过敏反应;可避免同种异体输血引起的差错事故;反复放血,可刺激红细胞再生[8-10],使患者术后造血速度比术前加快,临床提倡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文达,袁青,廖思红,等.不同输血方式对围术期患者白细胞介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1):3914-3915.
  [2] 徐婵玲,孙业安,姚伟,等.血液回收式自体输血的护理[J].现代医院,2011,11(9):60-61.
  [3] 刘俐伟.胶质瘤围手术期稀释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对预后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5):174-175.
  [4] 牛新环,田玉科,张咸伟,等.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与自体血回输对病人血电解质和血浆蛋白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20(2):109-110.
  [5] 谭冠先,刘敬臣,黎乐群,等.中度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用于肝癌切除术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广西医学,2003,25(3):371-373.
  [6] 黄筱曼.贮存式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与展望[J].广西医学,2010,32 (8):980-982.
  [7] 张孟尚,田志彬,杨瑞娟,等.浅议自体输血[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0):143-144.
  [8] 张霞,魏蔚,郑祥德.不同液体超容量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06,19(2):121-123.
  [9] 梁辉,王保国.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和琥珀酰明胶扩容性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22(11):694-695.
  [10] Perona-Wright G,Jenkins S J,Crawford A,et al. Distinct sources and targets of IL-10 during dendritic cell-driven Th1 and Th2 responses in vivo [J].Eur J Immunol,2006,36(9):2367-2375.
  (收稿日期:2013-03-25)
其他文献
[摘要] 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长期存在着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脱节的问题,将转化医学的理念引入到我国的医学研究生教育中,改变传统医学研究生教育模式,在确定培养目标、探索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有利于复合型医学人才科研创新能力的构建。  [关键词] 转化医学;研究生教育;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2-162-02  转化医
期刊
[摘要] 随着以多媒体数码显微互动系统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系统应用,为血细胞形态教学搭建了一种全新的、多维动态的教学方式,不但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使知识交流更加快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还有效的解决了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之间矛盾,对提高血细胞形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血细胞形态;现代教育技术;数码显微互动系统;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 R446.1
期刊
[摘要] 目的 调查深圳市突发性聋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有效调查问卷为135份,将其所得分数与健康人群或全国常模进行比较。 结果 与正常健康人群比较,突发性聋患者SF-36各个维度计分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心理健康、情感职能、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拉西地平与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踝肱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 方法 选择12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入拉西地平组(66例)和联合治疗组(62例),均测量血压,并检测baPWV。拉西地平组口服拉西地平4~8 mg,每日1次,联合治疗组在服用拉西地平的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10 mg,每日1次,6个月后再次测量血压及baP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CTA个性化使用对比剂的可行性。 方法 2799例CCTA患者病例以体重指数(BMI)分为(BMI0.05)。见表2。  在检查中,患者受检时,静脉给药后,受检者无明显异常感觉或仅感觉到轻度热感,仅有4例患者出现轻度荨麻疹症状,给予相应对症处置。  3 讨论  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CCTA)检查已经成为诊断冠状动脉缺血性病变的常规检查方法。对比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手术联合化疗治疗与单纯化疗的疗效的对比研究。 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02年1月~2007年1月我院收治小细胞肺癌患者52例,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其中25例采用手术治疗联用化疗治疗方法,作为联合组,余27例单纯采用化疗治疗方法,作为对照组。 结果 联合组1年、2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44.0%、24.0%;对照组1年、2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8.1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外周动静脉自动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采用外周动静脉自动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比较外周动静脉自动同步换血前后血清胆红素、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 结果 换血术后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明显下降,白细胞、血小板均有下降,红细胞、血红蛋白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两种保守法对Colles骨折桡骨长度丢失及其临床疗效的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A组采用先石膏后夹板固定,B组先夹板后石膏固定。对两种治疗方法的桡骨长度丢失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结果 两组固定法对于挠骨长度丢失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在临床有效率上B组疗效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VEGF在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140例甲状腺癌组织、50例甲状腺腺瘤及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VEGF的表达,并检测肿瘤微血管计数(MVD),分析VEGF蛋白的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结果 甲状腺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和MVD计数均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和甲状腺腺瘤组织(P<0.05)。在甲状腺癌组织中有
期刊
[摘要] 目的 提高对结节性黄瘤的诊断治疗水平。 方法 分析6例正常脂质的四肢结节性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对正常脂质的结节性黄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 结果 四肢正常脂质出现结节性黄瘤,位于四肢关节的伸侧,见散在暗红色结节,黄豆大小,对称分布,无破溃,无触痛。采用局部液氮冷冻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术后3个月复查未发现复发征象,血常规、生化检查结果正常。 结论 在四肢正常脂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