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教育专家说,学校应该是教师安静地进行教学、学生安静地学习的场所。这里所说的“安静”指的是学校不能受到外界过多的干扰和影响。这个观点虽然正确,但在现实社会中,部分学校为了追求所谓的“安静”,对学生和教师进行比较严格的管束,更有甚者,学校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不允许走出校门,只能待在教室里安静地学习。
然而这种在学校严格要求下的“安静”,是对安静的狭隘理解,学校在束缚学生自由的同时,也扼杀了他们身为儿童的天性。此类做法,笔者不敢苟同。因为,学校既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也是儿童释放天性、童真的场所。那么,校园必定是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声音,是绝对安静不下来的。读书声、歌声、孩子们的嬉闹声,在我看来,这一切的声音,都是美妙动人的。
琅琅的读书声是学校最美的声音。在综艺节目《朗读者》风靡全国后,“朗读”更是成为了一种学习潮流。但是,部分学校的课堂、早读上都听不到学生朝气蓬勃的读书声,要么是默读,要么是学生在题海中战斗。作为一所学校,朗读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象征着学校的精气神。试想象,学生在朗读中投入沉醉,既身心愉悦,又在不知不觉中积淀内涵,何乐而不为呢?
让儿童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完美的人生应该离不开诗歌和音乐,笔者小时候在乡下念书,当时的班主任还兼任着我们的音乐老师。下课后,他会教我们几首老歌或者京剧片段。在冬天的时候,同学们一起晒着太阳,在温暖的阳光下放肆歌唱,整个校园飘扬着我们快乐的歌声。那时每节课前都有五分钟的唱歌时间,文娱委员站在讲台前领唱,等歌唱完了,老师就开始上课。现在的部分学校把课前唱歌这一环节取消了,究其原因,不过是教师不愿意耽误上课的宝贵时间。除了音乐课之外,校园里很少听到歌唱声。儿童的天性是充满活力和朝气的,唱歌是学生表达心情的一种方式,我们要构建和諧校园,就要学会尊重学生爱游戏的天性。
学生的讨论声让校园更具活力。作为学校的主体人群——学生,他们的思维和做法都与大人的水平有差距,所以势必在某些方面会意见相左。用大人的固定思维来看,他们的交流、讨论甚至争吵可能会显得幼稚,不妨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一下,儿童天真无邪,敢于提出质疑,因为一件事情进行讨论或者争论,是他们的天性使然,也是他们的成长之路上必经的过程。孩子天性好动,在追逐打闹嬉戏中自然而然发出的声音,才是他们童年的原生态状态。如果每个孩子都像大人一般成熟、稳重甚至是木讷,那他们就失去了童年的本真。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经常强调的是以生为本,尊重孩子的独特成长经历。因此,我们必须承认并且接纳孩子世界里的生活方式和游戏规则。有了这种认知,那么可能就会承认孩子们发出种种“声音”的合理性,也会认为它是校园的最美声音之一。
无论是哪种声音,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养分,在尊重儿童的独特性的教育理念前提下,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学校,都应该还孩子一个真实的童年,做一个真正的儿童。
(作者单位:深圳市仙桐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周小益)
然而这种在学校严格要求下的“安静”,是对安静的狭隘理解,学校在束缚学生自由的同时,也扼杀了他们身为儿童的天性。此类做法,笔者不敢苟同。因为,学校既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也是儿童释放天性、童真的场所。那么,校园必定是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声音,是绝对安静不下来的。读书声、歌声、孩子们的嬉闹声,在我看来,这一切的声音,都是美妙动人的。
琅琅的读书声是学校最美的声音。在综艺节目《朗读者》风靡全国后,“朗读”更是成为了一种学习潮流。但是,部分学校的课堂、早读上都听不到学生朝气蓬勃的读书声,要么是默读,要么是学生在题海中战斗。作为一所学校,朗读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象征着学校的精气神。试想象,学生在朗读中投入沉醉,既身心愉悦,又在不知不觉中积淀内涵,何乐而不为呢?
让儿童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完美的人生应该离不开诗歌和音乐,笔者小时候在乡下念书,当时的班主任还兼任着我们的音乐老师。下课后,他会教我们几首老歌或者京剧片段。在冬天的时候,同学们一起晒着太阳,在温暖的阳光下放肆歌唱,整个校园飘扬着我们快乐的歌声。那时每节课前都有五分钟的唱歌时间,文娱委员站在讲台前领唱,等歌唱完了,老师就开始上课。现在的部分学校把课前唱歌这一环节取消了,究其原因,不过是教师不愿意耽误上课的宝贵时间。除了音乐课之外,校园里很少听到歌唱声。儿童的天性是充满活力和朝气的,唱歌是学生表达心情的一种方式,我们要构建和諧校园,就要学会尊重学生爱游戏的天性。
学生的讨论声让校园更具活力。作为学校的主体人群——学生,他们的思维和做法都与大人的水平有差距,所以势必在某些方面会意见相左。用大人的固定思维来看,他们的交流、讨论甚至争吵可能会显得幼稚,不妨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一下,儿童天真无邪,敢于提出质疑,因为一件事情进行讨论或者争论,是他们的天性使然,也是他们的成长之路上必经的过程。孩子天性好动,在追逐打闹嬉戏中自然而然发出的声音,才是他们童年的原生态状态。如果每个孩子都像大人一般成熟、稳重甚至是木讷,那他们就失去了童年的本真。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经常强调的是以生为本,尊重孩子的独特成长经历。因此,我们必须承认并且接纳孩子世界里的生活方式和游戏规则。有了这种认知,那么可能就会承认孩子们发出种种“声音”的合理性,也会认为它是校园的最美声音之一。
无论是哪种声音,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养分,在尊重儿童的独特性的教育理念前提下,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学校,都应该还孩子一个真实的童年,做一个真正的儿童。
(作者单位:深圳市仙桐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