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能源汽车是今后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分析目前新能源汽车存在的现状及问题,进一步解决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推广,从而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认知度,增强消费者信心,达到新能源汽车进入大众市场,进一步推进低碳绿色消费。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营销;策略
前言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汽车等,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主要是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一、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一)技术问题有待突破
目前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是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其中电池技术瓶颈没有突破依然是新能源汽车推广最大的问题所在。目前市场上使用的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后的续驶里程一般为100km-300km,并且这还需要保持适当的行驶速度及具有良好的电池调节系统才能得到保证,而绝大多数电动汽车一般行驶环境下续驶里程只有50km-100km。
并且普通蓄电池充放电次数仅为300-400次.即使性能良好的蓄电池充放电次数也不过700-900次,也就是说目前的技术水平只能保证电池在十万公里以内正常运行,超过十万公里将会面临电池的更换,这将让消费者付出非常高的成本,阻碍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二)价格相对较高
目前面市销售的纯电动汽车价格普遍较同型号的传统燃油车要高1倍以上,所以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并不能起到大幅降低车价的作用,利用新能源汽车的节油效率来抹平这部分差价,需要的时间过长。例如消费者购买比亚迪乃DM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享受5万元最高补贴后售价10万元左右,比汽油发动机F3还要贵出3万多元;比亚迪E6电动汽车续航里程300多公里,在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但成本30万元左右,享受6万元最高补贴后比传统能源汽车贵了10多万元,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仍难以接受与同级别普通车型相比相距几倍的价差。
(三)充电站建设有待配套
伴随政府鼓励发展电动汽车各地建设充电站的热情也十分高涨。今年上半年,有近30个城市对外公布电动汽车充电站筹建计划,已有充电站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城市也不少于10个,然而充电站建设仍然出现了利用率低及闲置等问题。例如作为“十城千辆”首批试点城市之一,大连2009年9月就展开了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工作。目前,大连已经建成3座便捷式充电站,共设置21个充电桩。但这些充电设施的实际利用率并不高,有部分充电桩闲置。因此充电站建设的数量、地点以及当地电动汽车的数量和使用率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都存在着难以配套的问题。
二、新能源汽车的营销建议
(一)增加新能源汽
宣传力度经过政府实施一系列利好政策,汽车已经走进了普通家庭,而作为一般消费者,了解传统汽车的人相对较多,大家对新能源汽车的了解相对较为单一,我国已经开始致力于宣传节能减排的新型出行方式,然而要增加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就必须加大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宣传力度,形成市场消费示范效应。并且要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个体人员的培养,致力于加快汽车营销人员的转型,不仅要能够懂得传统汽车,还要了解新能源汽车的优势与特点。帮助消费者建立对新能源汽车的信心。
(二)加大政府部门示范力度
国内公务车市场有着巨大广阔的增长空间和年均20%的增长速度,2007年和2008年政府用于公务车采购的财政支出都达到了800亿元。今年全国公车采购金额有望突破千亿元。2009年财政部、科技部发出《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试点工作的通知》中鼓励试点城市率先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政府采购在这场汽车产业的扶持大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能源汽车进入公务车采购范围。有利于国家推进新能源汽车战略,有利于说服普通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有助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三)增强国家政策支持力度
在美国、日本等国家政府采取减免购置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等措施.鼓励消费者优先购买新能源汽车。美国和日本的经验表明。政府的支持和补贴是新能源汽车大规模走向市场的重要因素。在财政政策方面,对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给予优惠贷款;对于购买者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加大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强制性采购,形成消费示范效应等。在税收政策方面,对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的进口给予关税优惠,降低其生产成本;对生产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优惠;对购买者按其所购车辆的等效节能指标给予一定的购置税减让。在金融政策方面,鼓励、提倡逐步建立以政府信用、投融资实体为平台,以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债券发行为手段的开发性金融信贷政策体系,解决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研发资金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彦辉.汽车新型動力技术现状及展望[c].重庆汽车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
[2]陈全世.先进电动汽车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庾晋.新能源汽车:机遇与挑战并存[J].汽车电器.2008.(01)
[4]李金津.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思考及相关建议[J].工业技术经济.2008.(01)
[5]陈冀.我国新能源汽车如何追上发达国家[N].经济参考报.20lO(005).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营销;策略
前言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汽车等,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主要是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一、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一)技术问题有待突破
目前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是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其中电池技术瓶颈没有突破依然是新能源汽车推广最大的问题所在。目前市场上使用的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后的续驶里程一般为100km-300km,并且这还需要保持适当的行驶速度及具有良好的电池调节系统才能得到保证,而绝大多数电动汽车一般行驶环境下续驶里程只有50km-100km。
并且普通蓄电池充放电次数仅为300-400次.即使性能良好的蓄电池充放电次数也不过700-900次,也就是说目前的技术水平只能保证电池在十万公里以内正常运行,超过十万公里将会面临电池的更换,这将让消费者付出非常高的成本,阻碍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二)价格相对较高
目前面市销售的纯电动汽车价格普遍较同型号的传统燃油车要高1倍以上,所以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并不能起到大幅降低车价的作用,利用新能源汽车的节油效率来抹平这部分差价,需要的时间过长。例如消费者购买比亚迪乃DM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享受5万元最高补贴后售价10万元左右,比汽油发动机F3还要贵出3万多元;比亚迪E6电动汽车续航里程300多公里,在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但成本30万元左右,享受6万元最高补贴后比传统能源汽车贵了10多万元,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仍难以接受与同级别普通车型相比相距几倍的价差。
(三)充电站建设有待配套
伴随政府鼓励发展电动汽车各地建设充电站的热情也十分高涨。今年上半年,有近30个城市对外公布电动汽车充电站筹建计划,已有充电站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城市也不少于10个,然而充电站建设仍然出现了利用率低及闲置等问题。例如作为“十城千辆”首批试点城市之一,大连2009年9月就展开了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工作。目前,大连已经建成3座便捷式充电站,共设置21个充电桩。但这些充电设施的实际利用率并不高,有部分充电桩闲置。因此充电站建设的数量、地点以及当地电动汽车的数量和使用率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都存在着难以配套的问题。
二、新能源汽车的营销建议
(一)增加新能源汽
宣传力度经过政府实施一系列利好政策,汽车已经走进了普通家庭,而作为一般消费者,了解传统汽车的人相对较多,大家对新能源汽车的了解相对较为单一,我国已经开始致力于宣传节能减排的新型出行方式,然而要增加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就必须加大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宣传力度,形成市场消费示范效应。并且要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个体人员的培养,致力于加快汽车营销人员的转型,不仅要能够懂得传统汽车,还要了解新能源汽车的优势与特点。帮助消费者建立对新能源汽车的信心。
(二)加大政府部门示范力度
国内公务车市场有着巨大广阔的增长空间和年均20%的增长速度,2007年和2008年政府用于公务车采购的财政支出都达到了800亿元。今年全国公车采购金额有望突破千亿元。2009年财政部、科技部发出《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试点工作的通知》中鼓励试点城市率先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政府采购在这场汽车产业的扶持大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能源汽车进入公务车采购范围。有利于国家推进新能源汽车战略,有利于说服普通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有助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三)增强国家政策支持力度
在美国、日本等国家政府采取减免购置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等措施.鼓励消费者优先购买新能源汽车。美国和日本的经验表明。政府的支持和补贴是新能源汽车大规模走向市场的重要因素。在财政政策方面,对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给予优惠贷款;对于购买者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加大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强制性采购,形成消费示范效应等。在税收政策方面,对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的进口给予关税优惠,降低其生产成本;对生产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优惠;对购买者按其所购车辆的等效节能指标给予一定的购置税减让。在金融政策方面,鼓励、提倡逐步建立以政府信用、投融资实体为平台,以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债券发行为手段的开发性金融信贷政策体系,解决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研发资金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彦辉.汽车新型動力技术现状及展望[c].重庆汽车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
[2]陈全世.先进电动汽车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庾晋.新能源汽车:机遇与挑战并存[J].汽车电器.2008.(01)
[4]李金津.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思考及相关建议[J].工业技术经济.2008.(01)
[5]陈冀.我国新能源汽车如何追上发达国家[N].经济参考报.20lO(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