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为黑,纸为白——论中国画的留白艺术

来源 :颂雅风·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good1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历代画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用笔墨塑造形象来表达绘画者丰富的内心世界。中国画是世界绘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继承和发扬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当代美术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开设中国画欣赏课,使广大青少年接受传统艺术的熏陶,对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民族自豪感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国画 留白 欣赏
  广大的青少年对于中国画学习,大多兴趣缺乏。对此原因进行调研后发现,大部分学习者认为中国画构图不完整,画面表现景物太少,留的留白太多。留白对于他们来说,较为陌生,且缺乏一个正确、完整的认知,因此,如何欣赏和处理留白成为了摆在他们面前的重要难题。
  为了引导青少年更好地欣赏中国画“留白”,我曾翻阅了不少的材料,发现没有一本系统地介绍中国画“留白”的书,毕竟“留白”较难理解,我只好自编教材,采用适合他们情况的教学方式。
  首先让青少年了解,中国画为什么有“留白”。
  虚和实的观念很深地影响到了中国艺术,虚和实的表现是这个艺术的特点,如大家熟悉的中国戏曲《三岔口》等剧目,主要靠演员的动作、表情让观众意会特定的情境和环境,其中人物表演是实,背景道具的简化是虚。中国画更是重视留白,要求“计白当黑”(老子语)这白就是虚,黑就是实。
  其次,让青少年明白中国画“留白”的作用。
  中国画的“留白”,类似于悬念,为了使学习者更深刻地理解留白,并会运用,我采用了如下方法:我并未急于让学习者欣赏中国画,而是从他们熟悉的作品入手,引导他们去思考、去探究。在用幻灯片出示“米洛斯的维纳斯”照片后,我提出让他们给失去了双臂的维纳斯恢复双臂,让维纳斯更完美。学习者非常感兴趣,认真地设计起来,学习者齐心协力精心设计了20多种复原双臂的方案。最终没有一种方案会认为是满意的,总觉得不自然、不贴切、不协调。此时,我将学习者的疑问抛出,“为什么恢复的维纳斯倒不如断臂的维纳斯美呢?”他们讨论得很是热烈。最后结论是无臂的维纳斯更能留给人们无尽美的想象空间。我接着又提出第二个问题,“文学作品中有没有类似的表现手法?”有的学习者谈到了小说《孔乙己》,有的则谈到了电影《红楼梦》,这两者的共同点便是结尾处给人留下了悬念。从这些例子中悟出了艺术创作应适当地留白,让每一位欣赏这都可以按自己的趣味、意愿、理想去想象、去阐释,去自由地进行二度创作,从而使艺术更具有魅力,这就是艺术表现上虚实相生的原理。
  学习者对艺术创作运用虚实表现手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就系统地向学习者介绍“留白”在中国画的一些作用,归纳起来有三种:
  一、虚实相生,意境深远
  我先让学习者欣赏明朝画家董其昌《翠岫丹枫图》和宋朝画家马远《寒江独钓图》,然后让他们谈谈对画面的理解。从他们的回答声中,我发现学习者对中国山水画为什么常常在画面中留着一大片留白来代表画中的水或者天地,却又不给人一种空旷感,而是实实在在的感觉,以及中国画中何谓虚实等问题上存在着疑惑。我进一步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并给与适当的点拨。
  中国画中的留白,就是利用宣纸本身的白色不加笔墨而起到画面留白的视觉感受,画面上的那些形状不同、大小不和位置也不同的留白,虽然没有笔墨的刻画,却异常表现出江河湖海、山岚雾气、天空等许多的自然景象,这样的效果可能用眼看出来,也可能凭借想象体会出来。如明朝画家董其昌《翠岫丹枫图》这幅作品画面的景物描绘很少,留下三分之二的留白。可是画中的留白并不等于无物,而是画家赋予它以水、山岚雾气、烟云天空等许多虚景,任观赏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对画面进行二次创作。《寒江独钓图》这幅作品的作者以严谨的线描,在画面中描绘一叶扁舟,上有一位老翁俯身垂钓,旁以淡淡线墨勾出水纹,四周全是留白。画家画得很少,但画面并不空,反而觉得视野宽阔,寒气逼人,而且还觉得留白之处有一种语言难以表达的意境。
  二、删繁就简,突出主题
  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多是表现山川、水、天空等景象,学习者很容易理解,如果让他们说出中国人物画“留白”的作用,就比较困难。
  为了让学习者更清楚了解中国人物画“留白”是突出主题,我出示了几幅具有代表性作品,东晋顾恺之《女史图》、元颜辉《钟馗出猎图》、唐代阎立本《步辇图》、当代画家李琦《主席走遍全国》。
  唐代阎立本《步辇图》是一幅历史题材画卷,我让他们分析画面找出问题,有的人说——“皇帝接见他国宾客的场面不应该隆重谨慎的吗?为什么画家在画面没有体现出来呢?背景什么都没有画,就留白?”有的说——“相对于人物的神态和动态生动的刻画,为什么作者又不舍得也把周围的场景多画一笔呢?” 我根据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点拨。《步辇图》画家将主要精力和笔墨用在人物和动态的刻画方面,而将其周围的场景一一省略,代之以留白。然而,这留白并非虚无,观者通过主题形象地欣赏,去想象、品味这留白是怎样的场景,如何的气派豪华,从而感受到当时唐帝国的强盛和辉煌。
  如當代画家李琦的《主席走遍全国》,在艺术处理上,画家采用了中国特有的布白方式。画家在处理这个画面时并没有落入主谋与群众攀谈的一般性构图,而颇有新意地采用直面肖像,背景留空的画面形式,表现主席风尘仆仆,放眼眺望的形象。画家还通过破旧的草帽、朴素的白衬衣和主席平易质朴的生活作风,又展现了主席常有的潇洒神态。画面大胆地将背景虚略掉,却能让人联想到主席走遍全国的宽阔场面,获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这种以虚来衬托实的处理手法既扩展了画面的意境,又对主题起到帮衬和烘托作用。这留白不是真正的留白,而是表达主题不可分割的画面有机组成部分。
  三、体现形式之美,气韵生动
  通过对以上作品的欣赏,学习者对“留白”有了较深的理解,这时,我想让学习者分析“留白”的其他作用,来拓展对“留白”理解的延伸。
  中国画讲究留白,画家观察和表现自然时,是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而是流动着飘瞥上下四方,一目千里,把握大自然的内部节奏,把全部景界组织成一幅气韵生动的艺术画面,所谓“咫尺之图,写千里之势”便得益于作者对于画面留白的使用和控制,营造出让人意想不到的意境。由于画家的巧妙布白,使得中国画具有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博大、壮阔和神奇。如傅抱石、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在画面上既要有北国风光、江南景色,还要有春、夏、秋、冬四季互融。要解决好这些矛盾,协调画面,只能借助留白的巧意布施,使其是云、是雾、是光、是气……融浑一体,方能再现辽阔无边的壮丽河山,使人感受到景绣江山的雄伟和完整。清代大法家邓石曾经说过,“字划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其实,他想表达的就是留白的使用对作品艺术形式所起的重要作用。
  以上所述,不难明了“留白”在中国画里的意义和作用。我认为,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来了解留白之意、留白之美,对于学习、鉴赏和创造中国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凤举.如何做好高中美术课欣赏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27):124.
  [2]陆天芒.优化作品欣赏 探索教学之路——谈农村高中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02):163.
  作者单位:南宁市第十四中学高中部
其他文献
摘要:学习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为社会培养人才,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假若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机械地开展学习活动,最终产生的教学效果也是不尽人意。因此,多给学生一些空间,并且采取合理化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此来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基于此,本文就主要从中职音乐教学入手,进行相关方面的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中职 音乐 课堂  音乐是表达人内心思想感情、情绪起伏等方面的重要工具之一,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提升,在我国教育体制的变革,使得教学模式也在发生一定的转变。现如今,创客思维已经走进教学课堂中,对我国中职美术教学课堂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利用创客思维的特点,将其中的优点在实际的中职美术课堂中充分体现,学会“玩”,在玩中激发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使得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快速提升。基于此,本文就创客思维模式下的中职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玩进行科学合理地研究与分析。  关键字:创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意识,且深入到各个领域中。近年来,美术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美术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仍有不足之处。美术包括素描、色彩、软件课等,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发展方向,在给学习者带来遐想空间的同时,也为美术教育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创意通过时间的磨练逐渐形成,使美术学习者以敏锐的观察力看待身边的人和事,从而获得独特的感受。  关键词:中职 美术教育 创造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画线条重要性的分析,阐述线条在国画中的运用。在鉴赏与创作的过程当中,既要重视线条对于中国画的重要价值性,又要做到能够不拘泥于一种方法而禁锢住自身的思维,从而在中国画千变万化的线条当中找到其运用的方法。  关键词:线条 中国画 变化  一、线条在国画中的重要性  国画中有泼墨、白描、写意等绘画手法,但都要用到线条。如果没有线条的支撑,整幅画就是一个漂浮在空中的东西,软趴趴的,给人
期刊
摘要:古人在诗歌创作中非常注重艺术技巧的使用,在写景、言情、状物、述志等的过程中,将对立与统一的辩证观念运用在诗歌创作中。诗歌创作中的艺术技巧是多种多样的,在诗歌鉴赏中把握诗中所运用的艺术技巧,对于理解诗人思想情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虚实、动静、点染、曲直四个方面,针对诗歌鉴赏中的艺术技巧展开了以下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诗歌鉴赏 艺术技巧  一、虚实——丰富诗歌内涵  虚实艺术技巧是诗歌鉴赏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文学强调含蓄的美,虚实相生,余韵悠长。本文的目的就在于以“景”或“图”为媒介,搭建美术与文学的桥梁,让学生通过对绘画和文学的配合解读,提升审美品读能力,在初中“润透”课程长时间的熏染中提升人文素养。本课题将美术课标和语文课标结合,开发适合学生年龄段的“润透”课程,将美术的“景”和语文读本中的“景”分类而语,让学生学会从艺术角度寻景物、学构图、创画境;从语文角度品意象、析情感、谈感悟。
期刊
摘要:从某种角度去看,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思想感情的结晶,与此同时,由于艺术家所处时代的关系,其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往往会被印上时代的印章。特别是来自各个时代的艺术精品,在对这些精品进行鉴赏的过程中,鉴赏者应当里立足其中的情感元素,如此方能深入、全面地对这些精品的思想内涵进行解读。  关键词:美术 情感元素 探究  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鉴赏者积极对其中的情感元素进行挖掘,可以更好地对其思想内涵进行理解
期刊
摘要:国民生活水平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转移到了生活的品质上,越来越重视文化的传承,也认识到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意义。而客家传统服饰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征和载体,承载了客家人节俭、朴素、勤劳又包容的性格特质。本文以客家传统服饰为主体,分析客家服饰文化与现代服饰文化相结合意义,使其重新恢复生机。  关键词:客家服饰 传统 现代服饰 融合创新 发展 客家文化  一、前期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
期刊
摘要:Cajon(卡洪鼓)又叫做木箱鼓,声音跟爵士鼓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乐器由废弃物改装,变成木制;木箱鼓中另有玄机,会安装小鼓的弦或是吉他弦,达到共振的效果,从而产生出和爵士鼓相似的声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卡洪鼓也在不断地改良升级,有些较为高级的木箱鼓在这鼓身当中还会加上其他的打击乐器,丰富音色。本文以卡洪鼓的特点作为研究的起点,重点探究了其作用和实施途径,希望为这种乐器走进中国、走
期刊
摘要:教育改革实施以来,各相关文件相继颁发,对各院校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等綜合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公共艺术”这门课程作为中职院校课程体系重要的课程之一,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提升公共艺术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来说至关重要。  关键词:中职学校 公共艺术课 综合素质  一、教学现状  应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中职学校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