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开设英语微话剧活动,引导学生使用英语参与、体验和表演,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通过真实的语言环境为中职学生拓宽英语的学用渠道,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基于以文化人为宗旨,满足各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帮助学生从语言知识学习走向文化品格的提升,培养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英语微话剧为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辅助作用,是中职英语课课外活动的积极补充。
【关键词】微话剧;中职英语;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作者简介】赖慧盈(1981-),女,广东四会人,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一、引言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2009)版》[1]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操作性强、丰富多样的课内外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体验语言,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和文化意识。考虑到职业教育的特点,建议把课内外活动也纳入形成性评价中。然而,实际上大部分中职学校极少关于英语的课外活动。
笔者将结合英语微话剧活动的开展,对英语微话剧的意义、编写和实践过程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后续英语教育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中职英语微话剧活动的意义
认知内驱力是最主要和最稳定的学业成就动力。英语微话剧将英语学习和话剧表演结合,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丰富的词汇、多样的身体语言,激发中职学生的认知需求,学生在参与微话剧过程中容易获得成功感,形成心理优势,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戏剧作为教授英语等学科知识的手段,能有效激发学生语言潜力,拓展认知领域。”[2]教师引导学生在微话剧活动中观察和分析语言和文化现象,培养其创新能力和思维品质。
在英语微话剧活动中,学生通过共同目标的激励,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互相尊重的行为习惯,提高有效沟通能力和意识。从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其进行合作学习。
三、剧本编写
见“微”知著,收获于细“微”, 是英语微话剧活动的宗旨。英语微语剧是以“微”角度进行剧本的编排和选取,以学生熟悉的英语故事和英语场景为基础,通过对挑选好的英语话剧剧本进行重新编写,修改成适合中职学生学习并表演的,并且长度大约10分钟的话剧剧本。
1. 剧本选取。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在选剧本时尽量挑选有趣并且适合中职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剧本。教师将剧本确定为两个方向,选取与学生生活贴近、轻松有趣的主题或经典故事主题。为保证剧本的科学性和适用性,组织学生成立剧本讨论小组进行剧本挑选。教师和小组成员在百度文库、喜马拉雅、优酷等各种学习资源网站和APP进行深入了解和筛选,挑选出“Never Say Good-bye”“Snow White in the City”“Candy-man”“Cinderella”“Help Me!”等五个原始剧本。学生在挑选剧本的过程是英语泛读训练的好机会。只有能正确了解剧本,才能选出同学们合适并喜欢的剧本种子。
2. 劇本听写。原始剧本篇幅冗长,并有大量生词,也有部分剧本是不清晰的音频或视频。教师组织剧本讨论小组进行听写确定剧本内容。每位学生对所选剧本进行第一次听写,然后交换剧本进行第二次听写,最终由教师对剧本讨论小组遗漏或缺失的内容进行修改或填充。由于音频非常不清晰,“Help Me!”的剧本听写进行了四次听写;篇幅较长的“Cinderella”剧本甚至进行了五次听写。剧本听写对学生提高英语听力能力和扩大词汇量非常有帮助。
3. 成员招募和二次改编。为提高英语课外活动的影响力,在剧本二次改编之前引导学生在微信、QQ等渠道公开招募微话剧剧组成员。按照话剧需求、不同层次和性格特征的学生,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招募导演、演员、道具师、旁白等组别成员。对部分英语基础欠佳,但组织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推荐导演和道具师任务;性格外向和表演能力较好的学生推荐演员任务;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推荐旁白任务。
要求各小组分组讨论剧本,每个成员对自己的角色台词进行熟悉和删改并把剧本台词控制在10分钟以内,最终以全组投票出最终版微剧本。 “Help Me!”剧组最后一组完成,并经全组同意删减了一半角色台词;考虑到人员分配和时长控制,学生把“Snow White in the City”里的七个小矮人改编成一个小巨人,以便减少台词和人员分配,提高剧组效率;“Cinderella”剧组成员把冗长的剧本进行了有效的改编,将长句缩短便是较好的办法。例如,原台词“Cruel as her stepmother was to her, Cinderella still lived an optimistic life.”,学生修改为“Because of her stepmother, Cinderella live a poor life.” 在此环节,教师在学生需要时给予指导和建议。在二次改编中,把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贯穿其中,使学生在话剧当中进一步理解英语的语篇结构。
四、实践
1. 剧本研读。话剧表演不是背诵,使用英语表演话剧是重点也是难点,因此一开始先把重难点攻破显得非常重要。剧组成员每周利用课余时间对台词进行熟悉和朗诵,通过录音形式做记录。教师通过听录音,对个别学生读错的单词和句子进行个别辅导。两周后各组成员挑选自己最满意的录音公开展示,增强英语学习的自信心。研读剧本不仅要求会读,还必须理解剧本剧情的发展和不同的声音状态来表达所需要传递的情绪。学生在剧本研读阶段通过不断的练习,达到的英语口语训练、语音语调纠错和剧本深入理解的三重目的。
2. 走进人物。教师引导学生体悟剧本角色的内心活动,培养换位思考的能力。在不同的剧本中,学生需要适应不同的角色转变。例如一位害羞的男生扮演凶狠的士兵、一位热爱运动的阳光男生扮演灰姑娘的后妈、一位内向的女生穿上人偶服扮演一颗糖果。教师开展“Finding me”活动,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学生现场揣摩和练习教师所设定的角色,分别有:走路有困难的80岁老爷爷、3岁的爱哭小孩、爱美的27岁女青年、见义勇为的保安、菜市场的卖菜大妈、高考前的学生、刚偷完东西的小偷等。“Finding me”活动使学生的天性得以解放,抛开自己固有形象进行角色练习,让学生敢于在大家面前开口说英语和勇于表现自己,并对角色进行深入了解。 3. 剧本细化。微话剧的实践过程是学生主动吸收信息和输出信息的过程,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让教师成为语言环境的创造者和教学活动的引导者[3]。学生通过改编完成的剧本,在排练话剧的时候再次对剧本进行语言、动作、神态、出场顺序等方面细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微话剧实践中的主体作用。在“Candy man”剧本排练时,在讨论卖糖的小商贩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的形象时,学生建议出使用“棉花”充当“面粉”“胶水”充当“鼻涕”来演绎黑心商贩一边和面粉一边擤鼻涕的场面;在“Help me!”剧目排练时,学生为了让排练更逼真,伤员头上的“血迹”用“番茄酱”实现了。“Cinderella”中的“后妈”是整部剧的亮点和难点,由于“后妈”的扮演者是一名1米80的男生,为了让“后妈”的出场让观众眼前一亮,剧组给“后妈”的扮演者买来一双44码的高跟鞋用于排练,这样一来,该男生很快就进入了角色,表情和动作都很到位,在排练中大家常常为此捧腹大笑。学生被他们自己的奇思妙想引得哄堂大笑,教师也被学生的创新能力所折服。在剧本细化环节中,学生充分发挥了的创新能力和主体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将中西方文化融合展现,达到了以文化人的教育效果。
4. 合作展示。一部微话剧只有10分钟,但是却凝聚着全剧组每一个人的心血和付出。确定排练时间、研讨排练内容都是对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的挑战。有研究发现,他人评价、话剧任务沟通的焦虑是学生在话剧编排时学生产生焦虑主要影响要素[4]。微话剧活动原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习创造力为主,如果学生在其过程当中产生的焦虑得不到良好的引导,会与微话剧活动的主旨背道而驰。因此,在排练当中,教师应对每个剧组都会出现不同的矛盾和问题进行及时关注,并给出解决的建议。例如,“Help me!”剧组成员英语水平偏低,原导演对组员要求过高,导致出现全组成员申请更换导演的情况。当微话剧真正排练出雏形时,学生们激动到无以言表,他们已经忘却曾经的分歧、冲突、困难和泪水。一个微话剧的10分钟代表一群人数月的付出,参演学生都对此引以为傲。通过合作演出的经验,学生借助原有的生活经验和丰富的想象力,体验使用英语进行真实情境的交流策略。
5. 总结评价。成果的确认和展示是学习效果的检验。微话剧活动的总结和评价显得非常重要。在微话剧汇演前,教师公布彩排话剧汇演评分标准(见表-1),学生针对不同的评分标准对自己的剧目进行进一步的修改。
各小组开展组间点评和组内点评。在正式的微话剧公演时,邀请校内领导、艺术教师、学生代表和参演学生的家长来观看演出和充当评委,评出一、二、三等奖,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具潜质奖和最佳旁白等不同奖项,鼓励学生通过微话剧形式学习英语,进一步肯定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获得的进步和成果。
五、结语
英语微话剧基于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应特别注重分层教学原则,教师应根据学生在性格、英語基础和内心需求等个体差异进行分析,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鼓励学生共同合作,形成在英语学习和表演上的互相协作,帮助每位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师作为学生的启发者、组织者和帮助者,在英语微话剧的构思、创编、排练等方面激发学生表演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搭建平台,充分发挥英语微话剧在教学中的作用。
学生通过语音、语调、节奏、台词等关键步骤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创编微话剧、塑造人物性格特征,体会语言在不同的情境中的运用,拓宽英语的学用渠道,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合作意识,在“理解-模仿-内化-输出”中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主题情感等多角度的文化品格进行培养,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黎明霞.戏剧教学法在艺术中专英语教学中运用的理论与实践[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3.
[3]徐金鸿.基于输入输出平衡论的英语话剧表演研究[J].海外英语,2011(8):356-357.
[4]丁小林.情境话剧教学法下高职英语口语学生课堂焦虑分析[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5,26(6):43-47.
【关键词】微话剧;中职英语;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作者简介】赖慧盈(1981-),女,广东四会人,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一、引言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2009)版》[1]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操作性强、丰富多样的课内外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体验语言,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和文化意识。考虑到职业教育的特点,建议把课内外活动也纳入形成性评价中。然而,实际上大部分中职学校极少关于英语的课外活动。
笔者将结合英语微话剧活动的开展,对英语微话剧的意义、编写和实践过程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后续英语教育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中职英语微话剧活动的意义
认知内驱力是最主要和最稳定的学业成就动力。英语微话剧将英语学习和话剧表演结合,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丰富的词汇、多样的身体语言,激发中职学生的认知需求,学生在参与微话剧过程中容易获得成功感,形成心理优势,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戏剧作为教授英语等学科知识的手段,能有效激发学生语言潜力,拓展认知领域。”[2]教师引导学生在微话剧活动中观察和分析语言和文化现象,培养其创新能力和思维品质。
在英语微话剧活动中,学生通过共同目标的激励,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互相尊重的行为习惯,提高有效沟通能力和意识。从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其进行合作学习。
三、剧本编写
见“微”知著,收获于细“微”, 是英语微话剧活动的宗旨。英语微语剧是以“微”角度进行剧本的编排和选取,以学生熟悉的英语故事和英语场景为基础,通过对挑选好的英语话剧剧本进行重新编写,修改成适合中职学生学习并表演的,并且长度大约10分钟的话剧剧本。
1. 剧本选取。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在选剧本时尽量挑选有趣并且适合中职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剧本。教师将剧本确定为两个方向,选取与学生生活贴近、轻松有趣的主题或经典故事主题。为保证剧本的科学性和适用性,组织学生成立剧本讨论小组进行剧本挑选。教师和小组成员在百度文库、喜马拉雅、优酷等各种学习资源网站和APP进行深入了解和筛选,挑选出“Never Say Good-bye”“Snow White in the City”“Candy-man”“Cinderella”“Help Me!”等五个原始剧本。学生在挑选剧本的过程是英语泛读训练的好机会。只有能正确了解剧本,才能选出同学们合适并喜欢的剧本种子。
2. 劇本听写。原始剧本篇幅冗长,并有大量生词,也有部分剧本是不清晰的音频或视频。教师组织剧本讨论小组进行听写确定剧本内容。每位学生对所选剧本进行第一次听写,然后交换剧本进行第二次听写,最终由教师对剧本讨论小组遗漏或缺失的内容进行修改或填充。由于音频非常不清晰,“Help Me!”的剧本听写进行了四次听写;篇幅较长的“Cinderella”剧本甚至进行了五次听写。剧本听写对学生提高英语听力能力和扩大词汇量非常有帮助。
3. 成员招募和二次改编。为提高英语课外活动的影响力,在剧本二次改编之前引导学生在微信、QQ等渠道公开招募微话剧剧组成员。按照话剧需求、不同层次和性格特征的学生,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招募导演、演员、道具师、旁白等组别成员。对部分英语基础欠佳,但组织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推荐导演和道具师任务;性格外向和表演能力较好的学生推荐演员任务;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推荐旁白任务。
要求各小组分组讨论剧本,每个成员对自己的角色台词进行熟悉和删改并把剧本台词控制在10分钟以内,最终以全组投票出最终版微剧本。 “Help Me!”剧组最后一组完成,并经全组同意删减了一半角色台词;考虑到人员分配和时长控制,学生把“Snow White in the City”里的七个小矮人改编成一个小巨人,以便减少台词和人员分配,提高剧组效率;“Cinderella”剧组成员把冗长的剧本进行了有效的改编,将长句缩短便是较好的办法。例如,原台词“Cruel as her stepmother was to her, Cinderella still lived an optimistic life.”,学生修改为“Because of her stepmother, Cinderella live a poor life.” 在此环节,教师在学生需要时给予指导和建议。在二次改编中,把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贯穿其中,使学生在话剧当中进一步理解英语的语篇结构。
四、实践
1. 剧本研读。话剧表演不是背诵,使用英语表演话剧是重点也是难点,因此一开始先把重难点攻破显得非常重要。剧组成员每周利用课余时间对台词进行熟悉和朗诵,通过录音形式做记录。教师通过听录音,对个别学生读错的单词和句子进行个别辅导。两周后各组成员挑选自己最满意的录音公开展示,增强英语学习的自信心。研读剧本不仅要求会读,还必须理解剧本剧情的发展和不同的声音状态来表达所需要传递的情绪。学生在剧本研读阶段通过不断的练习,达到的英语口语训练、语音语调纠错和剧本深入理解的三重目的。
2. 走进人物。教师引导学生体悟剧本角色的内心活动,培养换位思考的能力。在不同的剧本中,学生需要适应不同的角色转变。例如一位害羞的男生扮演凶狠的士兵、一位热爱运动的阳光男生扮演灰姑娘的后妈、一位内向的女生穿上人偶服扮演一颗糖果。教师开展“Finding me”活动,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学生现场揣摩和练习教师所设定的角色,分别有:走路有困难的80岁老爷爷、3岁的爱哭小孩、爱美的27岁女青年、见义勇为的保安、菜市场的卖菜大妈、高考前的学生、刚偷完东西的小偷等。“Finding me”活动使学生的天性得以解放,抛开自己固有形象进行角色练习,让学生敢于在大家面前开口说英语和勇于表现自己,并对角色进行深入了解。 3. 剧本细化。微话剧的实践过程是学生主动吸收信息和输出信息的过程,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让教师成为语言环境的创造者和教学活动的引导者[3]。学生通过改编完成的剧本,在排练话剧的时候再次对剧本进行语言、动作、神态、出场顺序等方面细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微话剧实践中的主体作用。在“Candy man”剧本排练时,在讨论卖糖的小商贩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的形象时,学生建议出使用“棉花”充当“面粉”“胶水”充当“鼻涕”来演绎黑心商贩一边和面粉一边擤鼻涕的场面;在“Help me!”剧目排练时,学生为了让排练更逼真,伤员头上的“血迹”用“番茄酱”实现了。“Cinderella”中的“后妈”是整部剧的亮点和难点,由于“后妈”的扮演者是一名1米80的男生,为了让“后妈”的出场让观众眼前一亮,剧组给“后妈”的扮演者买来一双44码的高跟鞋用于排练,这样一来,该男生很快就进入了角色,表情和动作都很到位,在排练中大家常常为此捧腹大笑。学生被他们自己的奇思妙想引得哄堂大笑,教师也被学生的创新能力所折服。在剧本细化环节中,学生充分发挥了的创新能力和主体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将中西方文化融合展现,达到了以文化人的教育效果。
4. 合作展示。一部微话剧只有10分钟,但是却凝聚着全剧组每一个人的心血和付出。确定排练时间、研讨排练内容都是对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的挑战。有研究发现,他人评价、话剧任务沟通的焦虑是学生在话剧编排时学生产生焦虑主要影响要素[4]。微话剧活动原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习创造力为主,如果学生在其过程当中产生的焦虑得不到良好的引导,会与微话剧活动的主旨背道而驰。因此,在排练当中,教师应对每个剧组都会出现不同的矛盾和问题进行及时关注,并给出解决的建议。例如,“Help me!”剧组成员英语水平偏低,原导演对组员要求过高,导致出现全组成员申请更换导演的情况。当微话剧真正排练出雏形时,学生们激动到无以言表,他们已经忘却曾经的分歧、冲突、困难和泪水。一个微话剧的10分钟代表一群人数月的付出,参演学生都对此引以为傲。通过合作演出的经验,学生借助原有的生活经验和丰富的想象力,体验使用英语进行真实情境的交流策略。
5. 总结评价。成果的确认和展示是学习效果的检验。微话剧活动的总结和评价显得非常重要。在微话剧汇演前,教师公布彩排话剧汇演评分标准(见表-1),学生针对不同的评分标准对自己的剧目进行进一步的修改。
各小组开展组间点评和组内点评。在正式的微话剧公演时,邀请校内领导、艺术教师、学生代表和参演学生的家长来观看演出和充当评委,评出一、二、三等奖,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具潜质奖和最佳旁白等不同奖项,鼓励学生通过微话剧形式学习英语,进一步肯定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获得的进步和成果。
五、结语
英语微话剧基于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应特别注重分层教学原则,教师应根据学生在性格、英語基础和内心需求等个体差异进行分析,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鼓励学生共同合作,形成在英语学习和表演上的互相协作,帮助每位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师作为学生的启发者、组织者和帮助者,在英语微话剧的构思、创编、排练等方面激发学生表演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搭建平台,充分发挥英语微话剧在教学中的作用。
学生通过语音、语调、节奏、台词等关键步骤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创编微话剧、塑造人物性格特征,体会语言在不同的情境中的运用,拓宽英语的学用渠道,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合作意识,在“理解-模仿-内化-输出”中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主题情感等多角度的文化品格进行培养,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黎明霞.戏剧教学法在艺术中专英语教学中运用的理论与实践[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3.
[3]徐金鸿.基于输入输出平衡论的英语话剧表演研究[J].海外英语,2011(8):356-357.
[4]丁小林.情境话剧教学法下高职英语口语学生课堂焦虑分析[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5,26(6):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