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学科抽象复杂,学生只有在小学阶段养成独立思考能力,才能使后续学习顺利开展,并形成独有的数学思维。在小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遵循小学生认知水平,结合实际情况优化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氛围,逐步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获得成就感,进而促进其数学思维的良好发展。下文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教育为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想要使小学生成长为优秀人才,就应在启蒙时期打下良好基础,在多方面养成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新课改后,小学数学逐渐暴露出较多问题,尤其是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进而无法独立思考数学问题。对此,使小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成为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教师应明确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进而整改教学方式,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1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意义
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尤为重要,已经成为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能力。其原因在于,创造思维始于独立思考,一个人想要创造或解决问题,必须进行独立且全面的思考,这就需要小学教师抓住时机,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习惯,科学锻炼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其后续学习夯实基础。此外,独立思考能力是素质教育要求,只有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使其独立思考,才能扎實巩固小学生的数学基础,使其掌握更多的数学要领。
2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数学教学方法
2.1提高教学趣味性
数学学科比较抽象复杂,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力,若学生此方面较差,在遇到数学难题时,极易产生畏难与退缩心理,降低其学习兴趣。基于此,数学教师应丰富课堂趣味性,转变教育方式,在讲解数学知识时积极融入趣味性元素,使学生愉快、积极的思考。例如讲解《认识钟表》时,教师可提问:“今早同学们几点起床的呢?有没有看钟表?”或是“同学们每晚几点入睡呢?”在提问后学生兴趣昂然,教师可展示钟表教具,要求学生指出不同的时间,如九点半、三点十分等。随后教师代入分针、秒针的知识时,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使小学生十分乐于参与其中,有效活跃数学课堂氛围,对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学知识具有重要帮助。同时,教师提问时,是学生思考的时候,教师不要打断学生或给予提示,需培养其自主思考,逐渐养成习惯。
2.2积极开展数学活动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若长期灌输知识,小学生会比较反感且难以集中注意力。因此,数学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学习体验,逐步养成其独立思维。在课堂中,需要给予学生学习权,教师则在旁指导给予适当帮助,可以通过数学活动调动其积极性,并使其养成独立思维。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后,需要拓展数学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并进一步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例如,讲解《加与减》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每组扮演超市营业员与顾客,通过购物算账对加减形成初步了解,并在反复的购物中明确加减法的重要意义与算法,使学生意识到加减法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在此活动中,满足了学生爱玩的心理,并强化了学生对加减法的运用,使其自主思考怎样加、怎样减,有效锻炼了其独立思考能力。
2.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除了激发、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树立小学生数学信心也同样重要。只有教师鼓励学生自信心,小学生才会乐于学习,敢于思考。同时,在教学中,当小学生遇到小困难时,教师应先鼓励学生,并要求学生自己尝试着解决,不应稍微遇到困难就寻求帮助。如讲解《认识图形》一课,在学习“圆”时,教师可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小学生将自己家中的圆形物品进行记录,在课堂中发言说出自己的成果,看看哪位学生找出的圆形最多,并给予肯定与小奖励。当学生说出厨房中中的盘子为圆形时,教师可提问:“为什么盘子为圆形呢?”或:“为什么眼睛也与圆形相关呢?”学生回答到:“圆形盘子方便”“圆形眼睛可以防止被划伤”。无论小学生说出怎样的答案,教师都应先行鼓励其发言的勇气,针对回答正确的同学给予奖励,若回答错误也需要耐心指出,以免挫伤小学生积极性。最后,教师再代入“圆”的知识,会发现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还可在课后为学生布置与“圆”相关的作业。通过此种方式,在小问小答中树立学生信心,并在提问下进行思考,长期发展对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极为有利。
3结束语
综上,小学数学教师应明确教学基础,提高数学课堂趣味性,激发小学生主观能动性,并建立其数学学习信心,敢于独立思考并善于独立思考。同时,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加强数学知识拓展,逐步引导、指导小学生,维持其学习积极性,以此更加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辛巧燕.杨荷花.试析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6,000(005):P.118-119.
[2]兰世凤.试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策略[J].山西青年,2016,000(002):P.237-237.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教育为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想要使小学生成长为优秀人才,就应在启蒙时期打下良好基础,在多方面养成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新课改后,小学数学逐渐暴露出较多问题,尤其是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进而无法独立思考数学问题。对此,使小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成为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教师应明确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进而整改教学方式,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1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意义
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尤为重要,已经成为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能力。其原因在于,创造思维始于独立思考,一个人想要创造或解决问题,必须进行独立且全面的思考,这就需要小学教师抓住时机,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习惯,科学锻炼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其后续学习夯实基础。此外,独立思考能力是素质教育要求,只有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使其独立思考,才能扎實巩固小学生的数学基础,使其掌握更多的数学要领。
2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数学教学方法
2.1提高教学趣味性
数学学科比较抽象复杂,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力,若学生此方面较差,在遇到数学难题时,极易产生畏难与退缩心理,降低其学习兴趣。基于此,数学教师应丰富课堂趣味性,转变教育方式,在讲解数学知识时积极融入趣味性元素,使学生愉快、积极的思考。例如讲解《认识钟表》时,教师可提问:“今早同学们几点起床的呢?有没有看钟表?”或是“同学们每晚几点入睡呢?”在提问后学生兴趣昂然,教师可展示钟表教具,要求学生指出不同的时间,如九点半、三点十分等。随后教师代入分针、秒针的知识时,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使小学生十分乐于参与其中,有效活跃数学课堂氛围,对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学知识具有重要帮助。同时,教师提问时,是学生思考的时候,教师不要打断学生或给予提示,需培养其自主思考,逐渐养成习惯。
2.2积极开展数学活动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若长期灌输知识,小学生会比较反感且难以集中注意力。因此,数学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学习体验,逐步养成其独立思维。在课堂中,需要给予学生学习权,教师则在旁指导给予适当帮助,可以通过数学活动调动其积极性,并使其养成独立思维。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后,需要拓展数学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并进一步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例如,讲解《加与减》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每组扮演超市营业员与顾客,通过购物算账对加减形成初步了解,并在反复的购物中明确加减法的重要意义与算法,使学生意识到加减法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在此活动中,满足了学生爱玩的心理,并强化了学生对加减法的运用,使其自主思考怎样加、怎样减,有效锻炼了其独立思考能力。
2.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除了激发、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树立小学生数学信心也同样重要。只有教师鼓励学生自信心,小学生才会乐于学习,敢于思考。同时,在教学中,当小学生遇到小困难时,教师应先鼓励学生,并要求学生自己尝试着解决,不应稍微遇到困难就寻求帮助。如讲解《认识图形》一课,在学习“圆”时,教师可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小学生将自己家中的圆形物品进行记录,在课堂中发言说出自己的成果,看看哪位学生找出的圆形最多,并给予肯定与小奖励。当学生说出厨房中中的盘子为圆形时,教师可提问:“为什么盘子为圆形呢?”或:“为什么眼睛也与圆形相关呢?”学生回答到:“圆形盘子方便”“圆形眼睛可以防止被划伤”。无论小学生说出怎样的答案,教师都应先行鼓励其发言的勇气,针对回答正确的同学给予奖励,若回答错误也需要耐心指出,以免挫伤小学生积极性。最后,教师再代入“圆”的知识,会发现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还可在课后为学生布置与“圆”相关的作业。通过此种方式,在小问小答中树立学生信心,并在提问下进行思考,长期发展对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极为有利。
3结束语
综上,小学数学教师应明确教学基础,提高数学课堂趣味性,激发小学生主观能动性,并建立其数学学习信心,敢于独立思考并善于独立思考。同时,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加强数学知识拓展,逐步引导、指导小学生,维持其学习积极性,以此更加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辛巧燕.杨荷花.试析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6,000(005):P.118-119.
[2]兰世凤.试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策略[J].山西青年,2016,000(002):P.237-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