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 “玩”、“玩具”和“游戏”与儿童未来发展力和未来适应力的深层话题一直没有被好好地研讨过,也没有有关如何应对当代在“游戏问题”之上已然出现的成人社会与儿童和青少年社会之间的冲突、误解和解决之道的研讨。
广州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的研究项目中有一项《中国南方儿童和青少年游戏行为探查》。在那里我们了解到两个颇有意味的个案,希望能作为本次策划的一个带点讽刺、带点思考、又带点启迪的尾声——
个案一:WTO也讲“游戏规则”
有个男孩,爱玩。当然从来不会去看报纸,只是每天替爸爸买报纸。一天,男孩买了报回家,路上第一次被报纸上的大号黑体字吸引——什么什么?加入WTO要学会的“游戏规则”!男孩吓了一跳,先把WTO差点看成UFO,又看到竟然在大报纸的头版新闻中出现有“游戏规则”这样好玩的字!男孩赶紧读报,读不太懂,只读懂了“游戏规则”对咱们中国特别是大人“入世”重要得一塌糊涂!
原来大人也游戏哦!他觉得掌握了有力的反驳武器,马上拿去给爸爸看。老爸哭笑不得。
老爸说,这里说到的“游戏”可不是你借口可以去大玩的那种……“游戏”!
小孩说,还不都是“游戏”?我看没什么不同!
评判:应该是男孩得分。事实上在人类的生存行为、交往行为、政治行为、商业行为、外交行为和战争行为等等之中,都隐含有某种“游戏规则”。反过来说,童年游戏中带有的游戏规则将有影响于上述的(未来)行为。
其实,这位爸爸够聪明的话,这就是一个“利用”游戏的绝好机会——老爸可以问:“游戏是游戏,可你知道这个游戏的规则吗?”
个案二:你还不知道“玩具”发生了大革命吗
老奶奶从老家来到这座城市看望孙子,被满房间的玩具给吓坏了——会吐牙的白骨骷髅头!看得人毛骨悚然的“木蛇”!龇牙咧嘴的怪兽!奇形怪状的“恐龙”……天呐!老奶奶受不了了,马上从花布包袱里掏出了一大堆看上去很有些年头的玩具——一吹就傻叫的泥公鸡!树枝做的弹弓!几粒破玻璃弹子!一把木头削的墨汁涂黑的手枪!一管用毛笔秆打通吹青豆的“独门暗器”……
“玩这个吧,乖孙!”
可是乖孙只瞟了一眼,再没有兴趣,全然不顾一边的老爸对着这些久违的宝物差点流泪:这些玩具就是他当年被奶奶没收不准玩的,他那时痛苦得要命。
不过他没敢告诉儿子,因为如今,他也不准自己的孩子玩现在的玩具……
现在的玩具,以前的玩具,都是玩具。
现在不准玩,以前也不准玩,什么时候才准玩?什么时候准玩过?!
评判:奶奶那个时候看不惯爸爸那些“害人的”玩具,如今爸爸又看不惯儿子那些“害人的”玩具——一代看不惯一代。其实,“玩”的问题代代都有,为什么要说今天的玩具就特别有害?
……
两个个案让我们有点想笑,但又笑不出来,心里又酸酸的。
真想问问今天的父母:迪斯尼游乐场模式的惊险刺激,能使你理解一点当代孩子的“夸张”吗?各种超出你想象的怪兽,能使你理解一点当代孩子面对天大的事也能“无所谓”的心理承受力吗?从动画片、漫画书和彩卡而来的人物造型,能使你理解一点当代孩子追求现实生活里绝对没有的做梦和惟美的精神需求吗……
话题结束的时候,我们真诚地给父母们奉上一个建议、一个忠告——
和孩子一起玩,和孩子一起成长。当你们对现在的“玩”百思不解的时候,不如问问孩子:“我真的不知道哎,你倒给我说说看,这个东西到底是怎么个好玩法?”
你的收获绝不会小。
广州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的研究项目中有一项《中国南方儿童和青少年游戏行为探查》。在那里我们了解到两个颇有意味的个案,希望能作为本次策划的一个带点讽刺、带点思考、又带点启迪的尾声——
个案一:WTO也讲“游戏规则”
有个男孩,爱玩。当然从来不会去看报纸,只是每天替爸爸买报纸。一天,男孩买了报回家,路上第一次被报纸上的大号黑体字吸引——什么什么?加入WTO要学会的“游戏规则”!男孩吓了一跳,先把WTO差点看成UFO,又看到竟然在大报纸的头版新闻中出现有“游戏规则”这样好玩的字!男孩赶紧读报,读不太懂,只读懂了“游戏规则”对咱们中国特别是大人“入世”重要得一塌糊涂!
原来大人也游戏哦!他觉得掌握了有力的反驳武器,马上拿去给爸爸看。老爸哭笑不得。
老爸说,这里说到的“游戏”可不是你借口可以去大玩的那种……“游戏”!
小孩说,还不都是“游戏”?我看没什么不同!
评判:应该是男孩得分。事实上在人类的生存行为、交往行为、政治行为、商业行为、外交行为和战争行为等等之中,都隐含有某种“游戏规则”。反过来说,童年游戏中带有的游戏规则将有影响于上述的(未来)行为。
其实,这位爸爸够聪明的话,这就是一个“利用”游戏的绝好机会——老爸可以问:“游戏是游戏,可你知道这个游戏的规则吗?”
个案二:你还不知道“玩具”发生了大革命吗
老奶奶从老家来到这座城市看望孙子,被满房间的玩具给吓坏了——会吐牙的白骨骷髅头!看得人毛骨悚然的“木蛇”!龇牙咧嘴的怪兽!奇形怪状的“恐龙”……天呐!老奶奶受不了了,马上从花布包袱里掏出了一大堆看上去很有些年头的玩具——一吹就傻叫的泥公鸡!树枝做的弹弓!几粒破玻璃弹子!一把木头削的墨汁涂黑的手枪!一管用毛笔秆打通吹青豆的“独门暗器”……
“玩这个吧,乖孙!”
可是乖孙只瞟了一眼,再没有兴趣,全然不顾一边的老爸对着这些久违的宝物差点流泪:这些玩具就是他当年被奶奶没收不准玩的,他那时痛苦得要命。
不过他没敢告诉儿子,因为如今,他也不准自己的孩子玩现在的玩具……
现在的玩具,以前的玩具,都是玩具。
现在不准玩,以前也不准玩,什么时候才准玩?什么时候准玩过?!
评判:奶奶那个时候看不惯爸爸那些“害人的”玩具,如今爸爸又看不惯儿子那些“害人的”玩具——一代看不惯一代。其实,“玩”的问题代代都有,为什么要说今天的玩具就特别有害?
……
两个个案让我们有点想笑,但又笑不出来,心里又酸酸的。
真想问问今天的父母:迪斯尼游乐场模式的惊险刺激,能使你理解一点当代孩子的“夸张”吗?各种超出你想象的怪兽,能使你理解一点当代孩子面对天大的事也能“无所谓”的心理承受力吗?从动画片、漫画书和彩卡而来的人物造型,能使你理解一点当代孩子追求现实生活里绝对没有的做梦和惟美的精神需求吗……
话题结束的时候,我们真诚地给父母们奉上一个建议、一个忠告——
和孩子一起玩,和孩子一起成长。当你们对现在的“玩”百思不解的时候,不如问问孩子:“我真的不知道哎,你倒给我说说看,这个东西到底是怎么个好玩法?”
你的收获绝不会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