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究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应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效果。方法 遴选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共60只眼)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后视力与眼压改善,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治疗后视力与眼压相比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术眼人工晶体均位正,无晶状体后囊破裂、滤过泡损伤、视网膜脱离、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仅4例患者术后出现前葡萄膜炎,给予药物治疗后好转。结论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应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并发症很少,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关键词】手法按摩;中药内服;产后少乳;泌乳量;泌乳素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是因周边虹膜和小梁网出现粘连后导致的眼压升高,进一步影响视力的疾病,该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也显著升高,再加上房角关闭的时间集中在55~70岁,所以常伴随白内障的发生[1]。现阶段临床对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存在争议,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虽然能提高前房深度,降低眼压,但无法改善房角粘连的问题。而另有的研究指出[2],给予单纯的房角分离或是联合白内障手术则能有效改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症状。本文对既往收治的60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治疗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遴选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共60只眼)为研究对象纳入本研究,其中男36例(36眼),女24例(24眼);年龄52~86岁;平均(59.9±7.6)岁。本次研究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告知患者及家属,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60例患者均给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在患者角膜缘12点到2点的部位行以结膜瓣,巩膜表面烧灼止血后,将角膜缘作为基底行三角形巩膜瓣,分离透明角膜,在12点方位选择角巩膜进行穿刺到前房,并将粘弹剂注入后行环形撕囊,待水分离后行超声乳化,使用负压将皮质与晶状体核吸除,再将内切口扩大,置入人工晶体。再在巩膜瓣下将小梁组织切除2mm×2mm、周边全层虹膜切除,冲洗前房,最后缝合巩膜瓣与结膜瓣,术毕使用复方托品卡胺滴眼液滴注结膜囊,包扎术眼。术后给予患者复方托品卡胺滴眼液、典必殊滴眼液、双氯芬酸钠局部用药。
1.3观察指标
于手术前和术后3个月对患者的裸眼视力进行检测,并使用非接触性眼压计检测患者的眼压,检测3次后取平均值[3]。并统计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检验,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视力与眼压情况
2.5 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6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术眼人工晶体均位正,无晶状体后囊破裂、滤过泡损伤、视网膜脱离、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仅4例患者术后出现前葡萄膜炎,给予药物治疗后好转。
三、讨论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常见于高龄老人,鉴于该类人群的特殊性,身体机能退化,行动不便,甚至合并各种慢性病,对于手术治疗的耐受程度自然下降。再加上手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致盲性高,风险大[4]。常规的抗青光眼手术无法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再加上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晶状体会逐渐膨胀,视力也会随之下降,病情严重者甚至会演变成恶性青光眼,造成眼压增高、术后浅前房等不良反应。若对患者采取两次手术治疗,患者面临的问题就是重新选择手术切口,不仅增加了手术难度,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与经济负担等。所以,临床推荐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造成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主要因素为瞳孔阻滞,而引发瞳孔阻滞的直接因素则是晶状体。随着白内障病情的持续发展,晶状体會越来越大,且逐渐贴至瞳孔缘,造成虹膜和晶状体之间出现瞳孔阻滞,前房的压力逐渐不及后房,造成角膜巩膜弹性下降,压力发生代偿,周边虹膜被推向前,而前房角又出现鼻塞,最终引发虹膜膨隆,眼压增高[5]。
多项研究发现[6],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意义重大。不仅能解决晶状体导致的闭角型青光眼作用,加深前房,让虹膜恢复平坦,解除瞳孔阻滞,开放前房角;同时在使用超声乳化术的基础上联合小梁切除术还能引流房水,降低眼压。术前原本开放的前房角小梁和术后获得开放的前房角小梁中含有的糖胺多糖会在超声乳化过程中得到溶解,另小梁网孔扩大,增加小梁网的通透性,提高房水的流出度,同时也使得小梁网细胞分裂与吞噬功能增强。另有研究指出[7],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与眼压,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次研究发现,患者治疗后视力与眼压相比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术眼人工晶体均位正,无晶状体后囊破裂、滤过泡损伤、视网膜脱离、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仅4例患者术后出现前葡萄膜炎,给予药物治疗后好转。与上述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应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并发症很少,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孙海浪.PPI联合GSL术治疗晚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疗,2016,35(2):45 -46.
[2]朱若晖.超乳人工晶体植入合并房角分离术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眼压观察[J].医学信息,2015,32 (41):40-40.
[3]张新立.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J].临床研究,2017,25(9):20-21.
[4]王梅芳,张炜,郁文国.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4):35-36.
[5]熊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2):77-78.
[6]谢启龙,叶小琴,谢礼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应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效果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15(5):126-129.
[7]赵学武,单蕾.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18):116.
【关键词】手法按摩;中药内服;产后少乳;泌乳量;泌乳素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是因周边虹膜和小梁网出现粘连后导致的眼压升高,进一步影响视力的疾病,该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也显著升高,再加上房角关闭的时间集中在55~70岁,所以常伴随白内障的发生[1]。现阶段临床对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存在争议,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虽然能提高前房深度,降低眼压,但无法改善房角粘连的问题。而另有的研究指出[2],给予单纯的房角分离或是联合白内障手术则能有效改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症状。本文对既往收治的60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治疗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遴选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共60只眼)为研究对象纳入本研究,其中男36例(36眼),女24例(24眼);年龄52~86岁;平均(59.9±7.6)岁。本次研究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告知患者及家属,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60例患者均给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在患者角膜缘12点到2点的部位行以结膜瓣,巩膜表面烧灼止血后,将角膜缘作为基底行三角形巩膜瓣,分离透明角膜,在12点方位选择角巩膜进行穿刺到前房,并将粘弹剂注入后行环形撕囊,待水分离后行超声乳化,使用负压将皮质与晶状体核吸除,再将内切口扩大,置入人工晶体。再在巩膜瓣下将小梁组织切除2mm×2mm、周边全层虹膜切除,冲洗前房,最后缝合巩膜瓣与结膜瓣,术毕使用复方托品卡胺滴眼液滴注结膜囊,包扎术眼。术后给予患者复方托品卡胺滴眼液、典必殊滴眼液、双氯芬酸钠局部用药。
1.3观察指标
于手术前和术后3个月对患者的裸眼视力进行检测,并使用非接触性眼压计检测患者的眼压,检测3次后取平均值[3]。并统计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检验,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视力与眼压情况
2.5 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6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术眼人工晶体均位正,无晶状体后囊破裂、滤过泡损伤、视网膜脱离、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仅4例患者术后出现前葡萄膜炎,给予药物治疗后好转。
三、讨论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常见于高龄老人,鉴于该类人群的特殊性,身体机能退化,行动不便,甚至合并各种慢性病,对于手术治疗的耐受程度自然下降。再加上手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致盲性高,风险大[4]。常规的抗青光眼手术无法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再加上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晶状体会逐渐膨胀,视力也会随之下降,病情严重者甚至会演变成恶性青光眼,造成眼压增高、术后浅前房等不良反应。若对患者采取两次手术治疗,患者面临的问题就是重新选择手术切口,不仅增加了手术难度,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与经济负担等。所以,临床推荐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造成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主要因素为瞳孔阻滞,而引发瞳孔阻滞的直接因素则是晶状体。随着白内障病情的持续发展,晶状体會越来越大,且逐渐贴至瞳孔缘,造成虹膜和晶状体之间出现瞳孔阻滞,前房的压力逐渐不及后房,造成角膜巩膜弹性下降,压力发生代偿,周边虹膜被推向前,而前房角又出现鼻塞,最终引发虹膜膨隆,眼压增高[5]。
多项研究发现[6],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意义重大。不仅能解决晶状体导致的闭角型青光眼作用,加深前房,让虹膜恢复平坦,解除瞳孔阻滞,开放前房角;同时在使用超声乳化术的基础上联合小梁切除术还能引流房水,降低眼压。术前原本开放的前房角小梁和术后获得开放的前房角小梁中含有的糖胺多糖会在超声乳化过程中得到溶解,另小梁网孔扩大,增加小梁网的通透性,提高房水的流出度,同时也使得小梁网细胞分裂与吞噬功能增强。另有研究指出[7],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与眼压,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次研究发现,患者治疗后视力与眼压相比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术眼人工晶体均位正,无晶状体后囊破裂、滤过泡损伤、视网膜脱离、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仅4例患者术后出现前葡萄膜炎,给予药物治疗后好转。与上述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应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并发症很少,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孙海浪.PPI联合GSL术治疗晚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疗,2016,35(2):45 -46.
[2]朱若晖.超乳人工晶体植入合并房角分离术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眼压观察[J].医学信息,2015,32 (41):40-40.
[3]张新立.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J].临床研究,2017,25(9):20-21.
[4]王梅芳,张炜,郁文国.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4):35-36.
[5]熊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2):77-78.
[6]谢启龙,叶小琴,谢礼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应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效果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15(5):126-129.
[7]赵学武,单蕾.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1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