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錶,是人們的日常生活用品。人們看手錶來觀察時間,安排自己的衣食住行。手錶,凝結著時間,沉澱著記憶。近幾年來,澳門的高檔錶店越來越多,名牌錶的價格一路升高,名貴的手錶甚至成為了身份的象徵。但是平價的老牌錶行卻很少再能被看到了。本刊今期帶您走進澳門的老牌錶行,去聽一聽他們的故事,帶大家一起回味著那段獨有的時光記憶。
不舍的堅守——鍾記鐘錶
鍾記錶行在連勝馬路和光復街的交叉口,那裡的馬路並不寬,來來往往的行人步履匆匆。我們到這家錶行的時候,已經是下午的五點,天微微有些暗下來,我們走進店舖,看到鍾老板正戴著放大鏡,對一個手錶進行維修。聽明了我們的來意後,鍾老闆非常高興地接受了採訪。
很難想像,這樣一家看起來並不大的店舖,已經經營了近百年,是從鍾老闆的爸爸手裡傳給他的,鍾老闆今年已經68歲,而這個店舖光他就已經經營了57年。剛開始的時候,他們還只是在蓮溪廟街邊擺攤,後來才開始租舖子。那時候他的父母要他們五兄弟一定要學一門手藝,鍾老闆沒有讀幾年書,幾歲的時候就開始學修錶。七幾年的時候,有日本的手錶工程師過來授課,鍾老闆專門去學了手藝。鍾老闆得意地說:有了手藝才能夠混口飯吃!
近幾年,鍾記的生意好了些。但是當中的原由卻讓我們唏噓不已,竟是因為老牌的錶行關門太多了,所以客人集中到鍾記來“幫襯”了。提到錶行關門大多都是因為租金太貴,附近的舖租已經到7萬多租金了,面積還沒有他家的大時,“我現在哪能賺到2千元一天?”鍾老闆的語氣中有些慶倖,他自己也很奇怪,這裡的遊客並不多,不知道為何店舖的租金會炒得這麼高。他說這些年存了一些積蓄,開不開店其實都能生存,開店已經不是為了賺錢,只是為了老朋友一起聊聊天,消磨一下時間。
這家店都可以算得上百年老店了,我們問鍾老闆,政府有沒有對他們這些老牌店舖有一些扶持措施?鍾老闆坦然地說沒有。他提到當年前特首在電臺裡說,這些生意做來幹什麼,拿出來租了吧。鍾老闆說這些的時候,依然在笑著,但是言語中多是感傷,“他不知道我們做了這麼多年是有感情的,經營幾十年了,卻要看著自己的舖關門了,把貨都扔了,很傷心的。他是領略不到我們的心情的。辛辛苦苦做了幾十年,就這樣沒了,對不對?我們真的很傷心。”是啊,這麼多年了,行業的競爭沒有辦法,他們無力改變這種局面,只能按著自己的心意開著店,只為在年紀大的時候,可以有事情消磨一下時間,和老友們聊聊天。
鍾老闆還說,現在澳門還在專業修錶的師傅,已經數不出五個了,有些退休了,有些過世了,仍舊在做的老師傅因為年紀也大了,以前一天可以修好幾個錶,但是現在眼睛不好,手慢了,耽誤時間,人家也不願意給他們修了。他早年主力賣機械錶,自從價格更便宜的石英錶問世以後,機械錶漸漸被淘汰了,而有牌子的錶很多都有一條龍維修服務,也不需要他們修。現在大家很多人都有手機,也都不需要手錶了。
鍾老闆頗為欣慰地說到,他兒子沒有興趣接他的班,但是他的孫子看起來有點興趣,希望以後可以培養他的孫子。每天早上11點多開門,晚上7點多關門,有時候心情不好就5點多收工。“捨不得,真的捨不得,但沒辦法,真的沒人接手……”聽了鍾老闆的話,我們一時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老一輩對自己從事了一生的事業,有著自己的感情與執著。即便這個行業看起來已經那麼沒落,他們也不願意就此放棄。
在我們採訪的過程中,看到好幾個年青人過來買鬧鐘,聽著鬧鐘的滴滴聲,我們又存了一份希冀,這種老牌錶店有著獨有的生活氣息,希望這種生活氣息可以伴隨著人們生活的腳步越走越遠。
繁華中的淡泊——崔文記錶行
新馬路,是遊客的必經之地。在很多遊客的印象裡,新馬路就是奢華珠寶的一個代名詞。周生生、六福珠寶等香港金店的進駐,讓新馬路看起來更加地珠光寶氣。這些店裡都賣著昂貴的帶鑽手錶。而在眾多閃閃發光的名錶店招牌中,有一家錶行的招牌看起來並不耀眼,牆上大紅方塊字沉澱著時間的印記。如此與眾不同的風格吸引了我們駐足,我們走進了這家“崔文記錶行”。
與周邊錶行裡很多西裝革履的售貨員不同,這家錶行裡只有兩個人,一個是修錶的師傅,另一個就是崔老闆了。崔老闆頭髮已經花白,但是精神很好。他告訴我們,這家錶行,是從他父親手裡傳給他的,至今已經有七十多年了,原先的舖子在附近,搬到這裡也已經有二十年了,這是他自己家的舖子。崔老闆感歎道,以前像這種老舖子很多的,現在逐漸少了,因為租金太貴。只有自己的舖子才能做到現在。但是即使這樣,依然很難維持平日的生意,他們這種家庭式的舖子平時不請人,也很難請到人。
縱然老牌錶行受到了高檔錶行的影響,但是畢竟崔文記開在新馬路上,門前遊客如潮,自然也會帶來生意。崔老闆坦言平時的顧客基本都是遊客。他家沒有高檔錶出售,很多都是中低價的手錶,遊客過來買主要是因為擔心內地有冒牌貨,來澳門買就是買一個信心。崔文記也提供手錶維修,不過一般都是高檔手錶,便宜的很少有人修,因為人工比較貴。
崔老闆十幾歲就已經出來做這一行了,可謂是見證著表行的變遷。崔老闆感歎著生意的不易,但是他絲毫沒有表現出沮喪,相反他一直樂呵呵的,對生活有著一種淡然的接受,他評價道:“我們這一行呢,就像大魚吃小魚一樣。現在開了很多連鎖店,一開開了好多間,很多都是合夥來做的,拿貨拿得多銷得多,比較優勝一點啦,集團式經營還是比較有得做的。但像我們這樣,一間半間的,就很難做的,不過很多店舖也很頭疼的,租金很貴,十幾二十萬一個月的。”聽了崔老闆的一席話,記者感慨,這種從商經驗或許只有經歷過生意場上的沉浮,經歷過時間的沉澱才會有的。
家庭式傳承是老式錶行的標誌。崔老闆說,他的兒女沒有意向接他的班,年輕人更嚮往外面的發展和更為自由。“不過以後還是不做的啦,年輕人不接手,我們逐漸年紀大了,子女們都叫我退休。不過我覺得還有精神,有一天做一天吧,將來始終有一天是不做的。很多行業都這樣都結束了,因為年輕人都不做嘛,所以都沒辦法。”
聽到崔老闆給自己的店舖做了這樣的總結,記者覺得有些心酸,畢竟已經是一個七十多年的老舖子了,因為行業的式微,因為年輕人普遍接受高等教育以後都嚮往著外面的發展,這樣的老傳統舖子失去了銜接,總有一天會面臨著結業。這樣的發展結局實在讓人感到惋惜。希望這種老牌舖子的記憶不會因為舖子的消逝而被人遺忘,更希望後來的生意人也能像崔老板那樣紛擾世事間,抱持一份淡泊的心態。
結 語:
這是屬於老一輩的記憶,也會因為沒有青年人接班而終結於這一輩人,但是他們並沒有因此而沮喪消沉。崔文記錶行開在繁華鬧市,卻保持著與周邊不甚相宜的淡泊;澳門老街中的鍾記鐘錶,不為賺錢,因為不舍而堅持著這一行。對於老一輩的創業者和守業者來說,這是他們從小繼承的事業,經歷了幾十年甚至近百年的歲月變遷,哪怕再艱難,他們依然選擇堅守。時代的發展無法逆轉,只願這些老牌錶行的消亡來的不會那樣快。
不舍的堅守——鍾記鐘錶
鍾記錶行在連勝馬路和光復街的交叉口,那裡的馬路並不寬,來來往往的行人步履匆匆。我們到這家錶行的時候,已經是下午的五點,天微微有些暗下來,我們走進店舖,看到鍾老板正戴著放大鏡,對一個手錶進行維修。聽明了我們的來意後,鍾老闆非常高興地接受了採訪。
很難想像,這樣一家看起來並不大的店舖,已經經營了近百年,是從鍾老闆的爸爸手裡傳給他的,鍾老闆今年已經68歲,而這個店舖光他就已經經營了57年。剛開始的時候,他們還只是在蓮溪廟街邊擺攤,後來才開始租舖子。那時候他的父母要他們五兄弟一定要學一門手藝,鍾老闆沒有讀幾年書,幾歲的時候就開始學修錶。七幾年的時候,有日本的手錶工程師過來授課,鍾老闆專門去學了手藝。鍾老闆得意地說:有了手藝才能夠混口飯吃!
近幾年,鍾記的生意好了些。但是當中的原由卻讓我們唏噓不已,竟是因為老牌的錶行關門太多了,所以客人集中到鍾記來“幫襯”了。提到錶行關門大多都是因為租金太貴,附近的舖租已經到7萬多租金了,面積還沒有他家的大時,“我現在哪能賺到2千元一天?”鍾老闆的語氣中有些慶倖,他自己也很奇怪,這裡的遊客並不多,不知道為何店舖的租金會炒得這麼高。他說這些年存了一些積蓄,開不開店其實都能生存,開店已經不是為了賺錢,只是為了老朋友一起聊聊天,消磨一下時間。
這家店都可以算得上百年老店了,我們問鍾老闆,政府有沒有對他們這些老牌店舖有一些扶持措施?鍾老闆坦然地說沒有。他提到當年前特首在電臺裡說,這些生意做來幹什麼,拿出來租了吧。鍾老闆說這些的時候,依然在笑著,但是言語中多是感傷,“他不知道我們做了這麼多年是有感情的,經營幾十年了,卻要看著自己的舖關門了,把貨都扔了,很傷心的。他是領略不到我們的心情的。辛辛苦苦做了幾十年,就這樣沒了,對不對?我們真的很傷心。”是啊,這麼多年了,行業的競爭沒有辦法,他們無力改變這種局面,只能按著自己的心意開著店,只為在年紀大的時候,可以有事情消磨一下時間,和老友們聊聊天。
鍾老闆還說,現在澳門還在專業修錶的師傅,已經數不出五個了,有些退休了,有些過世了,仍舊在做的老師傅因為年紀也大了,以前一天可以修好幾個錶,但是現在眼睛不好,手慢了,耽誤時間,人家也不願意給他們修了。他早年主力賣機械錶,自從價格更便宜的石英錶問世以後,機械錶漸漸被淘汰了,而有牌子的錶很多都有一條龍維修服務,也不需要他們修。現在大家很多人都有手機,也都不需要手錶了。
鍾老闆頗為欣慰地說到,他兒子沒有興趣接他的班,但是他的孫子看起來有點興趣,希望以後可以培養他的孫子。每天早上11點多開門,晚上7點多關門,有時候心情不好就5點多收工。“捨不得,真的捨不得,但沒辦法,真的沒人接手……”聽了鍾老闆的話,我們一時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老一輩對自己從事了一生的事業,有著自己的感情與執著。即便這個行業看起來已經那麼沒落,他們也不願意就此放棄。
在我們採訪的過程中,看到好幾個年青人過來買鬧鐘,聽著鬧鐘的滴滴聲,我們又存了一份希冀,這種老牌錶店有著獨有的生活氣息,希望這種生活氣息可以伴隨著人們生活的腳步越走越遠。
繁華中的淡泊——崔文記錶行
新馬路,是遊客的必經之地。在很多遊客的印象裡,新馬路就是奢華珠寶的一個代名詞。周生生、六福珠寶等香港金店的進駐,讓新馬路看起來更加地珠光寶氣。這些店裡都賣著昂貴的帶鑽手錶。而在眾多閃閃發光的名錶店招牌中,有一家錶行的招牌看起來並不耀眼,牆上大紅方塊字沉澱著時間的印記。如此與眾不同的風格吸引了我們駐足,我們走進了這家“崔文記錶行”。
與周邊錶行裡很多西裝革履的售貨員不同,這家錶行裡只有兩個人,一個是修錶的師傅,另一個就是崔老闆了。崔老闆頭髮已經花白,但是精神很好。他告訴我們,這家錶行,是從他父親手裡傳給他的,至今已經有七十多年了,原先的舖子在附近,搬到這裡也已經有二十年了,這是他自己家的舖子。崔老闆感歎道,以前像這種老舖子很多的,現在逐漸少了,因為租金太貴。只有自己的舖子才能做到現在。但是即使這樣,依然很難維持平日的生意,他們這種家庭式的舖子平時不請人,也很難請到人。
縱然老牌錶行受到了高檔錶行的影響,但是畢竟崔文記開在新馬路上,門前遊客如潮,自然也會帶來生意。崔老闆坦言平時的顧客基本都是遊客。他家沒有高檔錶出售,很多都是中低價的手錶,遊客過來買主要是因為擔心內地有冒牌貨,來澳門買就是買一個信心。崔文記也提供手錶維修,不過一般都是高檔手錶,便宜的很少有人修,因為人工比較貴。
崔老闆十幾歲就已經出來做這一行了,可謂是見證著表行的變遷。崔老闆感歎著生意的不易,但是他絲毫沒有表現出沮喪,相反他一直樂呵呵的,對生活有著一種淡然的接受,他評價道:“我們這一行呢,就像大魚吃小魚一樣。現在開了很多連鎖店,一開開了好多間,很多都是合夥來做的,拿貨拿得多銷得多,比較優勝一點啦,集團式經營還是比較有得做的。但像我們這樣,一間半間的,就很難做的,不過很多店舖也很頭疼的,租金很貴,十幾二十萬一個月的。”聽了崔老闆的一席話,記者感慨,這種從商經驗或許只有經歷過生意場上的沉浮,經歷過時間的沉澱才會有的。
家庭式傳承是老式錶行的標誌。崔老闆說,他的兒女沒有意向接他的班,年輕人更嚮往外面的發展和更為自由。“不過以後還是不做的啦,年輕人不接手,我們逐漸年紀大了,子女們都叫我退休。不過我覺得還有精神,有一天做一天吧,將來始終有一天是不做的。很多行業都這樣都結束了,因為年輕人都不做嘛,所以都沒辦法。”
聽到崔老闆給自己的店舖做了這樣的總結,記者覺得有些心酸,畢竟已經是一個七十多年的老舖子了,因為行業的式微,因為年輕人普遍接受高等教育以後都嚮往著外面的發展,這樣的老傳統舖子失去了銜接,總有一天會面臨著結業。這樣的發展結局實在讓人感到惋惜。希望這種老牌舖子的記憶不會因為舖子的消逝而被人遺忘,更希望後來的生意人也能像崔老板那樣紛擾世事間,抱持一份淡泊的心態。
結 語:
這是屬於老一輩的記憶,也會因為沒有青年人接班而終結於這一輩人,但是他們並沒有因此而沮喪消沉。崔文記錶行開在繁華鬧市,卻保持著與周邊不甚相宜的淡泊;澳門老街中的鍾記鐘錶,不為賺錢,因為不舍而堅持著這一行。對於老一輩的創業者和守業者來說,這是他們從小繼承的事業,經歷了幾十年甚至近百年的歲月變遷,哪怕再艱難,他們依然選擇堅守。時代的發展無法逆轉,只願這些老牌錶行的消亡來的不會那樣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