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开端,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因此,要让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学习,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授课时严谨而不严肃、风趣而不低俗、幽默而不滑稽,寓教于乐,通过一系列活动来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
关键词:兴趣;教学;情境;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421
一、创设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如果每一堂课的开始就充满趣味,使学生兴趣盎然,则可以创造一个欢乐、明快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迈进知识宫殿的大门,从而唤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如教学负数的认识时,我编了如下一道简单的题:小猴子在思考如何计算5-8=?。配合幻灯图片创设生动的情境提问:我们能帮小猴子解答这道题吗?当学生皱着眉头说出“不能呀”时,我趁势导入:“能,得数是一个比0少的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0少的数。”
怎么会有比0还要少的数呢?通过学生的这样质疑,使学生一开始就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角色,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
在学圆的认识时,我通过媒体演示:小动物们骑着不同外形轱辘的自行车进行自行车比赛,谁能取得第一?为什么是圆轱辘的取得第一?有趣的画面,有趣的新问题,把学生的注重力都集中起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激起了学生的思维喜好。学生更是心情欢畅,兴趣异常浓厚。
二、启发引导,培养学习兴趣。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满堂灌,平铺直叙,又怎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呢?我在教学中,善于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在生活事例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如在“互质数”的教学中,概念引出后,在进一步归纳总结前,让学号是“7”的同学起立,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就转移到这位同学身上。然后教师接着说:“学号和7互质的同学请站起来。”全班同学由惊奇立即进入认真的思考,紧接着就是连续不断地站起来。通过这种形式,教师汇集了这节课教学效果的大量反馈信息,并且使错误得到及时纠正。最后师生共同总结互质数的几种情况,并强调指出:1与比1大的整数都能互质,连续两个自然数互质。整个过程,学生都很有兴趣地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转变角色,由讲授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数学知识的构建者。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索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这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圆面积的推导”教学中,课本是把圆平均分成16份,然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进行推导的,显然按照书本的方法进行探索,学生的思维过程得到了一定的限制。我在教学时,先引导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公式及推导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用剪、拼、摆方法把“圆”转化为近似学过的平面图形,接着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在全班进行交流。结果,学生把圆平均分成8份或16份,分别拼成了近似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就这样,学生利用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公式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显然,学生能自己动手实践,产生了兴趣,对探索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更来了劲,学习的劲头更大了。这样的教学更具探索性,可使学生多角度灵活思维,学得更主动活泼,因为学习有了兴趣促使学生不断地追求、探索、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学习方法进行大胆的猜想、迁移、推测、尝试探索解决新问题的各种方案,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对学习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利用电教,增强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辅助教学用的现代电教手段越来越丰富多彩,我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根据教材特点把有关的学具操作、图表和知识的归纳总结,练习题目、解题示范等都制成课件通过电脑显示到屏幕上,让学生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地吸收数学知识,从而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增多了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的机会,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充裕。同时,还把幻灯片制作成活动幻灯片,把静态变成动画,不可见的变成可见。如在“圆柱的体积”一节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媒体演示圆柱切割拼成长方体。这样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我还利用投影、录像、电视等媒体,将科学家的肖像、生平、科研成果及其推广与应用等,采用直观的形式,逼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看到知识的力量,受到鼓舞。
这样做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增强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形成了善于展开想象、不断思考、刻苦探索、发现新问题的习惯。
五、课外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知识的真正意义就在于运用它来解决实际新问题,体现出知识应有的价值。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仅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拓宽知识深度和广度,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开拓性发展,产生自觉探求数学问题的强大动力。
如:学习了“圆的周长”后,可以组织学生实际测量校园内大树树干的周长,然后根据得的周长计算出树干的半径和直径;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可以让学生回家测量自己卧室的长、宽、高,并计算出墙面的面积是多少。学习了统计图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并分析整理成相应的统计图等。
如:利用课外活动搞数学知识竞赛,举办数学墙报,开展每日一题征解等。经常开展专题讲座,适时向学生介绍解题方法。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为什么要学习数学”为题,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解:数学的产生和发展、数学作用、学习数学的方法等。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多方面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加强深化,及时发展,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形成,同时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会全面提高。兴趣的培养,对学生克服惰性,发展自己的特长也是极为有益的。
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兴趣是调节课堂心理环境的内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唤起,是展开数学思想的启动器,学生有了兴趣,上课便能全神贯注,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便可提高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便可积极主动地认识、实践和创造,使学生真正在数学学习中发挥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从而不断生长、张扬、发展、提升,最后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兴趣;教学;情境;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421
一、创设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如果每一堂课的开始就充满趣味,使学生兴趣盎然,则可以创造一个欢乐、明快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迈进知识宫殿的大门,从而唤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如教学负数的认识时,我编了如下一道简单的题:小猴子在思考如何计算5-8=?。配合幻灯图片创设生动的情境提问:我们能帮小猴子解答这道题吗?当学生皱着眉头说出“不能呀”时,我趁势导入:“能,得数是一个比0少的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0少的数。”
怎么会有比0还要少的数呢?通过学生的这样质疑,使学生一开始就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角色,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
在学圆的认识时,我通过媒体演示:小动物们骑着不同外形轱辘的自行车进行自行车比赛,谁能取得第一?为什么是圆轱辘的取得第一?有趣的画面,有趣的新问题,把学生的注重力都集中起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激起了学生的思维喜好。学生更是心情欢畅,兴趣异常浓厚。
二、启发引导,培养学习兴趣。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满堂灌,平铺直叙,又怎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呢?我在教学中,善于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在生活事例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如在“互质数”的教学中,概念引出后,在进一步归纳总结前,让学号是“7”的同学起立,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就转移到这位同学身上。然后教师接着说:“学号和7互质的同学请站起来。”全班同学由惊奇立即进入认真的思考,紧接着就是连续不断地站起来。通过这种形式,教师汇集了这节课教学效果的大量反馈信息,并且使错误得到及时纠正。最后师生共同总结互质数的几种情况,并强调指出:1与比1大的整数都能互质,连续两个自然数互质。整个过程,学生都很有兴趣地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转变角色,由讲授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数学知识的构建者。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索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这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圆面积的推导”教学中,课本是把圆平均分成16份,然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进行推导的,显然按照书本的方法进行探索,学生的思维过程得到了一定的限制。我在教学时,先引导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公式及推导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用剪、拼、摆方法把“圆”转化为近似学过的平面图形,接着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在全班进行交流。结果,学生把圆平均分成8份或16份,分别拼成了近似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就这样,学生利用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公式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显然,学生能自己动手实践,产生了兴趣,对探索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更来了劲,学习的劲头更大了。这样的教学更具探索性,可使学生多角度灵活思维,学得更主动活泼,因为学习有了兴趣促使学生不断地追求、探索、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学习方法进行大胆的猜想、迁移、推测、尝试探索解决新问题的各种方案,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对学习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利用电教,增强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辅助教学用的现代电教手段越来越丰富多彩,我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根据教材特点把有关的学具操作、图表和知识的归纳总结,练习题目、解题示范等都制成课件通过电脑显示到屏幕上,让学生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地吸收数学知识,从而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增多了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的机会,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充裕。同时,还把幻灯片制作成活动幻灯片,把静态变成动画,不可见的变成可见。如在“圆柱的体积”一节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媒体演示圆柱切割拼成长方体。这样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我还利用投影、录像、电视等媒体,将科学家的肖像、生平、科研成果及其推广与应用等,采用直观的形式,逼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看到知识的力量,受到鼓舞。
这样做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增强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形成了善于展开想象、不断思考、刻苦探索、发现新问题的习惯。
五、课外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知识的真正意义就在于运用它来解决实际新问题,体现出知识应有的价值。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仅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拓宽知识深度和广度,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开拓性发展,产生自觉探求数学问题的强大动力。
如:学习了“圆的周长”后,可以组织学生实际测量校园内大树树干的周长,然后根据得的周长计算出树干的半径和直径;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可以让学生回家测量自己卧室的长、宽、高,并计算出墙面的面积是多少。学习了统计图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并分析整理成相应的统计图等。
如:利用课外活动搞数学知识竞赛,举办数学墙报,开展每日一题征解等。经常开展专题讲座,适时向学生介绍解题方法。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为什么要学习数学”为题,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解:数学的产生和发展、数学作用、学习数学的方法等。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多方面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加强深化,及时发展,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形成,同时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会全面提高。兴趣的培养,对学生克服惰性,发展自己的特长也是极为有益的。
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兴趣是调节课堂心理环境的内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唤起,是展开数学思想的启动器,学生有了兴趣,上课便能全神贯注,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便可提高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便可积极主动地认识、实践和创造,使学生真正在数学学习中发挥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从而不断生长、张扬、发展、提升,最后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