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校根据苏州工业园区及周边地区现代电子信息及现代通信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开办五年制高职融合通信专业。本文结合高职专业特点,就培养目标、能力和素质结构、课程体系建设以及能力培养途径等方面的探索实践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融合通信 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 探索实践
2012年5月,我校根据苏州工业园区及周边地区现代电子信息及现代通信行业的发展状况及趋势,本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原则,开办了五年制高职融合通信专业。该专业的开发建设为培养具备现代通信工程与网络技术、数字广播电视技术技能型人才搭建了平台,为园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人才的支撑。现结合我校具体实践,谈谈根据区域产业人才需求导向,构建融合通信专业课程体系的一些思路。
一、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五年制高职融合通信专业与五年制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及通信专业的培养目标在定位方面是有区别的,主要侧重于培养在计算机网和通信网领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必备的通信网络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通信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管理及增值服务软件开发售前、售后服务,具有网络融合、业务融合、终端融合和产业融合为一体的综合型人才。
二、分析专业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围绕苏州工业园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融合通信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爆发性需求,在学校总体专业建设规划的前提下,我校电子技术专业、计算机软件专业骨干教师先后多次到园区3G通信类企业、园区融合通信联盟、科教创新区高校、科研院所等进行调研,并组织专家对专业所对应的岗位、岗位技能要求、素质要求等进行论证,进一步明确了融合通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思路。现将社会对融合通信类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要求归纳如下:
(一)知识结构
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计算机网络硬件组网与调试,网络系统安装与维护,电路与信号分析、交换和处理的理论,以及各种通信网、通信设备的组成和基本原理以及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的相关知识,了解相应的法律法规。
(二)能力结构
具有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安装和维护能力。具有独立调试、配置、管理路由器、交换机的能力。通过对单一通信技术及产品融合,构建新的网络、融合传统通信的硬件操作体系,并能延伸到软件、增值业务、数字内容等相关领域的技能,并具有融合通信系统技术安排和现场组织能力,和具有通信网络产品的营销及售后服务的技能。
三、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一)融合通信专业理论课程体系
根据融合通信专业培养目标、岗位任务及能力要求分析,在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确立融合通信专业理论课程体系。
(二)融合通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在实践课程体系方面,按照能力结构要求设立实践环节。在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实践环节设置方式与计算机专业和通信专业相比做了较大改革。在学生五年的学习中,共开设了12门实训课程。实训课程分层次开设,底层课程为顶层课程服务。融合通信专业主要注重对学生融合通信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实践环节围绕网络组建、通信技术、软件调试、数据库的建设等展开。其中课程设计、大型设计主要围绕单机远程部署、多机集团组网等典型融合通信系统进行,它是我校与园区融合产业联盟所属企业共同开发的接近企业真实环境的工程项目。该项目可以提升学生的工程应用与设计综合能力。
四、提升专业能力建设水平的途径
结合五年制高职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还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校企深度合作
积极开展工学交替、半工半读教学模式的研究,促进专业教学实践与企业岗位深度对接。
以产学研为抓手,通过广大教师参与融合通信类工业产品的技术改造与革新,全面了解产业行业发展的趋势,提高教师对专业建设方向的把控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结合专业发展所需要的新发展元素要求,积极探索融合计算机和通信两种类型实训基地功能的途径和方法。以服务于融合通信专业发展为目标,合理定位实训基地在人才培养中的功能,建设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多功能融合的实训基地。
(二)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考核。比如文化基础课程,主要采用以证代考、教考分离或过程性评价为主。核心专业课程如物联网技术等,则采用理论与项目考核相结合,并同时加入合作企业的第三方评价,建立一套与弹性学制相配套的学分制评价考核体系。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
【关键词】融合通信 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 探索实践
2012年5月,我校根据苏州工业园区及周边地区现代电子信息及现代通信行业的发展状况及趋势,本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原则,开办了五年制高职融合通信专业。该专业的开发建设为培养具备现代通信工程与网络技术、数字广播电视技术技能型人才搭建了平台,为园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人才的支撑。现结合我校具体实践,谈谈根据区域产业人才需求导向,构建融合通信专业课程体系的一些思路。
一、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五年制高职融合通信专业与五年制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及通信专业的培养目标在定位方面是有区别的,主要侧重于培养在计算机网和通信网领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必备的通信网络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通信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管理及增值服务软件开发售前、售后服务,具有网络融合、业务融合、终端融合和产业融合为一体的综合型人才。
二、分析专业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围绕苏州工业园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融合通信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爆发性需求,在学校总体专业建设规划的前提下,我校电子技术专业、计算机软件专业骨干教师先后多次到园区3G通信类企业、园区融合通信联盟、科教创新区高校、科研院所等进行调研,并组织专家对专业所对应的岗位、岗位技能要求、素质要求等进行论证,进一步明确了融合通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思路。现将社会对融合通信类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要求归纳如下:
(一)知识结构
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计算机网络硬件组网与调试,网络系统安装与维护,电路与信号分析、交换和处理的理论,以及各种通信网、通信设备的组成和基本原理以及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的相关知识,了解相应的法律法规。
(二)能力结构
具有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安装和维护能力。具有独立调试、配置、管理路由器、交换机的能力。通过对单一通信技术及产品融合,构建新的网络、融合传统通信的硬件操作体系,并能延伸到软件、增值业务、数字内容等相关领域的技能,并具有融合通信系统技术安排和现场组织能力,和具有通信网络产品的营销及售后服务的技能。
三、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一)融合通信专业理论课程体系
根据融合通信专业培养目标、岗位任务及能力要求分析,在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确立融合通信专业理论课程体系。
(二)融合通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在实践课程体系方面,按照能力结构要求设立实践环节。在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实践环节设置方式与计算机专业和通信专业相比做了较大改革。在学生五年的学习中,共开设了12门实训课程。实训课程分层次开设,底层课程为顶层课程服务。融合通信专业主要注重对学生融合通信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实践环节围绕网络组建、通信技术、软件调试、数据库的建设等展开。其中课程设计、大型设计主要围绕单机远程部署、多机集团组网等典型融合通信系统进行,它是我校与园区融合产业联盟所属企业共同开发的接近企业真实环境的工程项目。该项目可以提升学生的工程应用与设计综合能力。
四、提升专业能力建设水平的途径
结合五年制高职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还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校企深度合作
积极开展工学交替、半工半读教学模式的研究,促进专业教学实践与企业岗位深度对接。
以产学研为抓手,通过广大教师参与融合通信类工业产品的技术改造与革新,全面了解产业行业发展的趋势,提高教师对专业建设方向的把控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结合专业发展所需要的新发展元素要求,积极探索融合计算机和通信两种类型实训基地功能的途径和方法。以服务于融合通信专业发展为目标,合理定位实训基地在人才培养中的功能,建设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多功能融合的实训基地。
(二)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考核。比如文化基础课程,主要采用以证代考、教考分离或过程性评价为主。核心专业课程如物联网技术等,则采用理论与项目考核相结合,并同时加入合作企业的第三方评价,建立一套与弹性学制相配套的学分制评价考核体系。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