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程预决算人员只有透彻掌握市场的发展趋势,如价格浮动变化,设备市场、国家的有关工程建设政策以及该工程项目日后的发展趋势等。才能运筹帷幄,科学合理地对工程预决算进行计算!为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奠定基础。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决算;不足之处;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国内建筑工程项目预决算环节的不足之处
1、预算上报情况与实际情况所需资金不符
在国内许多建筑工程项目的预决算环节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往往将施工环节所需的定额资金预算定在高标准上,而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并不需要这么多的资金,这就大大增加了建筑工程预决算的资金所需。这一类预决算所需资金的实际情况与上报情况不符合的问题,主要是相关预算审计人员利用高套定额的计算方法而造成的,实际施工作用低标准,上报预算就套用高标准,这种定额的预算计算方式,自然而然地造成了工程项目预决算资金过高的问题出现。
2、预算超标问题
建筑施工单位在进行工程预算套用定额时,部分的预算人员会使用低标准工程套用高标准的工程价格。另外,在计算建筑结构的定额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计算建筑矩形柱子、多边形柱定额时,常常会套用现浇混凝土的价格替代泵送混凝土价格,加之审核计算时又没有将二者的差价扣除!,造成预算结果超标现象。不能正确反映一个工程真实的工程造价。
3、施工环节预算的审计人员不够专业
预算审计人员对建筑工程项目预决算计算的工程不够熟练,则他在测量预算资金的时候,还有可能会将同样的施工环节预算资金进行了重复的计算,这些原本已经在定额计算中被算入的小项目环节,又进行一次计算也增加了整个建筑工程项目预决算的所需资金,这一类重复计算的问题不仅为建设工程所属企业加重了财政负担,而且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并不需要这么多资金预算,也就导致了这些多出来的预算被部分管理人员私吞了,造成了大量预算资金被浪费和私吞。
4、虚增工程量
虚增工程量是施工单位提高施工成本的一种手段,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虚拟工程量也许不是施工单位负责人所为#通常情况下在建筑单位基础施工中,工程中的分项工程出现的人为重复累计工程量,同样也会出现在工程预算的部分隐蔽工程中;另外,累计工程量在进行工程决算时,施工单位在一个定额项目的决算和在其它定额项目的决算中两次计算同一项工程项目,产生同一工程项目被两次计费问题,工程造价难以有效控制。
5、激励建设工程进行预算的政策没有建立
一般而言,大型的建筑企业都会有比较充足的资金,从而也就具备有自己独有的预算审计人员自己财务管理人员的条件,而对其他的中小型建筑企业而言,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加上企业自身对预算工作的不重视,中小型建筑企业一般都没有专业性的预算审计人员来帮助其建筑工程项目进行预算计算。因为我国在建筑工程项目方面没有推行相关的预算激励政策,所以就算是大型的建筑企业,它们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预算环节所存在的问题,企业内部自身独有的预算审计人员与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而当建筑工程项目已经开始正式施工之后,大型建筑企业的预算审计人员及其财务管理人员才开始对工程项目的预算资金开始进行计算,并在工程结束施工环节之后,预算的计算工作也才刚刚结束,这部分现象就会造成预算环节的不合理,对整体的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工作都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且相关激励政策的缺乏,会使得企业内部预算审计人员及其他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热情都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这样长久下来,建筑企业就会逐渐失去预算环节的真正人才,导致其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预算环节失去主心骨,从而阻碍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6、提高建筑材料价格
建筑材料在工程成本投入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一部分施工企业在工程预决算过程中只计材料的正差而不计負差。假如水泥、砂石、钢筋市场价格低于定额时,施工企业在决算时往往不将材料的负差纳入决算范围。如果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周期较长,建筑施工企业不考虑适当调整决算过程中材料价格,是提供材料价格最高时所开的发票。其目的是施工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价值空间,材料价格肆意的变动,工程决算结果缺乏真实性。
二、发展我国建筑工程项目中预决算问题的建议
1、使管理建筑工程项目预算项目的体系得以建立和完善
从目前我国各建筑工程项目的预决算环节所存在的计算不当问题来看,以不同情况下施工方的施工技术水平与市场的主要需求为依据,而建立有针对性的管理预算的机制体系,则可以在定额计算的体系基础上,帮助各建筑工程承包企业在预算环节中,对施工材料、施工场地等其他各方面的预算组成部分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管理,从而制定与企业建筑工程项目想适应的定额计算项目。
2、提高计算方法准确度
提高计算方法准确度的前提条件是预决算人员要充分掌握图纸的设计要求及设计者的设计思想,同时还要准确掌握工程量和定额的单价等方面的内容。在计算工程量时必须要了解定额的子目附属、总说明、册说明、章说明等,只有牢固掌握这些内容才能科学合理处理定额问题。另外,在做工程预算编制和工程量计算时,必须要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合理套用定额。避免出现高套低,套高,错套、乱套等问题。工程预决算人员要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断低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在日常工作中要深入到施工现场及建筑市场,了解施工工艺及材料、人工等价格,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预决算能力,使工程预决算结果具有真实性。
3、对施工工程中实际的施工人员数量进行准确计算
假若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预算工作一如既往地采取高套定额的方法来进行的话,企业在预算方面的资金投入仍旧会有一大部分是被浪费和私吞了的,为了减少这一类浪费私吞预算资金的重大差异情况出现,相关的造价预算人员就需要对实际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和了解,从而细化预算的计算过程,使建筑工程项目实际所需资金与造价预算资金的差异减少,而不只是简单地套用公式来进行笼统的计算,要防止大量多余的预算资金被浪费或者是被私吞。
4、加强相关预算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
从大型的建筑企业自身所具备的独有的相关预算审计工作人员,以及其他财务工作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而言,他们的有关专业知识内容是有着很大的不同与差别的。企业内部的预算审计人员与其他财务管理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还有一大部分缺乏经验的工作人员是存在着许多专业知识不够全面的地方,因此这就需要企业加强对这一部分专业知识不充足工作人员的相关专业培训,为企业建筑工程项目提供更加准确的造价预算。专业培训不仅包括预算计算方面的内容,而且还要包括建筑企业方面的知识内容,从而加强相关预算审计人员建筑工程项目预算计算的能力。
5、做好市场调查
工程预决算人员只有透彻掌握市场的发展趋势,如价格浮动变化,设备市场、国家的有关工程建设政策以及该工程项目日后的发展趋势等。才能运筹帷幄,科学合理地对工程预决算进行计算,为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奠定基础。
结束语
建筑工程预决算是投资项目工程造价的重要控制手段和方法,是提高建筑市场规范化,打造良好市场秩序的有效措施。然而,就我国现行的建筑工程领域,在建筑工程预决算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问题,如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工程预决算失真,建筑工程造价难以有效控制,给建筑工程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王耀辉.建筑工程预决算存在的问题及控制对策[J].财会探析,2013(08),173.
[2]卢付生,方芳.浅谈建筑工程预决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1306),64.
[3]王长进.浅析建筑工程预决算存在的问题及控制对策[J].建筑工程,2013(11),105.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决算;不足之处;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国内建筑工程项目预决算环节的不足之处
1、预算上报情况与实际情况所需资金不符
在国内许多建筑工程项目的预决算环节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往往将施工环节所需的定额资金预算定在高标准上,而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并不需要这么多的资金,这就大大增加了建筑工程预决算的资金所需。这一类预决算所需资金的实际情况与上报情况不符合的问题,主要是相关预算审计人员利用高套定额的计算方法而造成的,实际施工作用低标准,上报预算就套用高标准,这种定额的预算计算方式,自然而然地造成了工程项目预决算资金过高的问题出现。
2、预算超标问题
建筑施工单位在进行工程预算套用定额时,部分的预算人员会使用低标准工程套用高标准的工程价格。另外,在计算建筑结构的定额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计算建筑矩形柱子、多边形柱定额时,常常会套用现浇混凝土的价格替代泵送混凝土价格,加之审核计算时又没有将二者的差价扣除!,造成预算结果超标现象。不能正确反映一个工程真实的工程造价。
3、施工环节预算的审计人员不够专业
预算审计人员对建筑工程项目预决算计算的工程不够熟练,则他在测量预算资金的时候,还有可能会将同样的施工环节预算资金进行了重复的计算,这些原本已经在定额计算中被算入的小项目环节,又进行一次计算也增加了整个建筑工程项目预决算的所需资金,这一类重复计算的问题不仅为建设工程所属企业加重了财政负担,而且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并不需要这么多资金预算,也就导致了这些多出来的预算被部分管理人员私吞了,造成了大量预算资金被浪费和私吞。
4、虚增工程量
虚增工程量是施工单位提高施工成本的一种手段,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虚拟工程量也许不是施工单位负责人所为#通常情况下在建筑单位基础施工中,工程中的分项工程出现的人为重复累计工程量,同样也会出现在工程预算的部分隐蔽工程中;另外,累计工程量在进行工程决算时,施工单位在一个定额项目的决算和在其它定额项目的决算中两次计算同一项工程项目,产生同一工程项目被两次计费问题,工程造价难以有效控制。
5、激励建设工程进行预算的政策没有建立
一般而言,大型的建筑企业都会有比较充足的资金,从而也就具备有自己独有的预算审计人员自己财务管理人员的条件,而对其他的中小型建筑企业而言,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加上企业自身对预算工作的不重视,中小型建筑企业一般都没有专业性的预算审计人员来帮助其建筑工程项目进行预算计算。因为我国在建筑工程项目方面没有推行相关的预算激励政策,所以就算是大型的建筑企业,它们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预算环节所存在的问题,企业内部自身独有的预算审计人员与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而当建筑工程项目已经开始正式施工之后,大型建筑企业的预算审计人员及其财务管理人员才开始对工程项目的预算资金开始进行计算,并在工程结束施工环节之后,预算的计算工作也才刚刚结束,这部分现象就会造成预算环节的不合理,对整体的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工作都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且相关激励政策的缺乏,会使得企业内部预算审计人员及其他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热情都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这样长久下来,建筑企业就会逐渐失去预算环节的真正人才,导致其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预算环节失去主心骨,从而阻碍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6、提高建筑材料价格
建筑材料在工程成本投入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一部分施工企业在工程预决算过程中只计材料的正差而不计負差。假如水泥、砂石、钢筋市场价格低于定额时,施工企业在决算时往往不将材料的负差纳入决算范围。如果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周期较长,建筑施工企业不考虑适当调整决算过程中材料价格,是提供材料价格最高时所开的发票。其目的是施工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价值空间,材料价格肆意的变动,工程决算结果缺乏真实性。
二、发展我国建筑工程项目中预决算问题的建议
1、使管理建筑工程项目预算项目的体系得以建立和完善
从目前我国各建筑工程项目的预决算环节所存在的计算不当问题来看,以不同情况下施工方的施工技术水平与市场的主要需求为依据,而建立有针对性的管理预算的机制体系,则可以在定额计算的体系基础上,帮助各建筑工程承包企业在预算环节中,对施工材料、施工场地等其他各方面的预算组成部分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管理,从而制定与企业建筑工程项目想适应的定额计算项目。
2、提高计算方法准确度
提高计算方法准确度的前提条件是预决算人员要充分掌握图纸的设计要求及设计者的设计思想,同时还要准确掌握工程量和定额的单价等方面的内容。在计算工程量时必须要了解定额的子目附属、总说明、册说明、章说明等,只有牢固掌握这些内容才能科学合理处理定额问题。另外,在做工程预算编制和工程量计算时,必须要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合理套用定额。避免出现高套低,套高,错套、乱套等问题。工程预决算人员要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断低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在日常工作中要深入到施工现场及建筑市场,了解施工工艺及材料、人工等价格,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预决算能力,使工程预决算结果具有真实性。
3、对施工工程中实际的施工人员数量进行准确计算
假若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预算工作一如既往地采取高套定额的方法来进行的话,企业在预算方面的资金投入仍旧会有一大部分是被浪费和私吞了的,为了减少这一类浪费私吞预算资金的重大差异情况出现,相关的造价预算人员就需要对实际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和了解,从而细化预算的计算过程,使建筑工程项目实际所需资金与造价预算资金的差异减少,而不只是简单地套用公式来进行笼统的计算,要防止大量多余的预算资金被浪费或者是被私吞。
4、加强相关预算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
从大型的建筑企业自身所具备的独有的相关预算审计工作人员,以及其他财务工作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而言,他们的有关专业知识内容是有着很大的不同与差别的。企业内部的预算审计人员与其他财务管理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还有一大部分缺乏经验的工作人员是存在着许多专业知识不够全面的地方,因此这就需要企业加强对这一部分专业知识不充足工作人员的相关专业培训,为企业建筑工程项目提供更加准确的造价预算。专业培训不仅包括预算计算方面的内容,而且还要包括建筑企业方面的知识内容,从而加强相关预算审计人员建筑工程项目预算计算的能力。
5、做好市场调查
工程预决算人员只有透彻掌握市场的发展趋势,如价格浮动变化,设备市场、国家的有关工程建设政策以及该工程项目日后的发展趋势等。才能运筹帷幄,科学合理地对工程预决算进行计算,为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奠定基础。
结束语
建筑工程预决算是投资项目工程造价的重要控制手段和方法,是提高建筑市场规范化,打造良好市场秩序的有效措施。然而,就我国现行的建筑工程领域,在建筑工程预决算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问题,如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工程预决算失真,建筑工程造价难以有效控制,给建筑工程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王耀辉.建筑工程预决算存在的问题及控制对策[J].财会探析,2013(08),173.
[2]卢付生,方芳.浅谈建筑工程预决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1306),64.
[3]王长进.浅析建筑工程预决算存在的问题及控制对策[J].建筑工程,2013(1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