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钱塘文化?求索浙人精神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a98162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浩浩荡荡近700公里,纵贯。
  绵绵延延近5.6万平方公里,流淌。
  这是钱塘江留在纸面上的数据,她是一部流动的遗产,也是一段活着的历史。从远古奔流到现代,钱塘江孜孜不倦地讲述着的其实是一个滴水成江、汇流成海的故事。
  而我们对于这条母亲河的内涵讨论,亦同样起于一滴水——
  如果让你为钱塘江写一个剧本,你的脑子里最先浮现的是怎样的画面?
  这是钱塘江文化研究会会长胡坚提出的设问句。而他本人的回答带着我们的思绪来到钱江源头开化:在那里,山林绿叶上的几滴朝露逐渐相拥,从树叶上滑落,在青苔上翻滚,与淅淅沥沥的水珠汇集,流入小溪、淌入山涧,千回万转,最后形成翻江倒海的钱江潮涌。“从一滴水珠到万马奔腾的钱江潮,就是我们的母亲河包容万象凝聚而成的力量。仿佛也是我们走向中国梦的一个过程。”
  以想象入画,钱塘江的文化概念,从漫漶走向清晰。

为何需要“钱塘江文化”


  钱塘江之于浙江,是一代代的情感归宿,更是一辈辈的梦想载体。钱塘江的拓展史就是一部浙江的发展史。但关于其文化内核,似乎至今未有过系统的梳理剖解。它奔腾不息,将自己在文化历史中拉成了一个长长的省略号。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前,浙江文化产业的综合实力已位居全国各省(区、市)第4位。根据《浙江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全省文化产业的总产出将比现在翻一番,达到1.6万亿元。但浙江并不满足。浙江需要加速的载体,杭州需要发展的抓手。
  载体与抓手在哪里?胡坚认为,钱塘江文化,无疑是一个优选答案。
  “钱塘江是浙江的母亲河,流经浙江47%的省域面积。如果以科学的眼光看,它是流量、灌溉、堤岸、河坝。如果用文化的眼光来看,它就变成一种历史、一种情怀、一种精神、一种价值观。”
  钱塘江文化研究会,是现在胡坚介绍自己时放在第一的身份归属。他用手比划了一个杠杆撬动的动作,在他看来,钱塘江文化正是这样一个无形的支点。胡坚说,“我们研究钱塘江文化的重点,在于助推浙江文化产业的发展。浙江经济转型一靠科技,二靠文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满足这一需求,文化就是最重要的抓手。”化繁为简,挖掘钱塘江文化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让文化创造无限经济价值,用文化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

如何素描“钱塘江文化”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强调:“浙江能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继续走在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文化力量的深刻认识、对发展先进文化的高度自觉和对推进文化大省建设的工作力度。”
  那么,在庞杂和繁华的钱塘江文化史中,我们该如何找到它的关键词?胡坚的答案是——12个字,勇立潮头、大气开放、互通共荣。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也是千百年来钱塘江形象的最佳写照——
  2017年GDP超过五万亿元,连续22年居全国第四;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连续17年和33年居各省区第一……这是临江而居的浙江“弄潮儿”以勇于开拓创新的时代气质,诠释的“勇立潮头”。
  杭州未来科技城里,人工智能小镇正式启动;2017年12月9日,首个“中国网络作家村”落户杭州;7年前,吴菊萍高举双手,托起了坠楼的两岁孩子,亦托起了浙人的“最美”现象……这是兼容并蓄的钱塘人,在“文化浙江”征程中诠释的“大气开放、互通共荣”。
  胡坚认为,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精神则是文化的核心能量。在新时代,钱塘江文化赋予了浙江人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

如何拥抱“钱塘江文化”


  去年的钱塘江文化节,作为首届文化大使的莲花落演员翁仁康曾和胡坚讲过一段关于钱塘江的故事:“在我的爷爷年代,钱塘江是条灾难之江,经常冲毁堤岸,淹掉农田。我父亲这一辈,钱塘江是条征服之江,父亲这一辈做的,就是围垦,围江造田。到了我这一代,钱塘江成了我的幸福之江。”
  胡坚说,这段话让他特别有感触。近五年来,以钱江新城为代表的钱塘江流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成为“中国样板、浙江实践、杭州经验”的标志性地区,杭州也从“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从“跨江发展”到“拥江发展”。“跨江发展,其实是把江作为了一个要逾越的屏障。而拥江发展,却是拥抱母亲河。”胡坚说,从跨到拥,一字之差,体现的却是整体发展思路的转变。
  胡坚说,推动钱塘江流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他的设想里,钱塘江流域的文化产业可以涵盖文化产业里9个大类147个小类的所有的产业,由欠发达区域到发达区域,由农村到城市,都应该深刻挖掘本地的文化特质和产业特点。“比如,钱塘江流域是浙江省古村落最多的地方,我们的民宿应与古村落保护、与当地生活状态的保护相结合,在留住乡愁的同时拓展文化产业……”
  胡坚的笔记本里写着许多关于钱塘江未来的设想,比如钱塘江文化产业园、比如文化创意实验室……如何让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找到传统文化的根与魂?如何将钱塘江文化精髓和灵魂融入浙江发展的顶层设计?钱塘江文化的概念日渐清晰,但随之而来的问号却更加深邃与难解。
  胡坚的视线移向地图上绵延奔騰的钱塘江,目光坚定。在他看来,探索“钱塘江文化”,既是寻根之旅,现实之地,更是未来之路。
其他文献
掛灯笼、写春联、学唱鼓词、学青田鱼灯舞……1月27日,来自乌克兰、柬埔寨、葡萄牙、美国等国家的42名国际友人、10名海外文化宣传大使,在青田县方山乡开开心心地过了一个“侨乡中国年”。  邀请国际友人在知名侨乡过大年,这是2019年浙江“侨乡中国年”系列活动的主体内容。本次来浙江参加“中国年”活动,采取外国友人自主报名与华侨回国同行等方式。活动还邀请了驻华使节、专家学者、文化名人等国际友人。学写一个
期刊
本文作者(左)在美国博物馆采访高管。  作为当今艺术、文化产业中的“网红”分支,文创衍生品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西方博物馆零售业和“博物馆商品”(museum store product)的出现和兴起。博物馆作为汇集、典藏、展示人类文化遗产、科学技术、艺术杰作之地,其相关的衍生品不仅仅具有将原本昂贵乃至遥不可及的馆藏艺术,以亲民的形式让大众带回家、为博物馆盈利的基本商业价值,更应具备传播各具特色的博物
期刊
The 45-year-old Zen Guanghai is a music teacher. He is now taking a doctoral course at Kharkov State Normal University in Ukraine. With a dedication to music, he works hard to communicate love, Chines
期刊
Hai Fei, a native of Zhuji in eastern Zhejiang, is now a full-time writer based in Hangzhou. Like most writers, his day starts at noon. He begins to write in the afternoon. In the evening he takes a s
期刊
奔腾的钱塘江给浙江人民留下了富庶的生活印记,也留下了不朽的文化。  推动钱塘江流域发展,让钱塘江流域成为文化建设发展的大舞台,保护传承是一篇重要的大文章。  作为第二届杭州钱塘江文化节重点文化交流类活动,“最忆钱塘”钱塘江流域文化庙会在钱塘江畔城市阳台开街,充分展现了钱塘江流域的文化传承,包括传统工艺、民间艺术、地方美食等。这也是钱塘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首次集中性展示。  在这场为期三天的创意庙
期刊
For experts and scholars of culture, Shangyu in the east of Zhejiang is worth knowing about. For scholars specialized in history of tea, a visit to Shangyu is a must, for it was the birthplace of Wu J
期刊
Fifteen years after his father Zhu Jiajin (1914-2003) passed away, his daughter Zhu Chuanrong put together a book about him. The , which she says is a collection of writings and interviews and memoire
期刊
五色线织就五色锦。日前,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神机妙算:世界织机与织造艺术展”。该展览于9月进入展期倒计时。韩国卧机、伊朗兹鲁织机、马达加斯加织机、北欧重锤织机……来自全球十多个国家的50余台织机,在一梭一线中展现了各种多姿多彩的织造技艺。  其中不少藏品来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去年,这些博物馆建立起了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  而在6月22日丝绸之路申遗成功4周年前夕,国家
期刊
People in Ninghai,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coasts of Sanmen Bay in Ningbo, obviously have their own way of staying away from clichés, as has been proven by the sizzling development of this seaside hav
期刊
(印度)寿天《红与蓝》Red and Blue, an artwork by Dhaneshwar Shah, India(澳大利亚)雷奥尼·祖克斯《马路上的遗产》 MexicoLegacy on the Road, an artwork by Leonid Zuks, Australia  From November 2 to 6, the Third China Qiantang Rive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