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场中到处都是跟你不同的人,无论是年龄、文化背景,还是职业履历,你几乎找不到“同胞”。于是你感叹,职场中“沟壑纵横”,举步维艰。其实,即便各人背景不同,但你们的工作环境相同,目标一致,所以,职业顾问告诉你:只要把心摆正,用显微镜看差异,用放大镜找共识,你会发现,天地相连一家亲。
职位沟
耗子怕猫,每遇之,躲避唯恐不及。久而久之,猫也很苦恼。一日,闷得发慌的老猫冲着耗子洞大喊:“我也是生灵,也有七情六欲,活着的意义不仅仅是吃耗子啊!”看到老猫又抓狂,耗子们四散奔逃。
同样的道理,职场的“老猫”们是不是也该反省?
我不要做“孤家寡人”
我的副经理人较随和,部门职员都愿意跟他亲近,虽然他很支持我的工作,但我还是有点嫉妒他人缘比我好。其实我也是从小职员一步步做到部门经理的,所以我了解下属的疾苦,何况我并不是个尖刻的人。但我是一个女人,怕太随和在员工眼里没威望。
没想到,我的苦恼让儿子的几句话就给解决了。那次公司组织旅游,我带着儿子一起参加。同事小张问他:“你怕不怕你妈妈?”“不怕!”“那你做错事妈妈跟你凶吗?”儿子想了想说:“不凶,妈妈说我小,不懂事,然后告诉我怎么做。所以我跟我妈亲。”同事们哈哈大笑。那次有儿子做调剂,加上酒精的作用,我和同事们相处得很愉快,他们直指我在工作中太严厉,让人不敢接近。听他们畅所欲言,我忽然觉得同事们很单纯可爱,就像一帮孩子,对我的要求无非就是别太凶,做错事要对他们好言安慰、耐心教诲而已。
这种融洽的气氛一直到上班后的好几天之内都保持着,虽然我不能一下子就改变同事心中对我固有的印象,但至少我找到了症结——我的心态。
专家的话
得民心者得天下——威望和权力不是靠打压杀罚巩固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即便贵如帝王,“与民同乐”才能保证基业稳固。当然,“同乐”不是故作姿态,而是真正从心理上愿意与人亲近。
不设防——部门的风气主要取决于领导的管理手段。做一个“不设防”的领导,消除由职位不同而引起的沟壑,其结果必定是众星捧月,上下齐心。
年龄沟
放眼望去,单位里同龄人很少,年龄的差异使你们几乎没有共同语言。和同事缺少沟通、没有感情做基础,你的工作开展肯定不顺利,跳槽吧,去哪儿都是新单位老问题,怎么办呢?
职场友谊
没有年龄界限
刚参加工作时,周围几乎都是“老”同事,他们开口闭口就叫我“小家伙”,工作中总是对我指指点点。可我宁愿独处也不愿当个“跟屁虫”,就把心里的不愉快跟父亲谈了。父亲问我:“如果是同龄人叫你‘小家伙’你怎么办?”
“我会反叫‘老家伙’!但跟他们我不敢。”“那就试试,也用玩笑的语气。”第二天,我照做了,而且又大着胆子跟几个“老家伙”玩笑了几句,结果引来周围一片嬉笑声,好像并没人生气。那天我过得挺轻松。当晚爸爸跟我说:“你看,只要你把心态调整过来,跟他们交流不也挺简单吗?其实我在单位就挺愿意跟年轻人交往,他们的活力能带动我,而且他们也喜欢照我的经验去做事,让我很有成就感。如果你能了解‘老’同事的这种心理,一定能受益。”
从那以后,我拿出了对“老”同事应有的尊重和理解,他们也不再“轻视”我了。我们交流的领域变宽了,我的婚姻问题就是在一位老大姐的帮助下解决的。如今,我虽早已离开了那家单位,但还一直跟其中的几位“老”同事保持联系。
现在,我已晋升为“老家伙”,在跟年轻同事保持了很好的沟通和交往后,我更加理解原单位那些“老”同事的心理了。
专家的话
换角度思考——新人入职,“老家伙”们也许会感觉到威胁,指手画脚其实也可视作他们无奈的自我保护。如果换个角度来看待这些人的行为,就会发现这些行为其实对“新人”有指导、借鉴作用,通过他们的“教诲”,你可以尽快熟悉工作,融入到团队当中。
据理力争——当然,对“老家伙”也不可一味迁就或有意讨好,要不然会让人觉得你是个没有主见、不能独当一面的“新手”,但在反驳之前一定要找出有力的证据,否则会贻笑大方。
文化沟
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员工文凭的高低,那张纸几乎代表了“白领”奋力追求的一切:高薪水、高职位甚至高姿态,尤其在一些高科技公司,本科生竟沦为小“K”。
文凭不能证明一切
我原是“TCL”电脑科技公司的一名设计人员,2004年初跳到国内某品牌电脑生产总部任设计师。初来乍到,本来就怕生,加上周围同事竟有80%都是硕士毕业,而我只是本科毕业,我的自卑感很强,除了闷头干活,几乎很少说话,怕一张嘴泄漏“无知”让人瞧不起。
在一次针对新款笔记本电脑的部门研讨会上,大家对显示屏电路板上一个芯片的使用问题产生了分歧,主张用和不用的两派争执得比较激烈。虽然我心里有一个可行的办法,但因为心虚不敢大胆提出。这时,一脸无奈的王总工似乎看出了我欲言又止的尴尬,便说:“李工有什么意见说说吧。”尽管我听出了王总话里的鼓励,但还是尽量用谦虚地说出了自己关于开源和节流的想法和建议。我的话一说完,房间里静了好几秒种。
我的办法很快就被采纳了。经过这件事,我的气怯心理悄悄发生了变化。必须承认,发现同事的不足让我很欣喜,因为我有自信和他们平起平坐了。
经过接触,我发现原来根本没人瞧不起我,当初的自卑感纯粹是我给自己设置的心理障。
专家的话
放松——体育比赛时,教练跟运动员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放松”。人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才能发挥自己的最好水平。竞技场上是这样,职场上也一样。
用实力说话——当然,面对“强敌”,心虚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不能让它长时间影响你的心态。尽快调整,勇于与有“代沟”的同事平等交流、探讨,用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绩使对方认可自己,是消除“代沟”的最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