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色如同夜幕,可以隐匿一切,揭开夜幕,能看见纷繁的夜生活,《中国企业家黑皮书》也一样,揭开黑皮,旁观牌局。才能阅尽繁华背后的真相——思想,或者灵魂。
若对某个人有仰慕,我不会要他的照片,而更愿和他聊天或者共处。我们看到太多冠冕堂皇和装模作样的人,共处时刻,我更愿他卸下全部的化装和伪装,不可冠冕堂皇,不可装模作样,最好,做个真人,说说真话。这或许是我翻开《中国企业家黑皮书》的原因。许多闪光灯下的人,被金钱名誉堆砌出的人,所有飘红或者闪绿股票行情背后的人,敞开心扉,亮出真我,说说期待与梦想,说说无奈与恐慌,针砭之余的唠叨与抱怨反而让他们更真实、可爱。
本书作者苏小和是个“有范儿”的财经作家,责任与碰撞让写作者和写作对象融为一体、不分你我,作者和写作对象思维或者心灵深处应该有很大的相惜,才能彼此吸引,彼此倾诉并且愿意表达。一个好的作者就像一个好的引荐人,可以把我们带到智者身边,并且让智者安然启口,这,其实是一种境界。书中作者插花般的文字,本意是点睛,仔细读来却别有一种调调,积淀深厚而忧思缠绵,让人难免想到一个词组:公共知识分子。如果说吴晓波更擅长于历史的纵深感,苏小和则更擅长圆桌会议式的同纬度写作:作者甄选和邀请了当今中国最顶尖的企业家,打开一张圆桌,让他们坐到这张圆桌上,“圆桌会议”就此展开。
作为主持人的苏小和自然或者不自然地把自己专家化,以图更接近企业家们的内心或者灵魂。从文字中可以看出他的疑问与兴奋点,他设置的问题虽带有很大的个人倾向,但却能深刻地挖掘企业家们内心深处的思想;他本人有一些偏右的特质,带着知识分子天真而坚韧的使命感,在这个时代仍旧激情四射,并将这种激情与企业家们的情感碰撞,撞出洋洋大观的思维火花。苏小和付出了心血,对这本书,对中国的企业家,对自己的事业,对这个时代——这是难能可贵的。
与之对应的,是我们对这些官商夹缝中成长和挣扎的企业家从未深刻了解。
平日里,任志强的面孔生硬而不近人情,只要他出面,必是说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话;柳传志在企业界的形象已经固化,就像家族中供奉的长老照片,教父的权威与地位不可置疑,但是苍老却是必然;冯仑用一张风牛马的笑脸试图掩盖一切,就算有人说他笑里藏刀也找不到证据;李彦宏温柔淡定中略显一些虚伪,似乎想向所有人出示百度绵里不藏针的证据,张树新已淡出江湖,但是江湖还有她的传说……中国企业家已然脸谱化了。
在各种数据、各种文字下,他们脸谱化的程度如此之重,甚至都异化成一副扑克牌。冯仑像是面容喜兴的红桃2,斗地主的时候算大牌,但如果是打升级,只好轮流做庄;李彦宏像低调多元的黑花10,看上去不大不小,斗地主少了他,就连不成最大的顺子:郭为像一张锐气开阔的方块A,地主斗到最后,才会感觉到A是潜伏的大牌;王中军像黑桃0,从事娱乐产业但是取意饱满;柳传志是方块K,平稳的大牌;张树新像一张小3,最先出牌于是最先出局;任志强则是小6一张,少了不成顺,一多就乱——除非连抓4张,成为炸弹。
他们的心情,他们人的思想他们的愿望,他们的无奈都藏在一张张卡片后面,卡片前面的脸,渐渐模式化,以至于我们在流露所有的羡慕、崇拜、反对、回忆等情感之后。依旧不知道真实的他们是怎样的——我始终不知道真相,以至于批评甚至诅咒都无法针对重点。而《中国企业家黑皮书》则真实地呈现了这些人,让他们从扑克牌里走出来,站起来,鼓胀起来,丰满起来,多元起来,沉重起来。
对于企业家的甄选,感觉得出苏小和有自己的理由:“我们这斗地主呢,不打升级。”众多纯“国”字系的企业老总不在此列,他们寄生于体制的母体,已然成为母体的一部分:纯粹的民营企业家也不在此列,是“官”给他们助跑动力,而“商”是他们的正路。所以,这里面没有王石,他的硬朗与刻意统一而特立的风格,他高效而专一的思维方式不适合这里有关官商的主题讨论:也没有潘石屹,潘圆滑的处事和作秀为大的风格,在与商业历史或者市场使命的问题面前略显轻薄……
过渡、夹缝、共生、并存,这些特征注定这样的群体内涵丰富,而他们的多元、丰富,排除尴尬之后,更显出不同寻常的光华。
黑色如同夜幕,可以隐匿一切,揭开夜幕,能看见纷繁的夜生活,《中国企业家黑皮书》也一样,揭开黑皮,旁观牌局,才能阅尽繁华背后的真相——思想,或者灵魂。
若对某个人有仰慕,我不会要他的照片,而更愿和他聊天或者共处。我们看到太多冠冕堂皇和装模作样的人,共处时刻,我更愿他卸下全部的化装和伪装,不可冠冕堂皇,不可装模作样,最好,做个真人,说说真话。这或许是我翻开《中国企业家黑皮书》的原因。许多闪光灯下的人,被金钱名誉堆砌出的人,所有飘红或者闪绿股票行情背后的人,敞开心扉,亮出真我,说说期待与梦想,说说无奈与恐慌,针砭之余的唠叨与抱怨反而让他们更真实、可爱。
本书作者苏小和是个“有范儿”的财经作家,责任与碰撞让写作者和写作对象融为一体、不分你我,作者和写作对象思维或者心灵深处应该有很大的相惜,才能彼此吸引,彼此倾诉并且愿意表达。一个好的作者就像一个好的引荐人,可以把我们带到智者身边,并且让智者安然启口,这,其实是一种境界。书中作者插花般的文字,本意是点睛,仔细读来却别有一种调调,积淀深厚而忧思缠绵,让人难免想到一个词组:公共知识分子。如果说吴晓波更擅长于历史的纵深感,苏小和则更擅长圆桌会议式的同纬度写作:作者甄选和邀请了当今中国最顶尖的企业家,打开一张圆桌,让他们坐到这张圆桌上,“圆桌会议”就此展开。
作为主持人的苏小和自然或者不自然地把自己专家化,以图更接近企业家们的内心或者灵魂。从文字中可以看出他的疑问与兴奋点,他设置的问题虽带有很大的个人倾向,但却能深刻地挖掘企业家们内心深处的思想;他本人有一些偏右的特质,带着知识分子天真而坚韧的使命感,在这个时代仍旧激情四射,并将这种激情与企业家们的情感碰撞,撞出洋洋大观的思维火花。苏小和付出了心血,对这本书,对中国的企业家,对自己的事业,对这个时代——这是难能可贵的。
与之对应的,是我们对这些官商夹缝中成长和挣扎的企业家从未深刻了解。
平日里,任志强的面孔生硬而不近人情,只要他出面,必是说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话;柳传志在企业界的形象已经固化,就像家族中供奉的长老照片,教父的权威与地位不可置疑,但是苍老却是必然;冯仑用一张风牛马的笑脸试图掩盖一切,就算有人说他笑里藏刀也找不到证据;李彦宏温柔淡定中略显一些虚伪,似乎想向所有人出示百度绵里不藏针的证据,张树新已淡出江湖,但是江湖还有她的传说……中国企业家已然脸谱化了。
在各种数据、各种文字下,他们脸谱化的程度如此之重,甚至都异化成一副扑克牌。冯仑像是面容喜兴的红桃2,斗地主的时候算大牌,但如果是打升级,只好轮流做庄;李彦宏像低调多元的黑花10,看上去不大不小,斗地主少了他,就连不成最大的顺子:郭为像一张锐气开阔的方块A,地主斗到最后,才会感觉到A是潜伏的大牌;王中军像黑桃0,从事娱乐产业但是取意饱满;柳传志是方块K,平稳的大牌;张树新像一张小3,最先出牌于是最先出局;任志强则是小6一张,少了不成顺,一多就乱——除非连抓4张,成为炸弹。
他们的心情,他们人的思想他们的愿望,他们的无奈都藏在一张张卡片后面,卡片前面的脸,渐渐模式化,以至于我们在流露所有的羡慕、崇拜、反对、回忆等情感之后。依旧不知道真实的他们是怎样的——我始终不知道真相,以至于批评甚至诅咒都无法针对重点。而《中国企业家黑皮书》则真实地呈现了这些人,让他们从扑克牌里走出来,站起来,鼓胀起来,丰满起来,多元起来,沉重起来。
对于企业家的甄选,感觉得出苏小和有自己的理由:“我们这斗地主呢,不打升级。”众多纯“国”字系的企业老总不在此列,他们寄生于体制的母体,已然成为母体的一部分:纯粹的民营企业家也不在此列,是“官”给他们助跑动力,而“商”是他们的正路。所以,这里面没有王石,他的硬朗与刻意统一而特立的风格,他高效而专一的思维方式不适合这里有关官商的主题讨论:也没有潘石屹,潘圆滑的处事和作秀为大的风格,在与商业历史或者市场使命的问题面前略显轻薄……
过渡、夹缝、共生、并存,这些特征注定这样的群体内涵丰富,而他们的多元、丰富,排除尴尬之后,更显出不同寻常的光华。
黑色如同夜幕,可以隐匿一切,揭开夜幕,能看见纷繁的夜生活,《中国企业家黑皮书》也一样,揭开黑皮,旁观牌局,才能阅尽繁华背后的真相——思想,或者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