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A公司一直被认为是A股市场的大妖股,从2010年开始到2014年年底,短短三年之内上演了三场因拟并购重组成功或失败的闹剧,股价的“三起三落”引起了股民对该公司的不满。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次拟重组的过程及宣告失败的原因,并针对其股价变动、市场反应及财务指标进行分析。
关键词:A公司;企业并购
一、公司简介
A公司最开始拥有的是一个汽车模具中心,后来由吉利集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共同发起,经过国家经贸委批准,成立的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163925万元,注册资金8041万元。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注册资本867亿元。公司以生产锂离子动力电池为主,应用的领域包括:轨道交通、矿用装备、军事应用等。
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具有20年的汽车设计工程经验,积累了300多个车型数据库,拥有3000多人的技术研发团队。
成都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重要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公司建造规模约470万平方米,员工15万多名。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以航空产品制造为核心主业,是中国重要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
洪都科技于成立于2014年2月,是代表我国先进技术的军工企业,包括导弹车间和中航导弹研究所两部分,产品基本运用于我国军事行业。
二、拟并购及重组过程
一心寄望重组改变命运的A公司,经过四年三度筹划,分别在2010年、2013年、2014年发起了三次并购重组,但是效果却不甚理想,甚至没能顺利完成重组计划。
1.收购中航锂电
A公司2010年7月进行第一次重组筹划。当时,刚刚上市两年半的公司业绩表现平稳、稳步增长。为了多元化发展,开始着手置入集团优质资产,拟增资控股中航锂电建设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实行用大于97元/股的价格定向增发不超过106亿股,募资不超过102亿元计划。
彼时,锂电概念在A股非常热门,作为掌握核心技术的顶尖公司,中航锂电每年374亿元的业绩预期,使A公司有望成为“锂电第一股”。
然而,并购之后中航锂电并未表现出理想的业绩,反而成为公司的负担。在中航锂电置入后的第一年,A公司的净利润减少1939%,扣非后净利润更是惨不忍睹,下滑到3348万元,降幅469%。在之后的两年中,受中航锂电的影响,A公司的股价持续下跌到10元左右。
2.拟并购同捷科技失败
A公司经历了第一次并购的失败,股价触底,2013年1月12日,A公司又抛出了一份关于并购同捷科技的重组预案,以现金及发行股票的方式购买其878618%股权。同捷科技当时前景也非常好,并在利好消息放出后,给A公司带来了一定的股价回升。
不过,市场如A公司所愿。当年7月11日,A公司愿望落空,公告声明“由于尚未完成相应股权的有关对价支付、内部资产重组中相关资金往来清理等先决条件,重组协议自动终止。”
3.拟并购沈飞集团、成飞集团、洪都科技等军工企业
经历了两次失败,A公司并未气馁,在停牌半年后再次宣布了新的重组方案,拟以定增购入沈飞集团、成飞集团及洪都科技,标的资产的预估值为15847亿元,同时募集5282亿元的配套资金。
然而,由于涉嫌“行业垄断”,此次重组没有获得主管部门批准,A公司的希望再度烟消云散,这对市场也是一次重击。成飞集团对这一意料之外的消息,表示非常震惊,股市也波动非常异常。
三、A公司股价变动及原因
将A公司的这四年摊开来看,其信心忽上忽下和股价瞬息万变。
在2010年宣告收购中航锂电有限公司后,在市场热捧之下,A公司的股价两个月内经历了从87元涨至3966元的飙升,涨幅高达34437%,同期沪指只上涨了3%。中航锂电的业绩不景气,也给如日中天的A公司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成飞集团在2011年至2012年股价持续下跌的罪魁祸首就是中航锂电。最开始,中航锂电2012年度亏损2265万元。之后,随着锂电市场发展极缓,供大于求,A公司业绩也被拖垮。受此影响,公司股价也陷入漫漫颓势。至2012年下半年,A公司股价仅勉强撑住每股10元的大关,最终于2012年10月15日停牌。
2013年A公司意图利用同捷科技诸多名号再次恢复市场信心,同样亮点十足的收购同捷科技计划确实不负众望,消息一公开,公司股价便连拉4个涨停。但是令人遗憾的是重组协议不幸终止,市场也对此做出了一定的反映,市场似乎已逐渐对A公司的打打闹闹习以为常,此次复牌后股价并没有如前一次意义暴跌,而是淡定接受,股价缓慢下降。
A公司的业绩腾飞一再没有实现,2013年扣非后净利润创下了公司上市以来的新低,较上一年下降幅度高达7767%。
2014年5月19日,A公司拟并购沈飞集团等三家公司的方案一经面世,股价便扶摇直上。这段时间内,A公司股价受军工板块消息和重组的双重影响,短时间内冲至726元的历史高位,涨幅更夸张到高达380%。
然后,由于涉嫌“行业垄断”,重组协议没有通过,公司复牌第一天,近7000万股的卖单将股价牢牢地封于跌停板上。我们还必须留意到,尽管A公司率领军工板块一路向前,冲上股价高地,中航工业旗下一些公司却逢高减持了一些股权。其中控股股东贵航集团多次累计减持公司2045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629%。此外,在12月9日,航空动力也发出公告,累计出售了其所持有的中航动控价值25955万元的1500万股股票,用于缓解公司的资金压力,占中航动控总股本的131%。
四、A公司并购失败的原因分析
2010年收购中航锂电后导致股价持续下跌的原因,主要是没有选好并购公司,只看中了锂电概念热的前景,没有很好的对中航锂电有限公司的产业结构、技术能力、业务分布范围等做好充分的财务分析准备。
2013年拟并购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虽然选择了前景好并与本公司所从事的产业基本相关的公司,但是由于相应股权的有关对价支付、内部资产重组中相关资金往来清理等先决条件没有得以圆满解决,而不得不宣告失败。
2014年最后一次重组,失败完全是A公司意料之外的事情。从相关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可以看出,A公司自2013年12月23号停牌以来,重组项目历时一年,从停牌后标的公司相关资产剥离、土地房屋权属的规范,人、财、物做了大量投入,到公告预案后的审计、评估等工作的开展,是实实在在推進的重组项目,项目终止公司本身也非常难以接受。
在A公司的相关公告中提到,“重组方案符合国防科技工业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总体要求,有利于促进军工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核心竞争力”,但是这样“形成了行业垄断所以终止”。从军工行业重组的重要性方面考虑,国防科工局的否决确实有一定的道理,而且在当前习总书记带领改革军工的大旗下,必须要做慎重的考虑。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比较巧合的一点。全世界注目的歼十坠毁售楼部事件发生在11月15日,11月17日重组方案就马上被否,战机出事应该是对重组有一定影响的。这一次的成飞非常不幸,被意外事件砸中,却成了背黑锅的公司。所有人都在讲,战机的出事证明了战机生产管理及质量出了问题,中国的战斗机事业在这样千钧一发的时刻,不可能变成一家独大没有竞争的垄断企业。综上所述,成飞的重组失败是涉及多方面的,天时地利人和都有所欠缺,对股民而言战机出事发生在周末,11月17日上午便是他们最后规避风险的机会。(作者单位:上海大学)
参考文献:
[1] 白雪梅,孙玉洁.论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05.
[2] 徐弘.我国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J].财会研究,2005-12.
[3] 武俊.企业合并会计方法浅析[J].山西财税,2011-12.
[4] 李烛林.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4-11.
[5] 刘倩.新准则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问题初探[J].会计之友,2007-04.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次拟重组的过程及宣告失败的原因,并针对其股价变动、市场反应及财务指标进行分析。
关键词:A公司;企业并购
一、公司简介
A公司最开始拥有的是一个汽车模具中心,后来由吉利集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共同发起,经过国家经贸委批准,成立的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163925万元,注册资金8041万元。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注册资本867亿元。公司以生产锂离子动力电池为主,应用的领域包括:轨道交通、矿用装备、军事应用等。
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具有20年的汽车设计工程经验,积累了300多个车型数据库,拥有3000多人的技术研发团队。
成都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重要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公司建造规模约470万平方米,员工15万多名。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以航空产品制造为核心主业,是中国重要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
洪都科技于成立于2014年2月,是代表我国先进技术的军工企业,包括导弹车间和中航导弹研究所两部分,产品基本运用于我国军事行业。
二、拟并购及重组过程
一心寄望重组改变命运的A公司,经过四年三度筹划,分别在2010年、2013年、2014年发起了三次并购重组,但是效果却不甚理想,甚至没能顺利完成重组计划。
1.收购中航锂电
A公司2010年7月进行第一次重组筹划。当时,刚刚上市两年半的公司业绩表现平稳、稳步增长。为了多元化发展,开始着手置入集团优质资产,拟增资控股中航锂电建设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实行用大于97元/股的价格定向增发不超过106亿股,募资不超过102亿元计划。
彼时,锂电概念在A股非常热门,作为掌握核心技术的顶尖公司,中航锂电每年374亿元的业绩预期,使A公司有望成为“锂电第一股”。
然而,并购之后中航锂电并未表现出理想的业绩,反而成为公司的负担。在中航锂电置入后的第一年,A公司的净利润减少1939%,扣非后净利润更是惨不忍睹,下滑到3348万元,降幅469%。在之后的两年中,受中航锂电的影响,A公司的股价持续下跌到10元左右。
2.拟并购同捷科技失败
A公司经历了第一次并购的失败,股价触底,2013年1月12日,A公司又抛出了一份关于并购同捷科技的重组预案,以现金及发行股票的方式购买其878618%股权。同捷科技当时前景也非常好,并在利好消息放出后,给A公司带来了一定的股价回升。
不过,市场如A公司所愿。当年7月11日,A公司愿望落空,公告声明“由于尚未完成相应股权的有关对价支付、内部资产重组中相关资金往来清理等先决条件,重组协议自动终止。”
3.拟并购沈飞集团、成飞集团、洪都科技等军工企业
经历了两次失败,A公司并未气馁,在停牌半年后再次宣布了新的重组方案,拟以定增购入沈飞集团、成飞集团及洪都科技,标的资产的预估值为15847亿元,同时募集5282亿元的配套资金。
然而,由于涉嫌“行业垄断”,此次重组没有获得主管部门批准,A公司的希望再度烟消云散,这对市场也是一次重击。成飞集团对这一意料之外的消息,表示非常震惊,股市也波动非常异常。
三、A公司股价变动及原因
将A公司的这四年摊开来看,其信心忽上忽下和股价瞬息万变。
在2010年宣告收购中航锂电有限公司后,在市场热捧之下,A公司的股价两个月内经历了从87元涨至3966元的飙升,涨幅高达34437%,同期沪指只上涨了3%。中航锂电的业绩不景气,也给如日中天的A公司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成飞集团在2011年至2012年股价持续下跌的罪魁祸首就是中航锂电。最开始,中航锂电2012年度亏损2265万元。之后,随着锂电市场发展极缓,供大于求,A公司业绩也被拖垮。受此影响,公司股价也陷入漫漫颓势。至2012年下半年,A公司股价仅勉强撑住每股10元的大关,最终于2012年10月15日停牌。
2013年A公司意图利用同捷科技诸多名号再次恢复市场信心,同样亮点十足的收购同捷科技计划确实不负众望,消息一公开,公司股价便连拉4个涨停。但是令人遗憾的是重组协议不幸终止,市场也对此做出了一定的反映,市场似乎已逐渐对A公司的打打闹闹习以为常,此次复牌后股价并没有如前一次意义暴跌,而是淡定接受,股价缓慢下降。
A公司的业绩腾飞一再没有实现,2013年扣非后净利润创下了公司上市以来的新低,较上一年下降幅度高达7767%。
2014年5月19日,A公司拟并购沈飞集团等三家公司的方案一经面世,股价便扶摇直上。这段时间内,A公司股价受军工板块消息和重组的双重影响,短时间内冲至726元的历史高位,涨幅更夸张到高达380%。
然后,由于涉嫌“行业垄断”,重组协议没有通过,公司复牌第一天,近7000万股的卖单将股价牢牢地封于跌停板上。我们还必须留意到,尽管A公司率领军工板块一路向前,冲上股价高地,中航工业旗下一些公司却逢高减持了一些股权。其中控股股东贵航集团多次累计减持公司2045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629%。此外,在12月9日,航空动力也发出公告,累计出售了其所持有的中航动控价值25955万元的1500万股股票,用于缓解公司的资金压力,占中航动控总股本的131%。
四、A公司并购失败的原因分析
2010年收购中航锂电后导致股价持续下跌的原因,主要是没有选好并购公司,只看中了锂电概念热的前景,没有很好的对中航锂电有限公司的产业结构、技术能力、业务分布范围等做好充分的财务分析准备。
2013年拟并购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虽然选择了前景好并与本公司所从事的产业基本相关的公司,但是由于相应股权的有关对价支付、内部资产重组中相关资金往来清理等先决条件没有得以圆满解决,而不得不宣告失败。
2014年最后一次重组,失败完全是A公司意料之外的事情。从相关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可以看出,A公司自2013年12月23号停牌以来,重组项目历时一年,从停牌后标的公司相关资产剥离、土地房屋权属的规范,人、财、物做了大量投入,到公告预案后的审计、评估等工作的开展,是实实在在推進的重组项目,项目终止公司本身也非常难以接受。
在A公司的相关公告中提到,“重组方案符合国防科技工业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总体要求,有利于促进军工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核心竞争力”,但是这样“形成了行业垄断所以终止”。从军工行业重组的重要性方面考虑,国防科工局的否决确实有一定的道理,而且在当前习总书记带领改革军工的大旗下,必须要做慎重的考虑。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比较巧合的一点。全世界注目的歼十坠毁售楼部事件发生在11月15日,11月17日重组方案就马上被否,战机出事应该是对重组有一定影响的。这一次的成飞非常不幸,被意外事件砸中,却成了背黑锅的公司。所有人都在讲,战机的出事证明了战机生产管理及质量出了问题,中国的战斗机事业在这样千钧一发的时刻,不可能变成一家独大没有竞争的垄断企业。综上所述,成飞的重组失败是涉及多方面的,天时地利人和都有所欠缺,对股民而言战机出事发生在周末,11月17日上午便是他们最后规避风险的机会。(作者单位:上海大学)
参考文献:
[1] 白雪梅,孙玉洁.论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05.
[2] 徐弘.我国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J].财会研究,2005-12.
[3] 武俊.企业合并会计方法浅析[J].山西财税,2011-12.
[4] 李烛林.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4-11.
[5] 刘倩.新准则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问题初探[J].会计之友,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