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15日,在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合作基地(下文简称中哈物流基地)粮食换装专用仓库现场,两名海关工作人员正在对4个装有泰国大米的海运集装箱进行拆箱检疫。这一批104吨泰国大米将在连云港海关的监管下,第一时间完成换装铁路集装箱,并搭乘连云港中欧班列前往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这是泰国大米首次从连云港过境前往中亚地区。
自2017年2月5日,首批哈萨克斯坦小麦过境连云港前往东南亚后,中哈粮食过境安全通道由此打通。中哈物流基地利用哈国粮食过境唯一指定离境口岸优势,全面开启了哈麦过境常态化运行模式。这一成功运作模式和过境通道优势持续吸引了中亚、东南亚等其他国家的积极关注。此次泰国大米取道连云港港西行中亚地区,正缘于这一背景。
事实上,现在的中哈物流基地在“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机遇中,已成为中亚五国过境运输、仓储物流、往来贸易的国际经济平台,基地发出的亚欧跨境货物班列已覆盖中亚五国200多个站点。在新亚欧大陆桥东端的连云港,成为包括哈萨克斯坦在内的中亚国家和部分欧洲国家东向的唯一出海口。
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斌谈起中哈物流基地的发展历程,如数家珍——
2013年9月7日,在中哈两国元首的共同见证下,连云港市政府与哈国铁路公司签署了中哈连云港过境货物运输通道及货物中转分拨基地项目合作及协作协议;2014年5月19日,中哈两国元首在上海通过远程视频见证启用了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项目一期,“一带一路”首个实体平台项目正式落地;2015年8月31日—9月2日,中哈两国元首的见证下,江苏省政府与哈国铁路公司签署《共同发展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东门”经济特区和中国连云港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区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7年6月8日,中哈两国元首共同出席中哈亚欧跨境运输视频连线活动,标志着以连云港港和“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为重要枢纽节点的中哈亚欧跨境运输正式开始。
毫无疑问,这些重要的历史时刻已经被历史所铭记,也成为连云港港口发展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带一路”首个实体平台项目之所以落户连云港,离不开连云港独特的区位优势。连云港地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一边隔海与日本、韩国相望,一边通过陇海铁路连接中西亚。1992年12月1日,新亚欧大陆桥首趟列车“东风1808”号从连云港开往阿拉木图,标志着新亚欧大陆桥正式开通运营,至此,连云港一直致力海铁国际联运。而今,中哈物流基地的设立,会促进东西双向运输对流均衡化——依托海港,向东深化与日韩等国和地区互动;沿着陆桥,向西拓展“内陆、中亚、欧洲”三个市场。
眼下,连云港到欧洲的国际货运班列已经形成了两条通道。第一条是以中欧铁路西通道为主线,从连云港到霍尔果斯,到哈萨克斯坦,经里海、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的黑海沿岸通道;另一条是从连云港到霍尔果斯,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再到德国的北线通道。值得一提的是,经过里海的通道打破了原有的单一北线运营通道,与海运相比,全程物流时间大大缩短,因此得到了里海委员会和成员国的大力支持和认可。
中哈物流基地处于连云港港口庙岭作业区后方,每天来自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货物通过全球首个铁路自动化装卸系统,被运往世界各地。这过程中,几台大红色龙门吊一直在忙碌,龙门吊下方的铁路线直连陇海铁路。22万平方米的一期集装箱堆场,足有1763个集装箱位,整齐地堆放着五颜六色的集装箱,基地运行井然有序。
刘斌回忆,中哈物流基地总投资超30亿元,加上设备折旧等因素,哈方做好了第一年亏损的准备。没想到,第一年就实现盈利20多万元。而今,经过5年的发展,中哈物流基地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中亚五国过境运输、仓储物流、往来贸易的国际经济平台,其黄金通道的作用日益凸显。
如,率先开行过境和出口两类国际班列,实现中亚地区主要站点的全覆盖,并延伸形成至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德国杜伊斯堡南北两条中欧班列线路,2014年—2018年累计运量达到33.3万标箱。推动集装箱航线年均新辟6条以上,其中2018年新开10条,远洋干线首次通达非洲、内河航线覆盖苏北皖北;今年已新增1条至韩国的外贸航线,3条至宁波、泗阳、营口内贸线,加速了“带”与“路”的有机对接。
“我们一头连接哈萨克斯坦,一头连接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需要的汽车配件、电子产品、电子产品原配件等,哈萨克斯坦的矿产、棉花等,都通过这条线路,源源不断地来来往往,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实现双向运行。”刘斌的语气中满是自豪。
在刘斌看来,中哈物流基地的实质是货物进行中转的桥梁和纽带,要做的就是打通一条中哈商贸往来的物流大通道。而这条中亚班列如此高的性价比,得益于中哈双方的全力合作与中哈物流基地的一系列创新——
创新一方面体现在软实力的构建上:双方通力合作,将所有信息资料快速处理,使得班列在两国间的转换和换轨更加顺畅。这里具备了多式联运监管资质和保税倉库功能,拥有海关各项便利服务举措,过去需要2到3天完成的通关,现在只需要2到3个小时。
另一方面体现在硬件设备的投入上:中哈物流基地加强了物流技术装备智能化的建设,加快了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智能物流技术在港口物流中的应用开发及推广。据悉,作为世界首例铁路装卸场站国际班列运行远程无人操控系统,其精准度在30毫米以内。
“我们的方向很明确,就是围绕标杆和示范来做,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刘斌一语中的。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首个实体平台,中哈物流基地由两国最高领导人三次见证,地位不可谓不特殊,因此中哈物流基地还承担了很多物流之外的职责。
“对两国来说,我们在双方具体对接中要起到打前站的作用,把办事处的职能做好。另外,从政治意义上讲,作为哈国在中国投资最大的项目,我们要成为一条纽带,通过这条黄金通道,带动物流、人流、经济流、信息流、资金流、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让更多的企业走出去、走进来,未来,我们不只是面对哈萨克斯坦,还要吸引和促进中亚其他国家参与到这个大循环中。”刘斌称。
据了解,“中哈”商标已经完成了注册,在物流业和金融业正式获得知识产权保护,这也意味着它已经在“一带一路”上唱响了自己的品牌,成为“一带一路”的合作样本。
眼下,随着跨境商贸、冷链物流、金融保险、保税展示等业务日益展开,中哈物流基地的发展也日趋成熟。未来,伴随国家级、省级的利好政策不断发布,中哈物流基地也会有更加广阔的增长空间。据悉,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支持中哈(连云港)物流中转基地和上海合作组织出海基地建设”。全国“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更是明确指出“建设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和中哈物流合作基地”。
刘斌和他的团队也坚信中哈物流基地作为连接太平洋西岸与大西洋东岸大陆桥运输的重要国际枢纽,其合作共赢之路将越走越宽,步伐也将越走越快。
自2017年2月5日,首批哈萨克斯坦小麦过境连云港前往东南亚后,中哈粮食过境安全通道由此打通。中哈物流基地利用哈国粮食过境唯一指定离境口岸优势,全面开启了哈麦过境常态化运行模式。这一成功运作模式和过境通道优势持续吸引了中亚、东南亚等其他国家的积极关注。此次泰国大米取道连云港港西行中亚地区,正缘于这一背景。
事实上,现在的中哈物流基地在“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机遇中,已成为中亚五国过境运输、仓储物流、往来贸易的国际经济平台,基地发出的亚欧跨境货物班列已覆盖中亚五国200多个站点。在新亚欧大陆桥东端的连云港,成为包括哈萨克斯坦在内的中亚国家和部分欧洲国家东向的唯一出海口。
首个实体平台项目
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斌谈起中哈物流基地的发展历程,如数家珍——
2013年9月7日,在中哈两国元首的共同见证下,连云港市政府与哈国铁路公司签署了中哈连云港过境货物运输通道及货物中转分拨基地项目合作及协作协议;2014年5月19日,中哈两国元首在上海通过远程视频见证启用了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项目一期,“一带一路”首个实体平台项目正式落地;2015年8月31日—9月2日,中哈两国元首的见证下,江苏省政府与哈国铁路公司签署《共同发展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东门”经济特区和中国连云港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区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7年6月8日,中哈两国元首共同出席中哈亚欧跨境运输视频连线活动,标志着以连云港港和“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为重要枢纽节点的中哈亚欧跨境运输正式开始。
毫无疑问,这些重要的历史时刻已经被历史所铭记,也成为连云港港口发展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带一路”首个实体平台项目之所以落户连云港,离不开连云港独特的区位优势。连云港地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一边隔海与日本、韩国相望,一边通过陇海铁路连接中西亚。1992年12月1日,新亚欧大陆桥首趟列车“东风1808”号从连云港开往阿拉木图,标志着新亚欧大陆桥正式开通运营,至此,连云港一直致力海铁国际联运。而今,中哈物流基地的设立,会促进东西双向运输对流均衡化——依托海港,向东深化与日韩等国和地区互动;沿着陆桥,向西拓展“内陆、中亚、欧洲”三个市场。
眼下,连云港到欧洲的国际货运班列已经形成了两条通道。第一条是以中欧铁路西通道为主线,从连云港到霍尔果斯,到哈萨克斯坦,经里海、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的黑海沿岸通道;另一条是从连云港到霍尔果斯,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再到德国的北线通道。值得一提的是,经过里海的通道打破了原有的单一北线运营通道,与海运相比,全程物流时间大大缩短,因此得到了里海委员会和成员国的大力支持和认可。
“黄金通道”作用凸显
中哈物流基地处于连云港港口庙岭作业区后方,每天来自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货物通过全球首个铁路自动化装卸系统,被运往世界各地。这过程中,几台大红色龙门吊一直在忙碌,龙门吊下方的铁路线直连陇海铁路。22万平方米的一期集装箱堆场,足有1763个集装箱位,整齐地堆放着五颜六色的集装箱,基地运行井然有序。
刘斌回忆,中哈物流基地总投资超30亿元,加上设备折旧等因素,哈方做好了第一年亏损的准备。没想到,第一年就实现盈利20多万元。而今,经过5年的发展,中哈物流基地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中亚五国过境运输、仓储物流、往来贸易的国际经济平台,其黄金通道的作用日益凸显。
如,率先开行过境和出口两类国际班列,实现中亚地区主要站点的全覆盖,并延伸形成至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德国杜伊斯堡南北两条中欧班列线路,2014年—2018年累计运量达到33.3万标箱。推动集装箱航线年均新辟6条以上,其中2018年新开10条,远洋干线首次通达非洲、内河航线覆盖苏北皖北;今年已新增1条至韩国的外贸航线,3条至宁波、泗阳、营口内贸线,加速了“带”与“路”的有机对接。
“我们一头连接哈萨克斯坦,一头连接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需要的汽车配件、电子产品、电子产品原配件等,哈萨克斯坦的矿产、棉花等,都通过这条线路,源源不断地来来往往,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实现双向运行。”刘斌的语气中满是自豪。
在刘斌看来,中哈物流基地的实质是货物进行中转的桥梁和纽带,要做的就是打通一条中哈商贸往来的物流大通道。而这条中亚班列如此高的性价比,得益于中哈双方的全力合作与中哈物流基地的一系列创新——
创新一方面体现在软实力的构建上:双方通力合作,将所有信息资料快速处理,使得班列在两国间的转换和换轨更加顺畅。这里具备了多式联运监管资质和保税倉库功能,拥有海关各项便利服务举措,过去需要2到3天完成的通关,现在只需要2到3个小时。
另一方面体现在硬件设备的投入上:中哈物流基地加强了物流技术装备智能化的建设,加快了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智能物流技术在港口物流中的应用开发及推广。据悉,作为世界首例铁路装卸场站国际班列运行远程无人操控系统,其精准度在30毫米以内。
“我们的方向很明确,就是围绕标杆和示范来做,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刘斌一语中的。
多元融合进行时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首个实体平台,中哈物流基地由两国最高领导人三次见证,地位不可谓不特殊,因此中哈物流基地还承担了很多物流之外的职责。
“对两国来说,我们在双方具体对接中要起到打前站的作用,把办事处的职能做好。另外,从政治意义上讲,作为哈国在中国投资最大的项目,我们要成为一条纽带,通过这条黄金通道,带动物流、人流、经济流、信息流、资金流、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让更多的企业走出去、走进来,未来,我们不只是面对哈萨克斯坦,还要吸引和促进中亚其他国家参与到这个大循环中。”刘斌称。
据了解,“中哈”商标已经完成了注册,在物流业和金融业正式获得知识产权保护,这也意味着它已经在“一带一路”上唱响了自己的品牌,成为“一带一路”的合作样本。
眼下,随着跨境商贸、冷链物流、金融保险、保税展示等业务日益展开,中哈物流基地的发展也日趋成熟。未来,伴随国家级、省级的利好政策不断发布,中哈物流基地也会有更加广阔的增长空间。据悉,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支持中哈(连云港)物流中转基地和上海合作组织出海基地建设”。全国“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更是明确指出“建设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和中哈物流合作基地”。
刘斌和他的团队也坚信中哈物流基地作为连接太平洋西岸与大西洋东岸大陆桥运输的重要国际枢纽,其合作共赢之路将越走越宽,步伐也将越走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