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过良好开局之年后,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再次迎来重大变化。1月29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2004年以来连续第4份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围绕着这一“首要任务”,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具体部署。在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现代农业的大力发展,必将为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长期稳定带来强劲动力和有效保证。
一号文件为何“锁定”现代农业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激励政策、调控政策、支持政策和财政保障政策,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良好开局。粮食生产21年来首次实现连续3年增产,农民收入21年来首次实现连续3年增幅超过6%。
但不容回避的是,当前农村发展仍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农业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对此,一号文件用三个“依然”作了概括:“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民稳定增收依然困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依然滞后”。
数字显示,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抗灾能力不强,目前一年的灾害损失达千亿元: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8、第三产业的1/4左右:农村劳动力中37%的人文化程度为小学、文盲和半文盲,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13%。
专家表示,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增长主要依靠资源开发和投入。在资源日益减少、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加上面临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双重挑战,我国农业必须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为此,要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要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目的是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代农业建设,已不是农业本身的问题,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学会长洪绂曾说,这是市场配置的农业、是商品经济的农业,与中国几千年自给自足的农业和前些年计划经济的农业,有着根本区别。
一号文件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这意味着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发展现代农业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目的是使各地新农村建设方向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把注意力集中到发展生产上来,把积极性引导到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上来。
建设现代农业何处发力
在近几年中央和各地政府不断出台支农惠农政策的基础上,一号文件再次确定了“3个继续高于”的原则,今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建设用地税费提高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同时,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等一系列补贴政策继续得以强化。
一系列向农业农村投入的倾斜政策意味着,围绕建设现代农业这个着力点,我国正抓住当前经济发展较快和财政增收较多的时机,尽快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
先进的物质装备和良好的设施条件,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一号文件强调主要应抓好农田水剃建设,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加快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发展新型农用工业,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多项工作。
科技水平的高低决定着现代农业建设进程的快慢。从总体看,我国农业科技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一号文件对此提出,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国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必须着眼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促进农业集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除此之外,一号文件还提出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培养新型农民,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等方面的工作内容。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李炳坤认为,在传统的农业体系下,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等环节是分割的。现代农业要求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有机连接起来,形成完整高效、相互促进的农业产业体系。这应当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基本经营形式。
引领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新年伊始,记者了解到,围绕着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部门在稳定已有政策的基础上,陆续出台了多项针对性措施,彰显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
财政部日前表示,2007年财政部门将坚持把大力支持解决“三农”问题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于促进现代农业建设,扩大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范围,创新财政扶贫开发机制,深化支农资金整合试点,促进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工作。
科技部表示,“十一五”期间将把农科技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幅 增加农村科技投入,将工业领域和农社领域的经费比例从原来的7:3调整到5:5,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863”计划和“973”计划等主体计划中,都要向农业领域倾斜。
农业部则将从今年起正式启动发展现代农业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健康养殖业推进行动、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促进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行动等“十大行动”,在今年为农民办理的16件实事中,涉及培训农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村信息服务、建设户用沼气、免费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等。
各地也积极行动起来:湖北省今年的支农投入将超过120亿元,主要是围绕农民生产和持续增收最紧迫的问题,加大现代农业发展的投入等方面;山东计划实施六大农业科技支撑工程,建成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研发中心和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县;陕西将以“一村一品”为突破口发展现代农业,到2015年使“一村一品”模式覆盖全省四成行政村
建设现代农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各部门、各地区积极行动的同时,权威人士也指出。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无论是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都要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从最有利于农民、最需要解决、最有条件解决的问题着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防止脱离实际、急于求成,确保现代农业建设顺利推进,取得实效。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围绕着这一“首要任务”,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具体部署。在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现代农业的大力发展,必将为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长期稳定带来强劲动力和有效保证。
一号文件为何“锁定”现代农业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激励政策、调控政策、支持政策和财政保障政策,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良好开局。粮食生产21年来首次实现连续3年增产,农民收入21年来首次实现连续3年增幅超过6%。
但不容回避的是,当前农村发展仍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农业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对此,一号文件用三个“依然”作了概括:“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民稳定增收依然困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依然滞后”。
数字显示,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抗灾能力不强,目前一年的灾害损失达千亿元: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8、第三产业的1/4左右:农村劳动力中37%的人文化程度为小学、文盲和半文盲,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13%。
专家表示,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增长主要依靠资源开发和投入。在资源日益减少、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加上面临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双重挑战,我国农业必须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为此,要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要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目的是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代农业建设,已不是农业本身的问题,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学会长洪绂曾说,这是市场配置的农业、是商品经济的农业,与中国几千年自给自足的农业和前些年计划经济的农业,有着根本区别。
一号文件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这意味着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发展现代农业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目的是使各地新农村建设方向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把注意力集中到发展生产上来,把积极性引导到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上来。
建设现代农业何处发力
在近几年中央和各地政府不断出台支农惠农政策的基础上,一号文件再次确定了“3个继续高于”的原则,今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建设用地税费提高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同时,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等一系列补贴政策继续得以强化。
一系列向农业农村投入的倾斜政策意味着,围绕建设现代农业这个着力点,我国正抓住当前经济发展较快和财政增收较多的时机,尽快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
先进的物质装备和良好的设施条件,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一号文件强调主要应抓好农田水剃建设,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加快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发展新型农用工业,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多项工作。
科技水平的高低决定着现代农业建设进程的快慢。从总体看,我国农业科技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一号文件对此提出,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国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必须着眼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促进农业集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除此之外,一号文件还提出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培养新型农民,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等方面的工作内容。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李炳坤认为,在传统的农业体系下,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等环节是分割的。现代农业要求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有机连接起来,形成完整高效、相互促进的农业产业体系。这应当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基本经营形式。
引领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新年伊始,记者了解到,围绕着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部门在稳定已有政策的基础上,陆续出台了多项针对性措施,彰显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
财政部日前表示,2007年财政部门将坚持把大力支持解决“三农”问题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于促进现代农业建设,扩大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范围,创新财政扶贫开发机制,深化支农资金整合试点,促进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工作。
科技部表示,“十一五”期间将把农科技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幅 增加农村科技投入,将工业领域和农社领域的经费比例从原来的7:3调整到5:5,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863”计划和“973”计划等主体计划中,都要向农业领域倾斜。
农业部则将从今年起正式启动发展现代农业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健康养殖业推进行动、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促进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行动等“十大行动”,在今年为农民办理的16件实事中,涉及培训农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村信息服务、建设户用沼气、免费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等。
各地也积极行动起来:湖北省今年的支农投入将超过120亿元,主要是围绕农民生产和持续增收最紧迫的问题,加大现代农业发展的投入等方面;山东计划实施六大农业科技支撑工程,建成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研发中心和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县;陕西将以“一村一品”为突破口发展现代农业,到2015年使“一村一品”模式覆盖全省四成行政村
建设现代农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各部门、各地区积极行动的同时,权威人士也指出。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无论是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都要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从最有利于农民、最需要解决、最有条件解决的问题着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防止脱离实际、急于求成,确保现代农业建设顺利推进,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