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习惯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新课程教学中习惯的形成尤为重要. 习惯是把信念变为习性,把思想化为行动的过程. 它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 良好学习习惯不但能使学生在学习上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且能使其终身受益. 这是因为习惯的功能具有省力性和不自觉性,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趋向定型化、稳固化,不用别人的帮助提醒,也不用再进行意志努力,学习过程中良好习惯都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从而能使教师减轻教学负担,使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并长期受益.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听说读写”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
【关键词】 听;说;读;写;习惯;重要
一直以来,大家在语文教学中都会强调听说读写习惯的培养,大家所认知的听说读写也只能和语文学习挂上钩. 殊不知,在数学学习中,也不可缺少要学生听、要学生说、要学生读、要学生写的重要方面,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听说读写”习惯的培养同样重要.
习惯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新课程教学中习惯的形成尤为重要. 习惯是把信念变为习性,把思想化为行动的过程. 它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 良好学习习惯不但能使学生在学习上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且能使其终身受益. 这是因为习惯的功能具有省力性和不自觉性,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趋向定型化、稳固化,不用别人的帮助提醒,也不用再进行意志努力,学习过程中良好习惯都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从而能使教师减轻教学负担,使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并长期受益.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听说读写”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
根据现有的经验,数学教师在教学时最头疼的是学生计算正确率不高,作业质量不高,学生上课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效率不高等情况. 但据调查资料分析,这些现象都是学生一些坏习惯在作祟. 而有的教师只是一味地责怪学生,没能予以重视培养,有的教师虽有点意识,但缺乏长期培养的信心与正确的指导方法,往往事倍功半. 因此,让小学生从低年级起,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每名学生都在各自条件下得到最好的发展. 这是我们数学教师应该重视的.
一、听的习惯
听,是指倾听,听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技巧,可以通过学习得来. 课堂上,听不仅指听老师上课,也包括听学生发言. 听老师上课主要是听老师上课的思路,听老师的每一句话,要抓住重点,听好关键性的步骤、概括性的叙述,特别是自己学习中发现或产生的疑难问题;听学生发言,是听他是怎样思考的,他是怎样提问题的,他的发言是否存在问题等,以此为我所用. 在听老师、同学、他人说话时要集中精力,要有耐心,不要开小差,眼睛要看着说话者身子的上半部分,不要左右恍惚,在说话者的信息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或与学习内容十分重要的部分,不明白的要举手或者通过恰当的方式使讲者阐述清楚,切忌装腔作势.
另外现今课堂上学生动得比较多,这就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课堂生活,但是学生毕竟是孩子,从动到入静集中注意听恐怕还有很大问题. 平时我们可以通过比赛、表扬入静最快的学生,对入静比较慢的学生提出建议,让入静快的学生说说自己如何做的. 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动作要快、齐、静,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入静.
二、说的习惯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一门学科. 在新课标下,数学课也越来越强调说的重要性:上课时,学生能积极举手发言,发表自己见解,有话敢说,有问题敢提,有想法敢补充. 在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表现为:无论上课或做作业时遇到问题,学生都能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而不依赖于别人求出的答案.
在低年级,更是学生学习数学语言、学习提数学问题、学习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想法的关键时期. 在此之前,学生的数学语言可谓是一片空白,第一次说的习惯影响着以后的习惯养成,因此,我们教师有必要着重培养孩子说的习惯. 如:从“谁比谁多几个”、“谁比谁少几个”、“谁和谁一共有几个”这样最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在第一次学习提数学问题时,就要引导学生问完整. 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让学生说的机会和情境,使学生要说、会说. 例如:小组讨论、同桌交流、学生小结、叙述操作活动过程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三、读的习惯
读的习惯,主要是指培养学生学会读题的习惯,同时也包括读懂题意的习惯.课本是无声的老师,随身的先生,要充分发挥它“老师”的效益. 语文课一直较重视读,而数学书则受冷落,往往是把数学书当做一本习题集,其实读书的习惯也要从读数学书培养起. 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太少,不会看书,教师要指导学生看书,比如翻书页,指页码,看插图,看算题,都要一一到位,十分具体,对于个别差生还要帮着翻书、指点看的位置,不然学生就像是入迷宫,不知所措. 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多,教师可慢慢脱手,到中高年级,可让学生自己读教材,钻算理,求思路,在课本上做记号,加批注等. 读书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付出极大的耐心和责任心,同时需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求新求活,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读书习惯.小学生因审题不严而导致错误, 特别是低年级十分常见. 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儿童识字量少、理解水平低,思维缺乏深刻性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学生做题急于求成,不愿审题有更直接的关系. 平时教师感受很深的是,低年级学生如果在教师帮助读题的情形下进行解答,正确率比较高. 而一旦教师放手不读,则错误就会频频发生. 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没有审题的结果. 所谓读中悟理,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数学语言的简洁美,决定了数学阅读的过程应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审题习惯与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同样重要. 教师要从低年级起,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审题的重要性,增强审题意识. 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审题方法,建立解题的基本程序,如审题——列式——计算——验算——作答等,把审题摆在解题过程的第一位.
四、写的习惯
在数学中,写的习惯主要包括写的态度习惯,写的格式习惯两方面. 写的态度习惯,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只要拿起笔就用严谨、认真、细心的态度去书写、去做题的好习惯. 对于那些字迹糊涂、不清楚的学生要在他们第一次出现此种现象时就采取措施,让他们改正. 至于书写格式也很重要,小学生数学作业书写格式与其他学科不一样,不同类型的题目和练习有不同的书写格式. 如解应用题与一般的四则计算的书写格式有区别;解方程与脱式计算书写格式不同. 学生如果不懂得这些格式的基本要求,任意书写,一个班的作业格式将五花八门,十分难看. 因此,在第一次布置数学作业时教师就应要求学生用统一格式进行书写,很多习惯的养成始于学生的第一次,第一次学好了,对养成好习惯有很大帮助. 教师要用统一的书写要求规范全体学生的作业,诸如字的大小、空行、题目的排列、错题更正的形式、卷面的整洁度等,要求全班学生一致,不合要求的要重做. 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会重视书写,养成书写规范化的习惯. 写中记忆,书读千遍不如手抄一遍. 让学生动笔写一写是强化记忆、消化所学内容的一种有利途径. 既能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语言和数学思维逻辑,又能对学生进行阅读和语言的训练.
总之,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其学习成绩的提高是极其重要的,从长远的角度看,学生的这种习惯的养成,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从为学生负责和培养高素质、高能力人才的高度出发,思考和研究这个问题,积极学习相关理论,有针对性地用以指导日常工作,同时能从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认真总结,很好地做到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听;说;读;写;习惯;重要
一直以来,大家在语文教学中都会强调听说读写习惯的培养,大家所认知的听说读写也只能和语文学习挂上钩. 殊不知,在数学学习中,也不可缺少要学生听、要学生说、要学生读、要学生写的重要方面,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听说读写”习惯的培养同样重要.
习惯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新课程教学中习惯的形成尤为重要. 习惯是把信念变为习性,把思想化为行动的过程. 它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 良好学习习惯不但能使学生在学习上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且能使其终身受益. 这是因为习惯的功能具有省力性和不自觉性,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趋向定型化、稳固化,不用别人的帮助提醒,也不用再进行意志努力,学习过程中良好习惯都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从而能使教师减轻教学负担,使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并长期受益.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听说读写”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
根据现有的经验,数学教师在教学时最头疼的是学生计算正确率不高,作业质量不高,学生上课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效率不高等情况. 但据调查资料分析,这些现象都是学生一些坏习惯在作祟. 而有的教师只是一味地责怪学生,没能予以重视培养,有的教师虽有点意识,但缺乏长期培养的信心与正确的指导方法,往往事倍功半. 因此,让小学生从低年级起,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每名学生都在各自条件下得到最好的发展. 这是我们数学教师应该重视的.
一、听的习惯
听,是指倾听,听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技巧,可以通过学习得来. 课堂上,听不仅指听老师上课,也包括听学生发言. 听老师上课主要是听老师上课的思路,听老师的每一句话,要抓住重点,听好关键性的步骤、概括性的叙述,特别是自己学习中发现或产生的疑难问题;听学生发言,是听他是怎样思考的,他是怎样提问题的,他的发言是否存在问题等,以此为我所用. 在听老师、同学、他人说话时要集中精力,要有耐心,不要开小差,眼睛要看着说话者身子的上半部分,不要左右恍惚,在说话者的信息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或与学习内容十分重要的部分,不明白的要举手或者通过恰当的方式使讲者阐述清楚,切忌装腔作势.
另外现今课堂上学生动得比较多,这就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课堂生活,但是学生毕竟是孩子,从动到入静集中注意听恐怕还有很大问题. 平时我们可以通过比赛、表扬入静最快的学生,对入静比较慢的学生提出建议,让入静快的学生说说自己如何做的. 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动作要快、齐、静,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入静.
二、说的习惯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一门学科. 在新课标下,数学课也越来越强调说的重要性:上课时,学生能积极举手发言,发表自己见解,有话敢说,有问题敢提,有想法敢补充. 在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表现为:无论上课或做作业时遇到问题,学生都能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而不依赖于别人求出的答案.
在低年级,更是学生学习数学语言、学习提数学问题、学习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想法的关键时期. 在此之前,学生的数学语言可谓是一片空白,第一次说的习惯影响着以后的习惯养成,因此,我们教师有必要着重培养孩子说的习惯. 如:从“谁比谁多几个”、“谁比谁少几个”、“谁和谁一共有几个”这样最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在第一次学习提数学问题时,就要引导学生问完整. 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让学生说的机会和情境,使学生要说、会说. 例如:小组讨论、同桌交流、学生小结、叙述操作活动过程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三、读的习惯
读的习惯,主要是指培养学生学会读题的习惯,同时也包括读懂题意的习惯.课本是无声的老师,随身的先生,要充分发挥它“老师”的效益. 语文课一直较重视读,而数学书则受冷落,往往是把数学书当做一本习题集,其实读书的习惯也要从读数学书培养起. 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太少,不会看书,教师要指导学生看书,比如翻书页,指页码,看插图,看算题,都要一一到位,十分具体,对于个别差生还要帮着翻书、指点看的位置,不然学生就像是入迷宫,不知所措. 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多,教师可慢慢脱手,到中高年级,可让学生自己读教材,钻算理,求思路,在课本上做记号,加批注等. 读书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付出极大的耐心和责任心,同时需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求新求活,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读书习惯.小学生因审题不严而导致错误, 特别是低年级十分常见. 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儿童识字量少、理解水平低,思维缺乏深刻性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学生做题急于求成,不愿审题有更直接的关系. 平时教师感受很深的是,低年级学生如果在教师帮助读题的情形下进行解答,正确率比较高. 而一旦教师放手不读,则错误就会频频发生. 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没有审题的结果. 所谓读中悟理,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数学语言的简洁美,决定了数学阅读的过程应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审题习惯与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同样重要. 教师要从低年级起,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审题的重要性,增强审题意识. 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审题方法,建立解题的基本程序,如审题——列式——计算——验算——作答等,把审题摆在解题过程的第一位.
四、写的习惯
在数学中,写的习惯主要包括写的态度习惯,写的格式习惯两方面. 写的态度习惯,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只要拿起笔就用严谨、认真、细心的态度去书写、去做题的好习惯. 对于那些字迹糊涂、不清楚的学生要在他们第一次出现此种现象时就采取措施,让他们改正. 至于书写格式也很重要,小学生数学作业书写格式与其他学科不一样,不同类型的题目和练习有不同的书写格式. 如解应用题与一般的四则计算的书写格式有区别;解方程与脱式计算书写格式不同. 学生如果不懂得这些格式的基本要求,任意书写,一个班的作业格式将五花八门,十分难看. 因此,在第一次布置数学作业时教师就应要求学生用统一格式进行书写,很多习惯的养成始于学生的第一次,第一次学好了,对养成好习惯有很大帮助. 教师要用统一的书写要求规范全体学生的作业,诸如字的大小、空行、题目的排列、错题更正的形式、卷面的整洁度等,要求全班学生一致,不合要求的要重做. 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会重视书写,养成书写规范化的习惯. 写中记忆,书读千遍不如手抄一遍. 让学生动笔写一写是强化记忆、消化所学内容的一种有利途径. 既能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语言和数学思维逻辑,又能对学生进行阅读和语言的训练.
总之,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其学习成绩的提高是极其重要的,从长远的角度看,学生的这种习惯的养成,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从为学生负责和培养高素质、高能力人才的高度出发,思考和研究这个问题,积极学习相关理论,有针对性地用以指导日常工作,同时能从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认真总结,很好地做到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