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对于培养机械工程专业学生的"制图标准"能力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机械制图》课程探讨了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制图能力,并对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
关键词:机械制图;图标准;学实践
对于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机械制图》是每一名学生都要掌握的基本专业语言。只有扎实掌握《机械制图》课程内容才能在实践中具备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应当重视《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制图标准”能力,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一、前言
自1799年法国学者蒙日《画法几何》发表,机械零件的图形开始严格按照画法几何的投影理论绘制。《机械制图》是机械工程专业学生接触的首门专业基础课程,机械制图水平也是机械专业学生就业后从事机械工程领域技术工作必不可少的工程训练和基本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从以往直尺、三角板、圆规、画笔演变到多媒体教学手段、CAD软件、虚拟现实技术等[1]。这些计算机技术、软件、新的教学手段应用于《机械制图》教学,与以往传统板书、画笔的教学模式相比,课堂上传授的信息量成倍数增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笔者在多年的专业课教学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发现机械专业学生的制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利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很强。但是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尤其对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的掌握和使用上有一定的缺陷。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是《技术制图》标准中关于机械制图部分的国家统一标准(以下简称国标),是绘制机械图样惟一的依据口]。因此有必要探讨在现有的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和多媒体手段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技术成就,提高学生制图能力,最主要是针对目前学生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掌握和使用缺陷提出课堂教学的改进措施。
二、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单纯依靠教师的教学是难以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在实践教学中还应当注重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教学实践证明,问题化教学情境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机械制图教学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问题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值得注意的是,教学问题的创设与设计应当考虑如下问题:一是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应当基于学生已有认知经验与教学内容,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创设问题,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教学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激活学生思维能力;二是创设问题应当有梯度与难度,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与思维最近发展区,有层次、有计划地推进教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不断发展。如,在执教“平面体的截交线”一节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平面体的截交线的形状是怎样的吗?”在学生给出答案后,继续提问:“那我们应当如何求出平面多边形的投影呢?那多边形顶点的投影又应当如何求出?”通过这几个问题递进式的提出,促使学生由点、线、面的投影学习向截交线投影学习成功迁移,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机械制图》是机械工程专业的“语言”,这门“语言”与日常生活中交流的语言有很大的相同點。广义的语言是一套共同采用的沟通符号、表达方式与处理规则,符号会以视觉、声音或者触觉方式来传递,语言的目的是交流观念、意见、思想等。机械制图在机械专业中担当的角色如同人类日常生活中交流的语言。机械制图“语言”是机械行业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是进行机械设计、加工制造、装配维修的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机械工程领域的成果载体,必须具有稳固性,为使机械行业从业人员对机械设计、加工制造、装配维修的图样中涉及到的格式、文字、图线、图形简化和符号含义有一致的理解,逐渐制定出统一的规格,从而发展成为机械制图的标准,标准是绘制机械图样的根本依据。理解、掌握和应用机械制图的标准对即将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机械专业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制图课里有些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这样的问题用讨论形式解决比较好。讨论形式解决问题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识看组合体的视图”这节内容,为了树立组合体的一个视图为几个体,一个图框为一体的观念。具有对组合体的三视图能分解成若干个基本体,再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思维能力,采用讨论形式解决效果明显。在讨论中,要求学生认清图上图线和图框的含意,如对于图线的理解,可以是平面与平面的交线,也可以是平面与曲面的交线,也可能是平面或曲面为垂直面的投影,或者是曲面外形素线的投影;单个图框,可看成是面的投影(平面、曲面、平面与曲面相切的面)。在讨论中,同学们不时会有新问题发现,笔者或倾听、或点拨启发、或解释、或总结,多肯定学生、多鼓励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滑坡严重,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为了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吃饱吃好,保持对制图学习的积极性,课前要充分“备”学生。为此,笔者采用分层教学法组织教学,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和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通过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例如,学习“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这部分内容时,事先准备了三类不同的模型,一类为立方类(最简单),一类为叠加类的组合体(中等难度),一类为切割类组合体(有一定难度)。再根据学习基础和空间想象能力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当然不能对学生说,以免伤了学生的自尊心),然后把不同的模型分发给相应层次的学生,让他们分别画出三视图。结果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正确画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大增,对制图课的兴趣也逐渐增强,有的学生还说下次给他们些难点的。通过反复训练,原来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和高层次学生的差距也越来越小。部分学生也由怕上制图课,变为喜欢上制图课了。
四、小结
《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中,尤其要重视机械制图标准,这对即将就业从事机械专业技术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机械制图》课程使学生树立标准化意识,为今后就业和从事技术工作奠定基础。《机械制图》作为一门严谨的技术类课程,要求表述科学严谨。在培养学生制图标准能力中,将严谨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把握《机械制图》教学的特征,运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手段,培养学生应用制图标准的能力和素质,对《机械制图》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贤, 孙宝福.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制图标准”能力的实践[J]. 高教论坛, 2015(3):97-100.
[2立.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制图标准”能力的实践[J]. 经营管理者, 2016(25).
作者简介:
李平,女,汉,湖南衡阳,本科,衡阳技师学院,主要从事机械制图教学工作。
关键词:机械制图;图标准;学实践
对于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机械制图》是每一名学生都要掌握的基本专业语言。只有扎实掌握《机械制图》课程内容才能在实践中具备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应当重视《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制图标准”能力,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一、前言
自1799年法国学者蒙日《画法几何》发表,机械零件的图形开始严格按照画法几何的投影理论绘制。《机械制图》是机械工程专业学生接触的首门专业基础课程,机械制图水平也是机械专业学生就业后从事机械工程领域技术工作必不可少的工程训练和基本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从以往直尺、三角板、圆规、画笔演变到多媒体教学手段、CAD软件、虚拟现实技术等[1]。这些计算机技术、软件、新的教学手段应用于《机械制图》教学,与以往传统板书、画笔的教学模式相比,课堂上传授的信息量成倍数增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笔者在多年的专业课教学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发现机械专业学生的制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利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很强。但是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尤其对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的掌握和使用上有一定的缺陷。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是《技术制图》标准中关于机械制图部分的国家统一标准(以下简称国标),是绘制机械图样惟一的依据口]。因此有必要探讨在现有的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和多媒体手段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技术成就,提高学生制图能力,最主要是针对目前学生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掌握和使用缺陷提出课堂教学的改进措施。
二、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单纯依靠教师的教学是难以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在实践教学中还应当注重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教学实践证明,问题化教学情境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机械制图教学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问题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值得注意的是,教学问题的创设与设计应当考虑如下问题:一是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应当基于学生已有认知经验与教学内容,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创设问题,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教学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激活学生思维能力;二是创设问题应当有梯度与难度,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与思维最近发展区,有层次、有计划地推进教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不断发展。如,在执教“平面体的截交线”一节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平面体的截交线的形状是怎样的吗?”在学生给出答案后,继续提问:“那我们应当如何求出平面多边形的投影呢?那多边形顶点的投影又应当如何求出?”通过这几个问题递进式的提出,促使学生由点、线、面的投影学习向截交线投影学习成功迁移,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机械制图》是机械工程专业的“语言”,这门“语言”与日常生活中交流的语言有很大的相同點。广义的语言是一套共同采用的沟通符号、表达方式与处理规则,符号会以视觉、声音或者触觉方式来传递,语言的目的是交流观念、意见、思想等。机械制图在机械专业中担当的角色如同人类日常生活中交流的语言。机械制图“语言”是机械行业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是进行机械设计、加工制造、装配维修的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机械工程领域的成果载体,必须具有稳固性,为使机械行业从业人员对机械设计、加工制造、装配维修的图样中涉及到的格式、文字、图线、图形简化和符号含义有一致的理解,逐渐制定出统一的规格,从而发展成为机械制图的标准,标准是绘制机械图样的根本依据。理解、掌握和应用机械制图的标准对即将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机械专业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制图课里有些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这样的问题用讨论形式解决比较好。讨论形式解决问题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识看组合体的视图”这节内容,为了树立组合体的一个视图为几个体,一个图框为一体的观念。具有对组合体的三视图能分解成若干个基本体,再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思维能力,采用讨论形式解决效果明显。在讨论中,要求学生认清图上图线和图框的含意,如对于图线的理解,可以是平面与平面的交线,也可以是平面与曲面的交线,也可能是平面或曲面为垂直面的投影,或者是曲面外形素线的投影;单个图框,可看成是面的投影(平面、曲面、平面与曲面相切的面)。在讨论中,同学们不时会有新问题发现,笔者或倾听、或点拨启发、或解释、或总结,多肯定学生、多鼓励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滑坡严重,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为了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吃饱吃好,保持对制图学习的积极性,课前要充分“备”学生。为此,笔者采用分层教学法组织教学,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和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通过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例如,学习“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这部分内容时,事先准备了三类不同的模型,一类为立方类(最简单),一类为叠加类的组合体(中等难度),一类为切割类组合体(有一定难度)。再根据学习基础和空间想象能力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当然不能对学生说,以免伤了学生的自尊心),然后把不同的模型分发给相应层次的学生,让他们分别画出三视图。结果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正确画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大增,对制图课的兴趣也逐渐增强,有的学生还说下次给他们些难点的。通过反复训练,原来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和高层次学生的差距也越来越小。部分学生也由怕上制图课,变为喜欢上制图课了。
四、小结
《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中,尤其要重视机械制图标准,这对即将就业从事机械专业技术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机械制图》课程使学生树立标准化意识,为今后就业和从事技术工作奠定基础。《机械制图》作为一门严谨的技术类课程,要求表述科学严谨。在培养学生制图标准能力中,将严谨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把握《机械制图》教学的特征,运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手段,培养学生应用制图标准的能力和素质,对《机械制图》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贤, 孙宝福.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制图标准”能力的实践[J]. 高教论坛, 2015(3):97-100.
[2立.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制图标准”能力的实践[J]. 经营管理者, 2016(25).
作者简介:
李平,女,汉,湖南衡阳,本科,衡阳技师学院,主要从事机械制图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