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15
《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和职业学校德育课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增加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课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等生动活泼的方法进行教学。"创设讨论活动是思想品德教学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一教学方法使用的频率很高。初中学生很喜欢在讨论的情境中学习。学生通过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达到认识上的深化和扩展,正如《学记》中所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1、讨论教学活动的内涵
"讨论是一个情景,在这个情景中,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通过交谈分享信息、观念或观点,或者共同工作来解决某个问题"。1初中思想品德课讨论教学活动即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拟定讨论题目,教师创设一定的氛围使同学们表达、争辩,达到对讨论问题有新的认识的目的。"讨论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可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2可分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两种。
2、创设讨论教学活动的有效方法
(1)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
思想品德课是塑造人灵魂的课程,重要任务就是教学生明理。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化,面对同一问题往往具有多种的道德解释和多种的道德选择,初中学生由于知识掌握有限,道德选择能力较低,必然会受到社会上的消极情感的影响。而学生的判断和选择能力主要是依据自己的实际感受和体验所建构的品德结构上进行的。因此要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学生理解上出现严重分歧、有争议的地方设计讨论题。讨论的主體是学生,创设讨论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激发同学们思考的积极性。
(2)在讨论中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教给学生正确的讨论方法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思想品德课创设讨论教学情境,教师必须进行有效而正确的引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讨论主题不断深入的认识问题,指引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防止走极端。教师要适时、适量的引导,当学生发言离题太远时,要将同学的讨论引入主题;对学生不正确的观点,做耐心指导,让学生通过讨论改正。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观点是多样的,包括偏激的、片面的观点,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开发进行引导、点拨,切忌无正确引导的讨论。教师要正确把握讨论时间,即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又不让时间过分宽松,学生无事可做,时间白白学学浪费。教师既是平等的参与者,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讨论的闪光点加以鼓励,更要善于启发和诱导,提供学生多角度思路,使讨论向纵深发展,使学生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
(3)做好讨论评价与小结
讨论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系统的总结评价。总结要善于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思维的闪光点进行肯定和鼓励。思想品德教学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观点,又要求学生使学生在能力、觉悟上有所提高,教师要多角度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以激励为主,应该有助于学生的发展,能使同学们积极、主动的发现自己的问题,改进学习;另外要做好讨论后的小结。一方面把学生的各种议论、看法收拢起来,进行归纳,使学生得到启发,明白道理。注意要对所讨论的问题作多角度、全方位的总结。最后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正确的理论上来,达到认识升华,从而使同学们能更深刻的握把问题的实质。另一方面是对同学们的讨论态度、准备情况、参与表现、创新精神、存在不足等方面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特别是要鼓励那些平时发言较少的同学、平时发言胆怯的同学、以往学习兴趣不高的同学,通过及时对这些同学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创设讨论活动容易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其一,指导同学做好讨论前的准备。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设计讨论问题和讨论形式,教师要对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充分的准备;其次是材料上的准备,最好能让学生们在上课之前参阅一些共同的材料,这些资料可以在他们参加讨论时给他们提供信息,从而减少讨论中的跑题现象,减少同学们纠结于不值得研究的问题和无法解决的问题。
其二,讨论问题的选择。由于初中学生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的局限,必然会使同学们对于某些问题的认识是片面的、肤浅的,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解决学生思想中的疑惑,学生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可能束手无策。能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实际选择讨论问题,直接关系到讨论教学的整体效果。讨论的问题应该是学生认识上的疑难问题,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讨论问题除了具有价值性还要具有争议性的特点,即在生活中大家对问题的认识存在分歧。如果大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基本一致,那么讨论很难持续下去。
其三,维护良好的讨论秩序。思想品德课堂创设讨论教学情境使同学们在讨论中各抒己见。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同学们在课堂讨论中,有些教师处于旁观者的位置,不去关注各个小组同学的讨论情况;有的教师虽然参与了某个小组的讨论,但对班级其它小组的讨论情况不关注,这样做虽然是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但实际上弱化了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教师既要保护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又要巧妙的化解讨论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分歧,引导学生紧扣讨论主题展开讨论,通过思维的相互碰撞中互相启发,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辩证的看待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其四,督促学生遵守讨论规则。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有部分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会占用大量的发言时间,导致有些同学没有说话的机会,时间长了必然会降低这部分同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可给这样的同学"优先发言卡",使他们在小组中有优先发言的机会,以此来调动这部分同学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给另外一些特别爱讲的同学发"发言机会卡",根据课堂讨论的时间决定发几张(手中有几张卡,就意味着有几次发言的机会),这样做,一方面因为限制了能讲、爱讲的同学的发言机会,他们逐步的学会整理自己的语言,达到简练而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也使小组成员的发言机会平等。
参考文献
[1]张茂聪,李成泉.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研究与实施[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147)
[2]冯根冰.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30)
[3]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08)
《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和职业学校德育课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增加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课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等生动活泼的方法进行教学。"创设讨论活动是思想品德教学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一教学方法使用的频率很高。初中学生很喜欢在讨论的情境中学习。学生通过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达到认识上的深化和扩展,正如《学记》中所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1、讨论教学活动的内涵
"讨论是一个情景,在这个情景中,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通过交谈分享信息、观念或观点,或者共同工作来解决某个问题"。1初中思想品德课讨论教学活动即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拟定讨论题目,教师创设一定的氛围使同学们表达、争辩,达到对讨论问题有新的认识的目的。"讨论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可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2可分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两种。
2、创设讨论教学活动的有效方法
(1)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
思想品德课是塑造人灵魂的课程,重要任务就是教学生明理。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化,面对同一问题往往具有多种的道德解释和多种的道德选择,初中学生由于知识掌握有限,道德选择能力较低,必然会受到社会上的消极情感的影响。而学生的判断和选择能力主要是依据自己的实际感受和体验所建构的品德结构上进行的。因此要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学生理解上出现严重分歧、有争议的地方设计讨论题。讨论的主體是学生,创设讨论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激发同学们思考的积极性。
(2)在讨论中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教给学生正确的讨论方法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思想品德课创设讨论教学情境,教师必须进行有效而正确的引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讨论主题不断深入的认识问题,指引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防止走极端。教师要适时、适量的引导,当学生发言离题太远时,要将同学的讨论引入主题;对学生不正确的观点,做耐心指导,让学生通过讨论改正。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观点是多样的,包括偏激的、片面的观点,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开发进行引导、点拨,切忌无正确引导的讨论。教师要正确把握讨论时间,即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又不让时间过分宽松,学生无事可做,时间白白学学浪费。教师既是平等的参与者,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讨论的闪光点加以鼓励,更要善于启发和诱导,提供学生多角度思路,使讨论向纵深发展,使学生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
(3)做好讨论评价与小结
讨论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系统的总结评价。总结要善于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思维的闪光点进行肯定和鼓励。思想品德教学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观点,又要求学生使学生在能力、觉悟上有所提高,教师要多角度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以激励为主,应该有助于学生的发展,能使同学们积极、主动的发现自己的问题,改进学习;另外要做好讨论后的小结。一方面把学生的各种议论、看法收拢起来,进行归纳,使学生得到启发,明白道理。注意要对所讨论的问题作多角度、全方位的总结。最后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正确的理论上来,达到认识升华,从而使同学们能更深刻的握把问题的实质。另一方面是对同学们的讨论态度、准备情况、参与表现、创新精神、存在不足等方面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特别是要鼓励那些平时发言较少的同学、平时发言胆怯的同学、以往学习兴趣不高的同学,通过及时对这些同学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创设讨论活动容易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其一,指导同学做好讨论前的准备。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设计讨论问题和讨论形式,教师要对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充分的准备;其次是材料上的准备,最好能让学生们在上课之前参阅一些共同的材料,这些资料可以在他们参加讨论时给他们提供信息,从而减少讨论中的跑题现象,减少同学们纠结于不值得研究的问题和无法解决的问题。
其二,讨论问题的选择。由于初中学生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的局限,必然会使同学们对于某些问题的认识是片面的、肤浅的,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解决学生思想中的疑惑,学生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可能束手无策。能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实际选择讨论问题,直接关系到讨论教学的整体效果。讨论的问题应该是学生认识上的疑难问题,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讨论问题除了具有价值性还要具有争议性的特点,即在生活中大家对问题的认识存在分歧。如果大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基本一致,那么讨论很难持续下去。
其三,维护良好的讨论秩序。思想品德课堂创设讨论教学情境使同学们在讨论中各抒己见。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同学们在课堂讨论中,有些教师处于旁观者的位置,不去关注各个小组同学的讨论情况;有的教师虽然参与了某个小组的讨论,但对班级其它小组的讨论情况不关注,这样做虽然是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但实际上弱化了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教师既要保护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又要巧妙的化解讨论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分歧,引导学生紧扣讨论主题展开讨论,通过思维的相互碰撞中互相启发,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辩证的看待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其四,督促学生遵守讨论规则。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有部分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会占用大量的发言时间,导致有些同学没有说话的机会,时间长了必然会降低这部分同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可给这样的同学"优先发言卡",使他们在小组中有优先发言的机会,以此来调动这部分同学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给另外一些特别爱讲的同学发"发言机会卡",根据课堂讨论的时间决定发几张(手中有几张卡,就意味着有几次发言的机会),这样做,一方面因为限制了能讲、爱讲的同学的发言机会,他们逐步的学会整理自己的语言,达到简练而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也使小组成员的发言机会平等。
参考文献
[1]张茂聪,李成泉.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研究与实施[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147)
[2]冯根冰.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30)
[3]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