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经济问题一直以来便是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当中的重点问题。探究城镇化建设对农村经济的影响,缩小当前我国地域性经济差异的有效手段。新农村概念的提出以及新农村试点建设工作的运行,促使人们不断思考一条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道路——以新型小镇的建设,带动农村经济活性。因此,必须要掌握影响农村经发展的各种因素,并结合预见新农村的功效,在科学总结和分析下,提出未来农村建设的重点,以此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事业进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新农村;农村经济;因素;功效;问题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影响农村经济的因素
(一)居民经济生活意识
居民经济生活意识是指居民对自己经济生活的规划,以及对待生活中经济活动的态度,主要包括其消费价值观、理财意识、对农村市场机遇的把握能力和认知能力等。农村居民传统的生活意识相对保守:在消费上,往往表现得较为不喜消费,除基本生活消费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消费,也有部分居民仍没有能力进行过多的其他消费;在理财方面,农村居民较多的是重视财产的保存即存款,害怕投资害怕蚀本,造成大量的农村经济滞留,资金流动性小;在对市场的认知上,往往由于自身知识能力较低,导致其对市场规律把握不到位,农民眼中的市场犹如一潭深水。
(二)区域性经济结构
我国农村由于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地域广阔人数分散、地势偏远等原因,造成其区域性经济结构失调。主要表现在:①农村市场畸形,农村市场上出现的商品普遍质量较低,农民能够出售的商品也多是廉价的初级原料,农村市场管理漏洞较大,农民消费得不到保障;②农村产业结构失衡、科技含量不高,农产品深加工力量不足;③农村信息网络不完善,特别是信息网络方面,由于其地域广阔,人员分布不均衡等原因,以目前的经济实力不能做到“家家通”。上述问题直接将农村变成一个封闭、滞后、独立的空间,农村经济脱离与外界市场的联系,活力较低,因此发展缓慢。
二、新农村建设的功效
(一)有助于促进农村消费观念的城镇化
城市经济之所以较为发达且发展较快,关键在于城市人口集中,其经济效应被集中扩大化,单以居民消费而言,同样是基本生活消费,盖因城市人口脱离了自给自足的模式,而变得异常活跃。新农村的建设,将农村居民汇聚在新型城镇当中,部分居民离自己的土地较远,难以独以土地为收入来源,因此只能是另寻他路谋求生存(在外务工、发展民营经营等),众多的人口聚集,其消费需求也同时被集中为一点,因此消费水平也相对提升。另外,农村居民的集中,相互之间形成了良性的信息交互,就如早期城镇发展一般,渐渐会衍生出对高档商品的需求,或者是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其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逐渐向城市居民靠齐。
(二)解决了农村居民的后顾之忧
当代住房问题是人们最为重视的实际问题之一,农村居民一生的积蓄,最终往往都是花在了维修或者翻新自家住房上,也有部分居民节俭一生为的是能够在城市中购得一套住房。因此,可以说住房问题是促使农村消费水平低,使农村群众偏于资金存蓄的主要原因。新农村所建住房有国家财政补助,农民只需花费较少的一部分钱财便能够入住,解决了多数农民一生需要操劳的问题,释放了农村居民的负担,便能渐渐开放农村经济。
(三)促使农村集群化生活模式的构建,拉动农村内需
①新农村的建设,将农村生活中心转移到“新型城镇”当中,诸如超市、小型集市等设施必将应运而生,使居民消费集中起来;②随着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触发一些休闲类产业的发展,例如茶楼、饭馆、KTV等,丰富了农村的消费形式;③住宅高档之后,居民相继会配套进行装饰装修、家具家电配置、交通工具配备等消费行为;④信息网络的完善,促使消费渠道的增多,诸如网络消费等经济形式出现,丰富了农村居民眼光的同时,也提高了农村经济流动性。
三、未来建设工作中需要注重的问题
(一)文化及道德建设
新农村的建设,从目前看来仅仅是物质上的建设,即住房和配套建筑设施的建设,而在思想上的建设略显不足。精神文明建设应当同物质文明建设同步,这样才能保证农村的协调发展。一方面,应当加强对新农村居民的宣传教育,例如科学知识的普及、政策法规的宣传等,提高农村居民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特色文化的建设,例如农村地域特色的娱乐节目、历史遗留风俗等,作为新农村生活经济的有机调剂。
(二)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村产业结构是制约农村经济的重要因素,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农村原有的土地应当重新被合理规划,农产品种植用地可以采用规模化管理,例如蔬菜大面积大棚种植,种植机械化,养殖集中化等。农村劳动力可以采取统一协调、集体分工。在农副产品方面,政府部门和居民委员会等应发挥统筹能力,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或者引进外来投资,发展深加工企业,深化产业结构形式。
(三)进一步优化农村经济环境
一是要严格农村商品的准入和准出制度,加大工商质监执法力度,对农村出入商品的质量、成分等进行监测,不符合相关标准的商品坚决不准予流通。二是要根据各新农村聚落的实际情况,制定并执行专门的市场管理标准,最好是建立诚信档案,对不法商人予以登记、警告、驱逐和惩治。三是要建立及时高效的信息收集渠道,建立以群众为主体的监督管理机制。
四、总结
总而言之,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的薄弱环节,也是我国经济的相对空白地带,大量的农村经济市场开发,有助于我国今后的社会发展。我国农村目前正在有选择地在进行新农村建设,这是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补充。经过上述研究表明,新型城镇(新农村)的建设,能够对农村经济产生有效的促进效果。从农村居民本身经济状况来看,要想大量迁往城市毕竟是不现实的,只能用其他方式让他们聚集起来,形成农村新型小城镇,使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与城镇接轨,尽快提高农村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尚全.小城镇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湖南大学,2007.
[2]尹建军.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城镇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吴雄周.湖南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
作者简介:王晓文,山东省安丘市委党校助理讲师。
关键词:新农村;农村经济;因素;功效;问题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影响农村经济的因素
(一)居民经济生活意识
居民经济生活意识是指居民对自己经济生活的规划,以及对待生活中经济活动的态度,主要包括其消费价值观、理财意识、对农村市场机遇的把握能力和认知能力等。农村居民传统的生活意识相对保守:在消费上,往往表现得较为不喜消费,除基本生活消费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消费,也有部分居民仍没有能力进行过多的其他消费;在理财方面,农村居民较多的是重视财产的保存即存款,害怕投资害怕蚀本,造成大量的农村经济滞留,资金流动性小;在对市场的认知上,往往由于自身知识能力较低,导致其对市场规律把握不到位,农民眼中的市场犹如一潭深水。
(二)区域性经济结构
我国农村由于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地域广阔人数分散、地势偏远等原因,造成其区域性经济结构失调。主要表现在:①农村市场畸形,农村市场上出现的商品普遍质量较低,农民能够出售的商品也多是廉价的初级原料,农村市场管理漏洞较大,农民消费得不到保障;②农村产业结构失衡、科技含量不高,农产品深加工力量不足;③农村信息网络不完善,特别是信息网络方面,由于其地域广阔,人员分布不均衡等原因,以目前的经济实力不能做到“家家通”。上述问题直接将农村变成一个封闭、滞后、独立的空间,农村经济脱离与外界市场的联系,活力较低,因此发展缓慢。
二、新农村建设的功效
(一)有助于促进农村消费观念的城镇化
城市经济之所以较为发达且发展较快,关键在于城市人口集中,其经济效应被集中扩大化,单以居民消费而言,同样是基本生活消费,盖因城市人口脱离了自给自足的模式,而变得异常活跃。新农村的建设,将农村居民汇聚在新型城镇当中,部分居民离自己的土地较远,难以独以土地为收入来源,因此只能是另寻他路谋求生存(在外务工、发展民营经营等),众多的人口聚集,其消费需求也同时被集中为一点,因此消费水平也相对提升。另外,农村居民的集中,相互之间形成了良性的信息交互,就如早期城镇发展一般,渐渐会衍生出对高档商品的需求,或者是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其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逐渐向城市居民靠齐。
(二)解决了农村居民的后顾之忧
当代住房问题是人们最为重视的实际问题之一,农村居民一生的积蓄,最终往往都是花在了维修或者翻新自家住房上,也有部分居民节俭一生为的是能够在城市中购得一套住房。因此,可以说住房问题是促使农村消费水平低,使农村群众偏于资金存蓄的主要原因。新农村所建住房有国家财政补助,农民只需花费较少的一部分钱财便能够入住,解决了多数农民一生需要操劳的问题,释放了农村居民的负担,便能渐渐开放农村经济。
(三)促使农村集群化生活模式的构建,拉动农村内需
①新农村的建设,将农村生活中心转移到“新型城镇”当中,诸如超市、小型集市等设施必将应运而生,使居民消费集中起来;②随着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触发一些休闲类产业的发展,例如茶楼、饭馆、KTV等,丰富了农村的消费形式;③住宅高档之后,居民相继会配套进行装饰装修、家具家电配置、交通工具配备等消费行为;④信息网络的完善,促使消费渠道的增多,诸如网络消费等经济形式出现,丰富了农村居民眼光的同时,也提高了农村经济流动性。
三、未来建设工作中需要注重的问题
(一)文化及道德建设
新农村的建设,从目前看来仅仅是物质上的建设,即住房和配套建筑设施的建设,而在思想上的建设略显不足。精神文明建设应当同物质文明建设同步,这样才能保证农村的协调发展。一方面,应当加强对新农村居民的宣传教育,例如科学知识的普及、政策法规的宣传等,提高农村居民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特色文化的建设,例如农村地域特色的娱乐节目、历史遗留风俗等,作为新农村生活经济的有机调剂。
(二)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村产业结构是制约农村经济的重要因素,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农村原有的土地应当重新被合理规划,农产品种植用地可以采用规模化管理,例如蔬菜大面积大棚种植,种植机械化,养殖集中化等。农村劳动力可以采取统一协调、集体分工。在农副产品方面,政府部门和居民委员会等应发挥统筹能力,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或者引进外来投资,发展深加工企业,深化产业结构形式。
(三)进一步优化农村经济环境
一是要严格农村商品的准入和准出制度,加大工商质监执法力度,对农村出入商品的质量、成分等进行监测,不符合相关标准的商品坚决不准予流通。二是要根据各新农村聚落的实际情况,制定并执行专门的市场管理标准,最好是建立诚信档案,对不法商人予以登记、警告、驱逐和惩治。三是要建立及时高效的信息收集渠道,建立以群众为主体的监督管理机制。
四、总结
总而言之,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的薄弱环节,也是我国经济的相对空白地带,大量的农村经济市场开发,有助于我国今后的社会发展。我国农村目前正在有选择地在进行新农村建设,这是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补充。经过上述研究表明,新型城镇(新农村)的建设,能够对农村经济产生有效的促进效果。从农村居民本身经济状况来看,要想大量迁往城市毕竟是不现实的,只能用其他方式让他们聚集起来,形成农村新型小城镇,使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与城镇接轨,尽快提高农村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尚全.小城镇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湖南大学,2007.
[2]尹建军.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城镇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吴雄周.湖南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
作者简介:王晓文,山东省安丘市委党校助理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