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各行各业都在大力推崇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国家进步,才能推动国家的发展。中学生作为国家的新鲜血液,在日常学习中也应具备创新能力,要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合理的培养策略下,敢于创新,进而使我国真正地进步,向更好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能力;鼓励提问;小组合作;重视解题
小学阶段的学生刚进入初中阶段时,面对所谓的函数几何,一定都认为数学充满了难度,于是对数学充满了敬畏心理。其实不然,初中阶段的数学是灵活的,虽然学生会接触到许多陌生的概念,但是知识是死的,人却是活的,每道题都可能存在许多种不同的解法。这些其他的解法都需要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初中数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一、鼓励课堂提问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往往是以自己为主体,会在课堂上尽量多讲,为学生全方面地解决所有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这样的教学固然有自己的优点,但每个学生接收知识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学习好的学生在听了教师的“满堂灌”后,可能不会遇到太多问题,而数学基础稍差的学生在听了以后,最基本的还处于模棱两可的状态,更不要提深入的知识点了。这种教学模式之所以成为了传统的教学,是因为它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课堂。如今的课堂提倡创新,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勇于提出问题。我们都知道,数学锻炼人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更应该在课堂上多向教师发出提问,把课堂变成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环境,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一节时,这一节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弄清列不等式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并掌握用去括号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在黑板上向学生演示了课本上的例题,并把每一个步骤应该注意的点都进行了强调,比如,解题过程中符号是否应该变,什么情况下符号才应该变等等。讲解例题时一直是我一个人在讲,我不确定学生是否听明白了没有,于是我鼓励大家积极加入课堂中来,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当堂课解决,在我的鼓励下,一些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我也在课上进行了解答。
二、小组自由讨论
一千个读者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同一道数学课,不同的学生也会对此产生不同的想法。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自由讨论。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两点,第一是小组的安排,教师要合理分配每个小组,每个小组里都应该包含优等生与后进生,这样优等生才能带动后进生好好学习。第二是不要让小组成为虚设,要真正利用起来。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不同的思想在课堂上产生碰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更多有创新想法的学生得到表现自己的空间。自由讨论强调的是自由,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创新的想法,在学生发表后还要及时地给予鼓励。
例如,在教授九年级上册的《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这一节时,上这节课之前我所教授的班级已经根据学生成绩分好了小组,所以在导入新课时我便决定让小组进行讨论,看看学生会对这一课有什么新颖的创意想法。我首先在黑板上画出了标准一元二次方程与函数结合的图像,接着我让学生通过观察,看看是否能得到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集,同时能得到相应的不等式解集吗。学生们对此展开了讨论,班级里学习气氛变得更加浓重了。几分钟后,我点名让学生回答问题,一个优等生不仅完美地回答了我出的题目,他还能够画出另外两种图像来,并求得其解集。这是一名创新能力不错的学生,小组讨论有助于提高他的该种能力。
三、重视一题多解
通往罗马的路不止一条,有些时候解答数学题的方法也不止一个。有些教师在向学生解答习题时,为了争取到较高的分数,保证学生的成绩,教师往往会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向学生演示,然后让学生将这些步骤记准甚至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虽然能够协助学生取得较高的分数,但却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毫无意义的。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寻找新的解题方法,这也是一个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过程,教师可以在备课时选择合适的例题,接着准备出两三种解法来,在课上向学生演示,并让学生自己谈谈这幾种解法的异同。教师首先要重视一题多解,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例如,在教授初二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一节时,在这一节的学习中,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利用“边边边”来判定三角形的全等。在讲解例题时,由于例题图形的特殊性,不止一种方法可以证明三边相等。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会让学生只掌握例题的解法就足矣,而在当前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我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种的方法去解决该问题,并给予了学生一些自由讨论的时间。大家能够想到2-3种解决该题的方法,在此类题的解答中,学生可以灵活选择。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将学生成绩放在第一位,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师也应该改变固有的思想,逐渐把学生的个人能力发展放在首要位置。结合时代的发展,教师要重视起学生的创新能力,多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创新。
参考文献:
[1]公海燕.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33).
[2]刘赫.试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2(23).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能力;鼓励提问;小组合作;重视解题
小学阶段的学生刚进入初中阶段时,面对所谓的函数几何,一定都认为数学充满了难度,于是对数学充满了敬畏心理。其实不然,初中阶段的数学是灵活的,虽然学生会接触到许多陌生的概念,但是知识是死的,人却是活的,每道题都可能存在许多种不同的解法。这些其他的解法都需要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初中数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一、鼓励课堂提问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往往是以自己为主体,会在课堂上尽量多讲,为学生全方面地解决所有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这样的教学固然有自己的优点,但每个学生接收知识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学习好的学生在听了教师的“满堂灌”后,可能不会遇到太多问题,而数学基础稍差的学生在听了以后,最基本的还处于模棱两可的状态,更不要提深入的知识点了。这种教学模式之所以成为了传统的教学,是因为它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课堂。如今的课堂提倡创新,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勇于提出问题。我们都知道,数学锻炼人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更应该在课堂上多向教师发出提问,把课堂变成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环境,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一节时,这一节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弄清列不等式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并掌握用去括号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在黑板上向学生演示了课本上的例题,并把每一个步骤应该注意的点都进行了强调,比如,解题过程中符号是否应该变,什么情况下符号才应该变等等。讲解例题时一直是我一个人在讲,我不确定学生是否听明白了没有,于是我鼓励大家积极加入课堂中来,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当堂课解决,在我的鼓励下,一些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我也在课上进行了解答。
二、小组自由讨论
一千个读者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同一道数学课,不同的学生也会对此产生不同的想法。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自由讨论。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两点,第一是小组的安排,教师要合理分配每个小组,每个小组里都应该包含优等生与后进生,这样优等生才能带动后进生好好学习。第二是不要让小组成为虚设,要真正利用起来。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不同的思想在课堂上产生碰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更多有创新想法的学生得到表现自己的空间。自由讨论强调的是自由,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创新的想法,在学生发表后还要及时地给予鼓励。
例如,在教授九年级上册的《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这一节时,上这节课之前我所教授的班级已经根据学生成绩分好了小组,所以在导入新课时我便决定让小组进行讨论,看看学生会对这一课有什么新颖的创意想法。我首先在黑板上画出了标准一元二次方程与函数结合的图像,接着我让学生通过观察,看看是否能得到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集,同时能得到相应的不等式解集吗。学生们对此展开了讨论,班级里学习气氛变得更加浓重了。几分钟后,我点名让学生回答问题,一个优等生不仅完美地回答了我出的题目,他还能够画出另外两种图像来,并求得其解集。这是一名创新能力不错的学生,小组讨论有助于提高他的该种能力。
三、重视一题多解
通往罗马的路不止一条,有些时候解答数学题的方法也不止一个。有些教师在向学生解答习题时,为了争取到较高的分数,保证学生的成绩,教师往往会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向学生演示,然后让学生将这些步骤记准甚至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虽然能够协助学生取得较高的分数,但却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毫无意义的。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寻找新的解题方法,这也是一个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过程,教师可以在备课时选择合适的例题,接着准备出两三种解法来,在课上向学生演示,并让学生自己谈谈这幾种解法的异同。教师首先要重视一题多解,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例如,在教授初二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一节时,在这一节的学习中,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利用“边边边”来判定三角形的全等。在讲解例题时,由于例题图形的特殊性,不止一种方法可以证明三边相等。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会让学生只掌握例题的解法就足矣,而在当前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我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种的方法去解决该问题,并给予了学生一些自由讨论的时间。大家能够想到2-3种解决该题的方法,在此类题的解答中,学生可以灵活选择。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将学生成绩放在第一位,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师也应该改变固有的思想,逐渐把学生的个人能力发展放在首要位置。结合时代的发展,教师要重视起学生的创新能力,多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创新。
参考文献:
[1]公海燕.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33).
[2]刘赫.试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