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淮安市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制约因素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na_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能准确了解淮安地区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能力现状及制约因素,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来提升淮安市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作者根据淮安市职教科研 “十二五”规划课题《淮安地区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策略研究》的需要,从2015年3月份开始对淮安地区的职业院校进行了题为“淮安地区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制约因素”的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整理、分析。
  关键词:问卷调查;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4-0068-03
  一、引言
  2011年,教育部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其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是教育信息化需要着重加强的薄弱环节”。为此,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投入。近两年,淮安地区各职业院校也在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等方面投入大量财力和物力。但是大部分院校都由于教师信息化水平欠缺等原因使得这些信息化资源闲置,成为摆设。为了迅速提升淮安地区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相应的对策,我们进行了题为“淮安地区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制约因素”的问卷调查,以期找出制约淮安市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因素。
  二、调查问卷简介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采用网上调查的形式,为了保证本次调查的统计结果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又保证其全面性,我们通过向淮安地区各相关职业院校分配用户编码和登录密码的形式来控制各院校的调查人数。本问卷在设计过程中征求了多位专家学者的建议。
  本次共向淮安地区职业院校的教师发放了330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为318份,回收率达到96.36%。问卷投放分配情况如下:市区职业学校(包括中专学校和五年制高职学校)共分配了105份问卷, 3所省属高专院校分配了75份,另外, 六个县区的职教中心各分配了25份。
  三、调研内容
  本问卷分为基本信息、信息化教学现状及相关原因和提升建议三大部分,共34个问题。其中各部分主要调研内容见表1。
  四、制约因素分析
  调研结束后,课题组分别对调查问卷和座谈汇总的结果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总结出淮安地区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年轻教师比例偏少
  通过对各学校教师的年龄结构进行统计分析,发现35 到50周岁之间的教师所占比例达到61.6%,其次是50周岁以上的教师占26.3%,而35周岁以下的年轻教师仅占12.1%。从年龄比例来看,淮安市职业院校35周岁以下的年轻教师比例不高。信息时代本身就是年轻人的时代,年轻教师更容易接受现代信息技术。缺乏与年轻教师的相互学习,老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很难迅速提升。
  2.一线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不够,目的不明
  为了了解淮安地区各职业院校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了解情况,我们以“教师的岗位”为自变量,“您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理解”为因变量,进行交叉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人员对信息化教學的理解相对要比一线教师更全面、更深刻一点。绝大部分一线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不够,基本还停留在很原始的层面,无法区别信息化教学和传统的电化教学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一线教师中,有7.86%的教师认为所谓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就是上网进行教学资料查找的能力,有25.79%的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就是对计算机教学软件的熟练程度,有51.89%的教师认为是课堂上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能力,只有14.47%的教师认为是将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相融合的能力,其体现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而在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人员中,有82.39%的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将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相融合的能力,其体现在课前、课中和课后”。
  另外,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淮安地区职业院校的一线教师对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辅助教学的目的不明确,甚至有些是错误的。在对教师进行“借助多媒体课件等信息化手段实施教学的原因”的调查中,只有19.5%的教师认为使用信息化教学是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有39.31%的教师认为使用信息化教学就是为了自己的教学方便,另外有27.99%的教师主观上是不想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的,使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教学主要就是为了应付学校的常规检查。
  3.各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硬件设备投入不少,但是有效利用率底,更新慢,不能与时俱进
  在调研的学校中,所有学校都给每个教室配备了电脑、投影仪或数字电视等多媒体播放设备,每位教师也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每个学校都建有校园网、OA办公系统。但是,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室的学校不多。现有设备的使用率也非常低,从部分学校的设备使用记录表中能看出,有些设备使用率还不足20%。就是在这不足20%的使用率中,使用最多的也就是用来播放多媒体课件。
  另外,目前除了两所高职院校具有录播教室以外,其他学校均没有录播教室,有录播教室的院校,其录播教室的使用率也比较低。在“贵校是否有过对名师或者示范课进行录像并共享”的问卷调查时,有48.43%的教师选择了“据我所知,从来都没有过录像”,有32.08%的教师选择了“偶尔有过,主要作为存档资料供上级检查”,有10.96%的教师选择了“有过录像,但是录像效果太差,没人愿意去观看”,只有8.81%的教师选择了“经常录像,并将录像结果供大家学习交流”。
  4.教师在使用各种信息化教学软件方面的能力不足,获取网络上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能力也很缺乏
  在对“使用各种教学软件进行教学设计熟练程度”的调查中显示:能熟练使用“Authorware课件制作”软件进行交互式课件制作的教师只有16.04%,掌握“绘声绘影”视频编辑软件的教师仅占22.33%。对于“您能独立完成的多媒体课件类型”的调查中显示,仍有5.03%的教师表示不能独立完成任何课件,能制作既有交互性又有智能性课件的教师只有2.52%,能制作“有交互性但无智能性”课件的教师只占21.70%。   在获取信息化教学资源方面的能力也非常缺乏。在“包括优秀微课在内的很多教学资源在网上都有专门的网站供大家下载、学习,您是否经常下载、学习这些教学资源?” 这个问题的调查中,有35.53%的教师选择了“不知道网址,无法下载。”
  5.各学校无相应的奖惩激励机制,致使一线教师实施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动力不足,缺乏主动性
  从目前调查的结果来看,淮安地区很多职业院校的领导很重视各级各类的信息化教学大赛。而对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平时教学中的应用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与传统教学相比,实施信息化教学,教师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组织整个教学。教师的这些付出都得不到相应的物质或精神回报,这就使得很多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信息化的应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大部分教师从网上下载一些简单的PPT课件来应付学校检查或者方便自己的教学。在“您上课所使用的课件来源是什么”的调查中,有39.62%的教师选择了“从网络上下载”,有43.4%的教师选择了“随教材所赠送”,只有6.6%的教师选择了“根据课程需要自己制作 ”,另外还有10.38%的教师选择了“上课不需要课件”。
  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发现“各职业院校教师不愿意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教学最主要的原因包括“学校领导层重视不够,缺乏相应的奖惩机制,吃力不讨好”等等 。
  6.各类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效果不明显,教师参加这类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提供给淮安市职业院校教师针对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方面的培训机会很多,其中有市、校级组织的校本培训、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省级培训和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国家级培训等等,但是这些培训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在对淮安职业院校教師有关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方面进行调研时,在“是否愿意参加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的问题调查时,75.26%的教师称主观上不太愿意参加培训。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整理,发现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平时的教学任务重,绝大部分教师每周课时都在18节以上,最多的每周上满了30节。上课之余还要对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的学生进行技能辅导,再加上担任班主任工作等,导致教师们每天都是超负荷的工作。所以,教师们都不太愿意参加培训,哪怕就是寒暑假等放假期间,教师们都会选择休息而不去参加培训。其次,缺乏奖惩激励机制,对那些通过培训、并将培训成果有效应用到教学中的教师没有给予到相应的奖励。再次,培训效果不明显也是教师们不愿意参加培训的主要原因,被访谈的教师认为,由于是针对教师培训,所以培训组织部门都会放松对培训的严格监管和合理的考核,这就使得很多培训的质量不高,花费的时间不值。
  通过问卷调查和针对部分学校教师访谈资料的整理,我们课题组认为,淮安地区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还比较低,信息化教学能力急需得到大幅度提升。不过,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掌握了淮安地区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其制约因素,为下一步制定提升我市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喆,尹睿.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与提升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4(10).
  [2]潘炳超.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4).
  (编辑:鲁利瑞)
其他文献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猪呼吸系统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在许多养猪国家流行,在寒冷的冬季和气温较低的初春极易感染此病,且传播迅速,死亡率较高,已成为
本文以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为研究对象,在实践中总结了课程建设的理念和方法,并对课程组织、评价考核与团队建设进行了阐述。
摘 要: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在高校领域普及应用,高等教育行业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和信息安全挑战也越来越严重。当前高校网络安全存在许多隐患,直接影响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健康发展。应进一步落实网络安全责任,积极推进网络安全管理规范化,加快推进网络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加强高校网络安全保障队伍建设,确保高校网络安全。  关键词:保障;高校;网络;安全  
摘 要:精品教学资源建设的本质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本文选取《网页设计》这一“技术性”和“艺术性”双线并行的特色课程作为探究的引子,依托课程历经六年开发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真实呈现信息化教学设计实施全过程,最终形成“前堂后室,展赛结合,信息推动”创新型教学模式,实现特色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精品教学资源;信息化设计;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
摘 要: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微信公众平台成为高校团学工作宣传与服务的媒体之一。本文通过对安徽大学两大微信公众平台“安徽大学团委”和“安徽大学百事通”的推送内容进行分析,提出高校团学工作要更好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应该加强团队建设、定位准确进行精准推送、增加原创性内容、加强与用户的互动,并且与其它各种形式的媒体相融合,共同推动高校团学工作网络化建设。  关键词:微信;微信公众平台;高校团学工作  中图分
摘 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于传统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继承与发展,集中反映在对于教与学关系的重新认识与对于网络教学优势的充分吸收。翻转课堂模式在资源建设、翻转理念、教学组织和评价观念等方面契合于远程教学。远程翻转课堂教学具有学习过程自主性、师生关系协商性、教与学展开虚拟化和教与学支持全程化的特点,具体的设计模式包括课前知识传递、课堂教学设计、课堂知识内化和课后教学评价四个阶段。保障远程翻转课堂模式有
摘 要:为了提高我校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平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我们制定了可行的方案,实现了数据的迁移,完成了系统软硬件的全面升级。本文详细记录了数据迁移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为其他相似的业务系统数据迁移、跨平台升级提供借鉴。  关键词:数据迁移;跨平台;跨版本;Oracle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5-0044-03  一、引言  本校的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性疾病。本病为散发,没有季节性,必须经创伤才能感染,特别是创面损伤复杂、创道深的创伤更易感染发病。临床上以骨骼肌持
期刊
摘 要:翻转课堂作为近年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可以为教师和学生定制个性化教学平台与个性化学习空间。学生通过网络、视频、创新实验等自主学习与课堂内的探讨与互动,能够更深刻的掌握及内化理论知识。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综合性、多学科交叉、实践性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目前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本文以铁碳合金相变基础知识为例,研究了基于翻转课堂方式的教学模板设计,从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